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5年7月19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的第四天,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军委《关于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和安排超编干部的报告》。
8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转发总政治部《关于安排超编干部的方案》。
为完成好这个任务,叶剑英请示党中央、毛泽东批准,组成了以叶剑英、聂荣臻、粟裕、陈锡联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调整领导班子的工作。
8月至11月,领导小组对军队25个大单位的领导班子逐个地进行调整配备。
领导小组的老帅和老将军们认真了解情况,将不注重团结,政治上不强的人调了下去,坚决不予重用。对那些一时犯了错误而又能改正错误的人,本着团结教育的干部政策也给予适当的工作。
紧接着,中共中央军委公布了调整后的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主官名单。
超编干部是部队班子“肿”的表现之一。
由于此前曾有大批干部执行“三支两军”任务,部队形成了两套班子,一套在地方执行“三支两军”任务,一套在部队主持工作,有的部队一个职位上副职干部达到四五名之多。按照《关于安排超编干部的方案》,这次决定,将几十万超编干部转业到地方工作。
在进行干部转业工作同时,中央军委批转了总参谋部《压缩军队定额,调整编制体制方案》,从1975年第四个季度开始到1976年,各军区、各军、兵种按新编制进行整编,裁减部队,调整机构。
精简整编后,全军机关、保障部队比例减小,战斗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比例增大。陆军所占比例减小,海军和空军比例增大。同时,还组建和扩编了一些兵种部队。
到1976年,人民解放军的编组状况按照现代战争的要求有了较大的改善,全军总人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减少了13.6%。人民解放军初步“消肿”已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