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襄阳栖身上学堂

汉献帝兴平二年,诸葛亮兄弟姊妹一行从水路到达荆州的首府襄阳。碧绿的汉水,在船舷边激起欢腾浪花,笑迎着远道而来的一叶小舟。青青岘岭,敞开宽广胸怀,拥抱着风尘仆仆的他乡游子。

数年来,辗转流离的诸葛亮,见到的多是刀光剑影、饿殍流民,听到多是杀声呐喊、呻吟叹息。进入荆州,他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

荆州治所襄阳被称为“水陆之冲”,跨连荆豫,控扼南北,自古以来,为天下重地。

这里南北东西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陆路由襄阳往北,经新野、南阳,可至京都洛阳。这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主要通道。

从水路来说,发源于陕西汉中地区的沔水,流经襄阳、樊城,成为陕、鄂间的主要交通动脉。由襄阳沿沔水南下可达夏口,沿长江东下可直达扬州,溯长江西上可通梁、益两州。

这里没有连年不断的兵燹,没有你争我夺的攻伐,没有断壁残垣的墟邑,没有尸横遍野的惨状。平和,安宁,富庶,这是诸葛亮进入荆州所留下的第一印象。

襄阳城更是热闹非凡,这里店铺酒楼,鳞次栉比;绫罗绸缎,耀眼夺目;花草果品,香飘遐迩。这里商铺都是生意兴隆,客商云集。

这不由得让诸葛亮想起了自己的家乡。那里也曾有过像这里一样的宁静。然而,残酷的战乱使得他们一家不得不分散流离。

如今,远在家乡的哥哥和继母不知怎样了?这几年的流离辗转,看到了许多血和泪,许多拼和杀,许多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

诸葛亮对荆州的感受无疑是美好的,他对荆州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此时的荆州,正值它历史上一个极度辉煌的时期。

汉灵帝中平五年,在黄巾起义军的打击下,东汉政权已无力对全国进行有效的控制。

当时,任荆州刺史的是一个名叫王睿的人。这个王睿虽身为一州的行政长官,但与下属孙坚、曹寅的关系很紧张,又无政治才能,这决定了王睿不可能在荆州刺史任上坐得很久。

汉献帝初平元年,一场酝酿许久的兵变终于在荆州发生了。武陵太守曹寅听说王睿要杀掉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以朝廷按行使者的名义写了一个列举王睿罪状的檄文,送到长沙太守孙坚手里,要求孙坚接到檄文后收斩王睿。

这正好给孙坚诛除王睿提供了一个绝好机会。孙坚接到檄文后,立即带兵杀奔州治,表面上却装作兵士劳苦,以求“赏资”为名。

当王睿发现孙坚也在求赏兵众时,立即觉得事情不妙,他惊奇地问:“众兵士前来求赏,孙府君为何也在其中?”

孙坚答:“我奉使者檄书前来诛君。”王睿知道自己再无生存的可能,便呑金而死。

接替王睿任荆州刺史的,是在荆州的刘表。

刘表,字景升,是汉朝皇室后裔。东汉末期,他与士人一起纵横谈论,成为党人领袖之一。党锢之祸起,刘表终日东躲西藏,逃避了朝廷的缉拿。直到党锢之禁解除后,他才敢抛头露面,被大将军何进提拔为属官。

刘表初到荆州时,这里并不十分安定。当时,袁术已占领南阳,屯兵鲁阳县。扼守荆州、豫州交通要道的鲁阳关,就在鲁阳的西南。袁术屯兵鲁阳,无异于扼住了荆、豫间的咽喉。在荆州内部,长沙太守苏代、华容长各自“拥兵作乱”。更为严重的是,州内的一些宗族首领也纷纷聚族起事,不服州郡治理。

与曹操、孙权、刘备等人相比,刘表没有他们以天下为己任的雄才大略,但他安定、治理一方,在当时却是成就斐然。他单人匹马进入宜城县,立即请荆州蒯良、蒯越、蔡瑁等人商议大事。

众人看刘表态度诚恳,言行谦恭,愿意为其效劳。蒯越向其献了剿抚并用、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的计策。

刘表照计而行,他设下“鸿门宴”,以官职为诱饵,把为乱四方的盗贼和义军头子骗到宜城,酒宴期间,刘表摔杯为号,蔡瑁率领数百名壮士冲进客厅,把众头领全都杀死。把他们的部众收编。接着又派蒯越、庞季两人前往襄阳,劝说占据那里的张虎、陈生投降。

不久,刘表将州治从汉寿迁到襄阳。各地闻刘表威名,纷纷归附,江南四郡很快安定。至此,长沙、零陵、桂阳、江夏、武陵、南郡、章陵等郡基本平定。

初平二年,袁术果然派孙坚进击荆州。刘表派部将黄祖迎战,双方在樊城、邓县一带展开战斗。孙坚击败黄祖,进围襄阳。刘表又派黄祖夜袭孙坚,再次被孙坚打败。黄祖败走岘山,孙坚乘胜追击。

夜色中,埋伏在竹林中的黄祖士兵用箭射杀孙坚,结果黄祖军转败为胜。自从这次战斗以后,袁术领教了荆州的厉害,不敢对荆州轻举妄动。荆州的北部得到了巩固。

荆州形势基本稳定之后,刘表便实行一系列所谓仁义之举,以获荆州的进一步稳定。

东汉时,就豪强势力而言,襄阳仍是仅次于汉开国皇帝刘秀家乡的地方。东汉末年,襄阳地区较著名的豪族有庞、黄、蔡、蒯、马、习、杨等多家,刘表任荆州刺史后,便积极与当地的大族名人结好。

蒯氏兄弟帮助刘表立足荆州。此外,他还与蔡家联姻,娶蔡瑁之姊蔡氏为妻。襄阳人庞德公是当地的大名士,一直隐居于岘山之南,刘表亲自前去拜请。

汉献帝建安三年,长沙太守张羡率零陵、桂阳三郡反叛刘表,而煽动这次反叛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长沙人桓阶。桓阶的父亲桓胜,桓氏在当地也是名族。刘表在坚决镇压了张羡的反叛后,对桓阶却显得格外宽容。他不但征召桓阶为从事祭酒,还要把妻妹蔡氏嫁给他,与他结成连襟。

自从初平元年任荆州刺史以后,经过短短七八年的努力,刘表统治下的荆州地区的强盛与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这时的荆州,已成为一个安定、富庶的地区。

在汉献帝兴平元年,卫将军董承回洛阳整修被董卓焚坏的宫室,准备迎献帝返京。当时朝廷经济凋敝,财力俱缺,太仆赵岐便对董承说:“今海内分崩,唯有荆州境广地胜,西通巴蜀,南当交址,年谷独登,兵人差全。岐虽迫大命,犹志报国家,欲自乘牛车,南说刘表,可使其身自将兵来卫朝廷,与将军并心同力,共襄王室。此安上救人之策也。”

董承立即派遣赵岐前往荆州。赵岐见到刘表,传达朝廷旨意,刘表立即派兵到洛阳助修宫室,“军资委输,前后不绝”。

从赵岐对荆州的评述,以及刘表在助修宫室中的表现,可以看到荆州的富足。

如果把荆州比作一个车轮的轴心,四川、甘肃、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就都有人在向这个轴心辐辏。

人们涌向荆州,无非有三个目的。第一是避乱求生,第二是暂栖此地以求将来的发展,第三是求得文化方面的学习与进取。荆州地区的富庶与安宁毫无疑问能满足人们前两项需要,而荆州地区良好的教育和学术气氛,又为第三种需要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荆州地区有当时最繁荣兴盛的教育,这首先要得益于荆州刺史刘表的提倡。

作为一州的最高首领,刘表在荆州基本安定之后,能广开学校,亲自主持仪式,奖励学者,整理古籍,这无疑会大大地促进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当时中国北方军阀混战,烽火连天,安定富庶的荆州对于欲避战乱之人具有磁石吸铁般的力量。仅关中地区,遭遇荒乱的百姓流入荆州者便有10万余家,其他地区的流民进入荆州者当也不在少数。

在大批流民当中,有很多是当世的知名士人和学者。史载“关西、兖、豫学士归者盖有千数,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刘表“起立学校,博求儒术”,对依附的士人“安慰赈赡,皆得资全”。刘表任荆州刺史期间,前来荆州客居的知名士人和学者不计其数,这里略举数例,以窥其大概。除大力提倡教育外,刘表还任用了一大批知名学者主持文化教育工作。

南阳人宋忠,是当时有名的古文经学家,其名气与郑玄不相上下,刘表任命他为五业从事。零陵人刘先,“博学强识,尤好黄老言,明习汉家典故”,被刘表任用为别驾。

义阳人韩嵩,荆楚有名望之人,被刘表任为从事中郎。大音乐家杜夔到荆州后,刘表让他与孟曜一起整理汉朝的雅乐。才华横溢的祢衡,受到刘表的礼待,“文章言议,非衡不定”。

刘表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以及重视文士儒者的做法,使得荆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远远超出其他地区的发展。

除官立学校之外,荆州的私学也很兴盛,司马徽、庞德公、杨虑、颖容等人都是当时有名的私学开办者。

王粲对刘表在政治上的作为并不是很满意,然而他在谈到荆州的文化教育时却充满了赞美之情,说刘表重视文化教育,这充分反映了荆州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兴盛。

诸葛亮到达荆州的时间,正是这里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逐步复兴的时候。

诸葛亮在荆州居住10多年,正是这里社会安宁、经济富庶、文教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安宁,为他提供了读书、思考的优良环境;经济富庶,为他提供了充足的衣食之源;文教发展,为他提供了接触各类名人掌握各种信息,以及提高文化素质的良好条件。

可以说,富庶、安宁、文教发展的荆州,乃是这位千秋名相成长的摇篮。

襄阳城南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所“学业堂”。每天,人们都能在这里听到琅琅的读书声,都能看到莘莘学子研习探讨的情景。这是一所刘表倡办的官学,来此就读者,或者是鸿生大儒,或者是州郡官吏的子弟。

诸葛亮来到襄阳不久之后,就来到这里读书习字。这所学堂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进入,诸葛亮来此学习,是他叔叔诸葛玄苦心安排的。

诸葛玄跟刘表是同窗好友,但是诸葛玄曾经是袁术的旧吏,刘表非常地憎恨袁术、孙坚,所以并没有给诸葛玄封官,而给诸葛亮一家购了一座宅子居住。

诸葛玄一家在襄阳城西安家后,由于得到刘表的接济,日子过得也很好。诸葛玄利用闲暇时间,或和诸葛子青等练武比剑,或是访贤拜友,结交朋友。并且将诸葛亮和诸葛均送到了学业堂里面上学。

学业堂在襄阳城南,沔水之畔,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几排白墙蓝瓦式的房舍。

在这里就学的,大多是当地有名望的官绅子弟和从关西、豫州等地避难来的有志青年。其中有刘表前妻所生的儿子刘琦,襄阳人庞统、马良以及崔州平、孟公成、徐庶等人也在此读过书。

学堂里的教师,有教养和水平很高的学者、俊杰,也有的是荆州颇有名望的人物。如司马徽、黄承彦、宋忠、綦母闽、颢容等,论学问可谓是满腹经纶,在国内屈指可数。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第一流的书法家梁鹄,前宫廷雅乐郎、音乐家杜夔,儒学大师邯郸淳、隐禧等。

安定即今甘肃镇原东南人梁鹄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师承于灵帝时的师宜官。师宜官的书法堪称当世之冠,梁鹄在书法上卓有成就,“魏宫殿题署,皆鹄书也”。

河内温县即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司马芝。司马芝是曹魏名臣,以忠贞刚正著称。他在任职于曹魏政权以前,在荆州居住10多年。

京兆即今陕西西安西北人隗禧,自幼好学,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中的著名学者,与同时人董遇、贾洪、邯郸淳、薛夏、苏林、乐详等人并称儒宗。

颍川即今河南禹县人徐庶、石广元,两人到荆州后,与诸葛亮关系一直很密切。

徐庶先为刘备谋士,后入魏为御史中丞。石广元后仕魏,历任郡太守、典农校尉。

京兆人杜畿是汉朝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他在未客居荆州前,曾任过县令、府丞,政绩颇佳。后来,在曹魏任河东即今山西夏县西北太守,治绩“常为天下最”。

山阳高平即今山东微山西北人王粲,是三国曹魏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著称于当时,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一定的地位。

颍川人邯郸淳在当时也以文学著称,史称他“博学有才章,又善《苍》《雅》虫、篆、《许氏》《字指》”,是一位学问广博之人。

汝南西平即今河南西平西人和洽,在汉末不受征辟,避乱入荆州。

后来,和洽仕曹魏,先后任丞相掾属、侍中、光禄勋,历曹操、曹丕、曹睿三世,为曹魏重臣。

颍川人杜袭出身颍川名族,他的曾祖杜安,自幼出名,13岁入太学,号为神童。杜袭的祖父即大名鼎鼎的党人领袖杜根。杜袭后来仕曹魏,曾与和洽、王粲共任侍中,深受曹操重视。

颍川人繁钦、赵俨,二人与杜袭同郡,在荆州时与杜袭“通财同计,合为一家”。后来,赵俨仕曹魏,与同郡人辛毗、陈群、杜袭并知名朝廷,号曰“辛、陈、杜、赵”。

河东闻喜即今山西闻喜人裴潜家“世为著姓”,其父裴茂,灵帝时历任县令、郡守、尚书。裴潜在荆州时就被善于知人的傅巽所称道,后果为曹魏中书令,名德俱显。

平原般县即今山东乐陵西南人祢衡,少有辩才,精通音乐,长于辞赋,但为人“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他在兴平年间到荆州避难,往来于刘表与曹操之间。 5tfim89nPVhhVNn1PTupaWVeNfTkqeF6xHMgM648AQ7TIwm+UfvQfFhyZkimpFm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