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欣闻国内知名军事历史作家陈悦先生即将推出新著《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很是感动。陈悦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海军史研究,成果颇丰,不曾想他在功勋荣誉制度方面也有极高的造诣。

勋章及奖章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军事领域的研究范畴,往往被其他领域忽视,而军事领域内,又鲜有人对这个题材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加之资料匮乏、数量巨大、种类繁多,以及其比较复杂的政治、军事机密等门槛,导致这个领域一直以来并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在中国,勋章从严格意义上还算是舶来品,但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军功、爵位、等级一直都是存在的。就勋赏制度而言,我国要早于外国约千年以上。“勋”字在古汉语中,有“特殊功劳”的含意,如《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说:“追思嘉勋,实不可忘”。据此含义,我国古代便实行着“勋官”制度。

“勋官”是中国古代授予有功之臣的荣誉性称号,最早可追溯到秦朝。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秦朝逐渐开始强大起来,最终扫灭六国,统一中国。在这次变法中,就有一项军事上的改革。为了鼓励杀敌求胜,秦朝就设立了军功爵禄制度,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北魏时陆续置其官号。北周时对其进行了整理,正式设置勋官十一等,由上而下称为:上柱国、柱国大将军、上大将军、大将军、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开府仪同大将军、上仪同大将军、仪同大将军、大都督、帅都督、都督。

此后,“勋官”制度一直为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正如《旧唐书》指出:“勋官者,出于周、齐交战之际。本以酬战士,其后渐及朝流。阶爵之外,更为节级”。

隋朝初期,基本沿用北周的勋官制度,仅改“柱国大将军”为“柱国”,上开府仪同以下改“大将军”为“三司”。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更定官制,重改品级。废特进、八郎、八尉、十一等勋官,并取消朝议大夫。散、勋官合并,更改后的散职为从一品至第九品。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沿用周隋勋官制度,定勋官名称为:上柱国、柱国、上大将军、大将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共十二等。最高者视正二品,最低者视从七品。贞观十一年,改上大将军为上护军,大将军为护军。唐朝的勋官以“转”相称,转数多者为贵。

宋朝的勋官等级仍为十二转,与唐代相同。京官和选人从武骑尉开始升转,朝官从骑都尉开始升转,逐级而进。骑都尉以上,两府和正任以上武臣遇到朝廷恩典,每次升转的等级,文、武朝官均升转一级。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罢文臣勋官,南宋又加以恢复。至元时,勋官减少为十阶,废云骑尉、武骑尉,并改品级为自正一品至从五品。除上柱国外,其余只用于分赠。明朝的勋官分为文勋、武勋十等。其中文勋十等为:左柱国、右柱国、柱国、正治上卿、正治卿、资治尹、资治少尹、赞治尹、赞治少尹、修正庶尹、协正庶尹。“自从五品以上,历再考,乃授予”。武勋十二等为:左柱国、右柱国、柱国、上护军、护军、上轻车都尉、轻车都尉、上骑都尉、骑都尉、骁骑尉、飞骑尉、云骑尉、武骑尉。

到了清朝,因为清朝不等同于其他王朝,有很强的满族地方特色,再加之早期并没有像其他王朝那样在中原有过统治经验,清王朝入关问鼎中原后,勋级就被撤销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朝特色的爵位制度,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蒙古爵位和异姓功臣爵位。乾隆十三年(1748)出台的《考试受封表》《钦定封爵表》确立了最终的封爵制度, 宗室爵位分为十四等:一等曰和硕亲王,二等曰世子,三等曰多罗郡王,四等曰长子,五等曰多罗贝勒,六等曰固山贝子,七等曰奉恩镇国公,八等曰奉恩辅国公,九等曰不入八分镇国公,十等曰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等曰镇国将军,十二等曰辅国将军,十三等曰奉国将军,十四等曰奉恩将军。 异姓功臣爵位又称“功臣世爵”“民世爵”,掌于吏部验封司,授予汉员和西南民族等满蒙外其他民族人士,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此外,清朝还有授予“巴图鲁”勇号、赐给黄马褂、赐顶戴、赐花翎、赏紫禁城骑马、赏坐轿舆、赏用紫缰黄缰等勋奖。

虽然勋赏制度在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但以“勋章”的形式来表彰和标志特殊的功绩,则是外国人创设的。据《苏联军事百科全书》记载:“十四至十六世纪,由君主设立的用于奖励贵族的宫廷勋章已经广为流行。”勋章作为一种奖励证章,最早在僧侣骑士团中实行。1348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设立嘉德勋章(The Most Noble Order of the Garter),这可能是最早的勋章了。1399年英国又设立了巴斯勋章,1429年奥地利和西班牙设立金羊毛勋章,1522年瑞典设立宝剑勋章,1579年法国设立圣灵勋章等,这些皆属宫廷勋章。获得这种勋章的人可升为骑士,有贵族的权利。

中国政府颁发勋章的历史还要从近代开始。自从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朝政府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停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康沃利斯”号上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我们封闭多年的国门终于被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我手上就收藏有英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奖励给参与这次战争人员的奖章,而且奖章上还有“大沽战役”、“八里桥战役”等字样。还有法国政府颁发给参与这次远征人员的1860远征中国奖章,奖章正面是拿破仑三世的头像和中文“北京”字样的勋带,背面则刻有“PEKING 1860”等文字。

随着中外国际交往日益增多,一批握近代科学技术的“洋人”相继来到中国,在军队、企业、通讯、邮电、交通、运输和教育等部门服务。当他们的工作做出突出成绩,清政府就会给予一定的奖赏。但按照大清的老传统,授予他们马褂、花翎、顶戴、赏食赏物等形式的奖赏,显然不够适宜的了。比如当年就是否赏赐给洋人吉必勋“巴图鲁”称号。身为总理衙门大臣的恭亲王奕訢就坚决反对,他认为“巴图鲁”勇号事关大清的“国体”,把一个洋人封为大清最高勇士称号“巴图鲁”十分不妥。大清开国至此,有此称号的也不过几十人而已,而且大多是满人,连汉人也不过十几人。这才有了完颜崇厚后来的宝星勋章,用于专门奖给为大清事业作出一定功绩的洋人。双龙宝星勋章外形为星状,以龙为标志,以金银珠宝制作,价值昂贵。这也开启了中国勋章授予的历史。

虽然双龙宝星勋章是中国政府已知最早颁发的勋章,但其设计理念、设计过程、勋章样式、勋章种类、勋章等级和授勋人员始终没能厘清。陈悦先生的新著《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陈悦先生查阅了大量文献和图片资料,不但将宝星勋章的设计理念讲述得十分清楚,而且图文并茂地将宝星勋章各个等级及颁发人员一一梳理清晰。尤其是对1908年宝星勋章改革后的等级、样式及包括载涛在内的国人获勋情况也进行了详细介绍,使我弄清了很多以前经常在老照片上看到却一直没有捋顺的历史细节。

2015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此法,国家先后颁发了八一勋章和友谊勋章。今后还将颁发七一勋章和共和国勋章。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翻开陈悦先生的这本《龙星初晖:清代宝星勋章图史》,相信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
代表作有《谁收藏了圆明园》
2019年3月20日于西直门素心书屋 /iP+SlOfK6WdI8jWeJ0FjbQPbLAw95lsUnIX+2aVqadKgRcDyCv9B9VBsr5/Zg1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