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幻若仙境崆峒山

崆峒两个字,我是从武侠小说那里见到的,印象深刻的是来自西域的武林门派——崆峒派。单听音,有种空灵的感觉。

崆峒山在平凉市城西。它若神鹿蹲在那里东瞅瞅,西看看。东边是古长安,西边是兰州,南边有宝鸡,北边有银川。西北大地的重镇,都在它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它拥有广博的胸怀,也就成为人间仙境。

在丝绸之路的历史上,又怎么可以少得了它的影踪呢?

崆峒山自古就有“道源圣地”和“西镇奇观”之美誉。它属于六盘山支脉,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动植物1300余种。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高峡平湖,水天一色,有漓江之神韵。既富北方山势之雄伟,又兼南方景色之秀丽。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轩辕黄帝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道佛、儒三教共尊共荣,和谐相处,成为三教合一的典范。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秦汉时期,崆峒山就开始有了人文景观。历代陆续兴建,亭台楼阁,宝刹梵宫,庙宇殿堂,古塔鸣钟,遍布诸峰。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凝重典雅的九宫八台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皇帝问道之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碑碣、铭文。崆峒山道教以黄帝问道于广成子而闻名天下,因盛行于春秋以来的黄老之说,崆峒山更成了中国道教的创源地之一,明代道士张三丰避居崆峒五年,留下了很多传闻轶事。清初,陕西道士苗清阳主持重修皇城,崆峒山又被列为中国道教十二大常驻之一。

崆峒派武术是崆峒山文化遗产之一,和峨眉、少林、武当、昆仑、华山并称为中国六大武术流派,驰名华夏,曾威震一方。杜甫诗曰“ 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 ”。当代武侠小说巨匠金庸先生也盛赞“ 崆峒武术,威峙西陲 ”。

我的双足,终于站在了崆峒的山脚下。

在山脚下仰望崆峒,层峦叠嶂,亭台楼阁隐约于云雾之中。山门上书“崆峒山”,但未看清是谁的手笔。我们乘坐旅游专线车从东门入,沿山路而上,峰回路转,古木森然,也许是冬季的原因吧!路上行人稀少,山上白雪皑皑,连个鸟鸣声也没有。有点“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意境。我登过天下无数的山,但踏雪登崆峒,却别有一番意境。一路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觉到达了中台。中台是个面积很大的平台,台南立一石碑上书“崆峒山”三个飘逸的大字。回身路旁,见一诗碑,是谭嗣同所作《崆峒》诗,现只记得两句:“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沿路西上,来到朝天门,穿过此门,绕岩而上,山势陡峭。又走了一段,来到了“上天梯”,“上天梯”乃登绝顶之道,砌石成梯,约三百余级,后面登者可见前面人的脚底。登至一半,小阁前立一石碑,上书“黄帝问道处”,这便有故事了。相传黄帝昔到崆峒问道于广成子,后秦始皇,汉武帝慕名登临。我们不必考究传说的真伪,但毕竟给崆峒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们依次游览了八仙台、雷声峰,后来到了棋盘岭,此处十分险峻,山体翼然与半空,岭上置一石棋盘,大概是讲陈抟老祖和赵匡胤下棋的故事。驻足此处,整个崆峒及四周群山尽收眼底,四望群峰,飘若仙境。登至皇城处,有一庙宇建筑宏伟,供奉着玉皇大帝神像,殿里冷清,一老道长髯拂胸,鹤发童颜,凝视远方,目光深邃,坐在巨石上。此处凭栏极目远望,整个崆峒及四周群山处于银装素裹的世界,道观楼阁,镶嵌于山腰峰巅,不禁令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往事越千年,昔日问道与此的秦皇汉武早已化为云烟,而巍峨的崆峒山峻秀依旧,碌碌如我辈者与世何争?抛弃一切杂念,在这个的寂静世界,物我两忘岂不乐哉?

崆峒山顶有一股水流四季不断,清澈甘甜。古老的泾河从崆峒山前峡谷穿过,流经阳麓,形成碧波潋滟的弹筝湖。在阳光的照射下,高峡平湖与湛蓝的蓝天、白云绿色郁郁葱葱的森林、植被,交相辉映,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难怪佛道儒三教都在此安居,文人雅士竞相到此览胜。

微风吹拂着山间郁郁葱葱的树丛,这美妙的声响和那露水般清亮的鸟鸣 奏响一曲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协奏曲。这是自然界绝妙的景致,我凝神谛听,仿佛禅乐从胸中掠过。俯视山下,其间峰峦雄峙,危崖耸立,似鬼斧神工,仿佛群山都在向我微笑。林海浩瀚,烟笼雾锁,如缥缈仙境。群山的绿却带给人迥然不同的美感:深沉的深绿,清新的翠绿,活泼的嫩绿纵横交错在一块儿,织成了一张色调柔美的毯子。在群山 ,有一潭烟波浩淼的湖,那湖蓝得纯净,蓝得恬雅,蓝得让人无限陶醉。绿色轻舟的湖岸边,零星的几点琼楼玉宇显得 典雅宁静,富有诗情画意。此湖名为弹筝湖,虚无缥缈的,真有一曲悠扬的曲调从亭里飘来,萦绕在我的耳际。这美丽的崆峒山真让我体味到了“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感觉。

崆峒山景观众多,千姿百态,每一石一木也显得灵气十足,驻足细赏,趣味无穷。二郎石是后峡的一个景点,在后峡四沟口上山路对面的胭脂河谷中,有两块巨大的方形石块呈青褐色,每个石块约有百多吨重,高宽各为4米,间距不过2米,潺潺的胭脂河水千回百转,从两石之间流经,河水清澈见底,水中的鹅卵石随水波晃动青蛙在水边跳来跳去,一派情趣盎然的自然风光。更为神奇的是两块巨石相对处,均有一个洞孔。据民间传说,当年黄帝到崆峒山问道,黄帝上山后,群臣们便在山下挖石取土,堆砌成山,以便迎接黄帝下山。大臣们干得正欢时,恰逢二郎神路过此地,他看了十分感动,也加入到筑山大军中去了,那二郎神力大无穷,挑得多,跑得快,眼看一座山峰越来越高。玉皇大帝闻讯,说:"岂能高过崆峒山!"下令停止筑山此时二郎神正从大象山取下二块方形巨石,在石上打好扁担眼准备挑上山去,听到玉皇命令后,便将两块巨石放置在胭脂河谷,这两块石头就这样永远的保留下来。后人在石上镌刻有"二郎石"三个大字,石上刻有一诗,诗里的句子,我是一句也想不起来了。

返回到中台,隐约可见一寺院,寺门书:“法轮寺”,是赵朴初手书。寺里古柏参天,香火缭绕,一片肃静。从道教的世界有来到佛教的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却有着完全相同的宁静。日薄西山,崆峒上的许多景点我们没有时间再去观赏,于是从寺后门下山。

一勾残月当空,回望崆峒山,隐约可见飘渺的灯光,在暮色苍茫中,险峻的崆峒山显得更加崔巍了。

再见,崆峒山!我是匆匆过客,虽非佛道人士,但并不拒绝参禅悟道。身处山巅时,内心时时感受到了那份与世无争的宁静。告别了崆峒山的寂静,走出佛和道的世界,回到霓虹闪烁的喧嚣中,我的内心还能保持那份宁静吗?

我在想着,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张骞是否上过崆峒山?还有那些商人僧侣,经过此地时,是否肯停下匆忙的脚步,来领略一座山的禅意呢?

时光太遥远了,我什么也不清楚。 Ov1ntqnqiYbVEDfXKQrCh0eRyxYEKQqptmcTuDCNkjhs3tp+daUtZLUUAjN5cV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