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拉菲亚不胜而胜

公元前218年的整个冬季,安条克和他的大军都在位于港口城市阿克(Acre)的冬季营地修整。与此同时,托勒密王朝仓促重组的陆军正在进行高强度的训练,试图紧急提升其素质。终于,到次年夏季,托勒密四世下决心带领完成训练的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南部,与塞琉西帝国的陆军进行一次决定性的会战,将他们驱逐出柯里—叙利亚。而安条克三世则颇为低估了托勒密陆军重建后的实力,尤其是大大低估了敌方佣兵和土著部队的征召数量,因此在没有采取征召雇佣军等手段保证实力优势的情况下(也或许是塞琉西帝国的财力不足以支持更多雇佣军的军饷),准备接受一场相对实力均衡的会战。

公元前217年6月,托勒密四世亲率由质量参差不齐的7.5万人组成的大军,以极快的速度穿越西奈沙漠,连续进行了时长达5天、总路程达180千米的急行军,来到了拉菲亚城(Raphia)西南约9千米处扎营。得知托勒密动向的安条克三世匆忙集结军队,沿着从加沙通向拉菲亚的沿海道路急进,这支塞琉西军队的实力大约为6.5万人。接下来的拉菲亚会战成为整个希腊化世界中,自伊普苏斯会战以来,已知规模最大的一场会战,它将会决定柯里—叙利亚未来17年的归属,也间接影响整个地中海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

◎ 公元前2世纪中期的塞琉西士兵形象。与另两个继业者王朝的军队中骑兵的明显衰退不同,塞琉西帝国的骑兵始终在质量和数量上维持了极高的水准

1:戴面具的塞琉西骑兵2:塞琉西铁甲骑兵3:塞琉西“伙伴”近卫骑兵4:雇佣军步兵

抵达战场之初,安条克选择在托勒密军队东侧约1.8千米处扎营,在这里,战场侧翼存在一块可通行的沙漠,方便他发挥骑兵优势。但当他得知托勒密军队通过佣兵和土著部队大大加强了其方阵和骑兵的数量及质量后,他前移了他的营地,使得会战将在这一区域最狭窄的平地上展开,以弥补他在数量上的劣势。对安条克来说,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变化,他之所以急匆匆地离开阿克,赶在托勒密四世抵达加沙城之前阻截后者,就是为了确保加沙这个利于屯军和防守的城市不会回到托勒密之手。这样一来,在会战中败北的托勒密将无基地可寻求庇护,托勒密的败军将被迫重新穿过西奈沙漠,这将摧毁这支军队。结果现在准备不足的反而是塞琉西军队,安条克意识到去想会战胜利之后的举措有些过早了。

托勒密投入战场的总兵力,包括了5.6万至6.1万人的马其顿方阵(其中2.5万人为军事定居者部队、2万埃及土著方阵士兵,剩余的是来自利比亚等地的其他兵源和雇佣军)、3000名皇家步兵、3000名克里特轻步兵、5000名骑兵(包括军事定居者骑兵和一些雇佣军),以及一些其他种类的中型和重步兵,以及73头非洲象。

在塞琉西一方,2万名军事定居者方阵和1万名近卫部队的“银盾军”(Argyraspides)是安条克主要的重步兵,还有5000名希腊雇佣军可能也以方阵形式作战;剩余的2.7万人都是较轻型的步兵。骑兵方面,包括各有1000人的“伙伴”和“近卫”(Agema)两支近卫骑兵部队在内,总计有6000名骑兵投入会战。此外,总数达到102头的印度战象无论从数量还是体型上都压倒了托勒密一方的非洲森林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一连串战功,以叛将身份被火速升迁、获得近卫部队“银盾军”指挥官高位的狄奥多图斯,在会战开始前几天,或许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忠诚,或许是为了炫耀武勇,又或许是想报答安条克的知遇之恩,仅仅带着两名部下成功混入了托勒密大营,进行对托勒密四世的刺杀。最后由于搞错了目标所在的帐篷,他误将托勒密的御医杀死,随后三人全身而退。

终于,在连续几天散兵间的游击作战后,公元前217年6月22日,双方正式决定进行这一次会战。战场位置位于拉菲亚城西南9.25千米处,战场宽度为5.6千米,两翼是无法让部队通过的沙丘。在右翼,安条克三世亲自率领近卫骑兵的两支骑兵队,以“伙伴”在前、“近卫”在后的顺序梯次部署,同时部署在右翼的骑兵可能包括2000人的军事定居者骑兵,骑兵左侧是5000名来自东部省份的轻步兵和5000名希腊雇佣军。塞琉西军左翼则由2000名骑兵和一些轻步兵组成。战线中央的核心是从右至左部署的银盾军和定居者方阵部队,总计达到3万人之众,他们按照正常纵深的16排部署。这条主战线的一部分是由轻型部队组成的,他们需要面对敌军的重步兵,而在主战线前方,大量轻步兵松散部署,进行游击作战。最后,安条克三世的战象大多出现在侧翼尤其是右翼,其余的则均匀分散在整条战线上。

◎ 拉菲亚会战的战场位置示意图

在托勒密四世一方,人数占优的方阵出于利用战场宽度的考虑,排成了24排的纵深,由欧洲移民组成的定居者方阵大多面对着银盾军,其余的定居者方阵和埃及土著方阵一起对阵塞琉西一方的军事定居者。这段战线上,托勒密的方阵享有3∶2的数量优势。此外还有一部分雇佣军和利比亚人组成的方阵,在中央战线的右端对垒塞琉西军队中的一部分轻步兵。托勒密本人指挥着包括700人的近卫骑兵中队在内的3000名骑兵,以及部署于其前方的非洲象、右侧的3000名轻盾兵一起面对安条克亲率的4000名骑兵、印度象和5000名希腊雇佣军,他的右侧则是3000名近卫步兵对抗对方的希腊雇佣军。在托勒密的右翼,他的骑兵数量和对面的敌军相若,而右翼和中央间还有约3000人的克里特人。

◎ 拉菲亚会战中的战象交战。北非象总是无法与印度象抗衡,托勒密和罗马军队都曾在战场上遇到这种困扰

拉菲亚会战的正式开始,是以安条克右翼的行动为标志的。部署在双方骑兵前方的战象群在安条克和托勒密亲自作战的战场区域开始冲击,战象用自己的长牙架住对方的象牙,随后努力把对方的脑袋顶偏到一边,然后从侧面撞翻对方。在战象互相搏击的同时,在战象身边作战的轻步兵纷纷试图用标枪等武器攻击战象的敏感部位,譬如鼻子和腿,同时又要小心保护己方的战象,若干大胆者甚至冲上前去伺机割断战象的脚筋。身形庞大的战象的身上还被固定了小的塔楼,部署其上的塞琉西士兵在发射标枪和箭矢的同时,也以方阵士兵使用的萨里沙长枪攻击对方的战象骑手。凭借着战象体型和数目的优势,塞琉西的象群在比它“袖珍”许多的非洲森林象面前占据了优势,托勒密的战象在遭受重创后开始溃逃。

慌不择路的北非象群在后退过程中,冲进了正严阵以待的托勒密左翼骑兵中。顿时,包括托勒密四世亲率的近卫骑兵中队在内,托勒密骑兵的队形被失去理智的非洲象践踏得七零八落。与此同时,至少一部分塞琉西右翼的骑兵,在安条克亲自指挥下迂回到了侧翼,和正面的战象、骑兵一起突击了陷入混乱的托勒密左翼骑兵,后者立即被击败了。安条克率领得胜的右翼骑兵,开始了一路追击。与安条克的骑兵相接的希腊雇佣军,也随之进攻,击败了当面的托勒密轻盾兵。在安条克三世的右翼,塞琉西军队大获全胜,托勒密四世在乱军中侥幸逃过了被杀的命运,他没有退出战场,而是逃到了战线中央的方阵中继续指挥。

然而在战场的另一端,局势的发展却刚好相反。由于重步兵数目不足,安条克三世被迫在步兵战线的左翼用来自阿拉伯和东部各行省的轻步兵填补战线。这些单位在人员素质和装备上都难以胜任,结果在遭到托勒密军队中希腊雇佣军的冲击之后,他们很快就溃不成军了。同样是在安条克的左翼,托勒密的雇佣军骑兵也在与安条克左翼骑兵的交战中获得了优势,他们很可能和安条克三世一样,成功地进行了迂回突击。于是,在双方的主力方阵来得及交战前,双方各自以自己的右翼击溃了对手的左翼。

战况进展到这时,安条克三世指挥的右翼骑兵进行了令人费解的行动。尽管明知己方的中央战线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他的骑兵并没有立即进行转向并对托勒密方阵的背后发动冲击,相反,安条克带领右翼骑兵进行了长时间的追击。这一战术选择,与希腊世界军事史上许多次重大会战中的情况如出一辙,某一翼获胜的一方进行了长时间的追击,而错过了迂回攻击敌军侧后的机会。有些史学家认为这个决定需要归咎于安条克的年轻气盛和缺乏经验,由于对部队失去战术控制,他的右翼进行了追击行动而忘却了“铁锤”的本职。但考虑到他在对抗莫隆时展现出的老练的战术手腕,以及希腊世界的皇室成员在指挥能力上的普遍“早熟”(由于在所受的皇家教育中极为强调国王的领军职责,有许多希腊化政权的国王往往在不到20岁时就熟稔于用兵之道),这个猜测似乎又过于牵强。另一个可信度更高的猜测是,塞琉西右翼骑兵的进军路线背后被本方前进的战象群所阻挡,由于排斥战象的气味,这些骑兵最直接的返回路线被阻挡了;另一方面,拉菲亚战场过于狭窄的宽度也让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绕路回到中央;最后权衡利弊之下,安条克三世决心索性不立即返回中央,而是确保在追击中杀死托勒密四世,彻底摧毁托勒密军队的指挥中枢。

◎ 拉菲亚会战示意图

人算不如天算,安条克的意图随着托勒密侥幸前往战线中央,坚持指挥方阵而落空。与此同时,同样在侧翼获胜的托勒密右翼骑兵却做出了更有利战局的选择。托勒密的右翼骑兵和希腊雇佣兵从安条克方阵的左侧旋转,并开始攻打安条克的方阵侧后。正面战场上处于2∶3的数量劣势,背后又遭夹击,安条克的方阵战线岌岌可危。

也就是在两翼分出胜负时,托勒密的中央战线开始稳步前进。当两支马其顿方阵部队互相交战时,密集的矛墙所带来的心理震撼对双方的士兵都是巨大的考验。在这时,方阵部队很难在战斗里发挥出更多的战术弹性了,士兵的勇气和个人战斗技巧几乎成了唯一的决定因素。尽管有着多8排纵深的巨大优势,但托勒密中央战线右段的士兵是新近接触方阵作战方式的新手,相比塞琉西定居者方阵而言,要稚嫩得多,因此后者存在质量优势,仍可以一战。然而,在双方阵形的第一排老兵开始交战的同时,塞琉西方阵的背后发生了骚动,托勒密的右翼骑兵猛烈地冲击了方阵暴露的背面。几乎是在一瞬间,刚才还愿意一战的塞琉西方阵迅速地崩解了。

在定居者方阵各单位溃散的同时,在战线右端的银盾军则进行了更为坚决的抵抗,一方面这是由于他们更优秀的战斗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银盾军在战线上的位置使之免于遭受第一时间被迂回的命运。在这里,托勒密王朝的军事定居者方阵发动了进攻,银盾军则寸步不让。面对着重约55干克的萨里沙长枪的全力刺击,大多不披甲的方阵士兵们显得不堪一击,不时有士兵折断长枪,拔出短剑应战。在一系列混乱的互相戳刺和推挤中,托勒密定居者方阵毫无进展,他们无法打破银盾军坚韧的阵形,于是选择暫停进攻,重组队形。

◎ 银盾军是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末期,他授予“持盾卫队”的老兵们的荣誉称号,这支部队在继业者战争中大放光彩。塞琉西帝国继承并重启了这一番号,组建了自己的银盾军,从全国军事定居者系统中抽调精英,组成这支常备力量

银盾军击退了当面敌军的第一次进攻,但这种坚持无法持久,他们目睹了自己左翼的全面溃败。当敌军的第二次进攻开始时,他们同样遭遇到了数个方向的夹击,确认事不可为之后,这支塞琉西陆军中的精华同样失去了战意,开始了溃退。

直到此时,总算把右翼骑兵从追击中叫停的安条克三世,才得以率领他的右翼回到了战场。此时他能看到的,只是自己的主力已经溃不成军并且无法再被聚拢重组。无奈之下,他只得驱使残兵向东北方向的拉菲亚城撤退。起初,他试图让败兵在城外扎营,避免溃军被赶进并困死在拉菲亚城中,不过,受创严重的各部队纷纷逃进了拉菲亚城,安条克也只得无奈地进城重组部队。万幸的是托勒密四世似乎并无进一步发展胜利的信心和意愿,安条克得以重整残军,并与托勒密签订了停火协定,收殓尸体、赎回俘虏。

决定性的拉菲亚会战就此结束了,条克三世在会战中付出了巨大的损失,约I万名步兵、300名骑兵和5头印度象被杀死,被俘数字也达到了4000人(大部分都是步兵),此外,他的战象大多落人了托勒密的手中。托勒密四世一方的伤亡,主要集中在战败的左翼:1500名步兵、700名骑兵和15头战象被杀,大约26头战象被俘。仅就伤亡情况而言,这场会战对安条克三世来说毫无疑问是一次彻底的灾难。

然而整个第四次叙利亚战争的结局,对安条克三世而言却并非不能接受。在拉菲亚会战之后,亚历山大里亚立即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受此影响,托勒密四世无法继续进行战争,而仅仅收回了柯里一叙利亚,坐视沿海的腓尼基地区被塞琉西帝国征服。于是,托勒密王朝尽管最终获得会战胜利,却在这数年中付出了巨大的财政损失,在舔舐伤口之余,多年内无力再对外干涉。安条克三世从而得以腾出手来应付其他战略方向,进行他梦想已久的东征,恢复塞琉古一世时,甚至是亚历山大时期的帝国东部疆域。 sQv9NpjuS9kgYhSXFs0mQMCZQCzmJ/RC6q/kxzCAekqUcPt7J8NtLzVREVSInmb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