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八章
花钱之道

①如何聪明地买买买?

理财不光讲怎么赚钱,还要讲怎么花钱、怎么管钱、怎么存钱、怎么分配钱。接下来我们就讲讲如何花钱。

花钱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大额的支出,比如买房、装修、买车等;另一类就是接下来要说的——我们日常的消费。

做好家庭收支安排就要用到自己家庭的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里面显示了我们一年的收入和支出,包括每个月的常规支出以及一些其他年度性的支出,比如房租、水电、交通、电话等。这些支出都是按月度算出来的,那么:全年的总支出=每个月的常规支出×12+其他支出。年度的支出主要有保险金的支出、旅游的支出、孝敬父母的支出等。同理,年度收入也如此计算。每个月有工资,还可能有季度奖、年终奖之类的收入,或者还有一些外快。把这些收入都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你的年度总收入。

接下来要对你的支出有所了解。先按照支出的性质不同做个分类。把支出分成固定支出、可变支出和灵活性支出。固定支出包括房租、买房的按揭贷款、保险的年费、税款等。当然,一般情况下,工资里的个人所得税单位会提前帮你扣掉,拿到手的都是税后的收入。像房租、贷款、保险、税款这样的支出相对来说金额比较确定。它们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很强的强制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生活中必需的,但额度可以调节的支出,比如吃饭、穿衣、水电、煤气、交通、医疗等费用。我们把这类支出叫作可变支出。还有一类灵活性支出,它的特点是可支出,也可不支出。比如看电影、旅游、出国进修,这些不是我们生活必需的。如果经济条件好,可以增添这些内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如果经济条件不太好,手头比较拮据的时候,我们可以放弃这些支出。

在这里要提到一个重要的概念——支出的弹性。每一项支出的弹性不一样,固定支出基本上没有弹性,可变支出的弹性更大,弹性最大的当属灵活性支出。

将我们所有的支出按照弹性划分,意义在于解决现在年轻人在财务安排上经常犯的一个常见错误——乱花钱。我们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些“月光族”,已经工作好几年却攒不下最基本的应急金,出了事就得找朋友借钱,向父母伸手。这个现象说明这些人太不善于理财。作为现代城市经济中独立的个人,学习理财就是要改变这个现象。理财规划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储备应急金,在你开始工作,拿到钱的时候,就要先攒应急金,存好日常3到6个月的支出资金。这是理财的最低要求,但很多年轻人都做不到,原因就是他存不住钱,抱怨着工资水平低、物价高。其实很多城市“月光族”往往比较能干,收入不低,并且在职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真正处在社会的底层、收入很低的人群倒不是“月光”,因为这些人安全感相对较低,所以有更大的动力来要求自己存钱。

理论上讲,理财不是存钱,但是所有人的理财都是从存钱开始。一定要改掉“月光”这个坏习惯。

治疗“月光”的第一步是记账,将花出去的每一笔钱都记录下来。现在的支付宝或是微信都是很好的记账工具,在一个账户下,你的每一笔支出都有记录,那么一个月下来你就可以清楚自己的支出分布了。“月光族”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大部分的支出都是灵活性支出,也就是把钱花在非必需支出的事情上。所以,其实他们只要稍微节制一点,就可以很容易改变自己“月光”的现状。当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节制呢?例如,你在拿到1万元工资的时候,先把其中2000元存到你想存的账户上去,然后再把那些固定支出,也就是强迫性的支出——如还贷款、付房租——提前放到一边或者先支付掉。假设这一部分又花了4000元,那么你现在还剩下4000元钱。这就是你可以自由支配的钱。如果这些钱你在月初使劲花,那么一定不到月底就用光了,但绝对不要把之前存的2000元取出来应急,无论如何也要熬到下个月发工资。只要你坚持这件事,等到第二个月,你会更谨慎地处理那自由支配的4000元。如此往复,你就不会在月底“闹饥荒”了。我相信三个月下来,每个月存下2000元这件事情就变得一点都不难,慢慢地你的生活也会被安排得井井有条,而且并不觉得生活品质因此下降。

第二个关键的方法就是明确自己的支出顺序。每个月拿到收入之后,首先要把那些弹性最低的支出花掉,包括信用卡还款、按揭贷款、保险费、房租、水电煤、话费等基础费用。接着,再把想存的钱先存起来。剩下的钱,在支出时也要遵循一些基本的顺序,比如吃饭穿衣的费用、交通费用、娱乐及交际费用、女孩子基本的化妆品费用都要提前预留。至于一些进修类的费用、买奢侈品的费用,就排在支出顺序的最后。会理财的人和不会理财的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花钱的顺序。前者会把该存的、该还的、该留的资金都规划好,剩下的再全部花光。不会理财的人往往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虽说如果有结余还是可以存下来,但因为缺少计划,最后往往什么都存不下来。

可能有人会说:“我确实存不下来钱,一个月工资付掉房租或者还掉按揭贷款,就剩一两千元。这一两千元钱,要吃饭,还要付交通费、手机费,付完这些就没钱了。那我怎么可能还存钱?”这种被迫型“月光”的情况说明他们的收入支撑不了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我只能建议他们努力提高收入,或者降低目前的生活水准。

这套方法教给大家以后,大家就可以存下钱了。接下来的问题是,要存多少才好?有人说:“存钱当然存得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存多少钱在财务指标上叫“结余比例”。如果你一年挣30万,存下9万,那么你的结余比例就是30%;如果你只能存6万,结余比例就是20%。那么结余比例到底多少才好呢?一般标准是:结余比例至少要达到10%,但也不要超过70%。按此标准来看,你每个月花的钱最好达到你收入的30%以上。

那些过度节省的人,虽然有更多的财务资源,未来可能过上更好的生活,但是他现在的生活明显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准。从一生的时间跨度上来看,这样过度节制消费行为并没有帮他实现幸福的最大化。其实这个观点也同样适用于“月光族”。有些“月光族”不存钱的理由是:“我只要现在活得好,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可未来一旦有意外发生,生活很可能陷入困境。我们追求的既不是过于攀比、奢华的消费方式,也不是那种对自己过于苛刻的生活方式。我们要追求的是自然的、符合自己生命状态和财务情况的生活态度。

理财小建议: 所有的理财都是从存钱开始的。

②把信用变成一种靠谱的资产

“信用”这一概念对大家来说可能既熟悉又陌生。在金融财务的框架体系下,信用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可量化的指标,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财务状况。有些人可能很有钱,可一旦失去了信用,就难以立足于世;有些人可能已经倾家荡产,但如果有良好的信誉,他就还能东山再起。

事实上,我们当今的金融体系就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甚至我们使用的钱都是信用货币。我们平常购物,也经常使用信用卡。信用就在我们的身边,它对我们的财务也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理财过程中,很多人可能并不能够正确地对待信用,或者重视信用的维护和建立。

很多年前,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波快速的下跌。在这之前有人用三成首付买了一套房子,不久后房价暴跌,跌幅一直跌到了3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这套房子的价值已经低于他欠银行的贷款。于是他选择了弃贷,也就是放弃了房子,不再每月还按揭贷款。他觉得自己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房子本身已经成为负资产,资不抵债,这时候再还贷对他来说是亏的。但是如果把个人信用的价值考虑进去,这样的行为是极其愚蠢的,因为信用比钱更重要。没有了信用,你就无法与别人合作,也无法立足于现代金融体系。相反,哪怕现在没有钱,只要有信用,你一样可以获得很多的财务资源,实现人生目标。

信用不仅关乎个人,还关乎国家和企业。人们之所以愿意辛苦工作,最后每个月换来一堆纸币,是因为相信这些纸币背后的价值。而这些纸币是由其发行机构,也就是各国的央行来保证的。所以我们现在用的货币都叫作信用货币,这张“纸”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有国家的信用作为担保。当一个国家的政府面临崩溃的时候,它的信用也会受到冲击,从而导致货币大幅贬值。而且,一个国家的信用好坏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比如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出现的经济危机,以及2010年的欧债危机,直接起因都是一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调低了俄罗斯、希腊等国家的国债信用评级。这些商业机构根据社会认同的指标来衡量这些国家偿付债务的意愿和能力,评判信用等级。信用等级下降的后果就是大家不敢再把钱借给它了,甚至要求提前还清之前借给它的钱。这对一个国家的财政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当然,企业也是如此。对于企业来说,哪怕它的财务状况并不乐观,负债很高,只要有良好的信用,就还能借到钱,继续经营下去,甚至最后翻身。如果它的信用出现问题,那么这个企业的现金流可能就会立刻出现问题。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乐视公司的崩盘。直接起因是某家银行发现乐视的财务有问题,因此开始对乐视的偿付能力和意愿表示了怀疑,于是冻结了乐视相关的抵押资产。这件事情如果只是孤立事件并没有关系,但是整个金融体系的信息是互通的。一旦这家银行这么做,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开始抽贷(所谓抽贷就是不再提供贷款,并要求提前偿还以前的贷款)。这就直接导致了乐视资金链的断裂。

由此可以看到,信用的问题不光涉及个人,对国家和企业来说都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把现代社会视为一个信用的社会,人在社会上的一切商业行为一定都建立在信用之上。在个人或家庭理财中,与信用问题最密切相关的就是信用卡的使用。如果你申请了信用卡,你不要随便地将它“刷爆”。如果“刷爆”了,要及时还款,一定不能违约。一旦违约,你的信用就会受损,还会面临巨额的罚息。

下面来谈一谈信用卡的几个注意事项。信用卡是方便我们日常消费的一个工具,现在几乎人人都在用。一方面,我们通过这样一种借钱后再按时归还的过程,建立自己的信用记录。另一方面,要避免滥用信用卡。社会上曾经流行过所谓的“以卡养卡”,也叫“信用卡理财”,就是通过不断地刷卡,来提高信用额度。但如果持卡人自身并没有很高的消费需求,只是单纯通过刷卡来增加自己的信用额度,那么这其实就是一种不守信的行为。还有一种所谓的“以卡套现”,就是充分利用信用卡几十天的免息期来套取资金,实现某些财务用途。当然我们也绝对不赞成这样做,因为这个免息期本身就很短,而信用卡提供的资金目的是用于消费,而提现功能也只是为了帮助持卡人应对特殊需求。当持卡人滥用信用卡的这一功能时,本身就已经违背了“信用”二字。另外,我也不太赞成个人同时持有太多信用卡,因为这容易导致过度消费,或因记不清还款时间而导致罚息。所以我建议大家:信用卡不需要太多,一两张足矣。

中国人接触到现代金融体系的时间相对还不是太长。过去,我们因为某种情况需要资金的时喜欢找亲朋好友借钱,也就是民间个人借贷。在这种借贷的过程中,很多人往往也没有立字据和还利息的习惯。首先,我们不应该过度地进行民间借贷,特别是民间的商业借贷。因为这类借贷有很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而且通常利息特别高。随着现代金融体系现在越来越发达,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实现商业行为。所以一般也不建议大家使用民间的非商业借贷。必须要用时,大家记住,一定要立字据,写明借多少钱,什么时候还,是否有利息。一般情况下,如果借款的金额比较大,时间又比较长,那么鉴于货币的时间价值,应该给借钱的人一定的利息补偿。当然这个约定的利息原则上也不能太高,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息的4倍,其实就属于高利贷了,法律上也是不允许的。

其实信用的概念在我们个人理财当中几乎无时无刻不会碰到,良好的信用记录是一个人在这个现代信用社会立足的基本前提。所以大家一定要珍惜、维护自己的信用。

理财小建议: 信用是我们在现代社会立足之本,我们应当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信用。

③适当的超前消费让你更富有

债务管理似乎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问题。一方面,大家对于债务的传统印象往往比较负面,常常跟债台高筑、负债累累、资不抵债这些词汇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富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欠债特别多”。所以我经常说:“你要看一个人是有钱人还是穷人,只要看他去银行干什么就知道了。”把钱借给银行,当银行债主的人,往往不是富人。那些有钱人去银行,一定是想方设法从银行借钱,借到贷款。甚至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一个人的富裕程度和他的负债水平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负债越多的人越富裕。

其实这不奇怪,我们在分析财务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公式:总资产-负债=净资产。在这个公式里面,总资产一定的情况下,负债越多,净资产就越少。但是如果把这个公式的顺序稍微变一变,就会发现总资产等于净资产加上负债,也就意味着在净资产一定的情况下,负债越多,总资产就越多。那么通过增加负债的方式,就可以增加可支配的财务资源。这就是为什么负债高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富裕的根本原因。通过增加负债可以增加总资产,而资产是可以给我们带来收益的,那么负债越多意味着资产越多,这些资产带来的收益当然就越多。不仅个人如此,企业和国家也是这样。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状况并不好,老百姓穷,国家也穷。当时中国经济既无内债也无外债,也就是说我们国家既不欠外国人的钱,也不欠老百姓的钱。正因为它什么钱都不欠,所以当时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国家各级政府的负债越来越多,甚至于我们负债和GDP的比值也越来越高。随着政府的负债水平越来越高,全国的经济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人民也越来越富裕。世界上欠债最多的国家是美国,目前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同样也是美国。

再来看看企业。大家都知道,银行业是非常赚钱的行业。如果仔细分析一下,这个行业创造财富的效率其实并不高。那么银行为什么会赚那么多钱呢?因为银行欠债高,是所有行业里负债率最高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基本上银行每100元钱里,大约92元钱都找别人借的。正是因为如此高的负债,使得它在总资产收益率不高的情况下,净资产收益率却非常高。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负债是要付出成本的。也就是说你找别人借钱,不仅要还本金,还要还利息。我们把它称为“债务成本”。所以负债准确地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负债可以增加我们可控的财务资源和总资产,从而获得更高的资产收益。另一方面,负债又是有成本的,你需要为你的负债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判断负债能不能让我们变得更富裕,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你通过负债增加的资金所产生的收益是否高过负债的成本。如果是,那么这个负债行为就能够让你赚更多钱。反之,如果负债带来的资金不能够产生收益,或者产生的收益抵消不了负债带来的额外财务成本,那么这个负债就成为你财务上的沉重负担。负债的财务成本很好计算,就是债务的利息率乘以所欠的本金。债务的利息高低则与欠债的方式,以及当时市场的利率水平相关。

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的利率从最初的10%以上不断下降,21世纪初甚至降到了2%以下。在这之后的将近20年时间里,尽管有所波动,但是基本都维持在2%~3%。这样的低基准利率带来的结果就是:贷款的利息也随之降低。比如住房按揭贷款利率在过去的20年里基本上在5%到9%之间波动。银行贷款中的个人消费贷款、信用贷款、创业贷款等,利息也就是10%多一点,不到15%。而这20年中资本的平均收益率在15%。这两组数据一对比,大家就知道为什么借钱越多的人,往往财务上越成功。因为负债带来地债务成本低于因负债获得的资本收益,负债越多也就收益越大。

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借钱多是成功的唯一因素,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我认为另一个原因是,一个勇于借钱的人,通常在投资理财上比较激进,往往愿意承受更大的风险。这意味着他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那么一个拥有更高投资收益的人,他的资产水平就会更高,财务状况当然就会更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老百姓找银行借钱,主要就是购房的按揭贷款。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恰好走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大牛市。所以那些负债高的人,也就是那些更多地参与到房地产市场的人,正好享受到了房地产市场这波大牛市带来的收益。

如果不是具备这些条件,可能结果会截然相反。比如,如果过去20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下跌了,那么普通老百姓找银行借的住房按揭贷款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财务负担。另外,过去20年中,我国利率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如果基准利率升到8%,那么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也会相应地升至13%或14%,这种情况下偿还按揭贷款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说,过去20年的低利率是导致借债越多的人收益越高,资产增值越快,越来越富裕的根本原因。由此我想引申出一个观点:长期的低利率实际上是有利于资本的,或者说是有利于富人的。那么反过来,高利率则有利于普通老百姓。因为老百姓倾向于存钱,而富人则更多地会借钱。当然我们普通人也要学会运用这个规律,在利率比较低的时候就尽量地多借钱,成为资本方,因为低利率实际上是把债权人的利益传输给债务人。反过来,在高利率的时候,要考虑当债权人,把钱借给别人。因为高利率意味债权人的利益更高,而债务人的负担更重。

一般中性的利率水平在4%到5%,低于4%的就是低利率,高于5%的就是高利率,而10%以上的利率就是超高利率。大家记住这个标准,在做投资理财时考虑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多负债,而什么时候应该成为债权人。

大家可能会发现,高负债的人群不仅包括高净值的有钱人,也包括一些面临破产的人。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负债用来干了什么。如果你将借来的钱变成资本,那么在资本收益率高于负债成本的时候,你就能赚更多钱。反之,如果将借来的钱用于消费,特别是用于超出你能力范围的恶性消费,这时负债就是有问题的。净资产加上负债等于总资产这个公式成立的前提是:你没有把借来的钱花掉,而是用于投资。

为了购买资产(比如买房子、创办企业)而负债的做法,一般我们都应该鼓励。因为这些钱并没有被花掉,而是变成了生息的资产。在经济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通常这样的资产收益是高于负债成本的。但为了消费而负债时,我们就要谨慎一些。比如,贷款买车这种消费行为就要慎重,因为汽车从来不是资产;如果一定要说是资产,也是消费型资产,不能够生息。另外,很多人之所以使用贷款来买车子,是因为这辆车的价格已经超出了他的消费能力。这种超出自身经济能力的消费实际上并不明智。

最后要强调的是,负债可以增加我们的财务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购买资产可以让我们的收益变得更高。尽管在目前的低利率情况下这种方式行得通,大家也应该将负债合理地控制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这里提供两个数据指标供大家参考。第一个指标就是你的负债率不要超过50%。第二个指标就是你每个月还按揭贷款数额,不要超过你每月收入的40%。在低利率环境下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增加负债就能使你的财务状况变得更好。

大家也可以结合一下自己家庭的债务状况做一个比较,看看你的债务到底处在什么水平,或者进一步分析你的负债都用来做了什么,是将它变成了资产,还是用于了消费。

理财小建议: 合理的负债是撬动我们幸福生活的有效的杠杆。 WU3Yqr5JP3fWw+lh/toE9XryY7nqXMaPhXNX2HtjnelC2WQHIPaLfRqGR7VK/B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