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章
以变应变:及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

①政策变了,资产配置也要跟着变

家庭资产配置什么时候需要变?

大家在管理自己资产组合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自己的资产组合有没有什么问题,然后着手调整。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意识无意识地对家庭资产做了安排,那么在系统学习了理财以后,第一步就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自己的家庭资产组合进行调整与优化。第二步就是要及时调整资产组合,来适应经济形势、宏观环境、投资市场和我们自身的各种变动。

首先来看如何进行家庭资产组合的诊断。大家要确认家庭资产当中保障资产、使用资产和投资资产的比例是否合理。首先主要看是否有适当的保障资产,以及使用资产跟你的整个资产水平是否比较贴切,有没有过度消费或者过度节约的不良倾向。接着看整个资产中投资资产的比重有多少。如果你的投资资产比重过低,说明你之前的理财有问题;如果过高,可能说明你没有充分地把赚到的钱用于家庭保障和日常生活。

为什么要平衡好这三者之间关系?因为生活不是静态的,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过程。使用资产考量的是你现在的生活状况,投资资产关注的是你未来的生活状况,保障资产是用于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使你的家庭不会因为意外事件而发生重大变故。所以这三类资产分别有三个不同的功能,任何一面有偏颇,都可能导致家庭资产的失衡,最后导致家庭生活在某一个阶段发生问题。所以,我们分析自己家庭资产第一个步骤是先看这三大类资产比例是否合适。

接着,我们重点来看投资资产的组合。第一个要注意是否有适度的流动性,所有的投资资产不能都是流动性很差的资产,也不能都流动性很高。投资资产的目的是实现钱生钱,所以投资资产组合不仅要做到各方面的均衡,还要保证在你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尽可能高的收益。流动性与收益性呈反相关,一旦你的资产流动性过高,相对的收益性就可能会受到影响。家庭资产流动性的最佳状态就是——你能够清楚地知道未来家庭需要大额支出的时间,让你的资产配置计划能够很好地配合这些大额支出。如果你做不到这样精确,至少尽量让你整个资产的流动性和未来大额支出的时间节点大致吻合。

在这样一个大框架下,我们再来看看基础金融资产和房地产资产的比重关系。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绝对的百分比关系,而是一个动态的范围。但一般来说,当家庭资产可投资资产部分达到几百万元,到了可以投资房地产的时候,那么房地产资产最好不要超过90%,基础金融资产至少占总资产的10%,比较适合的比例应该为30%到50%为基础金融资产,50%到70%为房地产资产。这样的一个比例关系也是主要针对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下的家庭。可投资资产达到1000万元以上,甚至几千万这个级别的家庭可能需要考虑一些股权投资或另类投资。即使到了这个级别,房地产资产仍然可能是大头,比如占50%左右,基础金融投资大约占20%到30%,另外的另类投资可以占20%到30%。总之,家庭资产类型不要太单一,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还要把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根据这个概念,在整个投资资产中,高风险的资产比例不要太高,百分之二三十为大致的极限,主流的资产还是中风险和低风险的产品。如果目前的家庭资产组合和前文分析的有差距的话,那么就要进行调整。

从我们理财的角度来看,不要基于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来决定我们的投资组合的设计。比如你现在手上有几百万元的可投资资产,因为听别人说房子要跌,所以决定暂时不买房,把资产放在股市里炒,自己却租房子住。这就是基于自己对市场的判断来做资产配置,是存在问题的。要记住,做资产配置时,要基于资产本身的属性和我们自身的特征来进行匹配,千万不要轻易基于对市场未来趋势的判断来进行配置。

那么,如果整个资产全都是使用资产,没有投资资产,甚至保障资产也不足,该如何进行调整?这里有个现成的例子。

有一对小夫妻刚结婚不久,让我帮他们理财。

小夫妻:“现在手上没钱。”

我:“为什么没钱呢?”因为我知道这对夫妻收入不错,家庭条件也挺好。

原来,他们为了结婚在买房子时把所有的积蓄都搭了进去。

我:“你们为什么买个房子把所有钱都搭进去呢?”

小夫妻:“现在房子贵啊!买的房子还不是太大,花了四五百万。之前所有的积蓄,包括父母的赞助都投进这套房子!”

我:“那你为什么不用贷款呢?”

小夫妻:“当时觉得各方面凑一凑就能够全额买到这套房子,那就买了,就不想用贷款了。”

这里他们犯了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不应该把手上所有的钱都拿来买房子。如果使用贷款的话,手头上还可以留200万元左右的现金。这样一来,自己有了使用资产,手头上又留有充足的现金,可以构建一个相当不错的投资组合。然而现在,他们已经全额买了房子,导致的结果就是——他的所有的资产都是使用资产,没有投资资产,保障资产也不足;整个家庭资产流动性也成问题。所以,我建议他的房子可做一个抵押贷款来获取一定的资金,如果怕还贷压力大,可以少抵押一点,贷款50万到100万元即可。因为,如果手上留有一定可投资资产,压力反而比不贷款更低。在这之前,他虽然没有贷款压力,但是万一夫妻俩的收入出现问题,他们虽然有一套房子,但生活仍然很困难。现在,尽管每个月需要还贷款,但是手上拥有50万到100万元的可投资资产,那意味着这对夫妻即使出现现金流的短期断档,也完全可以应对收入中断的变故。此外,接下来在用贷款获得的资金构建投资资产的组合时,要以流动性为核心,例如进行流动性比较好的金融投资。更直白地说,构建一个基金的投资组合即可。这样一来,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更加从容,而且家庭投资资产组合也有了一个起步的基础。

我们在家庭资产组合设计和管理过程中,要先诊断自己家庭资产有什么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我们的资产结构会随着各类资产的市场表现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十几年前,有一个人用200万元的资产构建了一个投资资产的组合。其中50万做金融投资,其中主要是股票投资;50万跟别人合资开一家小公司;50万做房地产投资——那时候房子很便宜,用50万做房地产投资完全没问题;还有50万用来做一些海外市场,包括外汇和海外的投资。但几年下来,这个配置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那50万的企业投资,因为企业几年后还是一个小企业,价值基本上没什么大变化,每年赚的钱主要是他自己的劳动所得,这部分赚的钱基本上用于家庭使用。而50万的股票投资,最后亏得只剩下三十几万。另外50万外汇和海外投资没有亏也没有赚。但是他的房地产投资赶上了一波大牛市,而且这些年他采取的不是简单的购买再持有的这种方式,而是不断地进行买卖操作。所以在很短的几年时间内,他的房地产投资的资金从原来的50万变成了700万。在这种情况下,是否要相应地进行调整?

维持不变。这是一种选择。

另外一种选择就是一直保持一定的比例。比如你的金融投资组合中有股票,也有债券。你最初设计的金融资产的组合中,股票占50%,债券占50%。假如碰到了大牛市,那么股票资产会实现大幅增长。而债券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增长是极其有限的。那么此时你的整个资产的组合就发生了变化,股票资产的比重慢慢大于债券资产的比重。可能早已不是50%对50%,而是80%对20%了。有一种做法是——每年将你的投资资产比例做一些调整,调整回你最初的设计。针对刚才这个例子——当你的股票赚了很多的时候,你要把股票的钱卖出一点,投到债券上,让整个金融资产股票和债券的比例再回到50%对50%。这样设计会使你的家庭财产组合更稳定。大家想一想,前一年某个市场涨了很多,那么第二年或者第三年出现调整的概率就越来越大,此时你把投在这个市场的钱卖出,去买那些之前没怎么涨的资产,很可能就正好能够把资产卖在高位,换成一个相对处于低位的资产,以规避未来市场发生调整的风险。

关于家庭资产组合设计,包括投资资产组合的设计和相应的调整,整个流程大致是这样。此外,家庭资产组合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动态不意味着频繁地进行调整,一年调整一次就可以,甚至两三年一次也可以。不要隔几个月就“折腾”一下家庭资产。因为任何家庭资产的调整都是有成本的。

投资就像种树,你把钱投在一个地方之前,一定要非常慎重地选择合适的土壤、时机、气候、温度、湿度等各方面的条件。但是一旦投进去了,就不要频繁地折腾。

中国人的财富前景

理财规划是一门系统的科学。它实际上就是整合一个人的财务资源,最终达到他的财务目标。如果我们用一个数学方程来表述的话,这个方程的应变量是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务目标,自变量就是他拥有的财务资源。一个人拥有的财务资源无非就是他的收入减去支出,再利用结余进行投资而获取的投资性收入。我们要设计好自己的财务资源,以合适的收入和支出以及合适的投资组合,来实现一定的投资收益目标,最终使财务资源与我们的财务目标相等。我们将这个等式称为“个人理财的基本方程式”。

理论上说,这个方程式有一个唯一的解:你独有的个人家庭综合理财规划。

但是这个方程的解有两个边界条件,一个是内因,就是个人的情况,包括个人的消费习惯、赚钱能力、风险偏好、家庭结构等。另一个是外因,就是我们每个人所处的经济环境,更大来说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态,它不仅包括我们的金融市场、投资市场、经济状况,还包括法律环境、税收制度。这些都会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理财产生重大影响。最重要的是——内在的、个人的边界条件和外部的、社会的边界条件,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时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方面,个人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极大的变化,比如对风险的偏好,可能年轻的时候愿意冒更大的风险,但到了一定年龄,就不愿意冒太大风险。另外一方面,外部边界条件的变化更加频繁。不仅经济形势瞬息万变、资本市场波诡云谲,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贸易的争夺、市场的开拓也都时刻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为应对这些变化,各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断地推出各种各样的经济政策,大到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小到一个行业的行业政策、一个地区的区域发展政策。我们在中国谈论经济、投资、理财,更加离不开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关注。因为中国是小市场大政府,政府的行为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政府掌控的资源对我们经济生活的影响力远超过完全市场化的国家。所以大家会发现一个现象:那些财富成功的人,都会坚持看电视、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在有心人的眼里,宏观经济的政策、政府的导向与长期的规划能对投资理财产生极大的影响。如果能提前对相关的政策做出一些分析和预判,就能够顺应政府未来对财富管理的一些趋势和导向,从而获得财富的成功。

不过在中国,政府政策的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如果把所有省一级、市一级的政策都分析一遍,会被完全淹没在各种各样政策和事件当中。事实上,有些政策对我们的财务所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引用房地产行业的一个重要观点:房价的走势短期看的是金融政策,中期看的是土地供给,但是长期影响房价趋势的最本质动力是人口。同理,各种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带来短期的波动,影响经济景气与否的持久因素是内在的经济周期和经济结构,而更长期的影响因素还是人口,特别是人口结构。所以从经济来说也是如此:短期看政策,中期看经济本身的结构问题,长期看人口。如果我们不进行短期的操作,就可以忽略掉市场的短期波动。如果把注意力放在市场的长期趋势上,我们重点要分析的其实是人口结构的变动趋势。

而这一点在目前的中国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中国正处在人口结构急剧恶化的过程当中。我们的人口结构在迅速地进入老龄化。它有几大表现。第一个表现是:整个国家的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比重在迅速地增长。第二个是:国家人口的平均年龄在迅速地增长,将达到40多岁。第三个是:整个社会主流人群,即社会中人数最多的年龄段群体,他们的年龄在不断地增长。主流人群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基本风貌和性格特征。例如,20世纪60年代,中国大量的人口是青少年。因为我国在五六十年代进入了和平年代,生育率非常高,所以到了60年代后期,中国最多的人口就是青少年。在过去几十年当中,中国人的主流人群从十几岁、二十几岁,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十岁,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还在愈演愈烈。这样的人口结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最本质、最长期持久的。

这样的现实背景给我们带来的结果就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可能会不断地放缓。而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对我们理财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在改革开放之后4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的财富实现了飞跃式的增长。从2000年到2017年,短短的18年时间里,中国人的财富平均增长了十几倍。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经济奇迹。如此多人口的一个国家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国民财富能够增长这么多倍,这在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的事件。

当然,我们真正要关心的,还是未来的财富前景。那么未来我们的财富还能实现这样的成长吗?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要想清楚一件事情,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财富实现如此巨大的快速增长,是由于两个因素在推动。第一个因素当然就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国家创造的财富越多,我们每个人手上拥有的财富也就越多。第二个因素就是人民币流通量的高速增加;在我们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货币发行速度也在高速地增长。

如果我们的财富不能像过去那样仍然实现快速的增长,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就像一个牛市,一旦没有了上升动力,一定会做一个调整,中国人的财富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调整。当然,调整以后我们会再出发。但是由于高速经济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所以哪怕中国人的财富在未来能够重拾升势,那也将是一个缓慢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很难再现过去我们的财富十几年增长十几倍这样一种波澜壮阔的大牛市了。

总而言之,我对中国人未来的财富前景的基本看法是:财富快速增长的时代过去了,接下去我们的财富将会出现一波调整。当然,调整以后,中国人的财富还会再次进入新的牛市,但也一定将是一个缓慢的波浪式的上升过程。这就是我们未来所处的整体经济环境以及由此决定的中国人未来的财富前景。

理财小建议: 你的资产安排一定要与你所处的宏观经济大环境保持一致。

②避免通胀带来的资产缩水

影响理财方式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些影响只是局部的、短期的,如各部委出台的各种相关的行业政策;有些影响是中期的,如经济本身的运行周期,包括经济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等;有些影响是非常深刻、长期的,比如人口增长,因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由人的行为决定的。

前文重点分析了人口问题,即影响我们投资理财的长期趋势。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经济本身运行周期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我们投资理财的影响。

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非常多,对我们投资理财的影响也非常大。由于这些宏观经济的指标数据非常的庞杂,我们采取的方式是忽略非主流的影响因素,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总结宏观经济有五个重要的指标。

第一个是经济的整体发展速度,例如GDP的增长率。

第二个是经济的通货膨胀率。

第三个是整个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即社会的基准利率。

第四个是货币的汇率变动状况。

第五个是国家的税收政策,比如各项税率——个人所得税率、企业的增值税率等。

这五个方面我们通常都用“率”来形容。所以这五个方面简单总结就是:五率与理财。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状况下我们的投资理财应该采取的应对策略。

本节中我们说说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通胀水平。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公布宏观经济数据,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数据就是通胀水平,即CPI。CPI准确来说是最终端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水平。与CPI对应的还有一个概念叫PPI,是工业产成品的价格指数。

这两个指数是有区别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买一台电脑,电脑的价格上升了,就会使通胀率上升,因为电脑是一个终端消费品。但制造电脑需要有各种零件,比如塑料、铜材,即使这些塑料、钢材的价格涨了,电脑价格也不一定上涨,因为企业可以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消化在企业内部,使得最终的电脑价格保持不变。那么描述这些为了生产最终消费品而需要用到的原材料价格的涨跌幅度就叫作PPI。

一般老百姓只关注CPI,其实从经济的角度分析PPI更加重要。因为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一定会传导到最终消费品的价格。但是这样的传导有个过程,所以PPI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超前预测的功能。比如这个月统计局公布我们的通胀率还不高,只有2%,但是我们的PPI达到6%了,那意味着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的通胀率将会越来越高。通过这个指标,我们可以提前预测未来经济的表现。

那么通胀率到底是高好还是低好?大家可能会认为通胀低一点好,否则我们手上的钱就会贬值。但实际情况是,通胀较低的时候,通常是整个经济环境比较低迷的时候,此时失业率也比较高。通胀过高当然也会有问题。当通胀率达到10%以上,就叫恶性通胀。恶性通胀对经济的危害更大,它意味着经济过热。所以对经济最好的是适度的通胀。所谓的适度,大约是在2%到5%。通胀率在5%到10%的,我们称之为高通胀。2%以下的通胀属于低通胀,一旦我们的通胀水平是负数的话,就会产生另一种极为不好的情况,叫作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意味着钱的价值越来越高了,也就是说我们把钱拿在手上,什么也不干,它也会变得越来越值钱。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家既不愿意投资,也不愿意消费。一个没有投资和消费的社会,它的经济发展必将很快陷于停滞;这种情况下,大家再想赚钱也赚不到,手上的钱也不能持续增值。

我们进一步来分析,不同的通胀水平,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理财策略。

在通货紧缩的时代,经济必将出现问题,因此紧接着很可能出现的就是股票、房产这样的资产的价格下跌,企业赚钱也越来越难。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不要拥有资产,股票、房产、企业这一类资产都要尽早地卖出,把它换成货币存着,不要做任何投资,即使投资也要投一些非常安全的固定收益产品,比如国债、高等级的企业债券、银行理财产品、货币基金、存款。而所有的非固定收益的产品,如股票、房子等都要尽量远离。对高净值人群来说,还要考虑换一些其他的货币。当你所持的货币所处区域出现了通货紧缩,也就意味着经济面临巨大困难,导致的后果就是汇率贬值。所以高净值人群要考虑换一些非本国的货币。总之,对于通货紧缩地区的经济,我们要避免参与其中。因为通货紧缩是经济最不好的状态,通货紧缩后面通常跟着的就是经济大萧条。

如上文所说,恶性通胀状态通常是经济过热的状态。这时体现出来的就是房价暴涨,股票暴涨,大家都在拼命地做各种投资,都不愿意存钱。但是当通胀已经到了这么高的水平时,通常是经济处在非常过热的最后阶段,那么这个阶段一旦跨过去,接下去就是经济萧条。所以这个时候一定不能头脑发热,跟着大家一起拼命买资产,而是应该尽快把手上已经涨了很多的资产卖掉。因为这些资产随着经济从过热到开始收缩,其价格也会出现大幅度的调整。

卖出这些资产得到的钱怎么处理?一部分可以把它换成稳定的货币,比如美元。又因为通常在这种高通胀水平下,整个社会的利率也处在比较高的状态,那么各种固定收益产品的回报会非常高。例如,企业发行债券的利息或者国债的利息都会很高。所以,另一部分资产可以买一些相对安全的高收益债券产品、银行理财产品。

大家会发现,针对通货紧缩与恶性通胀这两种状况,我们采取的策略比较相似。因为这两种情况带来的后果都是经济将会趋于萧条,资产的价格将会面临调整。

那么在通胀达到5%~8%左右时,我们该如何处理?通常在这样的通胀水平下,经济一定已经非常热,还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此时,如果你把那些非固定收益的资产股票、房产都卖出的话,可能会卖得过早。这个时候通常处于牛市的中后期,还没到晚期,接下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所以你手上的资产仍然可以持有,但要开始留心,随时准备出货。至少在这个阶段不应该再增持非固定收益资产,因为此时你再进去,很可能正好接了别人的最后一棒。这时候的基本策略是开始逐渐减持手上的非固定收益类资产。

当通胀率处在2%以下,但是还没有到通货紧缩状态,也就是处在低通胀的阶段时,我们该如何做投资理财?这个时候通常经济比较稳定但成长也比较缓慢,利率也比较低,而且一般来说资产的价格也不会太高。因为经济不热,所以股票、房子不会炒得很热。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逐渐增持股票房产等非固定收益资产,并减少固定收益的资产。

因为当利率处在较低水平的时候,未来利率很有可能会上升。那么一旦利率上升,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的价格就会受损。所以在低利率的阶段,我们应该逐渐减持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增持非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尽管此时股票、房子还不热,但恰恰这个时候就是抄底的好时候。

经济最好的状态,就是通胀水平适度,达到2%到5%的时候。通常此时经济非常稳定,既不过热也不过冷,且会逐渐走向繁荣。利率水平这时候也不高,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大量持有非固定收益类资产,主要为股票、房产、企业这三大类。因为在经济运行非常良好的前提下,这类资产一定会有一个大的升幅。另外我们要减少持有固定收益类资产,特别是尽量不要存钱。

有人认为,通胀一高,我们就要多囤积日用品。哪怕处在高通胀阶段,我个人也不建议买大量的东西囤积在家里。这种囤积货物的理财方式是小农经济时代的思维模式,已然过时。只有一种情况需要买大量东西囤积,就是社会出现动荡,经济面临崩溃,出现20%以上的恶性通胀时。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基本上不需要考虑极端恶性通货膨胀的情况。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体量越来越大,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全球的市场经济体系。像我们过去会出现的百分之十几的恶性通胀的情况也越来越少见,以后出现5%以上高通胀的情况可能都比较少见了。

理财小建议: 通货膨胀是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不能仅理解为物价的变化,更是经济未来趋势的风向标。

③利率变动下如何打理家庭资产?

上文提到,社会基准利率水平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在诸多宏观经济政策中,对个人理财影响最大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里最有力的工具就是通过调节基准利率来调控经济。所以,市场的基准利率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看法和调控的态度。

调控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在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应把利率调低,刺激大家来投资、融资,增加整个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刺激经济的作用;升息则是收缩、从紧的货币政策,通过调升利率来降低市场融资的欲望,因为利率越高,越多的人会选择放弃融资,从而降低市场的货币量。

政府在调整利率水平时,除了考虑宏观经济景气与否以外,还会考虑通货膨胀水平。如果通胀率比较高,利率水平也要相应高一点,否则会出现负利率的情况。如果负利率长期存在,无疑对经济是一种严重的扭曲。

影响利率调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汇率,当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的时候,除了要考虑宏观经济的表现以外,还要维护货币的稳定。影响货币稳定的因素一个是通货膨胀,因为它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能不能稳定;另一个是汇率,它决定了本币与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是否稳定。

通常在汇率走低的时候,为了提振本国的货币,央行需要通过升息来增加本币的吸引力。提高利率无疑提高了本币的吸引力,使更多人愿意把资产换成相应的货币,此时货币获得了更多的市场购买,它的汇率就会更坚挺。这就是如何通过升息提振一个国家货币汇率的逻辑。

实际上利率水平的高低,与经济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关系。尤其是利率的变化趋势对我们投资理财的影响更大。一个基本的思维模式是,在利率上升的趋势下,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比如债券、信托、票据、银行理财产品等,它们的价值会下降。因为随着利率的上升,未来人们可以买到收益更高的产品,那么当前利率水平较低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吸引力就会下降,会遭到市场的抛售,它的市场价格也会大跌。

所以,当我们判断未来利率会不断上升的时候,一定要减少持有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尤其是长期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反之,如果判断未来利率会下降,我们就应该多买一些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尤其是长期的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未来随着利率的下降,目前这样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将越来越少。之后,我们购买的这些固定收益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就会变得极其具有吸引力,它的市场价格就会相应地上升。

通常利率在4%到5%这样的水平,属于中等的利率水平。如果利率水平超过5%,那就属于高利率。如果利率水平低于4%,那就属于低利率。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达到百分之十几、百分之二十几的话,那么这个国家的货币一定面临巨大的风险。通常只有一个国家的货币出现严重危机,才会把这个国家的利率推到非常高的水平。比如,阿根廷的货币利率就曾经达到了40%。这样的水平反映出当时阿根廷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不同的利率水平对我们的资产的影响也非常大。通常在低利率水平下,如果我们不考虑未来变动趋势或者未来变动趋势还不明朗,我们应该减少持有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大量持有非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因为低利率水平意味着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收益也较低,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意味着国家正在实行刺激经济的政策。那么,过多的货币推出和政府的刺激政策会使这个国家的相关的资产,比如股票资产、房地产资产等的收益上涨。尤其是房地产资产,因为买房子通常需要贷款,按揭贷款的利率就是严格跟随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的,所以当利率比较低的时候,贷款的成本就比较低,大家就有更大的意愿去买房子。那么这个时候房地产市场往往将会进入一个大牛市。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整个国家的房地产价格平均增长近10倍。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在过去这段时间里,中国一直处在一个低利率的水平。在这段时间,一年期的银行存款利息一般不到2%,而这个利率大约就是社会的基准利率的水平。当然这期间也有过升息和降息,但是总的来说都是在低利率水平徘徊。正是这样一个长期的低利率水平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市场,成为推升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利率处在8%~10%这样的高水平,则意味着国家的经济过热,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将开始收缩。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减少持有非固定收益的产品,如股票、房产。这类产品在高利率水平下都有非常大的下降动力,一定要抛出这一类资产,而转而购买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

一方面,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相对安全;另一方面,市场面临转折节点的时候非固定收益资产会有很大的风险,此时把你的资产放在相对安全的地方可以规避这个风险。同时因为利率水平比较高,基准利率又决定了各种各样的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应会比较高,那么持有这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选择。所以在高利率水平时,我们要尽量把资产从非固定收益的产品转到固定收益的投资理财产品上。

当利率在4%、5%这样一个中等利率水平时,未来经济走势就比较难判断。在这个水平的利率不高不低,未来走势也相对不那么明确。在这样一个中等的利率水平下,我们的资产配置就应该比较均衡:非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如股票、房产,都需要持有;固定收益类的理财产品,也应该持有一些。直到利率走势发生了比较明确的信号,会上升或者下降的时候,再做出相应的调整。

这就是利率对我们个人投资理财的影响,以及我们的应对之策。但对未来利率趋势的判断很难。比如,以中国现在的利率水平如何判断未来会升息还是降息?虽然美元的升息使得人民币有一个非常大的升息动力,但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经济的运行又面临诸多困难,经济增速在不断放缓,那么为了刺激经济,我们又需要降息。

例如在2018年的下半年,尽管短期内经济会面临压力(包括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我们可能需要相对宽松一点的货币政策。但从大的趋势上看,因为美元进入了收缩的周期,美国不仅升息,还退出了量化宽松并采取减少资产负债表规模的手段,这表明美元进入了收缩的阶段。美元的收缩,意味着美元将会走强。那么不断走强的美元必然对人民币的汇率产生影响,反过来又迫使人民币的利率跟随美元不断升息的步伐逐渐抬升。

在分析宏观经济来调节自身投资组合的时候,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分析利率的趋势。但是,我们对于利率趋势的判断有时候很明确,更多的时候仍很迷茫。就算判断非常明确,它具体的步伐也很难判断。比如我们都知道美元目前还处在上升的周期,但它具体什么时候调升,升息多少个点,仍是市场中永恒的谜题。因为在理论上如果你能准确地预判利率的走势,那么在投资组合的调整上就会抢得先机。

理财小建议: 资产的价格正比于资产的收益,反比于市场利率,所以市场利率趋势是投资组合调整的最重要指标。

④人民币贬值,拿什么拯救家庭财富?

在人民币汇率逐渐由市场决定的趋势下,人民币汇率必将越来越真实地反映中国的经济以及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此外,它对个人理财的影响也越来越符合市场的逻辑。人民币汇率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因为美元是世界上最主流的一种货币。当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除了与人民币本身的购买力大小,还与美元的货币政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另外一种是人民币对整个一揽子货币(所谓一揽子货币就包括了美元、英镑、欧元、日元等这些主流货币的组合)的平均汇率水平。它反映的是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实际购买力的变动情况。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走势。

在改革开放之初,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由官方锁定的。那个时候人民币很贵,1979年大概1.7元人民币就可以换1美元。但这样的汇率显然是被扭曲的,也没有人愿意用1美元来换1.7元人民币,所以当时国内的外汇极为稀缺。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越来越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商品、技术、生产线、设备等,这都需要大量的外汇来支持。所以这个时候国家开始强制性地让人民币贬值。然而,当时在中国没有一个官方的渠道可以买到美金。这就滋生了巨大的外汇黑市市场,老百姓在外汇黑市上买卖美元。在人民币贬值最厉害,汇率最低的时候,甚至需要十几元人民币才能换一美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在不断地好转,也赚来了越来越多的外汇,人民币的汇率趋势发生了逆转。尽管多年以来,官方的汇率一直保持在8到9元人民币兑1美元的水平,但是由于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国内人民币的购买力还在上升,所以人民币的购买力到21世纪初的时候实际上被大大地低估了。比如,在1995年,虽然汇率是大概8.4元人民币换1美元,但实际上8.4元人民币能够买到的东西是远超过1美元能买到的。

所以到了21世纪初,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2005年,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终于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以往人民币是紧盯着美元的,官方牌价一直是8.4元左右换1美元,这种紧盯美元的汇率政策叫“联系汇率制度”。这种制度适用于于小国家或者小地区的货币。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总量还很小的时候就可以紧盯美元。再比如中国的香港,一直到现在港币还是在盯着美元。但是一个大国的货币一直和另外一个货币连在一起,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也不符合市场化的货币价格形成机制——“浮动汇率制”,也就是由市场来决定汇率水平。此外,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在WTO的框架下,人民币的汇率就不可以再紧盯美元,必须采取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所以到了2005年,人民币汇率价格形成机制终于放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当天就从最初的8.3调到了8.1。从那之后,人民币进入了一个10年的升值过程。

在这10年当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不断地上升,但人民币在国内却出现了大幅的贬值,这是一个极其特殊的现象。通常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大幅通胀,即购买力下降的时候,它的汇率一定也应该贬值。反过来,如果它的购买力非常坚挺,那么它的汇率也该上升。但是,在2005年到2015年的10年当中,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在同时向两个方面释放压力的状况下,使得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明显地被严重低估,到2015年评估基本达到实际水平。到了2015年,大约6元人民币换1美元,这个时候的6元人民币买到的东西和1美元能够买到的东西基本差不多。总体来说,6元人民币换一美元的汇率是一个比较均衡的水平。

这个水平意味着人民币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再被之前的扭曲汇率影响;它的汇率将由市场本身的情况来决定。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多种。

首先,一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越好,它的货币就越坚挺。第二个因素就是利率水平,在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一个货币的利率明显高过另外一个货币,人们自然愿意把钱都换成高利率的货币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对这个货币的市场需求量大,那么这个货币相对另外一个货币就比较坚挺。经济规律很简单,需求大,当然它的价格就会上升。所谓汇率其实就是一个国家货币的价格,所以影响汇率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利率水平。第三个因素是国家的稳定——这当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一个国家一旦出现了动荡,它的货币很可能会出现巨幅的贬值。但是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水平,即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将是决定这个货币汇率的最内在的本质因素。

国家的货币政策或市场的操作对汇率有没有影响?当然有,但是这种影响往往是短期的,最核心的影响因素还是通货膨胀水平、利率水平、经济增长率、经济景气水平。

自2015年以来,人民币又开始贬值,对美元汇率从6元贬到接近7元。这样的贬值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一背景的自然反应,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美元开始升息。从2017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又有所反弹。一方面是国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而做的一些政策性引导,比如限制外汇的出境;另一方面,在国际市场上通过自身大量的美元储备来抛售美元,买入人民币,制造人民币短缺的市场现象,以此来稳定人民币汇率。通过这一系列操作后,自2017年到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相对稳定在6.5元到7元。

那么未来人民币汇率会如何走向?人民币汇率今后肯定有涨有跌,但总体趋势为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今后将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这个判断的一个核心依据是美元在持续地升息。人民币尽管也有跟随升息的需要,但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使得我们升息的步伐极其犹豫,货币政策仍长期保持中性稳健。我们的货币政策明显与美国不一样,美国是非常收缩的货币政策,一个收缩的美元货币政策意味着美元日渐稀缺,它的价格也会相应地上升。

另外一方面,美国经济这几年复苏得非常好。中国经济尽管现在的绝对增长速度比美国快很多,但是各种内在的矛盾,特别是人口问题、中等收入问题,以及债务问题都在不断地显现,使得中国经济面临较大的向下压力。

综合这几个方面,假设我们判断未来人民币汇率总体是趋跌的,那么在这个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理财?

适度地持有一些非人民币资产是理财中的一个重要原则。但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未来人民币汇率对美元承压可能比较明显,贬值的概率比较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并不会出现崩溃性的下跌。因为目前人民币已经是全球最重要的五大货币之一,它的汇率总的来说可以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哪怕未来有贬值的压力,也只是适度的贬值,20%左右的上下波动是一个主流货币的基本运行规则。只要这个国家的经济不出现崩溃性的问题,其货币汇率也就基本稳定在一个正常的区间。所以我们在理财时也不必恐慌,更不需要把大部分资产都换成非人民币资产。

面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除了适当持有一些非人民币资产以外,还可以考虑投资那些因人民币贬值而受益的行业或企业,比如出口外向型的企业。反之,如果某个行业的原材料需要进口,那么在人民币贬值的背景下,投资这个行业就会比较吃亏。比如,航空业主要的原料就是石油,而石油的价格以美元计价。随着美元对人民币升值,用人民币去买石油、买燃油就会比较贵,这对航空业无疑是一个负面的影响。所以,一旦我们对汇率的变动趋势有了基本判断后,对汇率趋势下各行各业的受益或受损就有了一个基本判断。相应地,我们的投资选择就会有的放矢。

理财小建议: 对高净值人群,适度持有一些非人民币资产是必要的。

⑤市场繁荣度决定你的理财方式

衡量经济景气与否的指标很多。第一个指标,也是最基本的指标,是GDP的增长率。第二个重要的指标是失业率。第三个指标是生产价格指数(PPI),即衡量工业产成品价格的指数。第四项重要的指标是新房的开工率。如果新房的开工数量激增,说明经济开始复苏,反之则说明经济就不太好。第五个比较直接反映经济情况的指标叫作采购经理指数(PMI)。经济处在上行区间还是下行区间,一般就用PMI指数来衡量。如果PMI在50以下,那么经济处于收缩期;PMI在50以上,则处于扩张期。

通常,国家会通过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的调控来降低市场的波动。比如在经济收缩下行期间,国家一般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如果经济处在过热的阶段,国家就采取收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约束经济,使其不过快地发展。因为经济过快增长带来的后果是经济过热,出现硬着陆,引发经济危机。这是一套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和它基本的逻辑。

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周期性的变化。经济周期通常分成四个阶段:复苏、繁荣、衰退、萧条。进一步简化后,它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繁荣阶段,另一个就是经济萧条的阶段,经济增长非常缓慢,甚至停滞。

抛开这些不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在宏观经济这四个不同的阶段中,如何调节家庭资产的结构。

在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中,经济复苏期的最初阶段是前一个周期的最低点,生产的产出和价格均处于最低水平。但是随着经济的复苏,生产逐渐恢复,需求不断增长,价格也开始逐步回升。这个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经济就进入了繁荣期。繁荣期是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张,超出了产出的增长,就会刺激价格上涨到较高的水平。此外,这个阶段各类资产的价格也出现较快的上升。通常,这样的一个繁荣期之后经济会进入衰退阶段。衰退期出现在经济繁荣期过后,此时经济开始滑坡,需求萎缩,供给大大超过需求,价格迅速下跌。这个价格不光是生产的价格,还包括资产的价格。经济在衰退一段时间以后,会进入萧条期。这个阶段是经济周期的谷底,供给和需求均处在较低水平,价格停止下跌,处于低水平。

经济的复苏期开始于前一个周期的最低点,因为复苏期之前各类资产的价格都比较低。而且通常在这个时候,政府为了刺激经济的复苏,可能实行较低的利率和较宽松的货币政策。此时应增加家庭资产当中非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无论是股票、房产、企业资产,此时都可以较优惠的价格买到,并且预计未来这些资产的价格会有比较大的上升。另外,由于利率较低,固定收益类的产品收益比较低,所以不应该买入此类产品。

到了第二个阶段,即繁荣期的时候,各类资产的价格上涨很多。大部分人可能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投资的好时候来了!但是在这个阶段,真正的投资高手反而会变得谨慎。原因很简单。首先各类资产的价格已经涨得比较高。其次,这时候经济开始过热,国家必然开始收缩货币、信贷,采取比较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整个市场的资金会开始因为政策的调整变得稀缺。相应地,各类资产的价格风险在不断地累积。专业的投资者在经济的复苏阶段就开始购买资产,到了繁荣阶段可能就会逐渐地降低非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增加固定收益资产的比重。在这个时候,由于货币政策的收缩、利率的上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回报通常也开始提高。所以在经济的繁荣期,我们恰恰应该逐渐减少股票、房产、企业等非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增加固定收益的投资。

在这个过程当中最难把控的是时间节点,因为经济的繁荣期可能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如果你退出得过早,可能就会错过资产上升最快的时期。我们经常说“高手投资者吃鱼不能从头吃到尾”,但是如果你在中间就退出的话,就可惜了。比如,2004年到2005年,中国股市处在最低迷的阶段,上证指数只有1000点多一点,很多人这个时候就进入股市,却在股市涨到1800点,赚了个百分之几十后,就退出了。之后股市继续往上涨,从1800点涨到3000点,他们忍住不买,觉得肯定要跌下来。等股市涨到6000点的时候,因为不想失去最后暴利的机会,他们又把钱投进了股市,然后撞上了一轮暴跌,不仅把自己之前赚的钱都吐了回去,甚至损失了本金,这就是退出过早带来的后果。

所以在经济繁荣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逐渐地减持风险类资产,去买一些固定收益类资产。这个节奏该如何把握呢?一个诀窍就是:当股市里还有很多人心有余悸,不敢投资的时候不用担心,但是当所有人都觉得可以投资股市的时候要开始考虑逐渐退出。这种心理的指标说起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很难。此时有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否严厉。如果国家宏观经济收缩的政策已经比较强烈,那么就要小心。前文在谈到利率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时提到,如果我们国家的基准利率调到5%以上,甚至远远高于5%的时候,就要卖出房产资产。当处在低利率阶段,或者是中等利率阶段,即利率还在5%以下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一般没有太大问题。升息对股票类资产和房产类资产都不利,而且房产类资产对利率会更加敏感。

当经济开始衰退的时候,就应该坚决杜绝持有风险类资产。正确的做法是在繁荣期的后期就逐渐减少风险类资产。其实经济的繁荣期和衰退期不会有明显的界线,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专业的投资者通常在繁荣期的后期会选择一些防守性的、周期性不明显的行业,比如公用事业、医疗等。这些行业受周期性变动影响不大,甚至有些是反周期的,比如电影的票房就是反经济周期的。那么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资产投在这样一些弱周期或者是反周期的行业里,来规避市场波动带来的不良影响。周期性的行业,如钢铁、煤炭、能源、房产等,在经济好的时候价格暴涨,收益很高,一旦经济不好,价格就会大幅下跌。拿房地产来说,在繁荣后期到衰退阶段,可以将追求价格上涨性的房产资产转为获取租金收益的房地产资产。因为租金收益受经济周期变化的影响要小一些。商铺跟经济周期的关系还是比较密切的,而住宅的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更不明显。所以从经济繁荣期到衰退期的转换过程中,我们调整资产结构不能完全依靠减持的方式,还要选择不同类型的资产来规避周期波动对手上资产的影响。

在经济繁荣期的最后阶段,作为一个专业的投资者,应该尽量卖出包括股票、房产、企业资产在内的非固定收益类资产,将其转为安全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原因在于,这样做首先可以回避风险,其次由于这个时候利率通常较高,可以把经济繁荣期赚到的钱转换成高收益的金融资产来获取稳定的高收益。

等到了衰退期,就要小心那些固定收益类的资产。因为随着经济的恶化,很多企业会撑不下去,违约情况随之增加。这个时候我们要把资产放在更加安全的地方,哪怕损失一些利息。

进入萧条期时,通胀很低,利率也开始逐渐下降到很低的水平。此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叫作“现金为王”。自己拿着钱,或将其转化为低收益的资产,以安全为第一要务。但是在这个阶段,不能只是简单地回避风险。一些嗅觉敏感的投资者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搜寻“猎物”了,因为各种风险类的资产经过衰退期和萧条期的下跌,已经非常便宜。而且通常这个时候国家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使市场的资金开始逐渐充裕起来。在萧条期的后半阶段,不能单纯地防守,而应该开始主动地寻求一些被严重低估的、被前一轮熊市错杀的资产,提前布局。尽管这时候的经济还没有真正好转,但是整个市场已经处于底部,提前“埋伏”进去才能购买到真正廉价的优质资产。

由此可见,如果能在一轮经济周期的四个不同阶段正确处理手上的资产,那么资产一定会出现巨大的增长。但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时间节点有相对精确的把握。比如虽然在萧条期可以开始逐渐布局一些风险类资产,但是如果时间节点把握得不好早早地进入,或因为市场尚没有真正到达底部,或因为市场虽然已经到了底部,但还有几年的徘徊期,那么这个过程就可能会浪费货币的时间价值。总之,把握市场的节拍极其重要。真正的投资高手一定会时刻关注宏观经济的形势,对宏观经济的各类指标进行深入的分析,由此把握住经济周期的变动,顺应经济周期的变动,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

我们普通人可能做不到如此专业的分析,但是我们至少要学会听懂那些专业人士的话,按照专业人士对市场的分析来做出自己个人理财的决策。

理财小建议: 顺应经济趋势的变化,顺势而为才是理财的最高境界。

❻灵活应对税收变化

巧妙安排税收

税收是我们一辈子都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西方有句谚语说:“人的一生有两件事情永远也躲不掉:一个是死亡,另外一个就是税收。”所以如何安排好相关的税收问题,是我们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内容。

税收可以看作是民众与政府之间签订的一个契约。民众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汇聚起来,按照相关的准则交给政府,由政府来支配这些财富,用以保卫国家和平,维护社会安宁,提供教育、医疗、环保等社会服务,以及实现其他相应的社会功能。

中国的税收制度有以下特点:

第一,税收制度严格,且税率较高,但在执行的时候又比较灵活,存在变通的余地。

很多人觉得税收规划在家庭理财规划中无足轻重,甚至有人觉得所谓的税收规划就是学会如何偷税漏税,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解。其实税收规划是教大家如何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财务资源,从而实现税后收益的最大化。在做一项投资理财时,你要思考这项投资在合法纳税后,是否能有合理的回报。所谓的税收规划,就是在守法的前提下,实现税后财富的最大化。

第二,政府征收的所有税收最终都来自老百姓,但征收方式主要是通过对公司等机构征税,直接向个人征收的情况则比较少。

事实上,国家本身是不创造财富的,其拥有的所有财富都来自公民。大部分中产阶层的税收都由公司或者相应的机构代缴。比如,你的个税是由单位从你的工资收入中扣除代缴的。你在银行存款产生的利息也要交利息税,这部分税费则由银行扣除代缴。

但是,未来的税收将越来越趋向于直接向终端纳税人收税,而我们面临的税收问题也会越来越多。比如,现在社会上有人关心的遗产税和房产税,都与我们的财富管理息息相关。

基于前文中提到的税收的两大特点,可以总结出未来中国两个税收的趋势:

第一,未来可能会出现各种涉及降低税赋、税制调整的改革。同时,对税收的监管力度将会越来越严,对于偷税漏税行为的处罚也将越来越重,所以大家要学会提前做好税收规划。

第二,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一个个人或者家庭在每年都要进行纳税申报,就像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现在一直在做的那样。既然趋势已经形成,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以正确的态度迎接税收方面的变化。

税收变化了,怎么调整资产配置?

在前几章中,我们讲到的经济景气度、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对个人理财的影响。这几个方面更多的是经济本身的表现,而只有与税收的相关政策才是完全由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出来的。其实税收的政策可以归到财政政策这一大类中。减税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所以减税政策可以归为宽松财政政策的表现。但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也有相应的稳定性需求,不能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不断地调节。总的来说,税收政策作为宏观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对个人理财的影响更加直接。因为我们真正赚到的钱一定是税后的,而税后收益的多少,无疑跟税率直接相关。此外,税收对我们具有全方位的影响。我们的劳动性收入、消费、各类资产的价格都会受到税收的影响。

就拿曾经引起热议的房地产税来说,它一旦出台,无疑会对我们的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另外,股市投资中有一个税叫证券投资收益所得税。如果你持有的股票给你分红,那么你获得的分红收入是要交税的。

从这样一个制度设计来看,中国的上市公司如果为投资者考虑,应该少分红。因为你不分红,钱放在企业里,企业的价值就会上升。如果把企业的钱分了,不仅企业的价值会下降,你分到的钱也有一部分要交税。

可能有人会问:一家公司不分红还能叫上市公司吗?其实过度分红的公司未必是好公司。一家企业赚到现金就分给大家,这可能意味着这家企业目前没有太多可发展的空间,也没有多少研发需要投入。举个例子,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美国资本市场有一个超级大牛股叫作微软。它在上市后的前20多年里从不分红,但是所有的微软投资者都获得了极为丰厚的回报,因为它们的股价长期以来在一直在高速攀升。自21世纪以来,微软开始分红。虽然它仍是一家不错的公司,但其股价一直趋于平稳,再也没有创出历史新高,可见其成长空间已经不如以往。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已经没有新的创造性市场、研发和产品需要投资。

再说回税收。曾经大家都认为如果开征房产税,中国的房价就一定会跌,其实未必如此。如果一种产品具有足够的竞争性,即使政府对相关企业征税,企业也可以直接把税收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样一来,增加税收恰恰会导致相应商品的价格更高。

所以,有些学者希望政府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征收税收来抑制房价,这是不现实的。对房地产企业的各种附加成本的征收,可能恰恰是导致房价变得更高的原因。但是,有些税收制度的改革无疑对个人理财是有利的,比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税额,就相当于降低了个人所得税,无疑将会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好处。

也有人会认为,降低了税收,国家手上钱少了,对经济不利。其实恰恰相反,国家减少税收对经济是一个很大的利好,甚至可以通过减税的方式增加税收。政府减税,虽然降低了税率,但可以刺激经济的成长,那么国家整体税收未必降低。经济学家阿瑟·拉弗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拉弗曲线”(见图1-1)。这个曲线是一条向上鼓的抛物线,抛物线最高点对应的税率叫最优税率,即可使国家税收收入最高的税率。高于或低于这个税率,都可能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

图1-1 拉弗曲线

接下来给大家简单分析四个与我们个人理财相关的税种。

第一是房产税。尽管征收房产税未必一定导致房价的下跌,但也无疑是对房地产市场的一个巨大打击。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一些人持有大量空置的房源,自己不用,也不出租。这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几乎不可能看到。因为这些国家要收取房产税,如果房产空置却要产生税收,那么无疑是划不来的。中国就是因为没有征收房产税,才出现一些人大量持有空置房源。一旦开征房产税,这些人无疑会大量往外抛售房产,从而对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国何时开征房产税?以什么方式开征?是全面铺开还是逐渐试点?这都是未定之数。但是房产税进入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进程无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如果你名下只有一套自住的房子,那么影响并不大,但房产税对那些拥有多套房产的人来说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内容。

第二个是个人所得税。中国经济日渐依赖于通过居民消费来拉动增长。要鼓励居民消费,则要让老百姓挣到的钱更多地留在自己手里。即使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国家整体税收最后也未必下降。由于减税带来的消费畅旺,使国家得以从商业的机构、生产的企业那里获得额外的税收补偿。所以降低个人所得税于国于民都有利。2018年10月开始,我们的个税起征点就从3500元提高到了5000元,而且提供了一系列的税收减免措施,这无疑是经济下行背景下国家出台的一项正确举措,即刺激经济,又让利于民。

第三个是遗产税。中国目前没有遗产税,但很多人认为应该开征遗产税。他们希望通过征收遗产税的方式来缩小贫富差距,因为税收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有钱的人需要交更多的税。举例来说,如果一个富人的财产是另一个普通人的10倍,那么他交的税就可能是普通人的20倍甚至30倍。按照这样的逻辑,遗产税的开征无疑可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但另外一方面,现在很多征收遗产税的国家纷纷在取消遗产税,因为富人们更愿意到那些不征收遗产税的国家去生活。如果富人都离开了,那么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后果一定不是使整个社会变平均,而是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加贫困。所以,遗产税的开征一定要慎重。

从逻辑上来分析,开征遗产税可能对保险产品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因为保险产品先天可以规避遗产税。比如,我有100万元留给孩子,如果开征遗产税,有的国家遗产税税率已达到50%,儿子只能拿到50万。但是如果我用这100万买一个保险产品,让孩子作为保险的受益人,这样的财富传承方式就可以规避遗产税。一些遗产信托也能够起到这样的功能。通过设立一个遗产信托,让孩子成为这个信托的受益人,每年拿信托产生的收益。可能这个收入会少很多,假设一年只有5万元钱,但这5万元产生的税费也会低很多。这也是一个避税的重要方式。

第四个税种就是资本利得税。现在中国对个人投资者在股票交易中差价赚到的钱不收税,这对投资股市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一旦全面开征股市的资本利得税,对中国股市将是一个巨大的利空。事实上在20世纪后期,中国台湾的股市有一轮大牛市,从1千多点涨到1万多点。接着当地政府开始征收资本利得税,带来的后果就是整个股市连续无量跌停,从1万多点一下子又回到了3000点以下。可以想象这样的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有多大。

接下来国家在税收制度上可能有几个重要的改变:第一个是今后对企业的税收会不断地降低,终端纳税人的税收会不断地增加。国家的税收向终端纳税人倾斜这是一个大的趋势。第二个就是国家的各类税种覆盖面会越来越宽。比如前面提到的房产税、股市的资本利得税、遗产税等,今后可能会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第三个重大的改变,就是加强税收的征收工作。对于那些不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纳税的行为,将会加大惩罚力度。这是中国完善税收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税收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作为普通投资者,当社会媒体在讨论某项税收的时候,大家要关注一些专业人士的分析,了解这项税收会对你的收入以及手上的资产产生什么影响,然后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理财小建议: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合法避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CTeMn2l0/oTloyt2/czZfwEuCtm/dKAt0l3zLKL0vHaJH+a3EG+z4NE4/qZxopd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