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被别人关注的渴望。
男人渴望被别人仰视,女人渴望被别人凝视。
要知道,渴望也是一种交换,在你仰视别人的同时,就会有人来仰视你。所以,多发现一些他人的特别之处,多给别人一些真诚的,让别人觉出他在你心中的不一样。那最后,你在他心里,也会跟别人不一样。
谁都愿意在他人心中占有一定的分量,这是虚荣心使然,也是人的社会性使然。社交智慧中有一计:设身处地,反其道而行之,即“己所欲,先满足他人”。放在这里来说,也就是,如果你想让别人器重你,把你当成他生命中有分量的人,那你首先就需要让他觉得他在你心里很特别,先让他感觉到他在你心里的分量。如果他觉得,他在你心里根本没有影子,那么很遗憾,你也难得在他心里占据一席一地。
其实,人和人之间的相处很简单,多交心一些,少忌讳一些,把别人看得重要一些,就成功一大半了。小时候,我们是不是喜欢玩打仗的游戏?打仗的时候是不是会分正派反派?我们是不是总喜欢和特定的人在一组?时间长了,是不是这些喜欢在一组的人真成了铁哥们儿了?这是为何?
很简单,一开始,简单的游戏交往让某些人在我们心里占有了一定的分量,所以,在游戏时,我们总会优先选择他们;而时间长了,这些人感知到了我们对他的重视,所以,他们也开始主动接纳了我们,于是,我们在他们的心里,也产生了分量。于是,铁哥们儿就这么形成了。说白了,就是“分量”两个字在决定着我们的社交。你的心里承载了越多人的分量,你也就是越多的人心中的“特别好友”。
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虽然它很小,但对你我的启发可能很大。说的是三个伙伴一起去逛街,本来心情愉快地试衣服、讨价还价,旅途十分快乐。但是,突然,其中一人发现自己的手机被盗了。这个时候,美好的逛街情绪被打破,几个人脸上表情各自不同。丢手机的人开始着急,丝毫没有了再逛的兴致,另外两个人的态度反差也很大,一个着急得到处东奔西走,拉着丢手机的人原途返回一家家询问,查找手机的下落;而另一个人则是走马观花,眼睛还停留在各种精巧的商品和名贵的衣服上。
仅仅是写在脸上的态度,让这三个亲密的伙伴,后来仅变成了长久联系的两人组合。为何呢?丢手机的那个人在自己的日记里这样写到:在我丢了手机之后,这两个朋友,一个比我还紧张,一个像没发生什么一样。这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说明在一个人的心里我是特别的,所以它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比我自己还上心;而在另一个人心里,我犹如空气,只是场面上的朋友,她关心的还是她自己的事情而已。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个故事是钻牛角尖、是故意夸大。但是,如果你不相信,请你试着去重视你的社交对象,你看看对方给你的回应,看看你的收获,可能,你就知道这个故事的意义所在了。
小时候打仗游戏给我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社交智慧,只是,长大后在社会上打拼的我们可能因为各种尔虞我诈而将早期的智慧遗忘。我们开始不断提防他人,将自己的心封闭起来,尽量显示出自己的无所谓,显示出自己的清高,似乎任世界天荒地老,也难有人走进你的心一样;似乎这就是孤独,这就是寂寞,这就是酷……
可是,我们错了。我们在排斥他人的同时,我们也让他人排斥了我们。就像两个人掌心相对,用力使劲,只能将两个人推得越来越遥远一样。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将心打开一扇窗,留一些空间给别人,让他人把我们的心灵充实起来,你会发现,我们会慢慢走进很多人心里。你的人生对别人来说,会特别很多。
事实正是如此,你只有把别人当做独一无二的人来对待,别人才会真正把你看做独一无二,在他们心目中,世上任何人都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