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平复耿精忠的叛乱

所谓“三藩之乱”,实际上只有吴三桂一藩是铁心反叛。尚之信和耿精忠,与其说是反叛,不如说是见吴三桂势大,也想浑水摸鱼,捞取自己的利益而已。对于他们,康熙帝更多是以招抚为主,把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吴三桂一方上,分清主从,区别对待。

耿精忠是耿继茂的长子,为笼络耿藩,清朝初期,顺治帝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肃亲王豪格的女儿下嫁给耿精忠。耿继茂死后,这位“和硕额附”承袭了王爵。

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和部下曾养性、江元勋、马九玉、白显忠等密谋反叛,囚禁总督范承谟,率部众剪掉发辫,改易汉服,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分兵攻占延平、邵武、福宁、建宁、汀州等地,占据了福建全省,并派人联络吴三桂和台湾的郑经。

至此,江南及沿海一线,只剩广东、江西和浙江3省还在康熙帝掌握中。这时,康熙帝能做的便是尽最大的努力安抚镇守广东的尚可喜和拼死保住江西,使云贵、广西与福建叛军无法联手。

他一面下诏削夺耿精忠的王爵,声罪致讨。一面任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剌塔为宁海将军,由浙江攻打福建;命贝勒尚善为安远靖寇大将军,协助勒尔锦由荆州入湖南攻击岳州;命安亲王岳乐为定远平寇大将军出江西;以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统师镇江南;以贝勒洞鄂为定西大将军,由陕西攻四川;命尚可喜和总督金光祖由广东击广西。并迅速整顿驿递,使至西安、浙江的情报和命令四五日便可抵达,直接指挥着各地的防务。

同时,康熙帝降旨招抚,派工部郎中周襄绪以及原来耿精忠属下的一等护卫陈嘉猷前往福建宣诏,谕旨中说:在我看来,耿精忠肯定是一时无知,误信了奸人的蛊惑,与吴三桂不同,所以将吴三桂子孙正法,耿精忠在京的几个兄弟照旧宽容,所属官兵并未加罪。……耿精忠从祖父、父亲以来,受恩三世40余年,他和吴三桂这种蓄谋已久的叛乱首犯不一样……如果耿精忠真能追念累朝恩德及他父亲让他忠于朝廷的遗言,洗心革面,彻底悔悟,诚心归顺朝廷,将侵犯内地的海贼郑经速速剿灭,那我就当他戴罪立功,就像没发生过叛乱的事一样。

后来,耿精忠拒绝了康熙帝的招降,囚禁了周襄绪,并且派兵攻打浙江、江西。于是,康熙帝命令康亲王杰书和固山贝子傅剌塔由浙江进击,连败耿军。借胜利之机,康熙帝再次颁诏,派耿精忠的弟弟耿聚忠前去招降。

在诏书中,康熙帝历数耿精忠祖孙三世的功劳,陈说利害,苦口婆心劝其归降,他说:“你如果立刻悔罪率众归诚,我马上恢复你的王爵,仍旧镇守,所属人员职位与原来不变,兵民人等依旧和从前一样。如果能剿除海寇,替我办事,仍按立大功进行爵赏。你不让前使臣周襄绪等回来向我复命,或许有别的原因,我心里并不怪罪。我以诚心待天下,决不会食言。”

但耿精忠仍然毫无悔意,连他的弟弟都没有见,依旧调兵遣将,派江元勋等据守关隘,督促马九玉等进攻衢州。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命令清军加大进攻力度,叮嘱杰书不可因为招抚而耽误进剿,并且提出了“海寇郑经宜用招抚的办法,耿精忠宜用剿灭或用离间之计”的战略方针,将耿精忠作为打击重点。

在康熙帝遥控指挥下,清军英勇作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浙江总督李之芳率部在金华和衢州击溃了耿精忠的部将曾养性和马九玉。正在此时,据守台湾的郑经也趁火打劫,从耿精忠身后进攻,试图吞并福建。

耿精忠世居福建,和台湾郑家集团长期战争不断。耿精忠发动叛乱,希望联合郑经一同反清,但郑经对耿精忠貌合神离,不但不愿出兵,反而借机登陆扩张。

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农历六月,泉州提督王进功之子王锡藩杀死了耿精忠的总兵赖玉等人,献城投降郑经。耿精忠派人向郑经索要泉州,郑经嘲笑说:“天下乃我大明太祖朱家的天下,和你主子有什么关系?况漳州、泉州那是我大明父母之邦,又是你家主子请本藩渡海,齐心合力,共扶明室,所以我才不惜跋涉,提师前来,怎么墨迹还未干,你就说话不算数了呢?”反而倒打一耙,让耿精忠无计可施。

这样一来,耿精忠联合郑经的图谋就破产了。两个月后,郑经派冯锡范在福建海澄等地张贴檄文,称赞吴三桂,却指责耿精忠“从不遵及大明正统”“妄自尊大,待以附庸”,因此“惟郑王为盟主,复我大明三百年之基业,澄清东南之半壁”。实际上已经发出了宣战书。

不久,郑经就占据了漳州、泉州、潮州等重要地方,兵马强盛。耿精忠屡战屡败,不得不派人求和。双方虽然暂时和好,但聪明的康熙帝知道,他们势不两立,因此定下了抚郑剿耿的方略。

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农历三月,尚之信反清,吴三桂约郑经和耿精忠进兵江南,不料郑经企图借机吞并整个福建,攻占了重镇汀州,又攻克兴化府,兵锋直指福州。耿精忠的部下纷纷依附郑经。

耿精忠这才认识到郑经的险恶用心,但为时已晚。这样一来,耿精忠进攻江西和浙江的阴谋都破产了,自己根据地却被郑经夺去了大半。此时,耿精忠面对郑经的进攻,加上连年征战,民怨沸腾,军饷匮乏,军士纷纷逃亡,败相已现,他不得不撤回攻打江西的耿继善,回守福建。

康熙帝认识到耿精忠撤回建昌叛军,必是受郑经逼迫,下令康亲王杰书,率军直取福建,他下诏说:“我兵宜乘机前进,其令大将军杰书,将军贝子傅剌塔、赖塔,总督李之芳等,速剿闽寇,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于是,清军一路长驱直入,进逼福建。耿精忠受腹背夹击,越来越难过了。这时,部下将领白显忠等率军投降,更是雪上加霜。

康熙帝见时机成熟,再次令杰书前往谕降。康亲王杰书致书耿精忠说:“现在我的大兵就驻扎在仙霞岭,长驱直入,已经拿下蒲城,蒲城乃福建省的财赋要地,咽喉既失,粮运不通,建宁、延平也是早晚的事,必将被我们攻下,与其到那时被抓到处死,不如现在及早投降,皇上仍然保留你的王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保全百万生灵。况且郑经与你有不共戴天之仇,不顾旧情抢夺你的属地,你应该助大兵进剿他立功赎罪,为什么执迷不悟,竟然和这群叛贼混在一块呢?”

耿精忠得书,犹豫未决,回复道:“我自己已经愿意投降,只是恐怕部下们不同意,到时又会导致叛乱。希望你奏明皇上,让皇上给我一个明诏,许我赦罪立功,以平定众心,那我就率部下投降。”

杰书见耿精忠仍旧拖延,不给他喘息之机,命大军迅速进攻延平,守将耿继美投降。耿精忠见大势已去,决意归降。然而,被耿精忠囚禁的福建总督范承谟还在,他已经被囚禁了两年多,备受折磨,仍坚贞不屈,每天写一首七言绝句,表明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和对耿精忠的愤懑。

耿精忠想投降,又担心范承谟揭露他的罪状,于是他决定杀人灭口,派人逼迫范承谟自杀,并将范承谟的幕僚、亲属等50多人全部杀害。然后,耿精忠才派儿子耿显祚献印请降。

十月初四,杰书大军进入福州,耿精忠率领属下官员出城迎降。至此,“三藩”之一被平定了。康熙帝遵守诺言,仍然保留了耿精忠的王爵,命他率领部下协助征剿,戴罪立功。

到康熙十六年,也就是1677年,清军就将郑经所部逐回厦门,各地的叛军纷纷投诚,福建、浙江、江西相继平定。

康熙帝在平复吴三桂、耿精忠叛乱的同时,一刻也没放松对付尚可喜的行动。本来,镇守广东的尚可喜一直忠于清朝,对抗吴三桂的叛军,得到康熙帝的信任。

但他年老体弱,长子尚之信代为理事,吴军攻势很猛,手下不少部将投降了吴三桂。尚之信不听父亲的劝告,也借机作乱,接受了吴三桂招讨大将军的任命,囚禁了父亲,夺得兵权。

康熙帝听到消息之后,没有惊慌失措,他认为叛军内部矛盾重重,很快就会发生内讧。只要解决了福建问题,广东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尚之信起兵后,以为会得到吴三桂的大力支持,不料吴三桂却不断向其索要饷银,又派亲信董重民取代金光祖为两广总督,冯苏取代佟养钜为广东巡抚,马雄驻肇庆,企图乘机夺占他的广东地盘。

同时,郑经也受吴三桂挑唆,攻占了惠州和沿海一带。尚之信不但没有得到好处,连老巢也几乎不保。更要命的是,清军这时已经占领了福建,和耿精忠所部一起,攻打过来。就这样,尚之信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之中。

耿精忠降清仍受重用提醒了尚之信,于是他也决定投降。康熙十五年,也就是1676年,农历十二月,尚之信派人到简亲王喇布军前乞降。

喇布上奏康熙帝,康熙帝降特旨说:“将尔以往之罪,并尔属下官兵,概行赦免。”并说,“倘能相机剿贼,立功自效,仍加恩优叙。”

第二年五月,尚之信率省城将士归顺,其余部下也相继投降。康熙帝让尚之信袭封平南亲王,部将也各复原职。

康熙帝对大学士们说:“叛乱之罪在吴三桂,与被胁从之人无关,只要能悔罪投诚,应一概宽免。”因此就连吴三桂任命的总督董重民等也予以免死释放,以此来争取更多的叛军归顺。

康熙帝鉴于这些人反复无常,没有放松对他们的警惕。在保留他们的利益的同时,他也加强了控制。康熙帝最后的目的仍然是撤藩,不过他知道吴三桂不灭,彻底撤藩就难以实现。相对吴三桂而言,尚之信、耿精忠不过是附和者。

康熙帝分清首从,分化瓦解,对他们区别对待。因此才保留了尚之信和耿精忠的王爵。康熙帝对耿精忠最不放心。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1877年,农历四月,他命耿精忠把自己的儿子耿显祚送入京城做侍卫,其实就是充当人质。同时,他命令康亲王杰书率军驻扎福建,防备郑经,另外也是为了监视耿精忠。不久,耿精忠杀害范承谟等人的罪行被揭露。

原来,看守范承谟的狱卒感念他的忠贞,偷偷到荒野上捡了他的一些遗骨,暗地里收藏起来,来到京城,报告了事情的经过。康熙帝知道后非常伤心,命令用隆重的礼仪为范承谟举行祭葬,追赠他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康熙帝还亲自为范承谟在狱中所作的《画壁集》题写了序言。

康熙十六年,也就是1677年,农历十一月,耿精忠属下的参领徐鸿弼、佐领刘延庆、护卫吕应锡等人也联名揭发他,列举了他“归顺后尚蓄逆谋”5项罪行:违背康亲王令,不全部举出叛党;私下和郑经通音信;和刘进忠耳语,说自己本不愿投降;密令心腹藏火药铅弹,说是为日后所用;遣散士兵归农,让他们携带武器,不留给大军。

但康熙帝看了之后,将这个奏疏留下未发,而是在等待时机。按理,耿精忠的一系列做法足以处之死罪,但康熙帝深知,如果这个时候处理他,势必会影响到全局,因此,他假作不知,以安众心。

康熙十七年,也就是1678年,吴三桂病死,吴军逃回云贵,郑经也退守厦门。这时,康熙帝担心耿精忠留在福建会发生意外,打算让耿来京,又担心他心中怀疑,所以就密令康亲王让耿精忠奏请陛见。

康亲王上书请求将耿精忠治罪,但康熙帝认为时机还没有到。他在给康亲王的密谕中说:“我认为,凡行一事必前后计虑,如果真于国家有利始可举行,若轻率妄动,必然导致失误。今广西、湖南、汉中、兴安等处俱已底定,逆贼余党大小头目希望归顺朝廷的不止百千,若将耿精忠即行正法,不但已经投诚之人以为后日亦必如此声明其罪,即未经投诚之人看了之后也会寒心,这些都要考虑到,关系实在重大。前几天我下手谕欲令耿精忠来京,原因是我想撤回在福建的一半满兵,并不是立刻就处决他,所以让他先到京城来。”

康熙帝考虑得非常仔细周到。他所担心的不是耿精忠,而是如果过早处理他,会造成不利影响,对于迅速结束战争不利。

康熙十九年,也就是1680年,农历四月,耿精忠上疏请求进见,康熙帝当即允准。

八月,耿精忠到京,他的弟弟耿昭忠、耿聚忠就举报他的不法行为。议政王大臣请求将他交给法司审理。法司判决将其革去王爵,与其子耿显祚及部属曾养性一并凌迟处死。

康熙帝批准了拘审,但一直没有最后处理。直到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1682年,“三藩之乱”彻底平定,才下令将耿精忠革去王爵,立即凌迟处死,其子耿显祚被处斩。其手下大将如曾养性、白显忠等凌迟处死,其他一些主要的叛将也都做了处理。与此同时,撤除靖南王藩的工作也顺利完成。

尚之信的命运比耿精忠似乎好一些。由于康熙帝对他父亲尚可喜很信任,也给他留了后路,希望他能够真心为朝廷效力。但尚之信虽然归降,仍然心怀叵测。康熙帝多次命他进军湖广、广西,他都按兵不动,坐观成败,直到吴三桂死了之后,他才听从朝廷调遣。

另外,尚之信十分残暴,肆意虐待下属,酒后动辄发怒,拿刀杀人。他的部将孙楷归顺清廷后,朝廷赦免其罪,尚之信却杀了他。护卫张永祥替尚之信送奏章到京,被提为总兵,尚之信却故意从中阻挠,还鞭打他以示侮辱。护卫张士选言语触怒尚之信,尚之信竟斩断了他的双脚。其残暴行为令人发指,激起了将士们的愤怒。

康熙十九年,也就是1680年,农历三月,张永祥、张士选赴京告发尚之信预谋造反。康熙帝当即命刑部侍郎宜昌阿等人以巡视海疆为名赴广东调查,都督王国栋、副都统尚之璋都揭发了尚之信的不法行为。

于是,康熙帝命令王国栋将尚之信逮捕,押解京师,当庭对质。

尚之信知道后,非常愤怒,就指使其弟尚之节与长史李天植将王国栋诱杀。七月,康熙帝知道了事情真相,大为震怒,以尚之信“不忠不孝,罪大恶极,法应立斩,姑念曾授亲王,从宽赐死”,对尚之节、李天植则就地正法。

尚之信一死,平南王藩封相应撤去。其所属人员编为15佐领,分入正黄、镶黄、正白三旗,驻防广东。三总兵标下官兵,裁去一总兵之官兵,剩下两总兵留镇广州。平南王府库金银,全部充作国用,以济军需。就这样,康熙帝用数年时间,平定了“三藩之乱”,也实现了撤藩的初衷。

康熙帝当时才20岁,做事却非常老到。从他处理耿精忠和尚之信的过程来看,不露声色,游刃有余,实在是令人佩服。难怪法国传教士白晋佩服地说道:“康熙帝是在法国以外,连做梦也未曾见过的伟大人物,是自古以来统治天下的帝王中最圣明的君主。” ploEjCfm+5Fhpga9C9zO2gxWoSRznBqR+1TgKxrc+Xb08qMUojWOL+5GIpHee4D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