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3月23日,韦纳·冯·布劳恩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波森省维尔西茨的一个贵族家庭。布劳恩出生时,家里还有一个大他一岁的哥哥。
他的父亲马格努斯·冯·布劳恩男爵是省议会议员,以善于解决问题和判断准确而闻名。他的母亲埃米·冯·布劳恩男爵夫人是一个出色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她出身于贵族世家,兼有瑞典和德国血统,有很好的修养和学识。她酷爱文学和音乐,能熟练地用六种语言会话。
夫妇两人的家族均可追溯至中世纪时期的皇室。
布劳恩受母亲影响很深,在他小时候,酷爱音乐和文学的母亲总是循循善诱,使他产生好奇心,引起他求知的欲望。布劳恩6岁在路德派教堂行坚信礼后,母亲没有按常规送他金表,而是给他一架望远镜。
每天晚上临睡之前,布劳恩常用他的小望远镜对着星星看上一两个小时。“于是,我也成了一个业余天文爱好者,从那时起开始对宇宙产生了兴趣。”布劳恩说。“那些星星上会有生命吗?人能不能上月亮上面去啊?”他经常这么想。
布劳恩刚出生时,执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德国与英、法等国之间摩擦不断,1914年8月终于爆发了两大阵营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经过了4年零3个月的战争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被迫签订了《凡尔赛条约》,不仅要赔付5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还要割让约10%的领土以及所有的海外殖民地。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所以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
此时,德国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你争我夺,在1919年1月建立了不甚稳定的民主政府,即魏玛共和国。20世纪20年代初,布劳恩的父亲进入内阁,并担任政府农业和教育部长,布劳恩全家也搬到了柏林。
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脆弱,新政府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惊人的通货膨胀。比起普通家庭,布劳恩家族要幸运得多,他们仍然过着不错的生活。
还是个孩子的小布劳恩对那个时代的政府更迭以及社会的变革并没有多大的兴趣,也并不关心劳动阶级和他们的日常生活。
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出现了双发动机飞机,汽车也已经成了流水线上的产品……此时的德国柏林,汇集了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包括相对论的创立者、现代物理学奠基人、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爱因斯坦等。特别是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几乎每个月都有令人振奋的突破出现。
当时,柏林有两个胆量过人的发明家,马克斯·法利尔和弗里茨·冯·奥佩尔,他们多次进行火箭试验,并把火箭绑到竞赛用汽车,甚至火车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速度纪录,轰动了整个德国,他们俩也成了誉满全德的英雄。
在此之前,俄、美、法等国的科学家也在开展火箭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与此同时,大量的有关太空和火箭的论文及科普作品,包括这一题材的科幻小说同时涌现出来,如法国人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德国科学家库尔德·拉斯维茨的科幻小说《两个行星上》等,不光是一种遐想,也非常具有科学性。他们的作品与当时的科学探索发现是紧密结合的,既不同程度受到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发现的影响,又对航天科学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后来的许多火箭专家和航天先驱者都受到了这些作品的启发和激励。
这些成就同样引起了布劳恩的极大兴趣,他经常购买和阅读这类书籍,使他对太空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已迫不及待想进行自己的火箭试验了。
第一次火箭试验是在柏林豪华的使馆区的一条街道上进行的。他从附近的一个烟火商那里买来6支特大号的烟火,牢牢绑在自己的滑板车上。
随着烟火被点燃,“火箭车”拖着彗星尾巴似的火焰蹿了出去。“我欣喜若狂,”布劳恩回忆道,“车子完全脱出了控制,我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威力。”街上的人吓得大喊大叫。
最后,烟火在巨响中燃烧干净,滑板车也停了下来。警察很快就把他抓住。幸好没有人受伤,所以就把他释放了,交给部长先生——他的父亲去管教。
父亲的呵斥并没有影响布劳恩对火箭的兴趣,那个飞奔的火箭车反而引起了他更大的兴趣。他在哥哥西吉斯蒙德的帮助下,发射了许多自制的烟火。
因为他几乎是个外行,所以事故频发:那些烟火有时会落到水果摊上,炸得果肉横飞;有时又钻进了面包铺,炸得面包满地乱滚……布劳恩因此被父亲关在屋子里一两天。
当时的布劳恩是一个非常具有探险精神的孩子。他发现生活中的许多东西都值得探究,但是这些在他的学校课程里几乎都没有。
他的学校是法国人办的大学预科,传统意识很浓厚。两百多年前,法国胡格诺派新教徒受本国信奉天主教的国王的迫害逃亡到此地,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为他们的子弟办了这所学校。
至1925年,该校还保持着老习惯,所以布劳恩不是把该尤斯·尤里乌斯·恺撒的《高卢战记》译成本族语德语,而是译成法文。他的外语,尤其是法语,有很大进步,但他忽略了其他课程。
显然,他不怎么喜欢这种教育方法,所以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成绩单上的分数也总是让他的父母忧心忡忡。他的物理课成绩很差,数学也没好多少。
布劳恩学习上不够努力,但却有很强的动手能力,经常搞一些让老师看来不务正业的东西。在比较关键的一个学年中,布劳恩又有了一个同龄孩子想都不敢想的主意,他下定决心要搞一种比自行车更好的交通工具。
他在一个从密歇根州大瀑布城来的同学比奇·康格的帮助下,开始在父亲的汽车库里自己动手造汽车。东拼西凑的零件和工具在两个孩子手里最终没能变出来一辆汽车,但这次失败并没打消他的热情。
因为造汽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很自然地耽误了复习功课,结果布劳恩不但数学不及格,物理也不及格。感到脸上无光的马格努斯·冯·布劳恩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办法教育这个孩子了,于是考虑要通过别的途径加强对布劳恩的管教,就把他转到了魏玛附近的埃特斯堡寄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