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戏剧,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雍容华美、昆曲典雅精致、梆子戏高亢悲凉、越剧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
但是学生对戏曲喜爱的并不多,怎样通过一些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值得我们老师探索。
学校可以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综合性学习,效果相当好。
据统计,全国现有戏曲剧种约有360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真正喜欢戏曲的较少,有的只是通过电视等媒体,通过春节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对中国戏曲有些模糊的了解。
因而无法要求学生对中国戏曲有深入地了解,只能让他们掌握有关的基本知识,否则,欲速而不达。
首先要求学生课外去查找资料,结合具体内容了解戏曲,了解地方戏。经过收集,让学生再以竞赛的方式抢答,对剧种的印象就特别深。
比如:让学生了解京剧是北京的地方戏,代表剧目是《贵妃醉酒》,著名演员梅兰芳;越剧是广东的地方戏,代表剧目是《梁山伯与祝英台》,著名演员是红线女;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代表剧目是《花木兰》,著名演员是常香玉;川剧是四川的地方戏,代表剧目是《貂婵》,著名演员是阳友鹤;黄梅戏是湖北的地方戏,代表剧目是《天仙配》,著名演员是严凤英等。
戏剧的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老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生角的种类,如唱功老生、做功老生、王帽老生、靠把老生、文武老生、纱帽武生、扇子生、翎子生、穷生、娃娃生、武生等;旦角里的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等;净角里的大花脸、二花脸等;丑角里的文丑、武丑等。
最好还能让学生知道四大行当的代表剧目和著名演员,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这些行当的作用和特点。
虚拟表演就是没有实物的表演。戏曲表演是一种舞台艺术,人物表演都是虚拟的,它从生活中提炼,是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动作。
戏曲表演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非常规范,让学生课外制作一些道具服饰,模仿演员的一些表演,学生就会觉得趣味盎然。
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些剧目,如《穆桂英挂帅》中有马鞭、翎子的表演,《生死恨》中的旦角水袖功非常出色,学生看了会得到启发。
当然,老师也可以介绍一些戏曲表演中的绝技给学生,激发学生对戏曲表演的热情。
京剧角色脸谱化,这是众所周知的。不同的颜色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通过脸谱,我们可以了解剧情。
首先了解脸谱的含义:红脸代表忠勇;黑脸代表猛智;蓝脸、绿脸代表草莽英雄;黄脸、白脸代表凶诈;金脸、银脸代表神秘。
其次通过教唱“脸谱歌”加深印象。再次,让学生制作脸谱,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各种竞猜活动。如果能让戴上脸谱的学生上台表演,演唱“脸谱歌”,效果会更好。
让学生模仿明星,体验戏曲魅力。可以播放戏曲名段,如黄梅戏《天仙配》选段、京剧《玉堂春》选段、豫剧《花木兰》选段等,让学生学唱模仿。
请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折子模仿,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最好能穿上戏服,画上脸谱,用上道具,演员入戏和观众看戏的效果都会更好。如果有条件请戏曲演员参与指导、示范,激发学生学习戏曲的氛围会达到高潮。有些学生不善于表演,但善于评说,我们可以让一些学生结合名段画面,讲解戏曲知识,如角色的命运、脸谱、服饰;唱、做、念、打艺术手段的特点;他们的手法、腿功、步法、眼神、头功、腰功、身法;或者筋斗等毯子功表演艺术;水袖等服饰表演艺术;翎子等盔帽表演艺术;髯口表演艺术;长绸、手帕等道具表演艺术;枪剑棍刀等把子功表演艺术……都可以评说,这个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戏曲的鉴赏能力,丰富他们的戏曲知识。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它有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特别是京剧,被称为“东方歌剧”,是国粹。我们应该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方法,让学生满怀兴趣走进戏曲天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