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生财有道:金融工具大起底

①基金:把钱交给你的理财智囊团

认识基金

随着金融的不断创新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投资理财的工具和产品层出不穷,种类也不断创新。因此很多人在投资理财的过程中,往往会感到迷惘——今天想投这个产品,明天想尝试那个工具,觉得新鲜的就是好东西,什么都想做。诚然,金融产品的不断推出,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是,在投资知识、能力和经验还不足的时候就想去创新、尝鲜,往往会适得其反。

事实上,最基本的投资理财工具和产品无非房产、保险和基金。这三样加上前文重点介绍的现金管理工具,构成了家庭资产的“四大金刚”。它们分别对应着投资理财的四个基本资产管理工具箱,主要目的是保证我们的财富获得有效的管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拥有了这四大类资产基本就足够了。

房产不仅是一种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商品,还是一种可实现财富增值的资产和投资产品。不过,房产投资固然重要,但我们一生真正投资房产的次数实际上非常有限。很多人一辈子可能就买卖一次房产,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买卖房产的次数不会超过三次。频繁买卖房产的情况只是极少数。

至于保险,它既是资产的管理工具,同时又是风险的管理工具。它也存在长期的资产配置问题。比如买养老险,要交15年甚至20年的养老费,等你退休以后再不断地获取回报。我们一辈子要买的保险数量虽然比房产要多得多,但是总的来说,也不会进行频繁的操作。

基金的投资周期比房产和保险都要短,需要依据市场变动进行相应的调整。基金是一个最常见、最有效、最适合一般人的金融投资工具,而且是家庭资产不可或缺的一项资产配置。可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投资理财最频繁操作的就是基金的买卖。

其实基金就是委托理财,它的设计方式主要有两种——公司制和契约制。所谓公司制,就是购买基金的人成为基金的股东,持有相应的份额。契约制则是所有基金购买人的资金聚在一起,共同存在一个账户里。基金购买人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建立了一个契约,即购买协议。这个契约会对基金的运作、管理、费用等做相应的规定。

简单来说,基金这种金融产品就是一家金融投资公司帮助那些有闲钱、想投资但又不会投资的人来投资。换个角度看,购买基金的人相当于股东,而基金公司就相当于被雇用的经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基金赚钱了,相当于企业运营顺利,所获收入是股东,即基金份额的持有人的收益。如果投资失败,损失的也是基金份额持有人的钱。基金公司还是要收取基金管理费,就像无论公司是赚钱还是亏损,员工工资总是要发的。

也有人担心,这种旱涝保收的方式,会不会使得基金经理人懒惰,抑或是不愿尽力帮基金持有人赚钱。但其实基金持有人有支配基金的权利,在经理人管理不当的情况下可以取回钱,另寻能力强、水平高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所以基金公司不会不尽全力帮基金持有人投资。当然这些是公募基金的基本管理模式,即基金公司帮助我们投资,他们只通过收取管理费的方式获取收益。

现在还有一类基金——私募基金。跟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更加多样化,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它可以像公募基金一样只收取管理费,也可以更加市场化,比如在投资亏损的情况下不收取管理费,纯粹义务劳动,但投资若有盈利,且盈利较多,那么经理人既要收取管理费,又要收取业绩分成。例如,某私募基金该年投资收益率为50%,收益20%以上部分采用二八分成,那么基金管理者除了收取相应的管理费以外,还要收取业绩分成,即20%以上部分的20%,也就是分走6%的利润。所以最后基金持有人的实际收益只有44%。这类似于一些公司的CEO或管理团队跟董事会签订务必会盈利的军令状,承诺假如公司没有盈利,自己将不拿工资,反之就既拿工资,又要奖金。

中国的基金已经有20年的历史。最早推出的基金叫作封闭式基金。2002年起,开放式基金逐渐取代了封闭式基金。现在的公募基金也好,私募也罢,都属于开放式基金的范畴。无论是购买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都要承担较大的市场风险,而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则无须过度担心。因为所有成立的基金都是放在一个托管账户上,基金公司的工作人员可以对该账户发出指令、购买股票债券,但是他们无法接触账户资金,也就无法取钱。因此,放在托管银行的资金是绝对安全的。

那么公募和私募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第一个区别是募集方式不同。公募是公开募集,而私募是在私下针对特定投资对象进行的非公开募集。

第二个区别在于投资起点不同。公募基金几百元钱甚至一百元就可以起投。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则要高出许多,一般是几十万,有的高达百万、千万。这是因为私募基金就是针对少数高净值人群募集的,再加上它的管理方式也决定了其不宜有过多的股东。假如一项私募基金以信托的形式成立,银监会规定,一个信托计划可以有不超过200份(包括200份)合同。如果起点是100万的话,募集齐了就是2个亿;想募集更多,起点就要更高。二者投资起点的不同也决定了各自适合的对象。对于普通老百姓,一般买的都是公募基金,而高收入、高净值人群往往会选择私募基金。

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第三个区别在于管理人的收入模式迥异。公募基金基本上是通过收取管理费的方式获取收入,而私募基金的收入模式更多样化,可以是管理费,也可以是业绩提成。

第四个区别在于,公募基金的投资标的、投资方式在募集时就表达得很清楚,原则上必须严格遵守,而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更加灵活,限制更少。举个例子,同样是股票基金,一个典型的公募股票基金,其资产的配置有严格规定,比如股票部分至少持有60%,最多不能超过95%,债券部分最多不能超过35%,货币部分至少要保证有5%。这种规定也就导致了股市大跌时,基金管理人无法卖出股票资产转投债券或货币避险。而对于私募基金,通常没有这个规定,这也给予了私募基金经理更大的自主权——市场行情好时可以倾其所有购买股票;行情堪忧时可以变卖股票获得现金或换成债券,来躲过可能到来的市场崩盘。

也许有很多人认为公募基金并不是理想的投资选择。然而,全世界近百年来上万只基金的市场表现说明,那些被规则严格限定投资方式的基金,其总体表现并不比那些基金经理人享有充分自主权的基金差。

若要在投资方向上详细划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可分为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偏股型基金、偏债型基金、平衡型基金、指数基金等。货币基金就是将所有的钱都投入货币市场,纯债券基金就是所有钱都放在债券市场上,一般性的债券基金可能将70%以上的钱放在债券市场上,平衡基金往往是股票和债券相应比例比较均衡,偏股型指股票的比例稍高一点,偏债则是债券的比例稍高一点。在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这三大市场上的资产配置比例决定了基金的性质。

除了按照投资方向分类,还可以从投资产品来分类,比如专门投资黄金的黄金投资基金,专门投资房产的房产投资基金,以及专门投资某一类股票的“巴菲特股票基金”。历史经验证明巴菲特股票长期复合增长率高达20%以上,但是这个股票一股就要20多万美金,实在太贵,一般人买不起,也很难买到。因此有人就成立了巴菲特股票基金,表示“把大家的钱集中起来,去买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巴菲特赚了钱,那我们就跟着赚钱”。

基金投资攻略(上)

基金投资的整个投资过程包含买入、持有、卖出这三个环节。

购买基金时首先要明确投资基金的金额。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家庭财务状况,再依据自己的理财规划,制定出一份完整的理财规划书,从而确定投资基金的金额、可承受的风险力度和投资时间等。什么时候需要退出这笔钱?可以承受多大的风险?这些问题也要在购买基金之前考虑清楚。因为这些信息对于基金的选择具有决定性作用。

在购买基金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两年之内要用到的钱不宜投资基金,即可长期投资的资金才适于购买基金。第二,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决定了基金的类别。风险承受力较高的,适于偏股基金或是纯粹的股票基金;风险承受力低的,适于偏债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这两种安全性更强的基金。比如进行30万的长期基金投资,可选择稳健偏激进的风险特征——购买3至5个基金,其中20万购买股票型和偏股型基金,10万购买偏债型基金。

在判断基金表现优劣时,我们主要考察三个要素: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基金的流动性都一样。在各类基金的安全性总体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我们关心的就是该基金的收益性。而一个基金的收益性通常用该基金过去收益来衡量。虽然一项基金过去的收益可观不代表未来亦如此,但是在同类型基金里,过去收益可观的基金未来有更大可能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依然值得我们选择。

那么如何考察一只基金过去的业绩呢?网上有一些基金评级机构对各类基金的业绩进行比较,比如基金评级机构“晨星”就会把所有的基金按照其业绩进行排序,我们在选择基金的时候,只要选择过去业绩表现最好的即可。但是业绩排序的期限也很关键,因为不同期限的排名差距很大。我建议大家选择长期的,因为时间越长,其数据越有说服力,排名也越靠谱。国外的基金评级公司对于那些成立36个月之内的基金甚至不做任何评论,也不会将其纳入推荐的范围,因为这些基金太年轻,前途未知,没有让人推荐的理由。因此,对于一些刚成立的、没有历史数据的新基金,不建议大家购买。在市场成熟的国家,那些风险承受力较低、投资能力也较低的人,一般购买的都是被市场证明非常稳定且优异的基金。

但也有很多人喜欢买新基金,因为新基金往往在发行之初会举行各种推广活动,也存在更多的机会。如果一定要买新基金的话,那就要看这个基金的“父母”,即基金管理人。基金管理人包括发行基金的公司以及具体操作该基金的基金经理。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在这个行业从事多年,之前管理的基金表现得也很优异,那么我们可以尝试他新发行的基金。中国的基金行业成立时间有限,仅仅只有20年,所以像巴菲特这样的明星基金经理并不多。而且,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通常是国内基金投资的一种炒作方式,因为在国外,基金经理对整个基金业绩的影响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且,国外基金业发展时间较长,明星基金经理们基本上也都有几十年的业绩支撑。所以,在国外明星基金经理很重要,但在国内大家不要去追捧所谓的明星基金经理。因为时间的关系,国内还没有出现真正的明星基金经理。

综上,对基金经理的评估,首先需要观察其从业时间和一定时期内的平均收益。中国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时间都很短,近几年的优异表现不能说明什么。其次,中国的基金管理模式,特别是公募基金的管理模式,基金经理在里面起的并不是决定性作用,所以还要仔细考察基金公司的综合实力等因素。

最后,选择基金还要考虑基金买卖的费用和便利性问题。对于公募基金来说,这两点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国内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用差别微乎其微,申购赎回的限制、购买的便利程度差别也不大。但是对于私募基金,这两个因素还是需要充分考虑,因为每一个私募基金的管理费都是单独约定的,差距很大。有的私募基金不随时放开申购,还限制赎回的时间。这些也应该作为考量的要素。

基金投资攻略(下)

一项完整的投资,除了购买,还要持有和售卖。基金投资的整个过程可以用一句口诀概括:“立即买,随时买,不要卖,卖低买高。”

先来说说“立即买”。举个例子,你制定好理财规划,决定用10万元钱来投资股票类基金,在股票类基金当中选定了两只。如果这两只股票类基金在市场上可以买,那么就立刻购买。为什么不等一个更好的时机再买呢?因为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更好的时机,即使存在,你也难以把握。投资的时机是越早越好。

再来谈谈“随时买”和“不要卖”。我们在实际的理财过程当中,不仅要安排好现有的资产,还要考虑未来的收入。假如有人每月收入2万元钱,扣除各类支出15000元钱后,还有5000元钱,打算每个月抽出3000元钱再投到基金去,此时就可以设计基金定投,每个月拿出3000元钱,随时把它换成自己选好的基金。那么什么时候卖出这些基金呢?我建议大家尽量一直持有,在需要用钱时卖出即可。事实上,这里的“不要卖”指的是大家不要通过对市场的判断来卖出。这并不代表对自己持有的基金不闻不问。在购买基金后,还要对其进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对已经购买对基金定期考察。譬如公募基金每天都会公布净值,大家不用天天观察,但也不要放手不管,可以一周一看或者一月一看,然后定期评估,比如每年把自己购买的基金做一次全面的评估,继续持有当中表现较好的。

“卖低买高”中“卖低”是指如果你所购基金在过去一年当中表现不如人意,那么就要把它卖出。“买高”是指把不好的基金卖出后,再换购成其他表现优良的基金。举例说明,今年用30万购买了3只股票型基金,每股单价1元,一年之后,两只基金分别涨到了1.6元和1.4元,另一只基金却跌到了0.8元。这时就应该卖掉亏损的基金,换成涨到1.6元的那只。这说起来容易,但是大部分人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犯错,亏损的基金不肯卖,说是至少要等回本了再卖,要卖就卖涨到1.6元的那只基金,说是兑现利润。这种错误在基金投资里最常见。

为什么应该“卖低买高”呢?其实这很好理解。购买基金好比是大老板选CEO。如果你是一个大老板,投资了3家企业,选了3个CEO,每个企业各投了100万。作为大老板,首先不应频繁干涉企业的运行,企业短期出现亏损也不应过多苛责CEO或者解雇他。但是也不能一直不管,至少一个月看看财务报表,或者一个季度去公司巡查一下。但一年之后,开董事会,这3个CEO向你汇报工作。前两个CEO分别盈利60万和40万,第三个CEO表示亏损20万。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很简单,当然选择把第三个CEO解雇,都交于第一个CEO来管。

当然,这个例子有些绝对,因为一个基金的表现实际上不仅要考虑绝对收益,还要考虑相对表现,即与其业绩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跟同类基金进行比较。

那么什么叫业绩基准呢?比如一项基金主要投资在上证50,那么它主要的投资方向就是上证50指数这50只股票。它的业绩基准就要跟上证50指数进行比较。如果过去一年上证50指数涨了50%,而这只基金没有赚到50%以上,这就意味着没能达到业绩基准。跟同类基金比较,是指中国市场投资在上证50的基金有10只,去年上证50涨了50%,但是这10只上证50的基金平均涨了70%,其中有6只收益率在70%以上。如果你手上的基金没有达到70%的收益,则你的基金表现不好。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购买基金的时候,挑选同类基金当中最好的那一小部分。在持有期间,务必定期(比如说一年一次)把手上表现低于平均水平的基金换掉。按照这种模式,每年对自己的基金进行考察,然后不断地调整基金组合,一直保持手上的基金是当时市场表现最好的那一部分基金。最后,只要耐心地持有基金,直到你需要用这笔钱的时候再逐渐卖出就好了。

挑战:中高端基金投资

前文讲了最基本的一种基金——股票型基金,也叫作证券投资基金。所谓证券投资基金就是主要投资中国证券市场上股票、债券的基金。

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种类繁多,大家经常听到的指数基金就是典型的一种。其投资的股票在基金设计之初就已经定好了,不能选择。举个例子,上证50是一个指数,很多基金的定义就叫上证50指数基金。这意味着该基金募集到的资金全部投在上证50选择的这50只股票上,甚至严格按照每一只股票占整个指数的权重来配置资金比重。所以,这只基金的业绩表现和指数走势几乎保持一致。

指数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只需要一个操盘手把每天把募集到的资金分别按照比例配置到指数对应的股票上,并不需要基金经理精挑细选时机买卖股票。所以这一类基金也叫做被动基金,我称它为“傻瓜基金”。实际上,这种基金虽然名字叫“傻瓜”,但其表现并不差,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基金类别。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投资理念:资本市场的走势,特别是短期走势,我们其实无法作出判断。之前提到的口诀“立即买,随时买,不要卖”包含的也是这样一种投资思维,即我们个人是无法判断市场短期涨跌的。“逢低介入,逢高派发,等市场再跌一点再买”这种说法实际上并不可行,因为市场是不可预测的。

指数基金是在基金行业发展了几十年以后才诞生的。有人统计各类基金表现,发现所有的股票类基金长期平均的收益率都赶不上整个股票市场指数增长速度,也就是说市场上所有基金加在一起,长期平均的回报低于整个指数上升的速度。有人想:“花那么多钱雇佣基金经理折腾,结果有一半的概率还赶不上指数。不如设计一个指数基金,所有的钱都按照指数来配置,这样至少能打败一半以上的基金。”指数基金由此诞生。它虽然不是表现最好的基金,但是表现也不错。总体来看,指数基金一直是市场的一类主流投资基金,因此购买指数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各个指数基金的跟踪标的指数不一样,表现也就不同。比如过去几年中国的上证指数表现不错,跟踪上证指数的基金表现就很好。但是,自2017年以来上证指数表现比较弱,而创业板指数表现就很好,跟踪不同指数的基金表现当然也并不是同步的。这时就需要你对市场进行判断,如果看好未来中国的创业板市场,就买一个跟踪中国创业板市场的指数基金。

除了指数基金,很多人可能还听说过ETF——交易所交易基金。购买ETF时买到的是一篮子股票,但实际上也相当于购买了一个指数基金。还有LOF——上市基金。我们通常买卖基金都是跟基金公司发生交易。到基金公司购买基金叫申购,卖基金给基金公司叫赎回。而LOF指的就是既可以在基金公司买卖,也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它相当于一个新的基金买卖渠道。

尽管证券投资基金,特别是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仍然是老百姓的主流选择,但基金的设计种类可以非常多样化。之前还推出过的分层基金,就是把同一个基金分成风险收益表现有一定差异化的基金份额。一部分安全性高,但收益封顶;另一部分风险高,但赚的比例高。

除了股票,其他类别的投资,包括房产投资也可以这么进行。比如之前有一些人的市场嗅觉非常敏锐。他们自发地组成了一只房地产投资基金,募集了十几个亿后专门请专家到全国各地去买房子。专业人士的能力较强,在资金实力强时也可跟房地产开发商讨价还价。最后,大家的投资回报大大提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最近几年的海外投资也可以通过基金完成,可操作性也很强。

大家在面对众多基金时,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除了之前教大家的选择基金的方式,最后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购买FOF。FOF是“基金的基金”。有些人特别擅长挑选基金,于是成立一个基金,但是这个基金的钱不投资股票债券而是专门去投资基金。这种由各种不同类别的基金组在一起的基金,就叫FOF。如今,市场上甚至已经有了“基金的基金的基金”,FOF越来越多的时候,专门投资FOF的基金也在与日俱增。这种懒人的也是聪明人的投资方式将会越来越流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为更多人所认可。

理财小建议: 投资是一项专业的工作,专业的工作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②股票:不做“韭菜”做“镰刀”

小白应该拥有股票,但不应炒股票

经常有人问我炒不炒股,我的答案是:“我不炒股票,但是我一定会拥有股票。”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股权资产是我们家庭资产的一个核心内容,不可或缺;另一方面,炒股这件事情并不是普通人都应该去参与的,理由有三点。

第一,股票类资产从我们家庭资产的分类来说属于非固定收益资产。就是当你拥有一只股票的时候,它所能带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因为这只股票所属的企业经营的好坏、受市场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即使企业能稳定地获取收益,也未必能定期稳定地给你分红,而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经营的需要来决定分红的比例。

第二,股票相对风险比较高。比如一家公司既发行了债券又发行了股票,那通常债券的安全性要超过股票。因为公司清偿首先要结清员工工资,其次是偿还债务。这个债务既有企业经营当中的债务,也包含对外发行的企业债券,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才是给股东分享的。

第三,债券有还本的过程,而股票不存在还本。比如买债券不仅会定期享有利息,而且债券到期以后会归还本金。但是购买股票是永久性的,不想持有某公司的股票,退不了,只能转让给别人。

俗话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即股票市场的变动走势跟这只股票所在区域的宏观经济是直接相关的。这里强调的是整个市场而不是具体的每只个股。鉴于此,我们把股票分成周期性股票和非周期性股票。周期性股票是跟着经济的周期同步变化的,而非周期性股票受经济的影响要小些。像钢铁类股票,就是典型的周期性股票。而公用事业类的股票就跟周期关系不大,因为不管经济好坏,大家都要用水电。还有一些股票是反周期的,即经济腾飞的时候表现一般,经济颓靡的时候反而表现得很好,比如电影,以及麦当劳这种大众性的快餐等。

所以说,股市和经济息息相关,但并不是简单绝对的正相关。中国股市和经济的相关性似乎不怎么明显,甚至还有一种显著的反相关性。这实际上跟中国股市更大程度上的是一种“资金市”有关。即市场的资金畅旺时,有更多的资金投到股市里,股市行情就会大涨;当整个市场都缺钱时,很多人不得不把原来投在股市里的资金抽出来,那么股市就会因失血而暴跌。

股票的种类非常丰富,且每只股票都是在其相对应的市场上进行交易的。世界上的股票市场非常多,光是中国的股票市场就有十几个:上海A股、上海B股、深圳A股、深圳B股、深圳中小板市场、深圳创业板市场、新三板市场、香港主板市场、香港创业板市场等。所以一讲到股市并不意味着就只有一个上证股市,其实股票市场非常多,都可以成为我们投资的工具。其次,股票本身的特征繁多。比如早期发行的不同类型的股票有国家股、企业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还有公开市场上发行的普通股。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在早期是不可以流通的,所以那时把股票分成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类。2005年股改要求实行全流通,因为股票不能流通就失去了本质功能。但大量的非流通股突然全部进行流通,对市场冲击又特别大,于是国家让这些股票逐步流通,以缓解对市场的冲击,我们常听到的“大非”“小非”“解禁”等术语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所讲的这些股票,其实都是股票的一种——普通股。还有一种股票叫优先股。优先股最大的特点在于每年分红的股息是固定的。不过优先股一般不能进行交易。优先股在国外比较普遍,目前在国内较少,不过未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它的身影会越来越多。对比起来,虽然普通股在股息上有劣势,但是流动性更强,并且它因为流动性可以获得更可观的资本增值的收益。

此外,还有CDR,即中国存托凭证,就是为了吸引那些特别优秀的创业型科技类公司到中国上市所设计的。这类公司当初为了能在海外上市,注册地往往不在中国,之后想在国内上市就面临巨大的法律障碍。中国股市现在还未开放国际板,海外的公司无法国内上市。这类企业就用存托凭证的方式,把股票放在银行存托,然后由银行发行相应的存托凭证,购买凭证就间接地拥有了这类公司的股票。CDR的这种模式间接解决了独角兽企业回归国内A股的法律问题。存托凭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是非常成熟的一种模式,有很多中国企业就是通过这个方式来实现在美国上市的。

总结来说,我们一定要拥有一些股票,学会通过资本来获取收入。但是,投资股市极其复杂,极其专业,所以对普通人来说,应该持有股票资产,但是炒股一定要小心。

如何避免当“韭菜”?

在银行存钱是储蓄,不算投资金融资产。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基本的投资金融资产的方式就是购买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中股票型的、偏股型的、平衡型的、指数型的基金,其中都包含股票资产,购买这类基金就意味着间接持有了相应的股票。有很多长期炒股的人不愿意购买基金,我通常建议他们可以把金融投资的钱一分为二,一半炒股,另一半购买基金组合,一年以后观察这两部分资金哪一个表现更好。如果股票的表现不如基金,那我建议就别炒股了。

这是对于那些不接受基金的人一个基本建议——让市场来检验。实践能证明你是不是炒股高手。如果你个人炒股能够比基金表现好的话,为什么不去当一年轻松挣上百万的基金经理呢?

有人坚持自己炒股,认为炒股技巧是可以学会的。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炒股没有技巧,即使有你也学不会。这就是我不建议大家自己炒股的核心原因。

既然我们普通人都学不会炒股的技巧,是不是只有把钱交给基金公司呢?也不是,因为我们虽然不懂炒股的技巧,但是可以学习一些投资股市的方法。如果你希望自己操作投资股市,同时又不希望成为股市中的“韭菜”,阅读下面的内容就很有必要。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在华尔街谁都能够赚钱,只有贪婪和恐惧的人赚不到钱。”贪婪的人,已经赚了钱,但还想赚得更多;恐惧的人,股市一跌就紧张焦虑,割肉已经亏损的股票,追涨杀跌,而这正是股市投资的大忌。

那么如何避免追涨杀跌呢?事实上,一般人很难避免。在股市投资里面,大部分人亏钱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不过,规避贪婪恐惧还是有办法的。投资股市避免成为“韭菜”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傻瓜投资法。即认死理,看好了一只股票购买以后,不管市场涨跌,始终长期持有。

股神巴菲特投资绩效最显著的一些投资,也是按照傻瓜投资法进行操作的。我们讲指数基金的时候,也提到了傻瓜投资法,因为指数基金是只要操盘手把自己的基金资金按照比例投资在跟踪的指数上的股票,跟踪之后就不再变化了,所以指数基金也就是在傻瓜投资法的哲学指导下设立的基金。这么多年指数基金的市场表现,验证了这种投资方式相当不错。

有人认为当傻瓜投资者不过瘾,因为最终得到的收益只是所买股票的平均收益。如果选股水平较差,可能连市场的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如果想要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疯子投资法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在别人贪婪,觉得股市一片兴旺的时候,他充满了恐惧,敬而远之;别人充满恐惧,认为股市崩盘时,他欣然买下股票,静等股市重涨,这就叫疯子投资法。

会选择傻瓜投资法的巴菲特,同样也擅长疯子投资法。2000年,美国股市出现大牛市,IT公司的股票和那些大蓝筹都涨得厉害。那时候巴菲特说:“美国的股市的价格已经太贵了,贵到我整整一年在市场上都找不到一只值得投资的股票。”当时很多人嘲笑巴菲特过时了,结果到了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加上“9·11”事件双重打击,股市直线下跌,市场充满了恐慌,巴菲特却欣然出手,大量买入了高科技公司股票和其他一直看好的股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时的美国股市大熊市再次重演,彼时出手购买的依然是巴菲特。

但是我不建议大家选择疯子投资法,因为疯子投资法很难成功。难就难在判断市场。做不出正确判断,就难以完美复制巴菲特式的胜利。比如对于什么时候市场才真正疯狂到了顶点,什么才是下跌的低点,我们大部分人并不能做出准确判断。因此,我更推荐傻瓜投资法。

很多人喜欢了解要买什么股票,但在此之前,我们先看看什么股票不能买:

第一,不了解股票所属的公司情况时,一定不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买。

第二,公司的主业不明确时,坚决不买。有人说在网上查一查,不就对主业经营什么的一清二楚了吗?但我们看到很多公司主业不清晰,或者经常在变。房地产好就去投资房地产,金融热又去玩金融,这类公司的股票不能买。

第三,千万别买重组公司的股票。其实,一个公司进行重组以后,再回到市场正常经营的概率是很低的。所谓的重组只是一个概念,能否成功还是一个未知数,况且重组成功后企业是否能够凤凰涅槃又是未知数。像这样多未知数的公司你去买,那就不是在投资了,而是赌博。

第四,公司经营不稳定的不买。公司经营绩效大起大落,一会儿赚一会儿亏,说明它的经营管理层不够成熟,市场不稳定。

第五,公司内部人员,特别是主要经营者的职业操守有问题时,不要买这家公司的股票。为什么不建议大家买有内幕消息的股票呢?首先,如果有内幕消息,在你之前,有多少人已经知道了?其次,如果真的是内幕消息,那一般就是内部人员泄露的,这个公司内部人员都不守法,你放心把钱交给他们吗?请大家记住,所有的信息都在公开市场上向社会披露、没有内幕消息的,才是一个好公司。

靠谱的股票投资基础策略

了解了哪些股票不能买,再来看看我们怎么选那些能买的股票。

首先,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买那些自己熟悉的、公司主业非常清晰的、公司所处行业是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尤其公司产品是你生活必需品的公司股票,可以长期持有。

还是以巴菲特为例,他长期持有可口可乐的股票,就是因为自己喜欢喝,而且这款碳酸饮料也是整个社会普遍需要的。同理,他购买《华盛顿邮报》和吉利剃须刀的股票,也是因为自己需要。

在买这一类股票时要注意:公司要专注于主业,主业越清晰、越窄越好。专注的公司的股票是值得我们购买并长期持有的。

其次,选股要注意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影响一个公司发展趋势的因素有很多。最大的因素是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所以从这一点来说,如果参与股市投资,就应该选择经济处在高速增长趋势当中的国家的股市,我们中国的股市就非常值得投资。

但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不断上升,不代表所有的行业都在上升。所以接下来我们要在一个发展趋势上升的经济体中选择上升的行业。

举例来说,万科在过去二十多年发展迅速,除了它专注本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处在一个蓬勃发展、快速上升的行业——房地产市场。但现在看来,万科所处的行业在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尾期。反之,近年来茅台能够暴涨是因为顺应了中国的消费升级大趋势。不光茅台,乳制品行业的伊利、家用电器行业的格力电器及小天鹅等都搭上了消费升级的快车。

选择了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和其中处在上升通道的行业之后,接下来就要选择一个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只股票是否值得购买还取决于两个因素:内在价值和市场价格。好公司的内在价值未来一定有巨大的提升空间。那么什么时候买呢?答案就是在其市场价格和内在价值相匹配的时候,最好是被低估的时候。如果你找不到那些被低估的公司,至少不应该买那些现在市场价格已经远远超过了它内在价值的公司,哪怕这家公司未来的内在价值会上升,但是如果它已经透支了未来好几年内预期的上升空间,就不是购买的最佳时期。

选择股票最后要思考的就是时间尺度。每一只股票对应的行业特征不同,企业本身在行业所处的位置不同,使得这只股票未来可以上升的时间尺度也不一样。有些公司现在就已经处在上升的通道当中了,有些公司可能要提前购买,经过三年五年其内在价值才能爆发。举个例子,华大基因和科大讯飞都是高科技产业的领头羊,但业绩爆发大概也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投资者不能等到三年五年以后再去买;为了能够抓住这个机会,必须提前购买。但是这个时间有尺度限制,有的人无法投资那么久,所以你要选择的是适合你自己时间尺度的股票。

我曾经在课堂上表达了看好某一只股票的意愿,有三个学生误以为是我在暗示他们可以购买。结果大概不到一年的时间,这只股票价格真的实现了翻番。但这三个人收益获取情况大不相同:第一个人在股票狂跌时失去了信心,股价反弹刚刚保本时立马卖出了;第二个人由于一些原因不得不套现,在股票上涨百分之二三十左右就卖掉了;第三个人在股票涨到百分之七八十时计算年化收益率达到100%后才卖掉。引用这个例子,主要想告诉大家:买一只股票要想赚钱,不仅要会选股票,而且还要会买股票,并且保证一直持有,直至选择一个合适的时刻卖出,这样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投资过程。

理财小建议: 你家庭资产中一定要持有一些股票资产,但不要炒股票!

③债券:给家庭资产加点“债”

接下来讲讲家庭资产里的“债”。这个“债”指的就是债券。它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不是主流的投资品,但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投资品。

资本市场跟银行最大的区别在于:资本市场是直接融资,即有钱的人和需要用钱的人通过资本市场直接实现资金的借贷。这种借贷又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有借无还”的,比如股票,借钱以后不再归还,但将给予出资者部分股权;一种是“有借有还”的,比如债券,借钱以后需要如期偿还。

债券有三大特点:第一,发行的主体是需要钱的机构;第二,发行的债券有期限,即还本日期;第三,债券产生利息,利息部分可以每年偿还,也可以到期后一次还本付息。

世界上债券的发行量,包括现存债券的存量以及每天债券的交易量,都超过了股票。因为发行股票是一次性的,而企业的债券可以不断地发行。并且,只有企业才能发行股票,而债券则不限于企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会发行债券。对应的债券就是企业债券、国债和政府债券。同理,还有金融债券、美元债券等。

债券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期限,有非常短期的,比如三个月、半年的债券,也有非常长期的,比如美国发行时间最长的国债是30年期的国债。

明确了债券的特征,再来讨论债券在我们的家庭资产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有人认为债券是老年人的选择,年轻人不必购买债券。但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购买债券。

为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一个单独的理财产品或投资工具,我们都可以概括地说,它的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是风险和收益不只是简单的正比关系。不同的投资产品组合在一起,整个组合的风险和收益就会发生化学反应。如何得知其中的变化呢?首先计算整个组合的收益——按照整个组合当中不同产品的权重进行简单的加权平均,就可以算出整个组合的平均收益。整个组合的风险就等于该组合各个产品按照其权重矢量相加的结果。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一个物体在受到好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进行合力计算。所谓矢量相加,就与这一法则类似。如果两个矢量的方向相同,即可直接相加;如果方向相反,实际上是相减;如果夹角既不是0度,也不是180度,就按照平行四边形法则来相加。同理,风险的计算亦是如此。这也就意味着,一个金融产品的风险是有方向的,组合中两个不同的投资品的风险方向如果相反,则风险相抵,投资组合的总风险就会降低。从理论上来说,组合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为零。

了解这个理论以后,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在讲家庭理财的时候反复强调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边,一定要做投资组合。

这个理论是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金融理论,叫作“投资组合理论”。这个理论告诫我们,我们家庭资产组合的最好方式是把互不相关的理财产品组合在一起。这里提到的“相关”和“不相关”,指的就是两个产品的风险方向。如果两个产品绝对地相关,那么风险方向一致,风险就是简单的相加;如果是反相关,风险方向相反,就可以相抵消了。

很多人喜欢手上持有多只股票,以为这就是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的做法。这是一个很明显的误区。因为他们购买的都是同一种产品——股票,并没有起到分散投资的作用,更无法降低风险。

而跟股票呈反相关关系的就是债券。除了纯债券基金或纯股票基金,一般基金的设计,都是既含有股票又含有一定的债券,只不过基金里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各不相同。如果股票的比例比较大,那就是偏股型的;反之,则是偏债型的;如果两者差不多,就属于平衡型的。

证券投资基金将债券和股票组合在一起,就是因为能够在保证可观收益的前提下控制风险。收益是按照股票预期收益和债券预期收益乘以各自包含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风险方面,如果组合得合理,甚至会比纯粹买债券的风险还要低。所以在我们的家庭金融资产组合当中,股票和债券是最佳拍档。股票像水泥,而债券就像沙子,二者的硬度都不高,但是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混凝土,硬度却远远高于它们自身。

因此,债券这个不可或缺的配角能使整个家庭资产的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不过既然是配角,也说明了不能把债券作为主要的投资产品,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来说。至于具体购买什么债券,可以根据各人不同的个人喜好进行选择,一般来说购买一些相对平衡的、包含了一定债券的基金来配置债券即可。如果你比较年轻,风险承受力又比较高,有20万可用作金融投资,不妨买平衡型基金、偏股型基金和指数基金这样三只基金。整个组合当中大约包含1/4到1/3的债券,以及70%左右的股票。这是一个比较适合年轻人实现资本长期增值的、风险相对较稳定的投资组合。

如果大家一定要单独投资债券,就必须考虑债券的风险。如何确定债券的风险呢?任何一个债券在发行的时候,一般都有资产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从A到E的评级,这时要特别关注债券的风险特征。有一些能够承受高风险的人会专门投资垃圾债券,即低于C级的债券,因为垃圾债券的收益非常高。

那么垃圾债券该不该买呢?就看它与自己的风险特征是否匹配,毕竟投资没有绝对的好和坏,只有适合和不适合。

理财小建议: 如果只推荐一条理财格言,我一定推荐: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④P2P:“雷暴”之后还能投吗?

在谈下一个投资理财的工具前,先来熟悉一下金融市场这个词汇。什么是金融市场?它对我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其实金融市场的存在就是为了把需要资金的人和有闲钱的人对接,实现资金的融通。这种资金的融通往往需要通过一些金融产品来实现,比如股票、债券、存款等。这些金融产品如果在发行之后不能流通,其持有者的资金将无法实现随时变现。此时,金融市场就诞生了。短期融通的金融产品,通常是一年以内的资金融通的产品,我们把它们称为货币市场。债券、股票等中长期资金融通的金融产品,就被称为资本市场。

以前,中国的资金以间接融资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直接融资的比例越来越高,但是大量的小微企业和普通老百姓很难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取资金。特别是当民间的大量小微企业急需资金的支持,但是传统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都无法为其提供良好的资金帮助时,一个全新的融资方式——P2P就应运而生。

P2P这类产品是符合国家金融开放改革的大方向的,也符合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为老百姓服务的基本宗旨。它是直接融资,类似于股票和债券。最大的区别就是:P2P的融资方要求相对较低,实现融资的产品就是P2P理财产品。中国目前是小微企业在进行P2P融资的比较多,但现在个人通过P2P进行融资的也越来越多了。

首先要说明的是,P2P理财产品也是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实现资金融通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个定位决定了P2P不会在未来的金融发展当中消失。虽然P2P在整个金融体系里所占的份额很小,但是随着监管到位和市场走向规范,这种普惠金融的P2P理财产品在整个金融体系所处的位置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整个金融市场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同时,P2P的基本定位也决定了它在我们的家庭理财当中只能作为一个补充,不应该成为家庭资产配置的主要内容。

其次,P2P产品服务的通常是个人或小微企业,或者是初创型的、财务还不稳定的企业,这些企业面临的风险相对较大。所以大家在考虑选择投资P2P产品时,要衡量自身的风险承受力是否适合购买。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P2P产品通常是私募的,而且国家为了提高效率,同时考虑到它在整个金融体系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所以对P2P产品的监管力度相对不那么大,信息的披露、审核的程序也都相对宽松一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P2P产品的风险相对较高。新兴事物刚出现时,中国市场往往鱼龙混杂,所以这几年,全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出现过P2P融资平台跑路、破产的情况。不过,大家也不要因此悲观看待P2P,因为本身这类产品就存在一定的风险,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正常的。并且许多案例只是个别不法分子的恶意欺诈行为,并不代表P2P这种模式本身存在问题。

在此要特别提醒的是,一些收益特别高的P2P产品,需要坚决防范,比如那些宣传半年收益率能高达20%的产品。P2P产品收益率的确高,但是像这种超出常规收益范围的产品违背了金融的逻辑和市场的规律,极有可能是欺诈。投资P2P产品,最好只购买位列全国前几名的大型理财公司发行的P2P产品。

我们知道,P2P作为一种融资方式,是有钱的人把钱直接借给需要用钱的人,双方通过P2P产品这样的契约来保证资金的运行以及今后的还本付息。P2P发行的公司只是负责设计产品,并提供相关信息,撮合有钱的人与需要钱的人来实现对接,公司本身不接触这些钱。但是,现实中很多发行P2P的公司在做资金池。资金池就是这些P2P公司把他人的钱通过设计的P2P产品,融到自己公司的账户或者其他独立的资金账户上,向出钱人公布虚假信息,然后再把融到的资金借给需要用钱的机构。这有点类似于银行的运作方式,但银行有保证金制度,资金雄厚,自身的信用也高,同时国家也赋予了银行这么做的权利——要有银行的牌照才可以开展银行的业务。P2P公司这么做则是不被国家允许的。

所以,我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P2P产品的最基本建议就是:明白投资,即明白钱投在什么地方、谁在使用你的钱、钱的用途以及偿还本金和利息的保证物。如果不清楚这些最基本的内容,无论收益有多高,都不要投资。投资时如果发现P2P公司没有公布相关信息或者信息虚假,那么这样的P2P公司就是严重违规的公司。

最后,简单总结关于P2P的投资的几个要点:

第一,明确P2P产品投资的基本信息,了解你的资金投向、使用者、担保等基本情况。

第二,坚决规避超额高收益的产品。

第三,拒绝P2P公司产品的间接融资,抵制资金池。

第四,严格控制P2P产品在家庭资产配置当中的比例。原则上不要超过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的30%。

理财小建议: 对创新的金融产品,你需要一双慧眼去鉴别。

⑤给自己多准备几个篮子

股权:向“大款”要收益

在投资理财的工具中有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股权投资。所谓股权投资,就是把你的钱换成一个公司的股权,拥有这个公司的一部分权益。当然这个公司在经营活动中赚到的钱,或者它的内在价值的提升,都会使股权的持有者获取收益。前者获得的是现金的分红收益,后者获得的是资产价格增值的收益。这个世界上能增值的财富除了一些稀缺资源以外,最核心的就是新创造的财富,而公司是创造财富之源。所以,拥有股权是获取财产性收入,也就是通过钱挣钱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

拥有一个公司股权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你可以自己创办一家企业并且成为这个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和经营者。但是即便你拥有了这个企业绝大多数甚至是百分之百的股权,这种投资一般说来也不算股权投资,而是实业投资,因为你付出的不光是钱,还有你的企业家精神、你的知识、你的劳动。

还有一种方式是在二级市场买一个公司的股票,但是我们一般把这种在二级市场购买股票,或者通过买基金的方式来投资股票的行为称作股票投资。股票投资和股权投资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呢?首先,股票投资里你买到的一定是一个上市公司的股票。其次,你买的股票只占这个上市公司的一个非常小的部分。除了拥有这个股票的相应的分红权和资本收益权以外,你对这个公司不具有任何的影响力。而股权投资,一般指的是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当然也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比如,我们经常听说证券市场有人“举牌”收购某个上市公司的股票,收购的比例达到5%时,就要公开自己收购了这家公司的股票。此时,他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股票投资者,而是对这家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原因在于拥有这么高比例股权的人,首先可能会成为这个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其次如果拥有这家公司10%的股票,他就可以提议召开股东大会。所以就股权投资而言,可能他不是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但会给这个公司带来一些资源,同时也能够获取这个公司的一些内部信息。这种情况下,他就是内部投资者。但是,在二级市场股票投资中,投资者只是外部投资者。他们对这家公司的了解只来自公开披露的信息。

在股权投资领域,有很多专业的名词大家都很熟悉,如风险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天使投资等。它们其实都是股权投资,区别只是在于你投资的时候这个企业处在什么阶段。一家企业刚刚创办,还没有盈利,甚至还没有产品,在这个时候就进行的投资,就称为天使投资。此时的投资往往只是基于投资者对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的认可。比如,当初张朝阳在美国拿了物理学博士以后,他的导师问他未来想干什么。他回答想到中国做一家互联网企业。他的导师听了他的构想,觉得很不错,于是给了他10万美金。张朝阳拿着这10万美金回到国内创办了搜狐公司。这个例子就是典型的天使投资。

一家企业在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品已经基本成熟并且投入了市场,但是还没有开始盈利时,可能为了进一步研发产品或者为了市场推广需要资金。那么专门投资这类企业的机构,就叫作风险投资者,即VC。

当这家企业逐渐壮大成熟,商业模式日渐清晰,产品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甚至开始盈利时,为了市场竞争的需要或者为了扩大市场,提高利润,为上市做准备,需要进一步融资。这一阶段进行的投资就叫作PE,即私募股权投资。这个阶段还有另一个说法,叫Pre-IPO,就是在上市之前进行的一些融资行为。

现在资本推动一个企业上市的过程越来越成熟,很多人已经不再使用这些名词。我们把一个企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的行为分别称为天使轮、A轮、B轮、C轮。然后,在上市之前一定有个Pre-IPO轮。通过这一轮一轮的私募股权融资来获取资金,发展企业。最终上市以后,这家企业就可以通过股票市场来实现增资、扩股、发行债券等传统的资本市场的融资方式来进行融资。

那么在上市之前的一轮一轮的融资行为就是私募股权融资,而出钱的人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人。他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的钱变成一家待上市公司的股票。公司上市后,他持有的这家公司的股票就可以在资本市场退出。资本市场退出就是在股市上把他持有的这些股票卖出,因为一个完整的投资一定是先投入,然后再兑现。当然也可以不上市就退出。比如,早期的天使轮或者A轮投资者,他在引入C轮、D轮和Pre-IPO轮的投资者时,可以把自己的股权出让,也就提前兑现了相应的利润。

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近年来在行业里非常热,也使得现在的创业者获取资金的方式更加多元化。因为有这些资本的推动,很多企业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实现巨大的财富增值。比如,雷军在仅仅几年时间里就创造了一个数百亿美元市值的小米。这些投资方式,实际上改变了现代企业发展壮大的路径。

作为普通的中产者,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钱直接进行私募股权投资,但是其实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参与其中。那么参与这类投资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呢?

首先,尽管创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困难,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鼓励的态度对待我们身边的创业者。

其次,如果我们身边的人真的要创业,我们不仅要在精神上进行鼓励,还可以在创业早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果这笔钱对你来说亏光也没有影响,那么不妨把它投给对方。如果创业成功,那它的收益将超乎想象。

再次,我们自己没有实力自己成立投资基金,但是有一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将很多人手上不多的钱集中起来成立的。这个基金的持有人就叫作合伙人。合伙人又分成两种,一种叫一般合伙人(GP),其创办者自己出资并负责经营管理;另外一种叫有限合伙人(LP),出资者同时拥有一部分权益。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可以出钱成为LP。如果这个私募股权基金眼光准,找到了有潜力的投资标的,那么产生的收益会按照合约分配给合伙人。这种模式就是我们普通人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基本方式。

所以股权投资离我们并不遥远,也并非富人的专利。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人,在整个家庭资产投资组合当中,可以包含一些私募股权的投资。

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私募股权投资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非常高。第二,它的投资周期一般比较长。第三,它的起股金额通常比较高。

私募股权是还未上市的公司的股票,没有市场价。那么私募股权的估值是如何计算的?当然,一些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会有针对不同行业的估值模型。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一家已经相对稳定成熟的非上市公司来说,它的价值可以用它的5倍到10倍的市盈率来计算。比如一家公司一年的利润是1000万元,那么它的估值就是5000万到1亿元。如果你拥有这家公司10%的股票,就相当于拥有500万到1000万元的私募股权资产。当然这里讲的是已经有稳定盈利的公司的估值。

对于一些还没有盈利,甚至仍在发展起步阶段的公司,估值通常就要看这家公司正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估值。假设这家公司正在跟下一轮的私募股权投资者谈融资,准备拿出10%的股权,希望对方能够投1亿。那么事实上这家公司已经对自己做了一个大约为10亿的估值,如果你拥有这个公司2%的股权,那么即使此时这家公司还不赚钱,但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市场占有率、客户资源、销售额等因素共同决定了它值10亿,那么你的股权就值2000万。

当然对于更早期的公司来说,无须太过在意其估值,先耐心等待它成长。如果公司能够顺利发展壮大,投资人就能获得很高的投资收益。如果最终失败也很正常,因为风险投资失败的概率本来就很高。

找专业的人替你投资

除了基金、股票、债券等,家庭理财中可以选择的另一类金融产品是信托。

金融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之上。因为金融的本质就是资金的融通,这个行为的背后需要一定的信用作为支撑。信托的“信”,强调的就是信用或者信任,“托”就是将资金委托他人来管理。

所以,信托产品一般具备以下要素:一,委托人,即贡献资金的人;二,受托人,即资金管理人;三,受益人,即该信托收益归谁。

一个人拿出资金委托一个专业的机构去管理,本金以及产生的利息也许属于委托人,但也可以约定是其他人。基于这个特征我们把信托分成两类: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

所谓自益信托,就是信托的受益人即委托人。他益信托,指的就是受益人和委托人不同。当然,受益人要由委托人指定。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怎么信托还能让别人受益呢?其实信托最初就是为了让他人受益,自益信托只是信托当中的一个特殊产品。只是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变化,目前中国大部分信托都是投资性的信托,不是财富的传承和管理。这种投资性的信托往往都是自益信托,该信托未来的本金和利息也就由投资人本人受益。

除了自益的投资性信托,家族信托也是一种主流方式,其中包括遗产信托。家族的主要财产拥有者将家族的部分或全部资产设立信托,给予家族成员收益。遗产信托即信托出资人去世以后,其资金成为遗产再交付给受益人。从这个角度看,信托也是家庭资产传承遗产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目前国内的普通老百姓还无法享用家族信托,因为这个信托对资金要求较高,否则高昂的管理成本会使得家族基金无法设立。

下面重点讲讲投资性信托。投资性信托就是把钱交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利用这笔钱进行相应的投资和管理运作,双方约定投资的方向、投资的期限和预期的收益水平,以保证资金的安全和运作的规范。

投资性信托在家庭财富管理上的运用是很普遍的,因为投资性信托的收益相当可观,前几年一般一个信托产品的收益都达到了10%以上,风险也不大。当然,近来信托的收益也在逐步走低。最近几年经济不好,但信托出现问题、资金无法兑付的情况出现的概率也极低。为什么呢?

第一,信托公司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更加谨慎,选择的项目相对安全。

第二,信托公司为资金使用方募集资金时,通常都要求对方有相应的担保,而且常常是实物担保,比如土地或者已建成的房子。而且,信托公司往往会要求担保的资金价值远高于融资的资金,甚至是一到两倍,因此一般不存在资金亏损的情况。

第三,中国信托行业的潜规则——刚性兑付。如果一个信托公司发行信托产品募资了一个亿后,将资金借给了使用方。假如使用方无法还钱,信托公司虽没有法律义务帮助其还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依然会先把募资方的钱赔上,这就叫刚性兑付。从法律层面看,信托公司没有这样的义务,因为它只是资金的管理方,只需努力保证这笔资金的安全运作,无法保证所有的信托合同一定能够偿还本金和利息。万一出现了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等情况,导致资金无法兑付,这时就需要信托投资人自己承担风险。信托公司之所以愿意自掏腰包刚性兑付,是因为它虽然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商誉成本巨大,如果不这样做,信托公司在市场上将逐渐失去信用,损失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经营也会面临困难。

以上三个原因使得中国信托,特别是投资性信托,多年以来很少出现信托公司违约的情况。

有人可能会提出质疑:信托产品收益高,风险又低,岂不是违反了风险和收益成正比的规律?如果真是如此,岂不是人人蜂拥而至赶去购买信托产品?

要说明的是,信托产品的确具备这样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得到。原因可归结为二:

第一,信托的门槛较高,通常至少是五十万,一般是一两百万左右,三五百万一份的也很常见。因为信托法规定,每一份信托的持有人不能超过两百个,而一份信托的融资如果要达到两个亿,每一个信托投资人就至少要出资一百万以上。因此,只有那些高净值人群,才有可能进行这类投资。对于资金充裕的高净值人群来说,一两百万只是家庭资产中的九牛一毛,投资信托就很适合。

第二,信托流动性比较低。购买信托以后,一般情况下无法转让,也不能提前赎回。只有等到期限满了,才能拿回本金。

信托的低流动性和高门槛使得其相对的高收益和高安全性变得合理。

前几年信托行业的刚性兑付给信托行业积累了很多隐患和潜在风险,而且也不符合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既然信托的收益远高于无风险收益率,当然就应当承担风险。如果市场中出现一种收益远高于无风险收益水平又没有风险的产品,就会扭曲金融市场的定价机制,最终将损害这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所以,2018年以来国家推出资管新规,其中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要打破市场不合理的“刚兑”现象。因此,2019年以来信托市场出现兑付问题的产品也越来越多,这不奇怪;这是符合金融市场规律的,应该说这是市场回归正常的一个表现,所以对此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

除了信托以外,大家平时听到的“金融期货”“期权”“互换”和“权证”等金融衍生品专业性要求很高,很多专业人士都不敢涉足,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

还有一类产品也属于金融衍生品,也很复杂,但是适合很多人投资,它就是结构性金融产品。结构性金融产品就是很多金融产品的组合,比如常见的可转债,即一种在一定条件下可按照预先约定的价格转化成股票的债券。可转债具有债券的基本特征——稳定的基础收益和本金偿付的期限,安全性也有保证。同时,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转换成股票的特质又能让你获取潜在的高收益。

举个例子,假设现在的债券价格是每份100元,在未来两年每份债券的利息是3%。虽然3%不高,但至少能保证每年3元钱的利息,而且两年之后可以把本金拿回来。如果该公司现在的股票市场价是18元,在购买债券的时候,给你一份特别的权益:在未来两年内你有权利用100元钱债券换5股股票。现在市场股价只有18元,现在转换当然不划算,但假如在未来两年之中,这只股票的价格涨到了20元以上,那么将债券转换成股票就能获取远远超过3%的收益。因此,可转债能给予投资人一个赚到超额收益的机会。

人们熟知的保本基金亦是如此。比如,基金公司发行一种保本基金,承诺三年期满的时候,如果基金运作良好,基金的净值在面值以上,你就能获得收益。如果基金在运作期间出现了亏损,基金公司也能保证到期时你可以最初面值的方式赎回资金,不让本金受损。

那么基金公司是怎么能做到的呢?其实,基金管理者是把基金的资金进行了分别处理:一部分保本,另一部分追求高额收益。假如基金公司总共收到100万资金,取出其中的80万投资收益预计达到稍高于8%的债券,三年以后总共可获20万的收益,这80万就变成了100万,而这份相对安全的债券投资就是保本。基金公司会拿另外20万来参与非常激进的投资,让基金的受益者获取高额收益。很多人极为追捧保本基金,认为它安全可靠,但其实保本也意味着产生高收益的概率不大。

黄金、期货

最后来介绍一下实物资产的投资。

除了房子,其他所有的投资理财工具都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看不见、摸不着。它是在信用的基础上依托法律的规则签订的一纸合同,而用金钱买到的金融资产其实就是买到了未来的一个预期。

但还有一类资产是实物。这类资产是用钱换来的实实在在的东西,而不只是一个预期、一纸合同。这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又不是日常使用的商品,而是会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这类就叫作实物资产。实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贵金属,另一类则是所谓的收藏品和艺术品。

传统上把黄金投资市场也囊括在金融市场里面,但我个人从投资理财的角度认为,黄金不应该成为金融的一个部分。首先,黄金本身的金融属性在不断地淡化。其次,它的特征与实物资产更为接近,所以我倾向于把它作为实物资产来进行分析。

当然,定义和分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投资工具来实现家庭资产的目标,这才是理财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简要分析一下黄金的特点。

第一,黄金对抗不了通胀。

第二,黄金市场的风险并不比股票市场或者是外汇市场的风险更低。

第三,只有在社会出现大幅动荡的时候才通用,黄金便于携带的价值此时才体现出来。

第四,传统观点认为黄金跟主流货币有反相关性,能够规避主流货币的贬值风险。这种说法也不科学。事实上,黄金作为投资品,地位在不断地弱化,更不要说作为货币的替代品。

讲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要将黄金从家庭资产的组合当中剔除,更不要为了保值而去购买金首饰。

有些人购买的不是实物的黄金,而是纸黄金。所谓纸黄金,就是花钱买了黄金后取得黄金存折,以方便随时地买入和卖出黄金。现在很多投资黄金的人都在购买纸黄金。从我们投资的角度看,这种方式也不是投资黄金,而是炒黄金。

什么叫“炒”?“炒”就是频繁地买入卖出,也就是俗称的“低买高卖”,获取差价收益。实际上,“炒”跟投资没有任何关系。“炒”只是把东西当成赌场的筹码压大小,压对则赚,压错则亏。

这种“炒”的行为也延伸出了大量所谓的技术分析。电视上经常有专家说不懂技术怎么能投资呢?然而股神巴菲特也不懂技术,看不懂所谓的技术指标、走势、图形、线,但他却是公认的投资之神。家庭资产投资组合的设计与管理过程不要求技术,也不涉及低买高卖的盈利模式。所以,炒黄金一般不作为家庭资产投资组合的考虑内容。事实上,只有在国家出现严重动荡或全面战争的极端情况下,黄金由于其便于携带和国际通行的特征,才有一定的避险价值。但显然,现在中国不是这种情况,在可见的未来我们认为也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同理,铂金、白银,都不建议纳入家庭资产组合里。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很多家庭或多或少都收藏了一些值钱的老货。我个人是很推崇收藏的,也推荐大家在家庭资产组合当中将收藏列入其中,因为收藏不仅赚钱,还能给收藏者带来享受。一幅字画挂在家里,10年以后卖出,涨了3倍,赚的除了200%的利润,还有10年当中获得的艺术享受。人生的最高境界不就是把赚钱和享受生活融为一体吗?

当然,收藏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最后进门,最先出门”。什么意思呢?所谓“最后进门”,就是必须在把家里该置办的东西都置办好的情况下再购买收藏品;“最早出门”则是指典当时要首选这些收藏品,因为它们不是生活的必需品。

我们在理财过程中还要考量收藏品的收益。首先要保证不要买到假的收藏品,因为赝品不存在内在价值,它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其次,收藏品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最后,收藏品要具有艺术欣赏价值。

当然,有艺术欣赏价值的东西不意味着都能成为收藏品,合格的收藏品还需要具备稀缺性。现在有很多的工艺美术品都很美观,但是由于大批量生产的缘故无法成为收藏品。

总之,艺术性、稀缺性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时间性,这三点构成了收藏品价值的核心要素。如果不符合这三点,则不建议收藏。

二十多年前中国流行收藏电话磁卡,当时电话磁卡的价格也被炒得非常高。但是电话磁卡并不值钱。原因在于,时间久了电话磁卡会消磁变成塑料片,未来也不会用它来打电话,它终将退出历史舞台;电话磁卡上印有的工业设计的图案不具备艺术性;电话磁卡完全不具备稀缺性。三大要素都不具备,显然这种收藏炒作不过是泡沫。

这个例子中,需要告诫大家的是,收藏品确实非常有魅力,但是其投资风险也很高。

首先它存在真假的风险。大量的收藏品,特别是古董类的,造假比例相当高,如果大家想涉足收藏品,务必记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用闲钱购买收藏品。

第二,一开始不要好高骛远买大件和重器,可先花小钱试水,逐渐积累眼光和经验,再逐步加大资金投入。

第三,挑一两类自己喜欢的收藏品类别,深入地研究学习。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态。收藏品价值的上升都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期限。即便在大牛市当中涨幅非常大,也需要时间的积累。如果从短期来看,它的收益也不会太高。

不过,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一种专门的收藏基金应运而生,如果大家真的非常喜欢收藏,又希望通过收藏来赚钱的话,可以考虑购入一些艺术收藏品基金。

理财小建议: 盛世收藏,乱世黄金! 63smSCWR7eyny3IcBs9iLRkECJUPQLzFUSG+299C/L1xvT49P56Okjvl6/uR9O/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