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詹姆森的“暴走”

提起军队“暴走”,军事爱好者的第一反应想必是猖狂的旧日本军人。从西乡从道到河本大作,从石原莞尔再到辻政信,旧日本陆军最拿手的就是对政府的命令置若罔闻,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我这么干就偏要这么干。不过往前追溯,南非的英国军队和地方政府也不遑多让,在祖鲁战争期间就喜欢自行其是,往往不等伦敦指令就先采取行动。得逞固然皆大欢喜,失败了英国政府也不会惩戒当事人,所以南非英国当局处理问题时倾向于激进,伦敦的政治家们则偏于稳健。白厅和议会对此也无可奈何,那时电报才刚刚发明,更不要说无线电。南非远隔万里,如果不给殖民地放权,那就要全乱套了。

罗德斯成功垄断了钻石和黄金开采后,便顺利向政治家转型,于1890年担任开普殖民地总理,更能放开手脚去实现自己的“南非联邦”梦想。1889年,英国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东印度公司为模式,组建了拥有皇家特许权的英国南非公司(British South Africa Company),可以代表政府行使诸多权力。公司在非洲中、南部进行殖民活动和经济开发,干着英国政府想干又不便于亲自出面干的各种勾当。作为英国政府的“打手”和“急先锋”,南非公司拥有准军事部队,还承担了诸多警察的职能。

▲布尔战争的幕后推手——兼具资本家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塞西尔·罗德斯

罗德斯虽然不是公司董事长,其实握有实权,是公司的真正操控者。他最得意的功绩就是凭借公司军队,占领了北方的马塔贝列和马绍纳兰(Mashonaland) 。有钱有权又有枪杆子的罗德斯早就看德兰士瓦共和国不顺眼了。除了上文讲述的各种经济、政治矛盾外,居住于德兰士瓦境内的“外侨”权益问题成为罗德斯发难的借口。

▲政治讽刺漫画:操纵非洲的巨人罗德斯,左脚在开罗,右脚在开普,正在谋划他的“2C计划”

自从德兰士瓦发现金矿以来,大批非布尔人涌进来。拥有10万人口的约翰内斯堡居然只有2万本地公民。保守的布尔人一方面依靠这些劳动力和外来资本赚得盆满钵满,一方面又特别反感“外侨”,觉得他们破坏了自己安宁的生活,更难以容忍的是,白人外侨们在缴纳赋税后,竟然敢要求政治权利,实在不识好歹。至于其他有色人种,在持种族主义立场的布尔人眼里,大概就跟牲畜差不多了。

外侨的不满让罗德斯找到了突破口。他悄悄在约翰内斯堡组织了一个由外侨组成的“改革委员会”,计划由该委员会首先发难,然后派出公司部队以“恢复秩序”为名突袭该城,进而控制金矿;如果顺利,说不定还能一鼓作气颠覆德兰士瓦政府,实现第二次吞并该共和国的目标。该计划由高级职员、拥有医师资格的利安德·斯塔尔·詹姆森(Leander Starr Jameson)负责具体实施。

詹姆森在1895年10月潜入约翰内斯堡,与外侨领导人确定于当年12月底举事。然而事到临头,改革委员会反而畏缩了。这些人本来都是生意人,以赚钱为第一要务,为了政治权利把身家性命搭进去似乎很不划算。冷静下来后,委员会就不断拖延推诿,企图让这个阴谋不了了之。

然而比职业军人还激进的詹姆森医生已经等不及了。时间拖得越久,败露的可能性就越大。12月28日,他给罗德斯发报:“除非我明确听到相反的消息,否则明天晚上就离开。”次日又发报说:“今晚将前往德兰士瓦。”当开普当局收到电报后,詹姆森已切断电报线,再也无法联络了。而约翰内斯堡方面仍然没有发动叛乱的准备。

29日下午3点,詹姆森在没有接到正式命令的情况下,率领公司的警察部队从贝专纳兰(Bechuanaland) 出发。部队约有600人,其中400人为骑警,装备有3门火炮和8挺马克沁机枪。

詹姆森“暴走”的消息传到伦敦后,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大为震惊,急忙下令让詹姆森回来。这个命令最后一程是信使快马加鞭送到詹姆森手中的。此时突袭部队已经走了大约三分之二的路程,几个指挥官一合计,决定继续干到底。当赌徒投出骰子后,他们就没办法再拿回筹码了。

外侨领袖的动静这么大,行事又拖拖拉拉,克鲁格政府早就警觉起来。由于涉及英国当局,布尔人决定欲擒故纵,待“乌龟伸出脑袋后”再动手。1896年1月2日,当詹姆森率部抵达距约翰内斯堡20英里(约32公里)的多恩科普山(Doornkop)时,布尔军队已布置好严密的防线,就等着詹姆森自投罗网了。

战斗毫无悬念,詹姆森绝望地抵抗一番后,不得不缴械投降。史称“詹姆森突袭”的军事冒险事件就这样成为一出闹剧。

事情办砸了,当然得有人负责。不过对所有直接当事人的板子,都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罗德斯辞去开普殖民地总理一职;詹姆森被判监禁15个月,但很快就被赦免了;至于那些外侨,本来被德兰士瓦法庭判了死刑,后来交了一大笔罚款后也都全身而退。目前英国和布尔共和国还得保持表面的友好,不能轻易翻脸。

英国政府已经够恼火了,有人似乎还嫌不够乱。德皇威廉二世在詹姆森被捕第二天就轻率地给克鲁格发了一封庆贺电报。不料这封电报被英国截获,后来又见诸报端,引发了全英的反德高潮。这封著名的“克鲁格电报”进一步激化了英德矛盾,是所有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因的著作绕不开的历史事件。

此后几年,英布双方都在虚情假意地沟通、谈判,但都意识到战争已迫在眉睫。德兰士瓦大肆购买军火,积极备战;英国则酝酿国内舆论支持,同时在外交上得到法国、俄国和德国的谅解,确保它们不会在战争中背后插一刀。法、俄倒也罢了,在真正需要为布尔人提供支持的时刻,德国却背地里同英国进行利益交换,绝情地放弃了叫得情真意切的“条顿同胞”,实在让人唏嘘。国家的信义往往比一封写满甜言蜜语的电报纸还要薄。

1899年6月,英国和德兰士瓦在布隆方丹举行的和谈宣告破裂。9月,英国提出最后通牒性质的“七点要求”。克鲁格政府对授予外侨政治权利的要求有所松动,但英国方面仍然不满意。1万名从印度、塞浦路斯、马耳他和埃及调来的英军部队正驰援南非。至此,就连德兰士瓦的温和派也明白,除了放弃独立,否则英国是不会善罢甘休的。10月11日,布尔军队首先侵入英属纳塔尔殖民地;同为布尔国家的奥兰治自由邦也向英国宣战。

第二次布尔战争正式爆发了。 qnMQbcRJeQSOw/CtyY5uNdKTA6nfz7Qlpwq1bYHdsHaqXRZGApV/gZPhVYouzvQ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