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立志报效国家

戚景通在军官任上时,不贪污不搜刮,所得的薪俸,也都用于养家糊口。自从他卸了公职,家中的经济就越发一年不如一年了。

有时,这位世代军官人家,甚至到了没米下锅的地步。但是戚继光人贫志不短,照样用心读书,用功练武。

在贫寒的磨难中,戚继光还懂得了许多以前不懂的东西,这对于他后来与士卒同甘苦共生死是很有益处的。

戚景通不仅竭力制止儿子沾染坏习气,还十分注意把儿子往正路上引导。一次,父亲问继光:“儿呀,你志向何在?”

戚继光正在读书,就放下书本答道:“志在读书。”

“读书又有什么用呢?”戚景通继续追问。

这个问题就有点深了,戚继光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

父亲告诉戚继光:“读书的目的在于弄清忠、孝、廉、洁4个字,否则就什么用处也没有。”

“那怎样才是忠呢?”戚继光问父亲。

戚景通说:“忠于国家,就是要保卫国土,杀敌不怕牺牲;忠于职守,就是要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办事;忠于朋友,就是要以诚待人,讲究信用情义。”

父亲的话,让戚继光连连点头。

那年,戚景通还专门请人,拓来了文天祥“忠”、“孝”两字手迹,在后花园立起了“忠”、“孝”两碑,并提笔为这“忠”、“孝”两字分别作跋,镌刻于碑的背面,教育儿子要忠于国家、孝顺父母,做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戚继光常常在这“忠”、“孝”碑前伫立凝思,深受启发。他想着父亲偌大年纪还关心国家大事,苦心研究备边方策,决心不再追求享受,以天下大事为己任。

戚景通还经常用一些名人事迹,来教育戚继光,不断砥砺继光的心志,让他向前代的民族英雄学习。

有一次,父亲问戚继光:“宋代岳飞曾说过什么话?”

“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国家就兴旺。”

“对,你要终生记住这句话,认真读书,苦练武艺,才能为国立功,干一番大事业!”

几年后,戚继光成为一名文武双全的青年军官。这时,父亲正埋头著一部兵书,有人劝他晚年要多置办些田产以留给后代,戚景通听了后对继光说:

“你知道父亲为什么给你取名继光吗?”

“要孩儿继承戚家军名,光耀门第。”

“继光,我一生没有留给你多少产业,你不会感到遗憾吧?”

戚继光指着厅堂上父亲写的一副对联:“授产何若授业,片长薄枝免饥寒;遗金不如遗经,处世做人真学问。”

读了一遍后,戚继光说:“父亲从小教我读书习武,还教我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是给孩儿最宝贵的产业,孩儿从没想过贪图安逸和富贵,我只想早些看到父亲将来像岳飞建‘岳家军’一样,创立一支‘戚家军’。”

戚景通听了心中十分宽慰,笑着对儿子说:“我这部兵书已经完成了,现在我要传给你,这是我一生的心血,将来你用它报效国家吧!”

戚继光跪在地上,双手接过《戚氏兵法》说:“孩儿一定研读这部兵法,不管将来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我也不会丢弃父亲的一生心血。”

戚继光一面学习武艺,一面立志发愤读书,以继承父亲的业绩。他清晨勤练武艺,夜晚攻读兵书,长年坚持不懈,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武艺,并熟读了各类兵书。

三年之后,通过戚继光的刻苦努力,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15岁时,戚继光就以精通经术出名于家乡一带。

年迈的戚景通看着儿子的长进,内心自然十分欣慰。戚继光的大母张氏,一次和戚景通议论家里之事,忧虑地说:“家里日后缺吃少穿怎么办呢?”

戚景通十分骄傲地指着戚继光说:“这不就是我们家里最大的财富吗?”

戚景通晚年一意埋头写作有关边事的论著,无心过问家事,弄得经济颇为窘困。

一次,有个朋友见到戚家生活困苦,就对戚景通说:“你为官廉洁,是大家都承认的,可是你用什么东西留给子孙后代呢?”

戚景通把戚继光叫到面前说:“我留给你的就是国家的土地,你应好好保卫它!”

戚继光明白父亲的意思,立即躬身向父亲感谢,并大声说:“大人所留给的,儿当誓死保卫。”

戚景通又指着自己所写的大量备边军事论著说:“继光呀!我留给你的这些遗产十分丰富,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你将来把这些遗产贡献给国家,贮存于朝廷吧!”

戚继光叩头说:“父亲大人留给我的遗产如此崇高博大,儿将来还怕什么盗寇呢?”

当时,戚景通关于抗击边境敌人的备边军事方策,已写成数百篇了,不过都还没有奏上朝廷。戚景通想再待一段时间,以便使自己的作战方略考虑得更加成熟些,另外,他也想找个机会,由戚继光代为奏上。

嘉靖二十三年夏天,已经72岁的戚景通身患重病。由于多年征战,积劳成疾,留下了病根。年纪一大,旧病复发,备受病痛的折磨。他已经卧床不起好几个月了,戚景通知道自己快不行了。

这年戚继光刚刚17岁。戚继光很孝顺,经常守在父亲床前,喂饭、熬药、端屎端尿,照顾得无微不至。

戚继光常和父亲聊天,聊国家大事,聊邻里小事,尽量转移父亲的注意力,以减轻父亲的病痛。父亲看在眼里,非常高兴。

不过戚景通有个心事,常使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自己的儿子已经17岁了,到了成就事业的年龄,应该及早让他去办理袭职手续,支撑起这个家庭。

戚景通的病越来越重,他意识到属于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想趁自己在世,尽快让儿子办完这件事。孩子前程有了依靠,他也可以放心离开了。于是,戚景通便催促戚继光赶快到北京办理袭职手续,并将自己备边的军事方略也带去上奏朝廷。

戚景通哆哆嗦嗦地对戚继光说:“我是活一天少一天了,心里只有一件事放不下,你赶快到京城,办理袭职手续。”

“不,不,父亲正待恢复健康,我要日夜侍奉汤药,怎么可以离开这里呢?”

“孩子,别说傻话了,我是不可能恢复了。至于侍奉汤药,你弟弟、妹妹在,他们可以尽责的。”

戚继光还是摇头。他想,父亲的病确实好不了了,既然如此,自己更不应该离开,万一去了京城,父亲有个三长两短……

“你还是去吧!明早就动身。”戚景通催促儿子下决心。

“不,父亲,我不去。您老人家的病好也罢,不好也罢,我反正应该侍候在侧。至于袭职,父亲百年以后,我还是可以去办理手续的。”

“唉!”戚景通叹息道,“朝廷办事,我比你明白得多。有道是‘人在人情在’,人去了,人情也就没了。我哪天撒手归了天,袭职的事啊,八成儿也就没了指望。”

戚继光低着头,心里十分矛盾。袭职,就是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职位。这是凭借祖上的前功当官。虽说在大多数人看来是非常荣耀,但在戚继光眼里,却不觉得这么做有什么光彩。

戚继光认为,凭自己的本事博得功名,或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升军官,那才是真正的荣耀和光彩。但是,眼下家境这么贫困,能袭职,就有一份固定的俸禄收入,对于一家子的生活,可是太需要了。

再说,当上了登州卫指挥佥事,正式走上保卫祖国的岗位,也正是自己迫切期望的。至于博取功名也好,杀敌立功也罢,以后再努力不迟。

那么,父亲的病又怎么办呢?弟弟、妹妹虽然可以在家里侍奉汤药,可是,老人家如果咽气,临终时我不在身边,那怎么行?

所以,我宁可袭不成职,也不能不给老人家送终。父亲一生为国家执戈练兵,鞍马劳顿历尽险苦,晚年以后才有了儿子,如今他病已垂危,我怎么忍心离开。

戚景通瞧儿子愣愣地出神,真是知子莫若父,立刻猜出了儿子的心事。

戚景通说:“你听我说,你赴京城去办袭职,实际上并不仅是为你为我为弟妹,从根本上说是为国家。”

“你固然是戚家的子弟,但更是国家需要的人才。我已是将死的人,不必为自己的儿子讲什么谦逊。你应该成为将才,为国家建立功业。”

戚景通见儿子点着头,心里舒坦了一些,继续说:“至于在家里守着我,当然是尽孝道。但是,这毕竟是为我,为你,为咱戚家。一个是国,一个是家,你说,国与家,哪个重要哪个大?”

“当然国大了,国在家之上,国比家重要,有国才有家,爱家先爱国。”戚继光字顿句挫地回答。

“是啊!”戚景通虽说病体沉重,见儿子答到点子上,也不由得兴奋起来,“行了,我不必多说了,明天,你就出发,去京城。我这两天有点力气,已经写好了几封信,你带上,其余的,不用我一一关照。”

戚继光还想劝劝父亲,可父亲决心已定,一心让他快去京城。戚继光拗不过,只好点点头。老人家病中想得这么周到,做得这么地道,叫他好感动。

第二天,戚继光垂泪拜辞了父亲。

临行之时,戚景通拉住儿子的手,好像预感到什么,万分留恋。“孩子,这是你第一次出远门,一路小心。”

“嗯!”戚继光答道,眼泪在眼里转了几圈,没有落下来。

“父亲,我走了,您要保重身体。”戚继光说。

“孩子,我还有句话,也是常说的话。我们戚家世代为将,吃国家的俸禄,就该为国报效。你袭职以后,也是军中之人了,要永远记住我的话,别给祖先丢人!”

戚继光点点头,“我都记住了。”

说完这些话后,戚继光就到京城袭职去了。 1pNDLbF1C+uc15yX7dnbMbhs2D142U73izviZH/6kWV9jS7PZ29Fy7QYnFtYkJ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