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十一年,也就是165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爱新觉罗·玄烨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他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个儿子。玄烨的生母是佟妃。佟妃的祖先佟养真本来是辽东的汉人,后来随兄弟佟养性投靠了努尔哈赤,被列入汉军,并受命管理汉军事务。后来佟养真战死,由他的儿子佟图赖承袭了职位,最后官至三等精奇尼哈番、太子太保。有了这样的身份,佟妃才得以被选入宫中,并于一年后生下了玄烨。
由此可知,玄烨并非一个纯粹的女真人后代,他的身上,至少流淌着3个优秀民族——满族、汉族、蒙古族的血液。尽管其母系已经加入了八旗,也算是满族人,但从血统上看,他的汉族血统也是永远抹杀不了的。
尽管母亲的地位没有使玄烨在众皇子中占据优势,但天资聪颖的他得到了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宠爱,这个人就是孝庄太后。在玄烨出生之前,有一次,佟妃到慈宁宫向孝庄太后请安,孝庄太后知道她怀有身孕,就对近侍说:“我早先身怀福临时,左右之人即曾看见我衣服大襟有龙盘旋,赤光灿烂,后来果然诞生圣子,统一寰区。如今佟妃也有这种祥征,异日生子,必膺大福。”
这个说法很快在宫里传开了,据说玄烨出生时,整个皇宫上空都飘着异香,好久都不见散去,又有五色光气充溢在宫内,就像太阳光一样明亮。当时,宫人以及内侍看到之后,都大声称:“这真是奇瑞之兆。”
不过,佟妃没能得到顺治帝的宠爱,玄烨也并没有因此受到父亲的特别关照。和其他的皇子一样,他刚一出生,就被抱出宫交给乳母喂养。后来,因为玄烨没有出过痘,乳母受命带着他到紫禁城西的一座偏宅居住,这里后来被改称为福佑寺。
玄烨生下来就很惹人喜爱,据《清实录》记载:
天表奇伟,神采焕发,双瞳日悬,隆准岳立,耳大声洪,循齐天纵。稍长,举止端肃,志量恢宏。
这段话的意思是:玄烨长得仪表堂堂,精神焕发,两只眼睛就像太阳一像明亮,鼻子就像高山一样挺拔,声音洪亮。等长大几岁以后,举止端庄严肃,志向远大,气量宽宏。
本来老人就喜爱孩子,孝庄太后得到这么一个可爱的孙子,自然是当作心肝宝贝。从她对玄烨的一些特殊关照的态度来看,她确实认为这个孩子将来是个当皇帝的材料,因此才会给予他最大的关怀。
孝庄太后不但对这个孙子的饮食起居时时过问,更是按照帝王的标准严格要求教导:“不管是吃饭、坐立、行走、说话,你都要按规矩来。就算你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不能放纵自己,如果让我知道你有不合规矩的地方,我就要责罚你了。”而后,孝庄太后语重心长地告诉玄烨,“不要怪奶奶狠心,我这样做,是为了使你将来能成就大业。”
自5岁开始,玄烨正式上学读书。孝庄太后为了更好地培养他,特地派了自己最贴心的侍女苏麻喇姑协助照看。苏麻喇姑聪明乖巧,知书达理,并精通满语,有她手把手地教导,玄烨进步更快了。对祖母的教诲,玄烨后来回忆说: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规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朕自八岁世祖皇帝殡天,十岁慈和皇太后崩逝,藐兹冲龄,音容记忆不真,未获尽孝,至今犹憾。藉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以至成立。
清朝的皇子教育,在所有朝代中是最为严格的。五更时分,天还没有亮,皇子们就要到上书房学习。每天的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不但要读书,还要学习满族的“根本”——骑射。当时,清朝的皇帝各个都拥有一身的好武艺,完全是得益于这种自幼的严格训练。
在这种严格的教育下,玄烨的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他天生聪慧,加上勤奋好学,虚心求教,很快就在众皇子中脱颖而出。《清实录》记载,他读书一目十行,而且过目不忘,从5岁以后,好学不倦,从早上到半夜都手不释卷。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他几乎都有涉猎,启蒙读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儒家经典中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他学习的对象。他还给自己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诵120遍,然后背诵120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贯通。
所以史书说他:“自五龄后,好学不倦。”也正因为如此,他渐渐地从书中明白了许多为人处世和治理国家的道理,“幼龄读书,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无恙”。又说,“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
玄烨终生保持着读书不倦的习惯,从而也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素质较高的帝王之一。孝庄太后还经常给玄烨讲述祖先创业的历史,激励年幼的玄烨很早就树立了作为一个明君治国安民的远大志向。
《清史稿》记载:
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讳玄烨,世祖章皇帝第三子也。母孝康章皇后。顺治十一年三月戊申,帝生于景仁宫。天表奇伟,隆准龙颜,举止端肃。六龄时,尝偕世祖皇二子福全、皇五子常宁问安宫中,世祖各问其志,皇二子以愿为贤王对,帝奏云:“待长而效法皇父。”世祖皇帝遂属意焉。
这段话讲了玄烨少年时的一个故事:玄烨6岁那年的一天,他和哥哥福全、弟弟常宁一起去给父皇顺治帝请安。顺治帝把他们搂在怀里,问他们长大以后愿意做什么样的人。
那时常宁刚3岁,还不懂事,默然不知所云。而福全回答说:“愿意做一个贤王。”
而玄烨则答:“长大了,我一切都跟着父皇学习,效法您的治国之道。”一个仅仅6岁的孩童,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令顺治帝十分惊异。
两年后,顺治帝因患天花病重,临终前遗命玄烨即位,这与顺治帝看中了玄烨的非凡志向有很大关系。当然,更主要的是玄烨深受孝庄太后的宠爱,加上他已经出过了天花,有免疫力。结合多种因素,玄烨就以清王朝的第四位也是最杰出的一位帝王身份登上了历史舞台。
顺治十八年,也就是1661年,正月初九,玄烨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亲自主持下即位。八岁的玄烨穿上了孝服,到顺治帝灵前敬读告文,接受诏命,然后换上礼服,到皇太后宫中行礼,亲御太和殿,升上宝座,接受百官的朝贺,正式登基。之后,玄烨颁诏大赦,定顺治帝谥号曰章皇帝,庙号世祖,改第二年为康熙元年。
“康熙”是安定太平的意思,这个年号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意愿,也反映了各族人民渴望和平富足的心声。事实证明,玄烨的统治无愧于这两个字,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父皇的去世,使康熙帝和他的祖母、生母痛苦万分,这无疑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心灵打击和精神创伤。本来幼年丧父已经很不幸了,谁知父亲刚去世两年,玄烨又“痛丧母亲”。两年之间,父母双亡,这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可怜,从此玄烨彻底成了一个孤儿。缺少了父母之爱的玄烨比他人更早地成熟,他对抚养他的乳母也一直怀有很深的感情。康熙帝晚年回忆说: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姆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来抱憾之处。
从这里可以看出,康熙帝对没有得到父母的爱还是很伤感的。抚养玄烨最久的乳母,就是著名文学家曹雪芹的先祖曹玺之妻孙氏。孙氏不但如生母一样照顾他,还充当了他的启蒙老师。玄烨对这位乳母也特别尊敬,即位后,特地封曹玺为江宁织造,封孙氏为一品诰命夫人。而曹家也是汉军,属于内务府包衣旗人,表面上是奴仆,实际上是心腹。
玄烨有汉族的血统,又从汉人乳母那里接受了最早的启蒙教育,这对他后来重视汉族优秀文化,实行开明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康熙皇帝8岁登基,16岁亲政,在位61年。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他不但是数百位帝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也是其中最有成就者之一。他在位期间,真正巩固了清朝全国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粉碎了各种分裂活动,抵抗外敌入侵,发展社会经济,繁荣科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