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罗马与迦太基的海上竞争

在西地中海,战舰的技术发展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虽然锡拉库萨人对巨型多列桨舰的尝试最终影响了整个东地中海,尤其是希腊世界,但迦太基人仍然追求传统的撞击战术,并继续以更灵活的中型战舰作为舰队主力。就算在德米特里乌斯一世赢得公元前306年的萨拉米斯海战,正式宣告了巨型桨帆战舰的崛起,迦太基人仍然没有像其他腓尼基城市一样,转向大型战舰的建造。这使迦太基海军投入第一次布匿战争时,它以及效仿它的主要对手——罗马人,至少在装备上是更加“复古”的。

迦太基长久以来从西地中海的海上贸易中获益,到公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爆发前,迦太基据称有着约1.2万塔兰特的岁入 。大希腊地区的各希腊城邦,一度在西西里等地和迦太基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到公元前3世纪前半叶时,迦太基人已经明显占了上风。直到罗马共和国崛起,才再次有人开始挑战迦太基在西地中海的海上霸权。

与迦太基截然不同,罗马共和国的力量并非源于航海和贸易。包括罗马城所在的拉丁姆平原在内,罗马共和国的核心地区——整个意大利西部沿海地区,是一块富饶的沃土。伊特鲁利亚和那不勒斯之间的诸多火山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和波河的滋养,使得这里具备能够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并能够维持大量的人口。但是,这片土地的财富也仅存在于土壤中,而非土地之下。整个意大利半岛的贵金属资源少得可以忽略不计,少量的铜、铁资源也仅限于伊特鲁利亚地区,罗马人受此限制很难有自己的铸币业。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饱受贫困之苦,利用粮食这一仅有的货物,他们和内陆的萨宾人等山地部落换取毛皮和木材,到台伯河另一边的伊特鲁斯坎人的城市换购金属制品和铜,从往来的腓尼基和希腊商人处获得手工制品和染料。罗马人以这种艰难的方式一直生活到了公元前5世纪,此时罗马的人口越来越多,拉丁姆平原的肥力却将耗尽,这使罗马人的基本生活难以为继。罗马城邦所能倚重的,只剩下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产生的坚韧可靠的自耕农们。自此罗马人转向了对外扩张,起先他们的目的不过是获得坎帕尼亚和伊特鲁利亚地区可耕种的土地,其后他们的殖民和扩张逐渐遍及整个意大利。

随着罗马人的逐渐强大,他们与迦太基人的关系也慢慢改变。最初,罗马人不过是迦太基人一个不起眼的贸易伙伴,随着他们在漫长的战争中逐渐击垮伊特鲁斯坎联盟,迦太基人选择罗马人代替前者,成为自己在意大利最主要的贸易伙伴。随着罗马人逐渐在意大利称霸,迦太基人和罗马人越走越近,并在皮洛士战争中建立了军事同盟。这段建立在共同敌人基础上的短暂友谊,最终在公元前3世纪中期画上了句号。罗马人终于统治了整个意大利,下一步自然是向西西里扩张,并染指海上贸易,布匿战争也就随之开始了。

第一次布匿战争最关键的战场是在西西里岛,争夺的焦点始终是西西里岛上的沿海城镇据点。这使罗马人不可能仅靠优势陆军击败迦太基人,从迦太基人手中夺取海权,成了罗马人赢得这场战争所必须完成的目标。战争头几年,迦太基人借助舰队灵活地骚扰意大利半岛,并给西西里岛上的迦太基据点以足够的支持。公元前261年,罗马元老院终于通过提案,建立属于自己的海军,与迦太基海军展开正面对决。

在此之前,罗马人几乎不存在像样的海上力量,仅有的记载是公元前282年的皮洛士战争前夕,曾有少量的三列桨舰在罗马舰队中服役。当罗马人迫切需要新型战舰时,他们被迫采用对手迦太基人的舰型,通过仿制和意外获得的迦太基战舰,建立自己的舰队。也因此,历史记载中关于罗马舰队的丰富细节描述,同样能让我们准确地复原以迦太基人为代表的西地中海战舰技术。

罗马人在公元前261年开工的舰队,包括100艘五列桨舰与20艘三列桨舰,其中五列桨舰以一艘被缴获的迦太基五列桨舰作为原型,依样画葫芦仿造而成。这批战舰在两个月内即告完工。但对于一个财力有限的共和国而言,多达100艘五列桨舰的投入显得颇为可疑,更不必提罗马人还多次追加战舰,扩大舰队的规模。这就牵涉到罗马人仿效的迦太基式五列桨舰(Quinqueremes)的具体规格了。

波利比乌斯在谈及这批五列桨舰时,声称每艘五列桨舰有300名桨手和120名陆战士兵,这一规格与锡拉库萨人发明的此前流行于东地中海的五列桨舰是一致的。但许多现代学者认为,罗马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工并武装这么多大型战舰,实在不太可能。于是产生了另一种解释:罗马人采用的迦太基式五列桨舰,是一种稍微小型化的战舰,波利比乌斯想当然地照搬锡拉库萨—黎凡特式五列桨舰的参数,自然产生了偏差。

布匿战争时期迦太基和罗马海军的绝对主力——迦太基—罗马式五列桨舰,它与锡拉库萨人的五列桨舰有着巨大的不同

一种常见的推测是,罗马人和迦太基人使用的五列桨舰,与迦太基发明的四列桨舰一样,仍旧具有明显的三列桨舰血统。根据台伯岛纪念碑上的形象推测,整条五列桨舰的水线长度可能在147英尺左右,全舰的桨手分别部署在三列桨座上,包括两列双人桨和一列单人桨,从上至下以2—2—1的次序排列。迦太基—罗马式五列桨舰的主尺寸大致为147×22.9×4.9英尺,这与根据单列多人桨结构复原的锡拉库萨—黎凡特式五列桨舰相对短粗的舰型有着明显差异。这种“三列桨舰化”的五列桨舰或许能搭载282名桨手、75名陆战士兵和20名其他舰员,在各项基本性能参数上有较为平衡的表现。

装备了“乌鸦”的罗马三列桨舰。三列桨舰是罗马人最早开始运用的桨帆战舰,尽管装备数量有限,但却在罗马海军中一直服役到了帝国时期

罗马人的舰队最终在公元前260年完成了各项训练,并被投入到西西里的战斗。但是罗马海军的初战无疑是失败的。一位执政官涅乌斯·普布利乌斯·西庇阿带领的前卫部队,在墨西拿附近被迦太基海军的20艘战舰突袭。结果惊慌失措的罗马水手弃舰逃生,迦太基人轻松地俘获了战舰和执政官本人,自己仅损失了4艘。执政官西庇阿因为这次失败获得了“母驴”(Asina)的侮辱性称号。这与他的后辈相比,实在相映成趣

初期的失败也让罗马人意识到,罗马的桨手队伍不具备迦太基那样的素质,与迦太基人比拼撞击战术,可谓是以短击长。为此,罗马人为战舰装上了被称为“乌鸦”的装备,用以发挥自己的接舷战优势。“乌鸦”是一种活动式吊桥,大约4英尺宽、18英尺长,在末端有一个钉子。“乌鸦”平时竖起,使用时就“砸”到对方战舰上,随后它将固定在目标上,并让本方战舰上的士兵顺利地进行接舷跳帮。“乌鸦”的使用,与迦太基人偏好撞击战术和发扬远程火力,不愿意让战舰陷入静止状态不无关系。通过使用“乌鸦”吊桥,罗马人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捕捉敌舰,进行有利于自己的接舷战。而迦太基更偏好在舰上搭载大比例的射手——比如著名的巴利阿里群岛投石手。

完成改装的罗马舰队,在执政官盖乌斯·杜伊留斯的指挥下,在墨西拿以西的城镇米莱(Mylae)外海,再度与上次获胜的迦太基舰队遭遇。迦太基舰队拥有超过120艘的战舰,名叫汉尼拔 的指挥官亲自乘坐一艘从皮洛士海战中缴获的七列桨舰,带领30艘战舰组成的前卫参加海战,其余的迦太基舰队则尾随在后。

或许是因为在墨西拿获得的胜利,汉尼拔对罗马人极为轻视,面对杜伊留斯超过140艘的舰队规模,他莽撞地率领自己的前卫发动了攻击。结果在“乌鸦”和数量明显占优的罗马人面前,他几乎迅速损失掉了自己的全部战舰,狼狈地驾驶小艇逃离。随后抵达的迦太基舰队主力,只得在没有指挥官的情况下,在占优势的罗马舰队面前各自为战,尽管此时他们更聪明地试图利用机动性,避免被罗马人用“乌鸦”制造接舷战,但迦太基舰队还是在寡不敌众的局面中败下阵来。最终的结果是,罗马人获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战胜利,摧毁或俘获了超过50艘迦太基战舰,而己方仅仅损失了11艘。盖乌斯·杜伊留斯的名字也因此流传后世,并成为近现代意大利海军的传统舰名 。逃出米莱后不久,汉尼拔领导的迦太基舰队又在撒丁岛的海岸线上再次惨败,跟踪而来的罗马人偷袭了停泊的舰队,并摧毁或缴获了几乎全部战舰,倒霉的汉尼拔随后被愤怒的部下处死。

在公元前260年的米莱海战中,罗马人取得了历史上第一次海上胜利,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整体局势还是要依靠地面上的战斗来决定。在西西里岛上,罗马陆军对迦太基陆军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迦太基人仍然可以从本土不断地运兵增援。为了根除迦太基的后援,罗马人开始考虑针对迦太基北非领土的入侵行动。公元前257年,在墨西拿附近的亭达里斯(Tyndaris)海岸,执政官阿提里乌斯·雷古鲁斯指挥的罗马舰队和重建后的迦太基海军发生了小规模的接触,双方分别损失了9艘和18艘战舰。这场战争尽管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但它却刺激两国纷纷开始扩张其舰队规模。而且,罗马人从海上入侵北非的计划,也势必引发双方在海上的决战。

公元前256年夏季,实力大为增强的罗马舰队在雷古鲁斯和另一位执政官曼利乌斯·瓦索的指挥下,前往西西里南部的埃克诺穆斯海角(Ecnomus)。罗马陆军在那里等待上船,启程前往北非。迦太基人预先获知了这一行动,一旦罗马舰队出海,想要在茫茫大海上拦截舰队,或是在漫长的海岸线上进行反登陆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清楚这一点的迦太基人选择就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发难。于是,罗马舰队及其护航的运输船在出海后不久,即在埃克诺穆斯海角外遭遇了前来拦截的迦太基舰队。

根据波利比乌斯的记载,参战的罗马舰队和迦太基舰队分别拥有350艘和330艘战舰。不过,后世学者并不认可这个显然夸大的数字。塔恩等学者的修正结果是,罗马人投入了250艘战舰,而迦太基人则约有200艘战舰参战,双方的主力舰种无疑仍是迦太基—罗马式五列桨舰,两支舰队的搭载总人数约为10.3万人之巨。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也因此成为西地中海有史可查的规模最大的海战之一。

两位迦太基指挥官哈米尔卡和汉诺,从一开始就把目标锁定在满载士兵和补给品的罗马运输船,而各自坐镇一艘六列桨旗舰的雷古鲁斯和瓦索也见招拆招,竭尽全力保护自己脆弱但价值高昂的护航目标。开战后,迦太基舰队分成了4个纵队,设法绕过罗马人的战线,突击战线后方的运输船,罗马人也分为4个部分针锋相对,全力掩护运输船撤出。最终,海战在各自相距两三英里的三片战场上分别进行,激烈的战斗超过了4个小时。战斗中,罗马人始终试图利用“乌鸦”和抓钩等装备,把战斗拖入有利的接舷战,迦太基人则充分发挥机动优势,用撞角攻击孤立的对手后旋即撤退。

海战的最终结果是,罗马人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他们击沉了30艘迦太基战舰并俘获了64艘,自己仅付出了24艘战舰沉没的代价。如果说此前的米莱和撒丁岛海战,杜伊留斯是靠着汉尼拔的指挥失误获胜,那么在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中,哈米尔卡和汉诺已经尽可能地选择有利于迦太基舰队的环境了。分别展开的迦太基各分舰队,都有着足够的空间发挥其撞角战术,但需要分心保护运输船的罗马人,却仍然获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为罗马人入侵北非打开了坦途,从海军技术发展角度来说,它具备非比寻常的意义。如果说,公元前306年的萨拉米斯海战宣告了巨型战舰称霸东地中海,那么埃克诺穆斯角海战,则宣告了相同的结果在西地中海的重现。作为地中海上最后一个信奉撞击战术和较小战舰的主要海上力量,迦太基人的海军技术发展路线,无疑在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中得到了彻底的否定。尽管许多人把罗马人在海上的胜利一味地归功于“乌鸦”,但“乌鸦”作为一种辅助装备,并不具备彻底改变战局的能力,更不必说它还会对战舰的航海性能产生影响。无论是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初期使用“乌鸦”的罗马人,还是曾在科斯岛海战中使用“乌鸦”的安提柯二世,后来都抛弃了这一装备。

真正让罗马人获胜的,是他们对海军发展应顺应潮流的理解。从一开始,遭遇锡拉库萨大型战舰的迦太基人就被迫不断地放大其战舰的尺寸,从最早擅长撞击的三列桨舰,到公元前4世纪中期的四列桨舰和更晚的迦太基式五列桨舰,迦太基战舰的吨位不断扩大,长宽比不断减小,搭载的陆战士兵逐渐增加。这样的发展结果是,迦太基海军被迫放大战舰尺寸,使之无力维持三列桨舰那样卓越的速度和灵活性 。而在搭载士兵和装备方面的不思进取,又让迦太基人的轻型战舰无力在接舷战中抗衡罗马人。但迦太基海军始终醉心于撞击战术,再加上罗马人在甲板战斗方面的天赋,直接导致了经验丰富的迦太基舰队,在初出茅庐的罗马舰队面前反而落于下风。

在公元前3世纪的地中海东部和西部,几场海战都证明了同一点:以撞角战术为核心的海战思想,只有在中型战舰搭配最顶尖的桨手时,才有可能实现。一旦舰队的规模扩大,即使是迦太基这样的海军强国,也没有足够多的桨手来维持全部由三列桨舰组成的舰队。为了减少熟练桨手的需求,迦太基被迫以装备多人桨、长宽比较小的大型战舰,替代三列桨舰这样的中型战舰 ,于是造成了机动性的下降和撞击战术的低效。此时转而倚重接舷战,才是更加适应大型战舰的战术思想。

埃克诺穆斯角海战之后,罗马人从迦太基人手中夺取了制海权。此后,尽管迦太基人数次重建舰队,但进一步下降的桨手质量,和迦太基人始终坚持的撞击战术,让绝大部分重夺制海权的努力成为灾难。除了在公元前249年的第一次德雷帕纳之战中,迦太基人凭借罗马人的指挥失误扳回一城之外,迦太基海军输掉了每一次大规模海战,罗马人的舰队依旧握有决定性的战术优势。此时,罗马海军的主要敌人是海上风暴,而非敌方舰队。

最终,在公元前242年的埃加特斯群岛海战中,罗马海军再次决定性地痛击了迦太基舰队,这一战成了迦太基最后一次正式挑战罗马在西地中海的制海权。迦太基人随后与罗马人签订了和约,结束了第一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巴卡家族在西班牙开始了自己的殖民统治,他们在西班牙东部和南部的经营,使之通过西班牙富饶的资源,尤其是大量贵金属的产出大发横财。在西班牙半岛的金属制品出口转向迦太基商人的同时,原本的贸易中转站——法国南部的希腊商业城邦马西利亚(现马赛)大受其害。作为罗马人在西方的重要盟友和历史上迦太基的世仇,马西利亚人开始大力渲染“迦太基威胁论”。这和罗马的扩张欲望结合在了一起,导致罗马人在西班牙实行激进的外交政策,迦太基势力范围边缘的西班牙城市萨贡托(Saguntum)也转头与罗马结盟。最终,随着陆军名将汉尼拔主动拔除迦太基这颗眼中钉,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

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迦太基,已经无力正面挑战罗马对海洋的统治了。来自迦太基的舰队,更趋向于骚扰意大利沿海,或者执行一些偷渡行动的护航任务,而非进行海战。罗马人可怕的战争潜力,很好地体现在了其军事上:在维持顶峰时超过20个军团、数目相近的同盟军团和其他辅助部队的同时,罗马人还有着规模可观的舰队。在公元前207年,据说有多达280艘罗马战舰可供调用,从亚得里亚海到西班牙半岛,罗马舰队掌握着绝对的优势。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后,迦太基被剥夺了维持大规模舰队的权力。仅保留10艘战舰的军备限制,杜绝了迦太基对制海权的重新追求。罗马人的目光也不再局限于西地中海,他们逐渐开始了对东方的征服。

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罗马海军取得了绝对的海上优势。图为罗马的五列桨舰舰队,它被积极地投入到了对锡拉库萨城的围攻中

迦太基海军的失败,使得整个地中海世界中依旧一心追求撞击战术的海军,只剩下罗德岛人。总的来说,罗马人在两次布匿战争中的表现和罗马人对西地中海的控制,代表着大型战舰在地中海完全取代了脱胎于三列桨舰的中型战舰。尽管罗马人不像希腊化王国那样,热衷于巨型旗舰的建造 ,但倾向于接舷战法的罗马人,在海战趋势上无疑与希腊化王国是一致的。巨型桨帆战舰的黄金时代随着战舰技术的不断革新,到地中海上的海权竞争逐渐分出胜负时,已宣告衰落。 Mjpza1REruR+yHu96JT7Qvn4oqwAVsG0qBKrwlCXzuoUK4JlOOUeiTfUwkpFiO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