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山跑死马,淘金者以为自己看到了金矿,等出发时,才发现远方有那么多的未知。
创业者也一样。等到真正出发,才发现自己当初看到的和实际操作的完全不一样,才发现自己如同置身荒野,没了方向。
这个时候,创业者会出现多种情况。有的感觉获得了自由,开始肆无忌惮地各种指挥;有的迷失了方向,手足无措;有的开始思考,寻找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实现既定目标。但即便是最后一种情况,很多时候创业者也无从用力。
该怎么办呢?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擅长的地方,你就没有办法让梦想落地。如果你发现自己没有任何擅长的东西,那就要停下创业的梦想,哪怕就差临门一脚,也要停下来。因为没有自己的擅长,前方就没有任何可能。
那么,怎样找出自己擅长的创业方式呢?
我们先想一下:创新是怎么样落地的?
无论是iPhone还是无人驾驶汽车,大多数人都想象过可能的样子,但是为什么别人能做到,而我们只能等待呢?
想明白这个问题,大家才会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们不能站在别人的起点上(或者别人认为的起点)去创业——无论是团队管理,还是战略规划,抑或是具体的执行工作。
正如亚马逊CEO贝索斯所说,我们必须找出变化中永远不会变的东西,以此为锚去创造。如果你对自己的起点都没有任何把握,那么未来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脚踩着大地,找到通往未来的路,这是成功的前提。如果你梦想的起点并不在你的脚下,你怎么能够到达呢?
你不可能从远方出发,只能从脚下开始。在IBM的CEO小托马斯·沃特森的自传里,他引述了自己父亲老托马斯的一段话:“我不是天才。但我在某些地方是聪明的,而且我就待在这些地方。”
巴菲特说过,这就是做投资和做企业的全部内涵。我们必须有自己的逻辑,有自己的坚持,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只有你有了根基和锚点,你才能从自己的脚下出发,去解决问题。
那么核心问题就变成,你到底擅长什么?
很多人说,我是做餐饮的,我擅长餐饮。那只是你所在的领域,你未必是最好的那个人,也未必称得上擅长。所谓擅长应该是做得好,而且在这个领域里游刃有余。
所谓擅长,就是有自己的一套能站得住脚的理论,而且自己真的能够弄懂,并以此作为起点去解决问题。
比如,你知道怎么样找到趣味相投的小伙伴,那么你的创业核心应该就是以团队为主,通过怎样找到真正合适的团队并给团队做出正确的激励,来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
再比如,你的优势就是技术,那么你的创业就必须从技术开始,逐步建立你的行业优势。虽然你可能也希望用户体验更好,但技术才是你的核心。你要找和你一样的技术大牛,解决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
创业是非常苦的事。在创业中你所擅长的,并非行业的基本技能,而是维持团队运转的基本能力。
经过了10个问题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拓展思维的宽度。
未来的创业者,不是靠勇气就能取胜,也不是融了巨额资金就能把后来者吓退。创业的逻辑(我们将在下一章中详细阐述),只有创业者才能构建。创业者一个失误的决策、一个自相矛盾的命令、一个错误的价值观,都会把创业引入歧途。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下断语——创业者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哪怕团队犯的错误“罪不可赦”,创业者也是与之“同罪”的那个人,创业者有100%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没有一个团队是不想努力做成事的,但是却不是所有的团队都创造了价值。
现在早就过了单凭个人努力就能创造价值的阶段,只有自己的项目确实有价值,团队的努力才有价值。
很多人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较真起来的话,失败未必是成功之母。比如很多“民科”(民间科学家)致力于“永动机”的研究,他们的失败,对于未来的成功一点帮助都没有,因为他们的起点就是错误的。
很多创业者将自己的失败等同于“试错”,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方向是什么,这样的试错就像永动机的研究一样毫无价值。
只有方向正确的目标,失败才是有价值的。灾难并不一定会给我们带来财富,痛苦本身也毫无意义。同样,试错也并不是成功的必然前提,通过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这就是学习和思考的价值所在。
我常常会想一个问题:迪士尼的崛起,是因为沃尔特·迪士尼找到了当时最好的动画精英吗?苹果的崛起,是因为乔布斯找到了当时最好的科技精英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任何一个创业者都很难在创业一开始就汇聚最优秀的一群人,那么他们为什么又取得了成功呢?我想到的答案有两点:一是创业者构建的创业项目本身足够优秀,创业项目逻辑清晰、执行有力,足以击溃传统竞争对手,赢得用户的信赖;二是创业者锻造和培养了这批潜在的优秀人才,通过创业活动,把他们打造成了行业最优秀的人。
在这里,最具有说服力的无疑是福特。福特通过流水线的构建,让100年前的美国人都可以轻易地参与到汽车的制造和生产之中,福特让整个团队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创业者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也是一切希望的所在。创业者之所以能在管理、决断中运筹帷幄,最根本的不是创业者当老板的权力,而是他们弄清楚了创业项目存在的价值,并且带领团队一起去实现。
创业者必须要为项目所有的问题承担100%的责任,任何其他人承担的责任都不能免除创业者自身的责任。如果创业者意识不到这一点,就容易误入歧途,最终创业就会陷入困境。
创业者大都在讲创新、讲学习能力,但在我看来,一部分创业者并没有学习能力,也不具备创新能力。
所谓创业者的学习能力,不是指创业者看书、读报、做笔记的能力,而是指创业者能够突破自我,改变自己坏习惯、坏毛病的能力。这就是创业者对自我的持续校正能力。
先改变自我,才能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永远是通过改变自我间接实现的。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不要相信你的经验,每次都要重新思考。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每掌握一门新知识,都将其放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内,重新消化理解。
所谓学习能力,就是每天思考,用逻辑梳理清楚全新知识点的价值,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框架,不断地把思考体系化。
要取得成功,就一定要成为快速成长的那个你,让每个人都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你的蜕变周围的人都看得见,那么你就距离成功不远了。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能力的体现。
刘强东在转型做电商之后,有段时间苦苦思考“什么才是电商的根本”,最终他找到了供应链这个环节。弄懂这一点之后,无论后续遇到什么困难,京东的成功都不再有阻碍。
从创新的角度看,学习能力是为了解决问题而生。如果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都能够用一个完整的逻辑来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个创业者就是具有学习能力的。
我们再回头看一系列伟大的创新和颠覆者,福特汽车的创始人福特真正的创新是流水线。为了做到这一点,福特想尽一切办法,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让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
我们其实已经掌握了很多“东西”,但在成为系统知识以前,它们毫无用处。所以在不断的学习中,要把做对事情的那些思维方式(方法论)内化。这样我们才能持续向前。
这就好比对弈,只有你把过去的知识都内化成为基础,你才能看到未来的路。那么,如何更好地获取学习能力呢?我提炼了学习能力最基础的三要素:
①事实。我们需要尽可能找到中立的事实,而非我们愿意相信的事实。
②数据。只有关键的数据才有用。
③逻辑。逻辑来自分析和教训。教训部分来自经验,但必须抽离经验本身。经验是我们的敌人,如果依赖经验,我们只能原地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