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秦锐士夜袭敌军连营,公孙喜竭力收拢败兵

前行的秦斥兵清除了三川道沿途的小股魏军斥候,审讯出不少军情,再加上混入敌营的间谍传来的消息,白起对魏军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魏军五大营分布在伊阙山与洛河之间方圆七十余里的范围内,有足够的缝隙供秦军打穿插。秦军主力的数量不足10万,跟分散驻扎的魏军相比,有以集击散的相对优势。但想要一口气吃掉十几万魏军,依然是不可能的。唯有精心挑选首攻对象,集中兵力先围歼其中一部,再逐个歼灭其他敌军,积小胜为大胜,才能实现圆满的歼灭战。

白起的作战计划是通过夜袭切断联军的粮道,以多打少迅速消灭魏后军,并分兵袭击魏右军、左军、中军三营,使其无法相互支援。他要在方圆三四十里的地域上同时发动多点攻击,让敌军因不明虚实而恐慌,无法有效组织反击。

组织夜袭并不容易。夜晚能见度低,军吏和士兵们不像白天那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旗帜信号,在行军途中可能不小心走错路,在交战时可能不小心自己人打自己人。必须事前约定明确的信号,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依次发动攻击,否则容易产生混乱。

在约定好信号、时间和进攻线路后,白起给全军各部分派任务。以轻车骁骑为主的穿插部队,先行穿插到魏军各营的结合部,切断各部敌军的联系。攻打各魏军营的主攻部队悄悄靠近敌营,一看到信号就动手。

各部秦军人衔枚,马裹蹄,偃旗息鼓,借着夜色的掩护,秘密向各个指定地点开进。几部秦军绕过伊阙山北麓后,迅速向东疾行,穿插至今洛阳市龙门镇和关林镇之间,然后又分头悄悄南下在魏右军营、左军营和中军营附近潜伏下来。白起亲自指挥进攻敌中军营的精锐部队,另派副将率领兵力最多的主力兵团沿着洛河向东北数十里外开进。那里有离西周王城河南最近的魏军后营,囤积了大量明天要运往魏韩各军营的粮草辎重。虽然公孙喜派兵加强了防御,但联军的后勤补给线拉得比较长,还是有不少空当。只要拔掉魏后军营,24万联军的粮道就断了,秦军可以获得数量惊人的给养和装备。再把联军封死在伊河与伊阙山之间,就形成了瓮中捉鳖的有利态势。如果奇袭魏中军营的部队能幸运地斩杀或俘虏联军主将公孙喜,魏军将直接全盘崩溃。

当然,一切的一切以本次夜袭能成功为前提。对于这点,白起信心十足。因为“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由于缺乏详细的史料记载,我们无从得知秦锐士的选拔方式和作战方式。出土秦简的律令文书更多在讲基层政务,涉及的军制知识很零散。既然秦军以魏军为主要对手及学习对象,主持变法的商鞅又来自魏国,秦锐士的选拔考核方式很可能跟魏武卒类似,都是从全军严格选募。不过,从秦魏两国一边倒的交战记录来看,秦锐士的训练水平远高于魏武卒。

荀子认为秦锐士的战斗力源于“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的激励制度,即斩首5级就能役使5家民户。该细节透露了秦锐士的实际身份——有爵军吏。

据《商君书·境内篇》载,“能得爵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秦国的有爵人可以申请让无爵人做“庶子”(隶仆),一级爵位一名“庶子”。朝廷不起军役时,“庶子”每月为其大夫服役6天;若有军役,则“随而养之军”。而大夫恰恰是秦军功爵的第5级爵位,能拥有5个“庶子”,正好对应了“五甲首而隶五家”。

按照商鞅制定的军法,二级上造爵到四级不更爵都是“卒”。步兵未必个个有爵,但轻车和骑兵部队的士兵都是低爵起步。而军中伍长的秩级相当于郡县官府的斗食小吏。由此推断,爵至大夫的秦锐士并非普通的自耕农士卒,而是拥有5顷田、45亩宅基地以及5名隶仆的小土豪。无论在军中还是乡里,他们都不跟无爵或低爵士兵编进同一伍。

《吴子兵法·料敌》曰:“然则一军之中,必有虎贲之士,力轻扛鼎,足轻戎马,搴旗斩将,必有能者。若此之等,选而别之,爱而贵之,是谓军命。其有工用五兵、材力健疾、志在吞敌者,必加其爵列,可以决胜。厚其父母妻子,劝赏畏罚,此坚陈之士,可与持久,能审料此,可以击倍。”

吴起认为军中必有能克敌制胜的虎贲之士和充当战阵骨干的坚阵之士,应该重用和优待这些出类拔萃的军人。无独有偶,战国兵法《六韬》也主张从军中选练冒刃、陷阵、勇锐、勇力、寇兵、死斗、敢死、励钝、必死、幸用、待命之士,把每种类型的战士聚为一“卒”。

秦锐士应该和魏武卒一样,被集中编成一“卒”(百人队),作为三军的选锋练锐集中使用。锐士卒的卒长秩级也许跟普通部队的卒长相同,但爵位应该高出不少。毕竟,锐士卒的士兵没有爵位低于不更爵的。

为了增强各军突击能力,白起打算由精选的轻车骁骑和步战锐士充当先锋,其他人马在先锋部队突入敌营后紧密跟进,迅速扩大战果。

战国兵法有丰富的车骑步协同战术,但车骑部队的编制较小。据《六韬·均兵》记载,轻车兵主要采用“五车一长,十车一吏,五十车一率,百车一将”的编制,骑兵则采用“五骑一长,十骑一吏,百骑一率,二百骑一将”。《六韬》体现的主要是齐军的战术体系,但战国军队在车骑使用方面有极大的共性。秦末汉初的郎中骑兵屡屡斩虏齐军和项羽军的“骑将”,其实大多就是这种200骑的指挥官。秦军的骑千人与齐军骑将名称不同,但所部也是200骑。秦轻车兵的编制应该也与《六韬》中的军制大同小异。

别看战车是100车一将,骑兵是200骑一将,战国兵法倡导的车骑兵力配比却是“千乘万骑”,也就是一车十骑的组合方式。比如,赵国军事家李牧大破匈奴之战,投入了1300乘战车和1.3万名骑兵,比例还是1比10。对照车骑的基本编制,战国兵家应是把五个“骑将”与一个“车将”混编在一起。《六韬》中经常提到要把车骑部署为“鸟云之阵”。所谓鸟云之阵取鸟散云集之意,既可以“鸟散”为若干个车骑混编小兵群,又可以“云集”为千乘万骑的大兵团。

无论车骑数量的规模是大是小,都按照一车十骑的比例来混编。这是车骑并用时代的战法,在秦统一战争和楚汉相争时发展到巅峰,直到汉武帝时的军事家卫青彻底改革骑兵战术后才正式退出战场舞台。

由于史书失载,我们无从知晓秦军在伊阙之战中投入了多少战车和骑兵。当年吴起在河西大破秦师时动用了5万步兵、500乘战车和3000名骑兵,后来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动用了至少5000名骑兵。伊阙之战的秦军骑兵数量应该在这个范围内,笔者个人倾向认为白起手中大约有3000骑和300乘战车。

秦军步兵采用部曲制,每个万人军团都是由五校人马组成的。白起的部署应该是让每个万人军团以一校为先锋,这一校2000名步兵与20乘战车、200骑协同作战。这个组合既符合一车十骑的比例,也对应了每乘战车配备100人的战国前期作战传统。20乘战车按“十车一吏”分为两个战车队,200骑也可以分为两个百骑队,保护步兵校的左右两翼。步兵校可以分解为20个卒百人队,其中包含若干个战斗力极强的锐士卒。

《六韬·均兵》曰:“夫车骑者,军之武兵也。十乘败千人,百乘败万人;十骑败百人,百骑走千人,此其大数也。”按照这个战斗力换算公式,20乘战车和200骑总共可以击败4个敌军千人队,包含若干锐士百人队的2000名步兵至少能以半击倍。再加上出其不意的优势,一个车骑步混编的加强先锋校大致可以击败一个毫无防备的魏军万人兵团。而在加强先锋校后面,还跟着由若干个校组成的大部队……

魏军各大营和秦军营垒同样分为左右二垒,各设一个营门,营门外也设左和与右和。秦军以魏之后军营、右军营、中军营和左军营为夜袭目标,要进攻8个营门。也就是说,白起至少要编组8个加强先锋校。

魏后军营和中军营是主攻目标,前者得到了数万秦军悄悄包围的待遇,后者将要面对由白起亲自指挥的1万中尉军外加几校人马。秦军对魏右军营和左军营主要是牵制性攻击,实际上可能只投入1万兵力。因为组织夜袭的难度很高,少而精的兵马不容易走位混乱,更利于发挥战力。

各部秦军已经部署完毕,都在紧张地等待总攻的到来……

夜色正浓,值班守夜的魏军士兵披甲持戟,背着弩箙,排成行伍沿着营中纵横之道巡逻。每个百人队营区都静悄悄的,只有风吹旗帜的响声和火堆的噼啪声。大部分魏军官兵已经酣然入睡,卸下的甲胄放在一边,剑戟入鞘,弩弦也松弛下来,以免因使用过度而失去弹性。

他们从未想过白起会从一百多里外跑来打自己。他们刚才也许做了美梦,也许是噩梦。无论怎样,再睁眼,就是后人说的修罗地狱。

山河间猛然响起战鼓的回音,马蹄和车轮轰鸣如雷,喊杀声震耳欲聋。箭雨划破了漆黑的夜空,地上躺着一片被扎成刺猬的东倒西歪的尸体。圆睁的眼死不瞑目,惊讶的表情诉说着生命的脆弱。阵亡者的时间停止了,但战斗者的时间才刚开始。

“有秦兵!有秦兵……”一名魏军哨兵刚放出警报,背上就插满了箭羽。

秦锐士勇猛无匹,在轻车骁骑的支援下迅速击溃了魏军左和与右和,突破左垒和右垒的营门。进攻左垒的锐士卒前行开道,为全军打开突破口。200骑化整为零,以十骑为一队,沿着敌营的纵横之道散开,四处点火。加强先锋校的步兵冲进敌营后,以部(400人)为单位分头攻击敌营各方向。进攻右垒的加强先锋校不甘落后,人人奋勇突击,力争先打到敌将的帐幕。

各营区的魏兵慌慌张张地披甲执戟,稀稀拉拉地冲出去迎战。但不少人刚出自己的营门就被来去如风的秦骑兵射杀。魏军骑兵和战车兵来不及上马乘车就遭到了攻击。有的人还在手忙脚乱地上弩弦,就被冲进营帐的秦兵割去了首级。

靠近军门的营区很快全盘崩溃,败兵四处逃散,把恐惧情绪传染给了后面的营区。不少魏兵狼狈逃窜,连武器都丢掉了。靠后的营区有不少魏军伯长集合好自己的部队,怒冲冲地救援前面的营区。但剽悍的秦锐士横冲直撞,魏武卒和奋击来不及列成百人战阵就被冲散。

秦军攻势虽猛,但魏军营垒规模大,就算被斩杀数千人也还有数万人马未服。魏军诸将逐渐从最初的混乱中冷静下来,组织兵马拼命从两个营门突围。冲出营门的魏军还没高兴太久,就遭遇了镇守外围的秦军各校,又是一番殊死厮杀。

就在两军打得你死我活时,白起接到了副将从数十里外派轻骑传来的阴符。是一尺之符,意为大胜克敌,魏后军营已插上了秦军的战旗。他派轻骑传令,让副将留下一部兵马看守缴获物资,同时分兵渡河向上游进军,击破东岸的韩军,其他人全部火速南下与自己会师。

由于魏军四大营是同时遭遇袭击,无法相互支援。魏后军的主体是厮徒,武士、苍头、奋击等战斗兵的比例不如其他四军高,战斗力最弱,在数万秦军的优势兵力围攻下很快被攻破。魏右军和左军遇袭后损失不小,但秦军投入兵力较少,且作战目标主要是牵制,还是有大量溃兵逃出。魏中军的战斗力最强,公孙喜身边有多个武士卒护卫,死战不退。两军激战良久,几十里外的魏前军赶来增援,掩护公孙喜逃离战场。白起重创敌中军,但未能俘获敌方大将。他没有冒险孤军深入追击,而是派兵增援攻打魏左军营和右军营的部队,尽可能多杀伤敌兵。围歼魏后军的大部队也不顾疲劳赶来支援,截住无数丢盔弃甲的残兵败将,缴获不少魏军旗鼓。

天亮了,秦军各部重新合兵一处,彻底封死了魏军北撤的退路。魏军丢四营,丧后军,其他各军受创不轻,只有前军的建制较为完整,损失大量后勤物资。伊阙山谷东岸的韩军被秦军从背后打了个措手不及,只有少数溃兵通过浮桥逃到了西岸韩军主力的营垒。

听完众将上报的军情后,公孙喜猛然意识到了联军的危险处境,不禁对白起的意图倒吸一口冷气。不过,他花了几天收拢完散兵后发现,魏军残部数量依然庞大,还能与秦军一战。只是众人遭此一劫,士气十分低落,无法马上组织兵力复仇。韩军不仅被南线的秦兵牵制,而且韩将听到魏军大败的消息后也心慌意乱,不堪大用。公孙喜只好下令各军先修筑坚壁,休养整顿几日再与秦军决一死战。

谁知白起根本不给他休整的机会,派出轻兵攻击正在进行土木作业的魏军士兵。 nIIKU7avnW9l/KnPl5l7d4DzqPyjvxanOS5cmHMiohzSSkrwhH3LO6R7BLxStGW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