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徽商和官员在婺源大建房屋

在我国古代,有两大著名的商派,即晋商和徽商。其中,徽商是当时商界的佼佼者,自古就有“无徽不成商”之说。

然而,徽商中最“厉害”的商人却在古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地区。为此,在徽商里又有“无婺不成徽”之说。

■寂静的胡同

■婺源老宅

不过,这出徽商的婺源地区最初的时候只是一个穷山沟,这里是: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

也就是说,这里山多地少,人口多。所以当地的婺源流传这一句俗话: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从这句俗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婺源男子的命运是非常苦的。为了生活得更好,古代的婺源人只能出去经商。

晋商 “晋”是山西的简称。晋商是“山西商人”的简称。通常意义的晋商指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晋商主要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历史上,晋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常家庄园、曹家三多堂等。

据说,古时的婺源人很多都是做茶叶和木材生意的,这些生意人慢慢形成了一个商派,就是“徽商”。

宗祠 也称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宗庙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后来宋代朱熹提倡建立家族祠堂。它是族权与神权交织的中心。

话说,这婺源的商人们在外地挣了钱以后,便回到自己的家乡修造氏族宗祠和家室府第。由于去外地经商的人越来越多,所以回到婺源盖房子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如此一来,婺源一带的房子也就渐渐地多了起来。

另一方面,在婺源本地也有一些不愿意经商的穷人,他们为了出人头地,便努力读书,考取功名,如此一来,婺源后来便出了很多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有的一举成名,当上了地方官。之后,他们也回到家乡建起了官邸,光宗耀祖。

修建的房子多了,渐渐地,婺源一带便成了一个著名的乡村,后来又变成了一个古老的县城。

婺源地区建立县制的时候,是在1200多年前,据史书记载,740年,为便于统治,唐玄宗李隆基决定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

■婺源古建筑

■婺源古建筑

到了901年,县城迁至弦高,即今的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属歙州管辖。

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尽管歙州的隶属有所变化,但是婺源隶属歙州的管辖一直没有变化。1121年,歙州改称徽州,因此,历史上的徽州一府六县就是这样形成的。

从婺源建县1200多年的历史来看,婺源地区归安徽管辖。也正是因为如此,婺源地区的古老村落至今仍完整地保持着徽派建筑的风貌。

这些古建筑群,是当今我国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古建筑。全县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明清时代的古祠堂113座、古府第28栋、古民宅36幢和古桥187座。村庄一般都选择在前有流水、后靠青山的地方。

婺源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安徽、浙江两省交界,素有“书乡”“茶乡”之称,为古徽州的一部分。婺源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

阴阳五行学说 是我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5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5种物质相互滋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村前的小河、水口山、水口林和村后的后龙山上的林木,历来得到村民悉心保护,谁要是砍了山上的一竹一木,就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和乡规民约的处罚。

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兼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粉墙黛瓦,鳞次栉比,散落在山麓或丛林之间,浓绿与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站在高处望村落,只见白墙青瓦,层层叠叠,跌宕起伏,错落有致。

走进古村落,可以看到爬满青藤的粉墙,长着青苔的黛瓦,飞檐斗角的精巧雕刻,剥落的雕梁画栋和门楣。古村落的民居建筑群,户连户,屋连屋,鳞次栉比,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门前听流水,窗外闻鸟啼。

■婺源古村全貌

■ 马头墙 又称封火墙、防火墙等。我国古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这些徽派建筑房屋多为1至3层穿斗式木构架,封火山墙,青瓦坡顶,清水砖墙或白粉墙。

房屋布局常为3开间,前后6井,格局严谨而又富有文化,善于结合自然环境组成和谐、有趣、统一的建筑空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层层迭落的马头墙高出屋脊,有的中间高两头低,微见屋脊坡顶,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两端迭落数阶,檐角青瓦起垫飞翘。

在蔚蓝的天际间,勾勒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体现了天人之间的和谐。

这些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无井院落为单元,少则两三个,多则十几个、二十几个,最多达36个。

门罩 其实指的就是较为简单的门楼,只不过在结构和造型上显得较为简洁一些。门罩通常只是在门头墙上用青砖垒砌出不同的形状,在顶部砌出仿木结构的屋檐,并镶刻砖雕作为装饰。门罩上常置屋檐,檐下有瓦,可以遮挡风雨,保护檐下构件和门头上方的墙面。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尽量和自然谐和一体。

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槅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精雕细刻。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此外,村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并称为“古建三绝”。

■婺源古村内砖雕

■婺源延村木雕

矗立于县城的许国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体现了徽派“三雕”艺术的最高水平。

古村内明代建筑的风格疏朗高雅,清代建筑多纤巧精致。这些数百年前的古建筑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不朽的艺术杰作,几经沧桑,得以留存至今,成为古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瑰宝。

阅读链接

关于婺源县名称的解释,众家说法不一。婺字的意义,《辞海》是这样说的:一、古星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人的颂词,如婺焕中天;水名,为对金华一江的别称。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说的:、婺江,水名,在江西;二、指旧婺州,在浙江金华一带。

对婺源的解释,归纳各派说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以“婺水绕城三面”,所以叫这个名;二是“旧以县本休宁地,曾属婺州,取上应婺女之说”,所以叫婺源;三是“以县东大镛水流入婺州”,所以叫婺源。 kvkhNtWlIjX4c00SBPPIX1BdpeEKA4LTlEb2NKq3f1s+7Fdr8+cc60n/RLbPyYW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