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在前现代社会的一千多年中,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国家。直到19世纪,中国仍雄踞世界经济版图。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的研究,中国在1820年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三分之一(见图1.1)。但是随着18世纪工业革命的兴起,西方快速崛起,发展一日千里,而中国则一落千丈。脆弱的经济使得中国在与西方列强的战争中不断遭到挫败,从而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向二十多个国家出让了通商口岸的治外法权,关税收入也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并且向英国、日本和俄罗斯割让了领土。

图1.1 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

资料来源:Angus Maddison, Historical Statistics of the World Economy:1—2008 AD.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社会精英像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精英分子一样,抛头颅、洒热血,致力于使自己的祖国重获尊严、恢复强盛。但是成果不彰,中国在全球GDP中的份额直线下滑,缩减到了只剩5%,并在这样的低点上一直徘徊到1979年。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其后的38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6%,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14.6%。1979年时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只有210美元,是当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上中等收入国家,2016年人均GDP达到8123美元。2009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取代德国成为世界最大商品出口国;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2014年成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间,中国有6.8亿人口摆脱一天1.25美元的世界贫困线,为全球减贫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上海则自2005年以来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以货吨计算)。在过去三十多年间,中国还是唯一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经济危机的新兴大国。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堪称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2017年全球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上海洋山港四期正式开港,使上海港的年吞吐量超过美国所有港口的吞吐量总和,占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本讲将集中讨论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全书后面的部分回答以下五个问题打下基础:

·为何中国在前现代社会文明鼎盛,而在现代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为何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前经济发展绩效很差,而在改革之后却取得了奇迹般的增长?

·为何中国在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之后经济发展的总体绩效很好,但却出现了经济周期波动、金融体系脆弱、国有企业改革困难、地区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问题?

·在已迈进21世纪的今天,中国经济应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改革才可取得持续、快速、健康的成长?

·中国当前经济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否真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等等。

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

中国这场奇迹似的变革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政策。所谓改革开放,就是要改革经济结构,开放对外经贸,参与全球化。一个经济的开放程度通常由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即“对外贸易依存度”来衡量。大陆在1978年的对外贸易总值是206亿美元,比台湾少12%,其中进口占GDP的4.8%,出口占4.7%,总共占9.5%。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为改革开放提出了一个发展目标,那就是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要“翻两番”。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每年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必须达到7.2%。当时我作为在北大学经济的学生对这个目标的实现有所怀疑,因为那时学界普遍接受发展经济学中的“自然增长率”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除了在战争和受到自然灾害破坏之后的恢复期,都不可能长期维持年均7%以上的增长速度。60年代以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虽然曾有二十多年超过7%的增长,但是这些经验因属于特例而被称为“东亚奇迹”。1978年年底的中国拥有10亿的庞大人口数量,其中80%是农民,文盲众多。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要在20年内维持7.2%的年均增长率,实在让人难以置信。中国有句古训“取法乎上,始得其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于是“翻两番”的目标在那时看来更像是一个动员的口号而非切实的目标。然而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回头再看,邓小平同志当时提出的目标实在太过保守了。正如上文所说的,在1979—2016年的38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9.6%,比7.2%高出2.4个百分点。这几个百分点看起来虽然不大,但是从总量上看,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发展为1978年的32.3倍,比按“翻两番”的速度7.2%计算的14倍高出一倍还多。而且自1978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年增长率也达到了14.6%,比GDP的增长还高出5个百分点。到2016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6855.6亿美元,在38年间完成了178倍的飞跃式增长。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提出了被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并最终超额实现。

1987年,我完成了在芝加哥大学的博士学位学习和在耶鲁大学的博士后工作,回到北大,当时国内正在推行以“大进大出”、“三来一补”等加工贸易的方式参加“国际大循环”的战略。 我参加的第一个政策讨论是:如果我国参加国际大循环,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可能达到的比重将有多大?一般而言,小经济体的对外贸易比重可以比较高,比如亚洲“四小龙”这些经济体,它们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超过100%,而大经济体的进出口在它的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通常都较小。根据世界银行每年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在人口超过1亿的大国中,印度尼西亚的贸易依存度在1984年达到了23%。如果中国努力一点,有望做到更好,所以我提出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有可能达到25%,这个数字在当时同样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他们普遍认为我在美国受外国理论的影响,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国情: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1978年时贸易依存度只有9.5%,到1984年才达到16%,而当时美国的进出口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5.2%,日本也只有23.9%,所以即使推行这个新战略也不可能达到25%的贸易依存度。现在回头再看,当时我的预测与小平同志在1978年的预测一样过于保守,因为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曾经超过了60%,即使在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之后有所下降,近年来也维持在40%上下的水平。

除了大力拓展对外贸易,中国还不懈地积极引进外资,2014年曾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外资吸引国。伴随着中国经济连续不断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日益扩大,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总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这对中国在国际社会所能起到的影响添加了重量级的砝码。 EWzsJH9LsfyxBd42ElmfjsGn4WYJTp6Nro9zuRMdVyRW4DcE/jOZHOJ3uaZpC4L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