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书法的定义和种类

书法的定义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上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从狭义上来说,书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书法是以文房四宝为工具来抒发情感的一门艺术。工具的特殊性是书法艺术特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借助文房四宝为工具,充分体现工具的性能,是书法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文房四宝,书法艺术便无从谈起。

第二: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载体。汉字的特殊性是书法特殊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中国书法离不开汉字,汉字点画的形态、偏旁的搭配都是书写者较为关注的内容。与其他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形式意味很强。

第三:书法艺术的背景是中国传统文化。书法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传统文化是书法赖以生存、发展的背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的汉代以来的书法理论,具有自己的系统性、完整性与条理性。

与其他文艺理论一样,书法理论包括书法本身的技法理论和美学理论,在这些理论中又无不闪耀着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光芒。比如,关于书法中如何表现“神、气、骨、肉、血”等范畴的理论,关于笔法、字法、章法等技法的理论以及创作论、品评论等等,都是有着自身的体系的。

第四:书法艺术本体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笔势等内容。书法和笔法是其技法的核心内容,笔法也称“用笔”,指运笔用锋的方法;字法,也称“结字”“结构”,指字内点画的搭配、穿插、呼应、避就等关系;章法,也称“布白”,指一幅字的整体布局,包括字间关系、行间关系的处理;墨法,是用墨之法,指墨的浓、淡、干、枯、湿的处理。

书法的种类

1.甲骨文

中国书法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陕西、河南、山东的仰韶文化遗址里,我们可以从那些刻画于彩陶器、甲子表、残玉版、商甲骨表面的各种花纹、符号中看到其最早的表现。但是,据现有资料分析,殷商之前的这些文物上的图案符号尚不具备书法的要素。

只有殷商的甲骨文,用笔、结字和章法这三要素全具备之际,才称得上名副其实的书法。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和人骨上,大都是经过先写后刻的过程。

从书法角度看,甲骨文大体分两类:一类笔画粗壮雄浑;一类笔画细瘦挺拔。因为甲骨文是用刀刻在骨甲上的,刻刀有钝有利,骨质也有坚硬松软之别,所以刻的笔画就有粗细方圆不同。刀刻的笔画多为方折,交叉处往往剥落严重。这就形成了甲骨文鲜明的特点,也给后世的书法和篆刻提供了用笔、用刀的宝贵经验。

甲骨文大小不一,但均衡、对称、稳定、自然。就章法而论,尽管骨甲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每片文字都因材而异,布局合理。尤其宝贵的是,遗址中发现的殷人用墨、殊写在玉片、陶片、兽骨上的笔迹,起笔粗圆,形似点漆,自然藏锋;转折圆润,住笔尖细,如横针、悬针。这些都给后世书法的变革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2.金铭文

周朝初年所用的金文从笔画到结构还都跟殷甲骨文相似。昭王以后,西周金文日渐成熟。代表作有昭王《宗周钟》、恭王《墙盘》等。此时金文书法的主要特点是:笔画由蝌蚪尾巴形状渐变圆润,起笔、转换、收笔也多为圆笔;结体比周初金文更平正、更紧密、更稳定,也更有规律;章法方面,开始注意到纵横的字距和行距,带界格的铭文章法更为严整,而字距、行距较大的则显得十分疏朗开阔。

3.金文

金文是指铸刻在钟鼎等器物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金文的内容多为祭典、征战、契约等事。现出土的刻有金文的钟鼎多为周代所制,周代的铜器铭文也就被认为是典型的金文,金文实际上成了周代文字的代称。目前已累计发现金文3700多个,其中2400多个字可以识读。

中国汉字由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发展到周代的金文,其形体面貌又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周代的金文脱胎于甲骨文,与甲骨文有相同的体系,以象形为基础、以形声为主要构字手段。但字体较甲骨文定型,而且逐渐走向规范,比甲骨文更为成熟,可以灵活自如地表达思想、描绘事物。

金文铸刻在铜器上,笔画形状就发生了变化,线条不似甲骨文的瘦硬,尽是直笔,出现了圆笔,字体匀称,大小整齐划一,标志着一字一音的符号性质取代一形多义的图画性质的汉字新时代的到来。

4.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及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5.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秦代书术家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是由篆书演化来的,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画改为方折,因为在木简上用漆写字很难画出圆转的笔画,所以隶书的书写速度更快。

6.楷书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字形由扁改方,笔画中简省了汉隶的波势、横平竖直。楷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书体。

如今一般所说的楷书,是从汉隶逐渐演变而来的,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魏碑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体,它可以说是一种从隶书到唐楷的过渡书体,很不成熟,经常带有隶书的写法在其中。但正因为它的不成熟性,也就造成了百花齐放的场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而狭义的楷书则是指唐朝以后逐渐成熟起来的唐楷。我们常说的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前三个就在唐朝。到了唐末,楷书已发展到了顶峰,风格已过于规整,于是逐渐走下坡路了。

7.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8.草书

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广义的草书是指草写的书体。它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文字不统一的远古时代,自然不会有统一规范的草书,那时出现的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二是在文字统一后,在应急的情况下,或者是在起草文书稿件、记录他人谈话时,行笔快捷,笔画连带、省略,信手写的不规范的潦草的字,这种潦草的字很难用于交流,隔久了甚至连写字的人也难以识别,这种潦草的字就属于广义的草书。

9.印章

印章种类繁多,可分为官印和私印两类,官印是官方所用之印章。历代官印不仅名称不同,形状、大小、印文、钮式也有差异。印章由皇家颁发,代表权力,以区别官阶和显示爵职。官印一般比私印大,严谨稳重,多为四方形,有鼻钮;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统称。私印体制复杂,可以从字意、文字安排、制作方法、治印材料以及构成形式上分成各种类别。 HSKH53a6APxz/AcpdSF4MDX1oOU+BOCNvllRqlV3G4D9fC4tUFZ30ZSnhPmPNP7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