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的底子,一为织物,一为纸。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
中国画用的纸与其他画种不同,它是以青檀树皮做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
宣纸又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熟宣纸是用矾水加工制过的,水墨不易渗透,遇水不化开,但和其他纸张的效果也不一样;可作细致的描绘,可反复渲染上色,适于画青绿重彩的工笔山水。
生宣纸是没有经过矾水加工的,特点是吸水性和渗水性强,遇水即化开,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能收到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多用于写意山水画。
熟宣作画容易掌握,但也容易产生光滑板滞的毛病;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渗透迅速,不易掌握。故画山水一般喜欢用半生半熟宣纸。半生半熟宣纸遇水慢慢化开,既有墨韵变化,又不过分渗透,皴、擦、点、染都易掌握,可以表现丰富的笔情墨趣。
另外,可以代替宣纸作画的纸还有东北的高丽纸、四川的夹江宣纸、江西的六吉纸等等,其性能接近于半生半熟的宣纸。
墨是中国画主要工具材料之一。墨的种类与性能,较为繁复,且具多种功用。大体上可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大类。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挑选墨首先看其色,墨色发紫光的最好,黑色次之,青色又次之,呈灰色的劣墨不能用;然后听其音,好墨叩击时其声音清脆,研磨时声音细腻,劣质的墨声音重滞,研磨时有粗糙响声。
磨墨要用清水,用力均匀,按顺时针方向转慢磨,直到墨汁稠浓为止。作画用墨要新鲜现磨,存放过久的墨称为宿墨,宿墨中有浓缩后的渣滓,对作画有影响。
笔是绘画和书法的主要工具。现在木工所用的蘸墨的竹片,实际上是古代所用的原始竹笔。笔毫一般用羊毛、兔毛、黄鼠狼尾毛、鸡毛、鼠毛、马尾、鹿毛、豹毛、石獾毛等毫发材料制成。
此外,还有一种以软毫与硬毫合制而成的介于软硬之间的笔,称为兼毫。书画家可根据各自的习惯喜好和绘画风格,选择得心应手的笔挥毫书画。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
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画山水各种型号都要准备一点,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备一支,羊毫笔“小白云”“大白云”各备一支,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笔”就可以了。
新笔笔锋多尖锐,只适于画细线,皴、擦、点擢用旧笔效果更好。有的画家喜欢用秃笔作画,所画的点、线别有苍劲朴拙之美。
砚,是人们熟悉的研墨工具,砚的品种十分繁多。以其质地分,有石砚、玉砚、陶砚、澄泥砚、漆砚、瓦砚、金银铜铁砚、瓷砚,以其产地分,有端砚,歙砚、洮州砚、青州砚、温州砚、信州砚等40多个品种。
其中产于歙县的歙砚、广东的端砚、甘肃的洮砚、虢州的澄泥砚最为著称,号称中国“四大名砚”。其优点是,色如碧云,声若金石,润如璧玉,坚硬耐用,发墨细腻,贮墨耐久,琢式精巧,既有使用价值,又有其艺术价值。
砚使用一段时间后,残墨积得太多,应先用水浸泡,再洗除墨垢,保持砚台清洁。
颜料是绘画的重要材料之一。主要分为天然和人造两类。天然颜料多为矿物性的,如朱砂、石绿、朱磦、赤色等。人造颜料种类很多,包括无机和有机物质。无机物质的有钛白、铭黄;有机物质的如不溶性酞菁及甲苯胺红等。
中国画颜料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工艺上就开始使用,后至汉魏的帛画、壁画等绘画的发展,对于颜料的运用更加广泛。
不过,唐代以前多以矿物颜料为主,唐以后因植物颜料随染织业的发达而逐渐用于绘画。及至五代,颜料种类尤为复杂,但一部分化学颜料不及古代天然颜料时效持久。现代中国画颜料有块状、粉状和膏状等,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中国字画可写在纸、绢、帛、扇、陶瓷、碗碟、镜屏等物之上。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绢本。将字画绘制在绢、绫或者丝织物上,称为绢本。古画卷本虽多,但易被虫蛀,亦被折损,反而纸本更易保存。绢本看起来较名贵,但底色不及纸本洁白。由于绢本绘画前准备功夫较多,故不及纸通行。
纸本。中国字画用纸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容易受水的是生宣,生宣加了矾水就不易受水,是熟宣。
壁画。古人在墓穴、洞穴、寺壁、宫廷等绘制大幅壁画,不少的壁画遗留至今,成为国宝。
折扇。古人扇画多较细小,以便携带。但现代人多用巨型扇画做室内装饰物,所以较古人更为实用。
团扇。团扇多呈圆形或椭圆形,面积不大。但也有绢本、纸本之分。古代宫廷用的大扇或者掌扇,大至高与人齐,现在很少见。
陶瓷。花瓶、杯、碟、镜屏等器皿,亦有字画制作,所用颜料及制法不同,但字画原理及欣赏不变。
器皿。除瓷器外,如日历、灯罩、鼻烟壶甚至现代领带及衣物等,亦有以字画做装饰,而且十分流行,别具一格。西方盛行的圣诞卡等,用中国字画做图案者甚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