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黄金国度

年轻气盛的丘吉尔向狱友们通报了他的宏伟越狱计划,几个理智的高级军官立即制止了他的妄想。于是丘吉尔定了个小目标,只联合了两位军官实施越狱,其中一位熟悉当地地形,会说荷兰语和祖鲁语。像所有高明的阴谋那样,人数的多少往往与成功率成反比。

1899年12月12日晚上是三人小组的行动时间。丘吉尔趁着守卫疏忽的空隙,翻过墙头,躲在隔壁花园的灌木丛中。另两位却阴差阳错,错过了机会,无法与他会合。现在丘吉尔陷入更加绝望的困境。他不能待在原地不动,否则迟早会被发现;也不能翻墙回监狱,这样很大可能会被卫兵直接射杀;自己一个人离开,可是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一句荷兰语也不会说,怎么跑?思维果断的丘吉尔很快从慌乱中清醒过来,决定独自行动,逃离这个“黄金国度”。

▲布尔人将丘吉尔和皇家都柏林燧发枪团的被俘官兵关押在远离前线的比勒陀利亚。不愧是老牌贵族家庭出身,丘吉尔就算当了俘虏还显得这么“拽”

虽说第一次布尔战争在明眼人看来,英国算是失败了,不过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确实没有使出全力一搏。在战术上固然略胜一筹的布尔人取得胜利实属侥幸。务实的英国政治家早就被多年来的南非殖民战争搞得精疲力竭。德兰士瓦本身地处内陆高原,战略位置无关紧要,又没什么有价值的矿藏。1867年发现的钻石矿在奥兰治,早就被英国人掠走了。德兰士瓦北部倒是有小金矿,只是储藏量很小,人们嘲笑说,那里每年只能像“挖耳勺”那样出产黄金,这点小钱当然入不了英国的法眼。于是英国政府决定就让这群布尔人在黑人的包围中自生自灭。1881年和1884年的两份协定就是这种战略思考的体现。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伦敦协定》墨迹未干,几个月后就有两个冒险家在比勒陀利亚和瓦尔河谷之间、德兰士瓦最贫瘠的地区,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矿——维特沃特斯兰德金矿(Witwatersrand),简称兰德金矿。该矿脉东西延绵80公里,南北宽30公里,属于极大富矿。自1886年洗出第一批黄金以来,130多年来共出产了近5.5万吨黄金,约占全人类开采量的50%。

淘金热旋即爆发,各色人等纷纷聚集,在这片荒蛮之地很快就诞生了一座新城——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如今已发展为南非第一大城市。可是让淘金者失望的是,兰德金矿的矿脉最深甚至达到2000—2800米,绝非单打独斗拿着小簸箕和铁镐就能勤劳致富的。想要挖到宝藏,人们必须利用爆破技术、先进的矿井机械以及氰化法,这都需要巨额投资才能实现。

突发横财看起来幸运,实则隐藏了巨大的祸患。第一次布尔战争结束后,英国和德兰士瓦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解决。可惜黄金刺激了老牌强盗的贪婪神经,涌入的淘金者和外资又将引发外地人与德兰士瓦之间的冲突。如果没有金矿,布尔共和国是否会一直保留小国寡民的生活方式呢?也许不求大富大贵,只愿在即将到来的20世纪动荡年代里明哲保身才是生存之道吧。

英国现在是后悔不迭,白白放跑了这么一大块肥肉,但是刚刚签署协议就立马撕毁,国际影响也太恶劣了。好在英国资本还是雄厚的,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首,英资占到金矿投资额的60%以上。黄金铸成金锭后,便源源不断运往英国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当时各国货币正实行金本位制,拥有雄厚黄金储备的伦敦遂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不二中心。

在经营层面上,英国人亦抢得先机。钻石业垄断集团——戴比尔斯的创始人塞西尔·罗德斯(Cecil Rhodes)率先成立了垄断性质的矿业公司。罗德斯本人则是有政治抱负的资本家,狂热支持帝国主义,甚至在遗嘱中将身后财产交给殖民大臣,以完成收复美国的宏愿。他还在牛津大学设置了著名的“罗德斯奖学金”,培养他心目中的完美精英。这个人后来成为引爆布尔战争的元凶之一。

金矿给德兰士瓦也带来了生机和繁荣。靠着巨额金矿税和特许权续命,原本濒临破产的德兰士瓦政府反而成为南非地区最富裕的金主,到1890年,其财政收入就超过了开普殖民地,1897年更是达到448万英镑,远比开普政府有钱。整个国家可谓是百业俱兴,传统农业国逐渐向工业化的现代国家过渡。

有钱了,野心就会开始膨胀。德兰士瓦当然不愿意永远被英国人困在“牛栏”中,而是希望联合南非所有布尔人,成立一个从“好望角到赞比西河”的庞大联邦。一开始布尔人不敢动英国人的“奶酪”,还是按老规矩从周边的黑人国家攫取地盘。他们向西争夺茨瓦纳人(Tswana)的土地,向东北将斯威士兰(Swaziland)纳为“保护国”。英国也针锋相对,为很多黑人酋长国提供“保护”,以遏制德兰士瓦的势头,双方矛盾又开始激化。

▲黑人劳工在约翰内斯堡附近的一处金矿内挖矿。工作条件十分恶劣,设备倒是很先进

到目前为止,英国和德兰士瓦的不和还只是局限于南非的地区矛盾,当德国也掺和进来后,南非问题就影响到非洲,乃至世界政治的格局。

当时英国的非洲战略是实现一个所谓的“2C计划”,即建立从开普至开罗的庞大非洲殖民地。在1888年登位的德皇威廉二世则轻率地大肆宣扬要为德国谋取“阳光下的地盘”,将对外侵略和殖民扩张列为发展目标。具体到非洲,德国的战略是将已占据的东非、西南非和西非殖民地从印度洋沿岸到大西洋连成一片。这就必然与由北至南的英国“2C计划”发生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

德兰士瓦正好处于这两个殖民计划的交汇点。因此德国频频向布尔人示好,不仅全力提供各种工业装备和先进武器,还给予其金融支持,更是鼓吹“种族”关系:布尔人和德国人都是“条顿”民族,理应联合起来对抗盎格鲁-撒克逊人。于是早在19世纪90年代初,南非就埋下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祸因。

同一时期,德兰士瓦政府在德国资金的帮助下,终于修通了洛比铁路——从比勒陀利亚至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港口城市洛伦索-马贵斯(Lorenço Marques,现为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尽管布尔人还未能与印度洋直接亲密接触,但通过这条铁路便能大大缓解他们的战略困境,不必依赖开普和纳塔尔的港口与外界通商,还能得到德国的支援。

当时南非已有3条铁路干线,分别在东开普、西开普和纳塔尔,均由英国资本控制。为了打压新开通的洛比铁路,英国资本家不惜将其殖民地内的铁路段运价降低。克鲁格总统则反其道而行之,将德兰士瓦边境至兰德金矿的铁路运价疯狂提价。

英国商人们不堪重负,只好用铁路将货物送到边境后就卸货,然后再用牛车渡过瓦尔河畔的浅滩,运往约翰内斯堡。一时间浅滩处牛车云集,恍惚间还以为时光倒流了半个世纪。1895年11月1日,克鲁格下令封锁瓦尔河浅滩,英国立即做出强硬姿态,摆出要开战的架势。7天后,克鲁格让步,浅滩重新开放。加之德兰士瓦之前在林波波河以北的扩张失败,英国在南非博弈中暂时占有上风,开始更加主动地挑衅。

▲保卢斯·克鲁格(Paulus Kruger)第4次就任德兰士瓦总统(1898年)。他是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奠基人之一,第一次建国时就是与小比勒陀利乌斯搭档的副总统。英国吞并德兰士瓦后,克鲁格成为反抗领袖,1881年重新建国后4次连任总统,长达17年之久。1900年因军事失利,克鲁格流亡欧洲,1904年死于瑞士 L2EBSzjaUitd4tUv/veF9a0vA3iVZP+UZDbtkR1oEuxbSQhFd7EEb5QSZaX2x2j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