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提高学生观察力的方法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顺序转换法、求同找异法、追踪法、破案法、随感法、观察日记法、任务法、列项划勾法、个体差异法、中心单元法、边缘视觉法等。

顺序转换法

观察要得法,首先就得学会有计划、有次序的顺序查看,从不同角度、不同顺序上去观察同一事物或用同一顺序观察不同事物,从而把握观察对象的整体和实质。

观察顺序,首先指的是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东到西,从近及远等;其次还可指被观察事物的不同结构组成部分的次序,如从头到尾、由表及里,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所以,观察同一事物,既可以依循其空间顺序,也可以从其不同结构次序入手,获取的信息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也不同。

比如,观察一尾金鱼,从整体顺序来看,其叶菱形,分为上头、中躯、下尾三个部分,鳃以前是头部,肛门以后是尾部,而鳃和肛门之前便是躯干。从局部结构来看,以头为例,其前端有口,两侧有鼓起的眼袋和眼睛,眼的前面有两个鼻孔,两侧还各有一片鳃盖,鳃盖后缘掩住鳃孔,能开合,与口的运动互相一致配合,让水不停地由口流入,由鳃排出,尾翼长,肚子大,颜色鲜。经过这种顺序地有步骤观察,就可以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观察印象。

用不同顺序观察不同类事物,往往采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分析法。如观察街景、公园、山色等自然景象,多采用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方位顺序法;而观察某一事件,则必须按照开头(起因)到中间(经过)再到结果的时间发展顺序。

求同找异法

求同找异法就是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其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必须会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蜒等动物的兴趣。

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自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短而小,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有翅膀,有的有甲壳(如瓢虫),有的没有。通过这种求同找异法,比较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进一步观察、进一步比较的积极性就会自然产生。

追踪法

追踪法又可称为间断观察法,即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对同一事物进行间断地、反复地追踪观察,以了解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掌握规律,而对类似情况做出准确分析和判断。比如,用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情况。

追踪法的成功实施要靠注意力的长期稳定来实现,而注意力所指向的并不仅仅是观察活动这一事件本身,而更多是在所观察对象变化发展的规律。

因此,运用追踪法进行观察,不是囫囵吞枣,而是运用大脑,经过筛选、比较、分析,从而得出符合规律的客观认识。

破案法

破案法就是从某一观察的现象、线索中的疑问之处入手,进行探索性的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瓦特有一次看到暖瓶塞被顶开掉到地上了,他想,暖瓶塞子为什么会被冲开?是什么把它冲开的?它究竟有多大的冲力?带着这些问题,进一步观察,分析和实验,终于受此启发,瓦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气机。

再如,有一个叫焦涤非的人,他念小学三年级时,一次其父带他到铁路边,平时很爱观察的焦涤非发现铁轨是一节一节连接在一起的。他想,为什么不用一根长长的铁轨却在连接处留下一道道缝子呢?于是他问其父,其父答道:“因为钢铁会热胀冷缩,如果用一根长长的铁轨或接头处不留缝隙,那么铁轨在炎热的夏天就会膨胀变形,七拱八弯的,若不信,你可以自己测量测量。”

在父母的支持和帮助下,焦涤非通过观察测量发现,温度的变化,很有规律,气温每下降11℃,间隙就增大一毫米。经过近一年的观察,他详细做了观察记录,同时还写出了铁轨热胀冷缩的观察报告,获得了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年的观测活动,他不仅掌握了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而且对观察和自然科学实验的兴趣大大增强了。

随感法

随感法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观察积累手段。它的形式为随看随记,随想随记。它可长可短,字数不定,形式自由。例如,观察养蚕,随看随记,某年某月蛾卵由黄变黑。

某月某日,小蚕破壳而出。某月某日,第一次蜕皮。某月某日第二次蜕皮。某月某日蚕身由黑变白,某月某日,蚕身由白变亮。某月某日,开始吐丝织茧,某日茧成。某日茧破蛾出,某日雌雄蛾子交死,某日产卵。此时,如若翻开随记,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第一手资料。

随感习惯的养成和巩固,可以丰富观察内容,提高观察兴趣。

观察日记法

随着观察材料的不断积累和丰富,简单的随感式摘记显得过于简单,这时就需要记观察日记了。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就具有十分出色的观察力,这和他舅舅常鼓励他记观察日记是分不开的。当时,达尔文已经对自己搜集的标本做了一些简单记录,有的还附有简单插图,可是舅舅对他说,“只做摘记是不够的,要把你自己当作一个画家,但不是用颜色和线条,而是用文字。当你描述一种花,一种蝴蝶,一种苔藓的时候,你必须使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立刻辨认出这种东西来。为了搞好科学研究,你必须进一步提高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像莎士比亚那样用文字描绘世界、叙述历史、打动人心。”

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坚持写观察日记的科学家,他走遍我国的名山大川,仔细观察和考察,晚年他把自己的观察日记整理出来,终于留下了光辉的科学著作《徐霞客游记》。

任务法

未经过训练的人在观察时,往往注意力不集中,东看看,西瞧瞧,容易受不相干事物的干扰,忘记了观察目的。因此,在观察训练的初期,在观察活动之前,应适时地给自己或训练对象提出一些要求,下达一定的任务,确立一定的观察目的,使观察有计划地进行。如观察对象有什么特征?周围的环境怎么样?有什么变化等等。

任务法是比较常用和简单易行的方法,它有利于观察计划的顺利实现。

列项划勾法

列项划勾法是任务法的进一步深化,具有更强的实际操作性。

在明确观察任务和目的后,可以给自己列出一个转绕观察任务的项目表,恰似上街购物前的“购物提示”,它能够促使训练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相关内容。

列项划勾法在每一次观察结束后,实际已保留了较完整、较全面的主要特征法。

所谓主要特征法就是观察事物时,认准被观察对象的主要现象和特点。这是针对一些人在观察时通常分不清观察中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或者总是注意那些有趣的、奇特的、自己喜爱看的现象而忽视主要内容而言的。

比如,我们观察一只乌龟,如果问“乌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可能不少人会说乌龟有两只小眼睛、短尾巴、四只脚,身子藏于甲壳之下。其实不对,乌龟的特征在于其背壳,四只脚两只小眼和短尾巴等这些都是其他许多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而非乌龟所特有,因此乌龟背壳的硬度、形状、花纹才是观察的重点。

再如,我们观察一只公鸡,观察重点是什么呢?应该是重点观察鸡冠和羽毛颜色、大小,因为这是与母鸡相区别的特征。观察鸭子,重点自然应放在脚蹼和羽毛的不湿水性上,因为这是鸭子区别于鸡的重要特征。

个体差异法

所谓个体差异法,就是在对同类事物进行观察时,抓住其个体特征。例如,同样是军官,同样是被逼上梁山,而林冲和杨志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心态和性格,这就是他们的个体差异。

在实际观察中,我们面对的更多的是一个个体,这一个体除了具有同类事物的类别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其个体特征。因而,要使观察进一步深入、细致,具体事物具体分析,必然抓住事物的个体差异。

相传,欧洲大文豪福楼拜在向契诃夫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要求契诃夫走过每一个大门时,观察每一个守门人,并把他们记录下来,福楼拜说:“我要你写每一个守门人,是让你找出这个守门人和其他守门人的不同点,他的面貌、他的眼神、他的动作都是他所独有的。我让你记录每一个守门人,要让别人能从所有守门人中一下子找出他来。”福楼拜的话道出了观察中“个体差异法”的实质内容。

中心单元法

所谓“中心单元法”,即围绕某一观察对象或内容开展一系列观察活动,以求完整、准确地把握和理解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例如,观察种子发芽成苗的这一过程,围绕种子是怎样发芽的这一中心,设计出一系列的观察活动。比如什么时间种子长出根?什么时候张开瓣?叶子什么时候长出?颜色怎么样?每天需浇多少次水?

中心单元法贵在围绕“中心”坚持下去,否则无法获得对事物的完整印象和深入了解。

边缘视觉法

一个观察力不够准确的人,常常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相反,观察力准确性较高的人,既能把握事物的整体,又能敏感地观察到事物的细节。这一能力需要观察者具有较广泛的视觉范围,又有较高的视觉敏感度,为此,可进行边缘视觉法训练。

所谓的“边缘视觉”,就是先保持固定的目光聚焦,凝视正前方,同时又用眼观望四周,但不是以头的扭动或转向而带动目光去看,而是用眼睛的余光。

原来,在人的视敏度很高的中央视觉区外缘,还有一块很大的,相对来说尚未被充分利用的视觉区域,就叫做边缘视觉。而人的视网膜上,只有一小部分处于敏感的中央区,其余则都在边缘视觉地带。因此,对边缘视觉的开放和训练,可以大大提高视觉的感受力范围和感受性程度,对视察完整性和准确性训练大有帮助。

边缘视觉,非常具有开发价值,它能使观察者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特别敏感,而且也善于捕捉他人易忽视的细节或事物的某些特征。

比如,从杂乱无章的复杂环境中选认出自己所找或选认的事物,靠的就是边缘视觉。一个边缘视觉良好、观察敏感度高,又对汽车有浓厚兴趣的人能对身边飞驰而过的汽车准确地说出车名、车型及车的显著特征。

在进行边缘视觉训练时,要注意既看清事物整体,又要把视觉敏感的中央区对准需要进行细致观察的部分,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又要抓住关键和要害,一目中的。 FZo7aoOqx3zEB7GQ0RyPp1MtDhwJlpoB+844vhBfFsEZcEVXGAO7XDRKIpyClE6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