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齐白石仍是肩上背了个木箱,箱里装着雕花匠应用的全套工具,跟着师傅出去做活。
一次,齐白石到一个书香门第的家中做活,就住在主人家中,主人看到齐白石做的活不仅雕工精细,而且花样新颖,就问齐白石从小可否念过书。
齐白石老实地回答:“读了不到一年。”
主人惋惜地说:“唉,像你这么聪明的人,不读书真是浪费啊!”他叹了一口气又说:“那么,你现在还看书吗?”
齐白石说:“看,十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过。”
主人同情地说:“俗话说‘自古名士出寒门’,真是一点都不假啊,像三国的董季直,晋代的车胤、孙康,穷得没有油点灯看书,就用萤火、冬雪作照明,终于做出了大学问,看你自己创作出了这么多的雕刻花样,你也算是一大奇才啊!”
听主人这样夸奖自己,齐白石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谦虚地说:“我哪能和他们相比呢?”
主人话题一转,又问:“我看你雕刻得这么好,想必你的画画功夫也一定不错,难道你小时候学过画画?那么你的师傅是……”
齐白石回答:“会画一点,但都是我偷偷学画的,没有拜过师傅,因此画功不怎么样呢!”
主人感兴趣地问:“哦,那你现在还画画吗?”
齐白石害羞地抓抓脑袋,笑着说:“嗯,一直没有停下,我画画简直可以说是上了瘾,几天不画,我的手就痒痒。”
停了一下,他又收起笑容,严肃地说:“现在学雕花,就更需要画了,有时我看到了新的花样,就先把它们记在心里,再学着画出来,然后再练习雕刻。”
主人点点头说:“哦,原来是这样。”他想了想又说:“芝师傅要是喜欢读书,我的书房倒是有些书。对了,你还可以直接住在书房,在书房作画也很方便。”
主人把齐白石带进了家里的书房。这是一间布置得十分素朴雅致的屋子,房间虽然不大,但充满着浓浓的书香气息,两个大书架上,摆放满了各种线装书,临窗还放着一张大大的书桌,齐白石看着有这样的好房间,心里非常感动。
此后,齐白石在主人家白天干活,晚上就伏案看书。主人的大书架上不仅有《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还有唐宋名家的文集诗集,以及其他很多连齐白石听都没听说过的书,他能有这样的机会看到这么多的书,心里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这家主人家干活的日子里,齐白石从这一本书翻到那一本书,从这一架翻到那一架,挨次翻下去。他知道自己在这里的时间不多,读不了这么多的书,于是,他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想读的书,一本本记下来,以备将来查找。
一天晚上,在翻阅第三架时,齐白石发现书架的最上面,有一包用纸包着的书,开本似乎比其他的要大一些。显然主人保护得很精细,肯定是珍本或善本。
他搬来凳子,登上取了下来,拂去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打开来,里边是厚厚的3本书,黄色的封面上,朱红色的线框内,端端正正地书写着5个大字:
芥子园画谱
《芥子园画谱》是以清初名士李笠翁的金陵别墅芥子园为名命名的。它是李笠翁的女婿沈心友根据家中原有的一卷李长蘅画的43页山水画稿,再请山水画名家王安节花了3年时间整理,最后增加到133页,并于1679年用木刻的方式精刻成书的。
在沈心友的制书过程中,由于得到了他的岳父的大力帮助,所以他以岳父的别墅命名,这就是《芥子园画谱》第一集。
之后,沈心友又请清代杭州名画家诸曦奄编画“兰竹谱”,请王蕴奄编画“菊及草虫花鸟谱”。由王安节、王安草、王司直兄弟三人经过十多年的斟酌增删,写了学画浅说,于康熙四十年刻印行世,这是《芥子园画谱》的第二集和第三集。
后来,书商又把民间流传的丁鹤洲编的《写真秘诀》等画谱汇集,假冒《芥子园画谱》第四集行世。
在我国的画坛上,这是一部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画谱,它把山水画的各种技法加以归纳和分析,并附录临摹了各式画样40多幅,里面有“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兰谱”“竹谱”“梅谱”等多种物体的画法,是一本学画者不可多得的启蒙画册。
在齐白石出生后的同治年间,我国的印刷条件有限,能够买得起画画书籍的人很少,像他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则更是见不到这种珍贵的画册。
齐白石见到的这套《芥子园画谱》,是清朝乾隆年间刻印的,用的是开化纸、木刻板,五色套印,极为精美,遗憾的是,这部书并不完整,只有前三集,没有第四集。他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详细介绍作画的书籍,真是欣喜若狂。
这部画谱讲解了从作画的第一笔开始,一直到全幅画画成的全过程。对用墨着色的浓淡、深浅、先后、远近、配合和渲染之法,都有十分详尽的叙述,为初学者提供了难得的入门之法。
书中所说的分宗、重品,六要六长,三病、计皱、释名、触变等等,都是齐白石听都没有听说过的,他将画谱仔细地看了一遍,觉得自己以前画的东西,存在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画的人物像,不是头大了,就是脚长了,画的花卉,不是花肥了,就是叶瘦了。
齐白石真想将书中的每一幅画都画上一遍。虽然主人的案上摆着砚台、宣纸和笔,但齐白石却一件也没有动,因为这是主人家的,齐白石从来不随便使用别人家的东西。
齐白石真后悔自己没有带纸笔来,不能将书中的画临摹下来,他便只好尽情地、静心地看起《芥子园画谱》,一边看,一边用手在旁边比画着。
有了这部画谱,齐白石好像是捡到一件宝贝,他想将画画的技术从头学起,但是他又想:这画谱是别人的,不能久借不还,如果买新的,自己的家乡也没处买,省城长沙也许有,但恐怕也是自己买不起的。
于是,当主人家的活做完的时候,齐白石决定先跟画谱主人借,再用自己早年勾画雷公像的方法,先勾画下来,再仔细琢磨。
借来了书,齐白石回家就与母亲商量,在自己挣来的工资里,拿出些钱,买些薄竹纸和颜料毛笔,在晚上收工回家的时候,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地勾画。
周氏爽快地同意了儿子的要求。第二天,齐白石跑到镇上,买来了材料,从回家的当天晚上,就从画谱的第一页开始勾画起来。
他先勾画树,从“二株分形”“二株交形”“大小二株法”,一直勾画到“树中衬贴疏枝法”,整整勾画了十几幅。一直勾到母亲敲门,让他早点睡,他才放下手中的笔。
齐白石勾画十分认真、十分精细,勾勒出来的作品,十分逼真,当他勾画完了画谱的所有图画后,他便开始为每一幅画上色。
他依着原样,找相应的颜色往上填。但是,上色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读了书上关于上色的论述,潜心地揣摩了好久,调好颜色,然后,对照着原图,一笔笔地填了起来。
这样,齐白石先勾画图样,再为图样上色,一直用去了他半年多的业余时间,把借来的这部《芥子园画谱》终于像模像样地临摹了下来。
他把这些画,按照原来的样子,装订成16本,自己还精心地为它设计了一个封面,看上去就像一本真书一样。
这是齐白石在他青年时代进行的一次最大规模的绘画实践,虽然在当时还很难看出这对他一生事业的深远影响,但是,有了这套书,使齐白石雕花的技巧跃进到一个新的阶段,画谱为他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境地。
以后,他为别人介绍自己的绘画生涯时,常常向人介绍说:“我的绘画启蒙就是一本《芥子园画谱》。”
有了这个画谱,齐白石一有时间就照着图像临摹,将这套画谱从头到尾地临摹几遍,直到以后不用看图,也能准确地画出花鸟人物等,他还把这些图像应用到雕花工艺中去,使雕出的东西更加好看。
渐渐地,专门请他雕花的人越来越多,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
这一时期,是齐白石的绘画技术不断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