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丝绸之路之路线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之间。公元前2世纪,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中国与亚欧大陆间的贸易通道,建立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的丝绸贸易关系,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全线开通,丝绸之路也从此正式成为中国联系东西方的“国道”。在其后漫长的1700多年间,经由这条道路输出的商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当时惟独中国能够生产而且最为西方人所欣赏的丝绸,所以这条通道被称为“丝绸之路”。最早使用“丝绸之路”一词的是德国历史地理学家弗迪南德"冯"李希霍芬,他在1877年首先使用了这一地理概念。

丝绸之路的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北中南三条线路。

东段:从长安到玉门关、阳关。(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汉代开辟)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唐代开辟)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东段

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奉天(今陕西乾县)→邠州(治新平,陕西彬县)→泾州(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平凉弹筝峡,转而向北,经原州(治平高县,今宁夏固原)至石门关,由此向西,经会州(治会宁,今甘肃靖远),自乌兰关渡黄河,西北行至凉州姑臧,与南道合,至甘州→肃州→瓜州→敦煌,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长安→咸阳→扶风府(今陕西凤翔)→陇州汧源县(今陕西陇县)→陇山,转而沿陇山西南行,经清水至秦州(治上邽县,今甘肃天水)西行,经伏羌县(今甘肃甘谷)→渭州襄武县(今甘肃陇西)→渭源县→临州(治狄道县,今甘肃临洮),转而北上至兰州(治金城,今甘肃兰州市),由庄浪河北上,经广武县(今甘肃永登)→凉州昌松县(今甘肃古浪),至姑臧县(今甘肃武威)与北道合,西行经删丹(今甘肃山丹)→甘州(治张掖县,今甘肃张掖)→肃州(治酒泉县,今甘肃酒泉)→瓜州(治晋昌,今甘肃安西)等地至敦煌。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从兰州或临州西行,经河州(治枹罕,今甘肃临夏)→鄯州(治湟水,今青海乐都)→鄯城(今青海西宁市),转而西北行,渡大通河,越大雪山(祁连山),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至删丹县,与北道合,至甘州→肃州→瓜州→敦煌。青海道还有两条支线,或自鄯城经青海湖北岸,沿柴达木盆地北缘至大柴旦,北上经当金口至敦煌,或自鄯城过赤岭(日月山),沿青海湖南岸至吐谷浑国故都伏俟城,沿柴达木盆地南缘,经都兰、格尔木,西出阿尔金山至新疆若羌,与裴矩所载南道合。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

中段

中段主要是西域境内的诸线路,它们随绿洲、沙漠的变化而时有变迁。三线在中途尤其是安西四镇(640年设立)多有分岔和支路。

南道(又称于阗道):东起阳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经若羌(鄯善)、和田(于阗)、莎车等至葱岭(塔实库尔干、帕米尔高原)。到达阿富汗北部。

阳关若羌(鄯善)且末尼雅(精绝),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和田(于阗)

中道:起自玉门关,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经罗布泊(楼兰)、吐鲁番(车师、高昌)、焉耆(尉犁)、库车(龟兹)、阿克苏(姑墨、拔换城)、巴楚(俱始德城)、喀什(疏勒)到费尔干纳盆地(大宛)。

玉门关楼兰(为鄯善所兼并,现属新疆若羌县)吐鲁番(高昌):高昌故城、雅尔湖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焉耆(尉犁)库车(龟兹):克孜尔千佛洞、库木吐喇千佛洞阿克苏(姑墨)喀什(疏勒)

北道:起自安西(瓜州),经哈密(伊吾)、吉木萨尔(庭州)、伊宁(伊犁),直到碎叶。再到费尔干纳盆地和巴克特里亚地区。

哈密,水道纵横盛产哈密瓜乌鲁木齐,回文意思解作美丽的草原伊宁(伊犁)碎叶

西段

自葱岭以西直到欧洲的都是丝绸之路的西段,它的北中南三线分别与中段的三线相接对应。其中经里海到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是在唐朝中期开辟。

北线:沿咸海、里海、黑海的北岸,经过碎叶、怛罗斯、阿斯特拉罕(伊蒂尔)等地到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 乌鲁木齐 阿拉木图(哈萨克斯坦) 江布尔城(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城市) 托克玛克(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城市) 萨莱(俄罗斯) 萨克尔 伊斯坦布尔(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城市)

中线:自喀什起,走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罕、布哈拉等到马什哈德(伊朗),与南线汇合。 喀什或喀什葛尔 白沙瓦:哈拉和林大道 喀布尔 巴米扬:著名的巴米扬大佛在2001年被塔利班摧毁。

南线:起自帕米尔山,可由克什米尔进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也可从白沙瓦、喀布尔、马什哈德、巴格达、大马士革等前往欧洲。 马什哈德(伊朗)、萨卜泽瓦尔、赫卡托姆皮洛斯、番兜、和椟,可能位于如今的伊朗达姆甘和沙赫鲁德之间。) 德黑兰、哈马丹、克尔曼沙汗、巴库拜(伊拉克)、巴格达、阿布哈里卜、费卢杰,沿幼发拉底河至阿列颇。 拉马迪、阿列颇(叙利亚)、大马士革、阿达纳(土耳其)、科尼亚、安条克、布尔萨、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其他此外还有与南亚交流的南方丝绸之路和沿海路行进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
1)秦代时期的丝绸之路

秦代时期的丝绸之路并不发达,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还不存在丝绸之路,但是秦代时期对于丝绸之路开发与形成确有其深刻的渊源,为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元221年,秦国灭掉了最后一个国家,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即秦王朝,自称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立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政治方面废除了商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宣布郡官不能继承,国家大事由皇帝亲自主持,重要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郡官定期调动位置,以防他们建立势力范围;修建驰道、直道,连通首都与各郡。秦始皇所确立的这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体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许多维护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措施。他统一法律,统一度衡量,统一货币,统一文字。这些政策和措施推动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文化融合和文明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

刘邦和亲定边疆丝路

"汉匈和亲",是西汉政府对匈奴的最主要策略,影响深远。中国历史上的和亲之举,最早始于西汉王朝。它是在美人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了秦末农民战争和数年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不断发兵南下汉境抢掠骚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3万大军北击匈奴,结果反被围困在白登达7天7夜。刘邦和将士们无计可施,最后陈平施美人计,欲献美人给匈奴单于,匈奴阏氏怕汉美女与之争宠,遂劝冒顿单于撤兵,"白登之围"由是得以解脱。但是,强大的匈奴与虚弱的西汉力量鲜明的对比,使西汉统治者的威胁感并未减轻多少。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他解释说: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陪送嫁妆,匈奴必然慕汉钱财而立汉公主为阏氏。这样,生子必为太子,接替单于。

"和亲协定"对双方的约束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冒顿单于只要活着,则即为汉女婿;冒顿死,则由外孙为单于。还没听说过外孙敢于外公分庭抗礼者。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乃派娄敬为使者与匈奴缔结和亲,并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等等,避免了战争,发展了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是双方人民都得到了实惠。

张赛西域丝路

张骞是汉武帝时期的人。公元前138年,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遣张赛出使西域。据说大月氏的首领被匈奴所杀,因此,他们非常仇视匈奴。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但是,张骞坚贞不屈。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完全可称之为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后汉与丝绸之路

汉朝时在西域地区设置了西域督护府,其势力范围几乎包括了中亚全部。但是在前汉趋于衰退之时,代之而起的是十几年后兴起的后汉。在后汉时代,班超、班勇父子两人威震西域,夺回了曾一度被匈奴所占据的西域,重新设置了西域督护府。班超巧妙地运用外交和武力手段,使五十多个城邦国家服属后汉,这样,在平定了中亚之后,丝路上地交通与贸易进一步趋于繁荣。

甘英出使罗马、班超于公元97年派遣部下甘英出使大秦(罗马),甘英虽然没能与罗马进行直接接触,但却是中国人首次到达地中海东岸(现在的希腊附近),而且还带回了大量关于中亚、印度、西亚、罗马等地的情报。以这些情报为基础,通商也逐步走向繁荣。公元166年

大秦王安敦的使者来到后汉拜访,大秦王安敦是当时的罗马皇帝。

象这样在前汉、后汉时代开始进行的西域地区的贸易活动,常因汉朝的内乱和游牧民族的入侵而中断,此后,随着唐朝的建立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地区的绮营。

3)唐代的丝绸之路

公元618年唐王朝建立了强大而又统一的中国。此时,在漠北高訽与匈奴相匹敌的(土尔其系的)游牧民族突厥也建立了游牧帝国。与汉朝一样,唐朝在国力强盛以后击溃了突厥,使其土崩瓦解,使得东西方贸易比汉代更加繁荣。

玄奘三藏赴印度:在唐王朝建立后不久,唐三藏便起身赴印度取经。但此时的丝路大部分控制在突厥手中,唐朝禁止出国旅行。公元627年(一说629年)唐三藏还是悄悄地从长安出发,越过边关,绮河西走廊途径伊吾(哈密),高昌(吐鲁番)向西边进发,当时唐三藏认为伊吾、高昌为异教之地,但却意外地得到了热情的接待,特别是信仰佛教的高昌国竟有僧人三千人。此后,唐三藏又向西绮塔缤斯、塔什干、撒马尔汗等地抵达印度。唐三藏还留下了西行记录《大唐西域记》一书共12卷。

4)丝绸之路的衰退

关于丝路的衰退,主要有以下几种理由:其一是公元1498年达迦马发现印度洋航线。其二是奥斯曼帝国又占领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因此,欧洲与中国的通商便得越来越困难,欧洲不得不寻求新的通商道路,海路顿时引人注目,随着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在安全上和成本上都有较大的益处,丝路由此成为地方贸易的通道,十五世纪以后,丝路对人们来说,已绮成为一片空白之地。

5)清代的丝绸之路

公元17-18世纪,天山南路、北路处于准噶尔贵族控制之下。这对建国于中訽的清朝来说是一片难以控制的地区,但是,在乾隆年间,即公元1755- 1758年平定了准噶尔贵族叛乱,称此地为"新疆",并在伊犁设伊犁将军府。此时,为清朝立下功绩的吐鲁番郡主被特许建立了苏公塔,以记其功。清朝还在各绿洲驻有少量军队,并允许其自治,在这种情况下,不断发生伊斯兰教教徒叛乱,同时勾结俄罗斯军队南下。为了对付这种情况,清朝在新疆设省,并大量移民。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原混乱,新疆也处于内乱之中,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10月1日建立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丝绸之路是一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国际通道,是连接中国和西方世界的第一座桥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正是通过这条道路,西方的葡萄、胡桃、石榴、苜蓿、香料、药材、胡椒、宝石、玻璃、旬牙、骏马、狮子,以及音乐、舞蹈、天文历法和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等文化,大量传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竹器、铜铁、火药、金银器、瓷器、桃、梨,以及造纸、打井、炼铜、兴修农田水利和制造火药的技术,也经由这一路线传往西方。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发展,不但大大增进了中西各国各族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大大丰富了东西方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以后,西方商人和旅行家改从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陆上丝绸之路已有衰落的趋势。然而,海路并没有完全取代陆路。事实上,直到此后的三四百年间,陆上丝绸之路仍然是中西交通的重要通道。只是由于各国政治形势的变化,使得丝路时盛时衰,路线也经常变迁。

到了13世纪,元朝的建立使一度衰落的丝绸之路再次兴盛起来。但是,这条完全依靠骆驼、马和驴作为主要运载工具的交通线,无论如何也难以和日益发展起来的海上交通相抗衡。随着15、16世纪从欧洲到东方的新航路的开辟,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丰功伟绩的丝绸之路,终于变成了象征着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Id04jJr2BG0p8bTrvoLlLUlqmub0gpsrIe5EpNZlQf5SmUVZ6kneMH83gjVcOqv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