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弹拨乐器概念与类别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以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的总称。弹拨乐器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是极富特色的一类弦乐器。

我国远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已有琴、瑟等乐器,随后陆续产生或输入了周末战国时的筑、筝,秦代的弦豉,汉代的箜篌,阮、隋唐的琵琶,元代的三弦,明代的扬琴等。

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和扎木聂,等等。

冬不拉

冬不拉是哈萨克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在一些哈萨克族家庭里,甚至一家老少都能弹上几曲。在哈萨克语中,冬不拉有着特殊的含义,“冬”是乐器弹奏之声,“不拉”是给乐器定弦的意思。冬不拉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它就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流传了。

冬不拉的琴身为木质结构,它的形状就像一把放大了的勺子。最早的冬不拉制作非常简单,民间艺人把一整块木料砍成勺子形状,装上面板,拉上两根羊肠作为琴弦,再在勺把儿上装上9个音品,冬不拉就制成了。

冬不拉可以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表现力非常丰富。冬不拉的演奏方法和大多数弹拨乐器一样,把琴斜着放入怀里,左手持琴,用食指和大拇指按弦,右手用中指和大拇指拨弦。运用东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

阮是我国的一种弹拨乐器,在古代一直被叫作“秦琵琶”。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的秦国时期产生,人们给一种有柄的小摇鼓加上弦,制成了弹拨乐器,叫作“弦鼗”。后来人们又参考筝和筑等乐器,创制了一种比“弦鼗”更为先进的乐器,称为“秦琵琶”,它就是阮的前身。

阮的外形很简单,由琴头、琴杆和琴身三个部分组成。琴头一般装饰有我国传统的龙或如意等骨雕艺术品,两侧装有四个弦轴。阮的琴身是一个扁圆形的共鸣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胶合而成。阮的结构原理、制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处。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民族乐器的重视,音乐家们还对阮进行了改革,研制出高音阮、中音阮、次中音阮和低音阮。

高音阮是高音乐器,发音清脆,在乐队中常担任主旋律的演奏。

中阮为中音乐器,音色恬静柔和,富有诗意,在合奏中常用于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动人的效果。用于伴奏时,能突出乐曲的特点。在乐队中采用两个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声,会使弹拨乐器组的中音部更为丰满。

大阮比中阮低五度,与西洋乐器中的大提琴比较相似,在乐队演奏旋律时,它常与中阮作八度结合,以加强中阮的效果,最适宜映衬抒情的旋律,在演奏单音或和弦时,能加强节奏,烘托出乐曲热烈、奔放的效果。低音阮发音深沉而低侯,犹如西洋乐器中的低音提琴。

扬琴

扬琴又称“洋琴”,是我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它的音色清脆明亮,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独奏、合奏或为琴书、说唱和戏曲伴奏,在民间器乐合奏和民族乐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扬琴主要用木质材料制成,琴身是它的共鸣箱,呈蝴蝶形,所以也有人称之为“蝴蝶琴”。在演奏时,将琴放在木架上,左右手各执一个富有弹性的竹制小搥子,分别敲击琴弦发音。

扬琴的演奏技巧很多,音色也十分丰富多彩,低音区发音雄厚而深沉,中音区纯净而透明,高音区清脆明亮。扬琴比较适于演奏快速的乐曲,最适合表现轻快、活泼的情绪和欢快、喜悦的感情。

扬琴在我国已经流传和演化了400多年了。在这期间,我国的乐器制作家们研制出了不少扬琴的新品种,比如像变音扬琴、转调扬琴、筝扬琴和电声扬琴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电声扬琴,这种电声扬琴由琴体、拾音器、放大器和音箱组成。当琴弦振动的时候,声音波通过拾音器转变为电讯号,然后经过放大器美化音色之后,由扬声器发出。电声扬琴既能伴奏又能独奏,因此,从它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扬琴演奏家们的好评。

扬琴在我国经过多年的流传和发展,不论在乐器制作、演奏艺术还是乐曲创作上,都已具备中国的传统特色和民族风格,成为人们喜爱的乐器。

琵琶

琵琶又称“批把”,最早见于史载的是汉代末期经学家刘熙所著的《释名·释乐器》:

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意即“批把”是骑在马上弹奏的乐器,向前弹出称作“批”,向后挑进称作“把”,根据它演奏的特点而命名为“批把”。

在古代,敲、击、弹、奏都称为鼓。当时的游牧人骑在马上好弹琵琶,因此为“马上所鼓也”。大约在魏晋时期,正式称为“琵琶”。

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进行文化交流,曲项琵琶由波斯经由今新疆传入中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相、无柱,梨形,横抱,用拨子弹奏。它盛行于北朝,并在公元6世纪上半叶传到南方长江流域一带。

在隋唐九、十部乐中,曲项琵琶已成为主要乐器,对盛唐歌舞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从敦煌壁画和云冈石刻中,仍能见到它在当时乐队中的重要地位。

唐代是琵琶发展的高峰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琵琶演奏者和乐曲,如唐代世居长安的曹保、其子曹善才、其孙曹纲,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为世人所推崇。诗人对其高超技艺也多有诗作赞颂。曹纲的演奏,右手刚劲有力,“拨若风雨”。另外与之齐名的裴兴奴则左手按弦微妙,“善于拢捻”,故当时乐坛有“曹纲有右手,兴奴有左手”之誉。来自西域疏勒的“五弦”名手裴神符是唐太宗最为看重的宫廷乐师之一,他首创了琵琶手指弹法。康昆仑号称琵琶第一手,段善本则是有名的佛殿乐师,后与康昆仑进行琵琶比赛后,进入宫廷成为皇家乐师。

优质琵琶的发音特点是:穿透力强,衰减小,传得远;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

古筝

古筝又名“秦筝”。自秦、汉以来从我国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各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共分为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福建筝、内蒙筝、朝鲜族的伽倻琴(也叫延边筝)和被称为“真秦之声”的陕西筝九个流派。

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的首、尾及四周的侧板有红木、老红木、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

古琴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近代才被称作古琴。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却可以看出,琴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先秦时代,琴就已经很流行了。儒家五经之一的《书经》中说道:“搏拊琴瑟以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说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根据现有的图像以及文献资料,琴最迟在汉末时就已经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唐代制造的琴传承至今与宋元明清时造的琴仅有造型艺术风格上的区别和音色追求的区别。

早在孔子的春秋时代,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数千年来琴与文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东汉文学家蔡邕、三国时期的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北宋文学家苏轼等都以弹琴著称。

琴的音乐神圣高雅、坦荡超逸,古人用它来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琴已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意义,成为我国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征。

从唐代开始,古琴有了自己专用的记谱法,这种记谱法记录弦位和徽位,以及左右手的弹奏方法,但不直接记录音高。它由汉字的部首、数字和一些减笔字拼合而成,称作减字谱。

减字谱记录古琴音乐的仔细程度和科学性,使现代的五线谱等记谱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减字谱记录而传承至今的古琴谱有一百五十多种,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乐作品,是我国巨大而珍贵的音乐宝库。

古琴在弹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早已形成了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我国哲学、历史和文学的镜子。在体现我国传统文化气息的能力上,没有一件乐器可以与古琴相比拟。 3aAP0PsjJaxbVjzzKIun+x5GdYMo9ssJAqR+lZ3rGRxXnFQur1KUvXgc95/fDTq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