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口渴前挖井,这是社交牛人都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当口渴到极限时,你开始挖井,相信最后不是渴死就是被累死!
记住,不要等到大雨淋头的时候才想起买雨伞。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并善于总结的人,那你很容易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你周围那些人缘比较好、生活工作八面玲珑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平时就活跃在大家的视线里。是的!这就是社交智慧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把功夫用到平时,切忌临阵磨枪。
社交生活的本质其实说白了就是“交换”二字。你对别人付出了什么,别人才会回应你什么。如果你总是只顾着忙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也没想过关心一下他人,那么,在你真正遇到困难,想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开不了口,或者说,即使你开口了,那么试问,你能给别人一个帮你的理由么?
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可是很多人往往最容易忽略。可能大学期间有一些很好的朋友,结果工作之后,就忙于自己的工作、事业,忙于自己的家庭、生活,忙着娶妻生子,忙着应酬快乐,偏偏就忘了老朋友的生日,忘了老同学的聚会,忘了跟老哥们儿煲个电话粥……日子流水一般过去,很快,我们就会变成孤家寡人一个。当我们再点开好友的QQ头像时,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语塞了,面对这些昔日的朋友,我们没有了共同的话题,再见面时,张口打个招呼都会显得那么困难,更别说在困难时让他们来帮忙了。
南方某市有一个出名的广告公司,该公司几乎垄断了当地报纸的广告经营业务,而这个广告公司的老总学历并不高,他更胜一筹的在于他平日里的“细心”,这位社交方面颇有自己方法的老总经常会给自己的员工开会,并传授自己社交方面的一些心得。一次,他在一次大会上问他的员工:“你们是否知道你朋友的生日是哪天?你是否会在这一天给对方寄一张卡片或者发一条短信?”他的员工没人主动举起手来回答这个问题。他告诉他的员工,就在今天,他给他的朋友寄了三张贺卡。这些朋友大,部分一开始都只是客户,仅有生意上的往来,但是,慢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他的朋友。
为什么呢?老总说出了自己的秘诀:间接打听这些人的生日,或者是生活近况,多保持联系。这样,到了客户们比较重要的时刻,他就会送上自己的温暖和关心。就这样,联系也就越来越多,相互之间的感情也就越来越深了,生客户也成了老客户,真正需要他们照顾生意的时候,都不用自己再去登门造访了。也正是这种平日里肯下功夫,平日里就勤联系并传达给他人自己的关心的习惯,让他从一名业务员迅速成长为一位企业家。
其实,偶尔关心一下他人,和他人保持联系,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很多人难以坚持。要知道,人和人之间的来往频率是和你们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见面的次数越多,你们之间的话题也就越多,你们就会从陌生到熟悉到非常熟悉。这个频率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不必要每天都见面,毕竟有的时候过度了可能就会走下坡路。也许你仅仅只是在想起他时给他打个电话,没事儿唠唠嗑,但是,这种联系会让你们心灵之间的那根线不会断。毕竟,只有经过联系,对方更能具体地感知到你。
所以,总的来说,这里给大家总结几点平日里不忘保持和朋友联系的必做功课:
别忘了朋友的生日。最好做一个有心人,在每年年底年终总结的时候,在新一年的日历上标清朋友的生日时间,或者提前在手机上做好一年的备忘录,准确及时地送给朋友你的生日祝福。这是最温暖人心的事情,也是很多人难以年复一年坚持做到的,你如果做到了,那你肯定不会和你的朋友断了联系。
别忘了和朋友分享。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事情,别忘了和他人一起分享。俗话说,一份快乐两个人分享,就放大了两倍;而一份痛苦两个人分担,就缩小了一半。所以,当你的人生中出现一些重大的事件时,别忘了和朋友分享和分担。这种交心的联系,会让你真正拥有一辈子的朋友。
别太计较回报率。和他人交往,平日里的联系和社交支出,不要计较得失回报。因为你的支出很可能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回报你无数倍。社交场合的得失计较是最不明智的人才会有的心态。计较得多了,朋友也就远走了,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再如何彰显你的不计较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