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东地中海的造舰竞赛

在拉米亚战争中挫败了希腊的反马其顿势力后,东地中海上的海权争夺,成了各马其顿继业者之间新的角力。在这些非传统海权豪强的冲突中,国王们开始大力推动巨型战舰的建造。好大喜功的他们成为海军最热心的资助者。古典时代的巨型桨帆战舰,也因此在继业者战争末期和希腊化时代达到顶峰。

阿莫格斯海战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大型战舰的意义。尽管罗德岛地区、埃及和希腊本土仍旧在全力生产四列桨舰,但设计师和工匠们已经开始把精力从老式战舰的改进,放到了新式巨舰的设计和建造上。亚历山大的继业者们,开建巨舰的步伐迈得并不大,但在每一次造舰计划中,大型战舰的尺寸都在显著地增加。

第一个追随战舰大型化之路的海权新贵,是继业者战争时期最强大的继业者之一——独眼龙安提柯一世。在前两次继业者战争中,决定性的军事行动都在陆地上展开,但第三次继业者战争开始后,局面发生了变化。控制了小亚细亚、黎凡特北部和整个东方的安提柯一世,无疑在陆军实力上有着绝对优势。但他的主要对手——希腊本土的卡桑德和埃及的托勒密一世,都有着可观的海军力量。居于战略上内线位置的安提柯一世,不断地遭受着来自海上的骚扰。他的对手,尤其是拥有海上霸权的托勒密一世,利用海上力量投送的便利,不断地击打着安提柯一世领土的腹部。

为了克制对手的海上优势,安提柯一世采取了亚历山大曾经使用过的手段:回避海上交锋,发挥陆军优势,摧毁敌方舰队依赖的港口基地,通过这种间接战略压缩对方海军的活动范围。但在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他与亚历山大一样遭遇了极大的困难。在黎凡特地区的行动中,安提柯一世步亚历山大后尘,围攻了托勒密一世最倚重的海军基地之一——腓尼基名城提尔(Tyre)。公元前315年夏季,安提柯一世开始围攻这座重要的港口城市。由于提尔城坐落于靠近大陆的一座小岛上,这使得安提柯一世即使不打算直接挑战托勒密一世的舰队,也仍须要打造自己的舰队,才能够真正地封锁提尔城。

在开始围城的前半年里,安提柯一世的努力几乎全部付诸东流,提尔守军能够源源不断地从海上获得补给,而安提柯一世对此却无计可施。于是安提柯一世又把注意力放回到了舰队本身,他最终决定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正面挑战托勒密一世的埃及海军。

随着安提柯一世的一声令下,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北部各地的海军船坞开始全力开工,在公元前315年尾声,安提柯一世的新舰队终于打造完成。与亚历山大的舰队一样,这支舰队最终的实力也停留在240艘。除去30艘轻型的辅助舰艇,103艘三列桨舰和94艘四列桨舰无疑是这支舰队的支柱。急需现成舰队的安提柯一世选择了较轻的主战舰艇,而非耗时更久的大型战舰。不过在舰队中,还是出现了10艘五列桨舰、2艘九列桨舰和1艘十列桨舰的身影。随着安提柯一世的舰队投入使用,他终于能够对提尔城进行彻底的海上封锁了,并最终在长达15个月的艰难围攻后,夺取了这座城市。

在这批造舰计划中诞生的九列桨舰和十列桨舰无疑是神秘的,它们的具体性能、技术特点至今仍是一个谜,而且它们也没有在实战记载中出现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安提柯一世重拾了亚历山大和锡拉库萨人的习惯,即在舰队中布置少数几艘远大于主力舰艇的旗舰,这一习惯将在未来风靡各继业者海军,并由此引导了一系列巨型战舰的出现。

在任何时代,维持一支海军的开销都是不菲的。以安提柯一世在公元前315年打造的这支舰队为例,用于建造这批舰队的支出达到了480塔兰特 。除了建造花费以外,他还须要每天投入大约7塔兰特来维持这支舰队的运行。这支舰队的日常维护,大约相当于一支五六万人的地面大军所需的成本。巅峰时期的雅典城邦,其贸易帝国的进出口税收,也就刚好能够负担起一支规模类似的舰队。可见这些从船坞中诞生的,实际上都是橡木打造的吞金巨兽。

不过,昂贵的舰队同样是物有所值的。安提柯一世的舰队使他在第三次继业者战争中重占上风,舰队使他能够把力量投放到一海之隔的希腊,重夺战略主导权。而托勒密一世的埃及海军,则在第三次继业者战争中受挫不小。托勒密王朝在爱琴海和黎凡特沿岸失去了许多基地,这使托勒密一世的海军在东地中海的活动范围大大受限,埃及舰队遭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海权挑战者。

公元前307年,第四次继业者战争爆发,这一次安提柯一世的行动几乎完全依托海军进行。安提柯一世对舰队的更新是小规模进行的,而且相当缓慢,他的主力仍旧是过去建造的三列桨舰和四列桨舰。在过去的数年中,他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五列桨舰及更大型战舰的建造上。就像锡拉库萨人集中编组五列桨舰作为突击箭头一样,安提柯一世也准备把大型舰船集中使用。

这一次,指挥这支舰队的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安提柯一世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公元前307年,德米特里乌斯一世迅速登陆雅典,并恢复了雅典的独立。在以此挑起希腊城邦与卡桑德在希腊半岛的激战之后,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在公元前306年春季挥师东进,进攻托勒密一世最重要的海军基地——塞浦路斯岛。这次登陆战最终发展成了东地中海两大海军力量的舰队决战。

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舰队在塞浦路斯岛南岸的港口城市萨拉米斯,与托勒密一世的海军主力遭遇。德米特里乌斯一世投入了大约170艘战舰,包括旗舰“安提贡尼亚”在内的7艘七列桨舰是战场上最大的军舰,此外舰队还包括10艘六列桨舰、10艘五列桨舰、30艘四列桨舰和110艘老式的三列桨舰。而他的对手投入了200余艘战舰,以四列桨舰和五列桨舰的混合阵容组成。

海战的最终结果,是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与狄奥尼索斯一世一样,德米特里乌斯一世也选择把大型战舰集中部署在一翼,战斗开始后他的巨舰们全力投入了接舷战,凭借凶猛的舰上火力和大量陆战士兵,迅速对敌方的中型舰艇取得了一边倒的优势。最终,大型舰所在的左翼优势,发展成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将敌军包围在岸边的大胜。此战,德米特里乌斯一世仅有20艘战舰失去战斗力,而埃及舰队几乎全军覆灭,仅有8艘战舰逃出战场。被俘获的大约120艘完好或修复后可用的埃及战舰,则落入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手中,安提柯一世父子也随着这次大胜而称王。

公元前306年的萨拉米斯海战中,七列桨舰大出风头。从七列桨舰开始,它以及更大尺寸的桨帆战舰,相比其他较小的量产战舰,被赋予了更加重要和独特的战术意义

如果说公元前480年发生在希腊的萨拉米斯海战,正式确立了三列桨舰在海上的绝对主导地位,那么发生在公元前306年的萨拉米斯海战,则正式向世人宣告了地中海上的巨舰时代已经到来!同时代的几大主要继业者,显然对这场一边倒的海战,以及活跃其中的大型战舰印象深刻,在萨拉米斯海战结束后不久,他们就开始了火热的造舰竞赛。

拔得头筹的是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者,德米特里乌斯一世本人。作为这一时代最卓越的军事工程专家之一,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巨舰的设计和制造,以确保自己在大型战舰方面的优势能够继续下去。首先完工的是一艘十一列桨舰。根据后来的研究,这艘十一列桨舰,其船桨的长度可能达到了55—58英尺。根据16—17世纪桨帆战舰的使用经验,单排多人桨超过10人划动时,其工作效率会显著降低,因此这艘十一列桨舰最可能的配置,是一排六人桨与一排五人桨。后来的其他巨型战舰也大多遵循了这种2—3层桨架、每排布置多人桨的配置形式,并在记载中被明确地与其他量产战舰分开叙述,享有了“巨舰”(Polyremes)的称呼。

萨拉米斯海战的失败给安提柯一世的敌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们很快也开始建造巨型战舰。埃及海军开工建造了多艘十一列桨舰。而为了维持对埃及海军的领先,在公元前302年左右,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又开工建造了更大的十三列桨舰。这艘战舰或许是在雅典退阿军港(Zea)的船棚下水的。

可就在这艘战舰完工后不久,德米特里乌斯一世与独眼龙安提柯一世,在小亚细亚的伊普苏斯遭遇了决定性的会战失利。安提柯一世本人在战场上被杀,而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尽管逃过一劫,但也失去了绝大多数的兵力和领土。落荒而逃的他,设法与自己仍旧完好无损的舰队会合,其中领衔的就是那艘巨大的十三列桨舰。见风使舵的雅典人本来想要扣留这艘军舰,但最后还是将其归还给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德米特里乌斯一世那稀疏零落的领土,几乎都要依靠其来去迅速的海军来维持。通过海上的快速支援,他得以成功维持了几处深入敌国境内的飞地。公元前300年,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甚至把他的十三列桨舰作为一座移动王宫,接待了与他握手言和的塞琉古一世,并在舰上举办了女儿斯特拉托妮丝与前者的婚礼。

不过,即使是巨大的十三列桨舰,也未能长久地保持其最大桨帆战舰的纪录。大约在公元前300年—公元前295年期间,已经统治了色雷斯和小亚细亚西部的利西马库斯,在小亚细亚北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庞提卡·赫拉克利亚(HeracleiaPontica),开建了属于自己的巨型旗舰。作为泛黑海贸易圈最重要的贸易城市之一,庞提卡·赫拉克利亚也是希腊世界最主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利用黑海海上贸易带来的巨大利润,利西马库斯决心投入巨资,一举将坐拥最大桨帆战舰的名号收入囊中。

最终在庞提卡·赫拉克利亚的船棚诞生的,是一艘每舷有十六排桨手的巨无霸战舰。这艘“莱昂塔弗洛斯”(Leontophoros)号十六桨舰,容纳了多达1600名桨手,它的名字由来或许与庞提卡·赫拉克利亚的一名战舰设计师有关。“莱昂塔弗洛斯”号的桨座分为上下两层,每层都有50支多人桨,由8人同时划动,一组桨手分坐两边,每边4人划动船桨。

但也正是从“莱昂塔弗洛斯”号开始,巨型桨帆战舰的设计目的,逐渐从实用角度偏向单纯追求战舰尺寸。事实上,“莱昂塔弗洛斯”号是否具备实战所要求的机动性能,能否在航行中表现出足够的稳定性,仍然存在不少疑问。实际使用证明,直接用于战斗用途的大型旗舰,或许十列桨舰就已经足够满足需要了。

“莱昂塔弗洛斯”号的横空出世后,德米特里乌斯一世迅速做出了回应。大约在公元前294年,他建成了一艘十五列桨舰。不过与“莱昂塔弗洛斯”号不同,这一艘战舰更多地考虑了实际用途。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巨舰结构更加紧凑,战舰规模比“莱昂塔弗洛斯”号小了不少,以此换来了相当卓越的机动性能,几乎可以与五列桨舰这样量产的大型战舰相提并论。

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实用主义精神在此后被继续贯彻,可能在公元前288年,他建成了一艘新的十六列桨舰。将其与“莱昂塔弗洛斯”号直接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十六列桨舰根据现代复原,长度大致在180英尺左右,宽约30英尺,尽管同样是十六列桨,但全舰“仅”有800名桨手,这一数字是“莱昂塔弗洛斯”号的一半,其搭载的陆战士兵更是只有其竞争对手的三分之一多点。但这艘十六列桨舰有着灵活的机动性能,正如普鲁塔克所描述的那样:“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战舰并非虚有其表,从外观看起来同样适合战斗,华丽的装饰和武器无碍于实用。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这艘战舰虽然舰体硕大,但行动快速,而且便于操纵。”显然,这样的一艘旗舰,更适合与自己所领导的整支舰队协同作战。

德米特里乌斯一世打造的这艘十六列桨舰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利西马库斯死于公元前281年的库鲁佩狄安会战后,流亡在外的政治冒险者、托勒密二世的兄弟——托勒密·克劳诺斯,最终登上了马其顿王位,并继承了利西马库斯的大部分势力。因此,他获得了这艘十六列桨舰和整支色雷斯舰队。后来这支舰队在海上遭遇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之子——安提柯二世的舰队,并且获得了一次胜利。

但克劳诺斯的统治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对抗加拉太人入侵的战斗中,克劳诺斯兵败身亡,马其顿再一次处于无主状态。这时安提柯二世挺身而出,并在公元前277年击败了一支加拉太人。军事上击退蛮族入侵的成功,使得安提柯二世成功获得了马其顿人的认可,登上了马其顿王位。而曾在利西马库斯、克劳诺斯处流浪了近10年的十六列桨舰,最终回到了安提柯二世的手中。

在被收回后,这艘十六列桨舰继续服役了一段时间,并最终退出一线。此后,它一直作为一艘纪念船,保留在马其顿海军的行列中。这种状态大约持续了一个世纪。公元前168年,罗马执政官保卢斯在彼得那会战中,决定性地打败了马其顿军队。此举结束了第三次马其顿战争的同时,也终结了马其顿安提柯王朝一个多世纪的统治。作为最耀眼的战利品之一,这艘老旧而命运多舛的战舰被拖曳至罗马,并被放在台伯河上供罗马公民参观,以此结束了它漫长而传奇的一生。

公元前3世纪的巨型桨帆战舰性能对比表

公元前285年,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发生在德米特里乌斯一世的舰队和托勒密王朝、利西马库斯的联合舰队之间。在这场海战中,当时地中海上最大的桨帆战舰均悉数投入作战。遗憾的是,史料没有对这场海战进行任何细节描述,我们也无从知晓战役的具体过程,以及那些海上巨无霸们是如何表现的。

后世学者所能知道的,仅仅是德米特里乌斯一世输掉了这场海战。海战结束后,托勒密二世和利西马库斯瓜分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舰队中领衔的两艘巨舰。托勒密二世获得了那艘十五列桨舰,他将这艘战舰留在了提洛岛,为此营建了一座崭新的船坞,并将这个战利品奉献给诸神。而十六列桨舰则落到了利西马库斯手中,或许是“莱昂塔弗洛斯”号损失于战斗中,也可能是它不适合用于实战,利西马库斯和他的后继者将这艘缴获的十六列桨舰作为了自己的舰队新旗舰。

随着继业者时代的战乱暂时告一段落,各继业者王国逐渐趋于稳固,但东地中海的海权争夺并没有终止。这一时期,埃及托勒密王朝成为毋庸置疑的海上霸主,托勒密二世是一位极其优秀的战略家和国王,在他统治期间,托勒密王朝的海上优势达到了顶峰。

托勒密二世本人对海军建设相当热心,他同许多君主一样追求着巨型桨帆战舰的建造。这一时期的埃及海军以垄断贸易带来的巨额收入为基础,将巨舰主义发扬到了极致。在曾经的萨拉米斯海战中,德米特里乌斯一世仅仅依靠7艘七列桨舰就获得了巨大的战术优势,而在托勒密二世的大舰队中,七列桨舰的数量达到了可怕的36艘。埃及舰队还装备了大批十列桨舰以上的巨型桨帆战舰,仅十一列桨舰就有14艘,另有2艘十二列桨舰、4艘十三列桨舰、1艘二十列桨舰和2艘三十列桨舰。埃及海军的舰船设计师皮格特勒斯(Pyrgoteles)也因他的作品青史留名。可以说,希腊化时代的巨型桨帆战舰,在托勒密二世时期发展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八列桨舰想象图

这一时期唯一能够挑战埃及海权的,只剩下统治着马其顿的安提柯二世。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55年,塞琉西的安条克二世与安提柯二世联盟,发起了第二次叙利亚战争。就在托勒密二世与塞琉西的陆军在叙利亚交战的同时,安提柯二世发起了旨在打破埃及在爱琴海控制权的海上行动。另一支重要的海上力量——与托勒密二世长期合作的罗德岛人,由于埃及对东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垄断,出人意料地加入了老对手安提柯二世一方。

最终在公元前258年,马其顿—罗德岛联合舰队在科斯岛(Island of Cos)遭遇了帕特罗克鲁斯(Patroclus)将军指挥的埃及舰队。安提柯二世亲临战场,并且决定性地击败了实力占优的对手,使得托勒密王朝的势力基本退出了爱琴海诸岛。在海战中,安提柯二世本人乘坐一艘产自科林斯的十八列桨舰“伊斯米尔”号(Isthmia),这艘旗舰在胜利后被奉献给了提洛岛上的阿波罗神庙,就像托勒密二世当年对俘获的十五列桨舰所做的一样。根据一些描述,这艘十八列桨舰拥有三排而非两排桨手座位,三支六人桨的宽度十分有限,这使十八列桨舰的整体尺寸控制得较好,更有利于维持战舰的操纵性能,它继承了安提柯王朝巨舰的一贯设计思路。

继承五十桨船设计思路的一百桨船,在前者的基础上进行了放大并活跃于同一时期。它最主要的特点是双人同桨,在战舰尺寸较小的前提下,这种设计因效能有限被暂时放弃。但在巨型桨帆战舰上,多人一桨的设计思路重新得到认可,它们因此也带有一百桨船的特征

公元前3世纪流行的主力桨帆战舰

托勒密三世即位后,再度开启了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埃及军队在陆地上大败塞琉西大军的同时,埃及舰队也再度活跃在爱琴海。公元前246年,安提柯二世再次指挥舰队投入海战,在基克拉底群岛最北端的安德罗斯岛(Island of Andros),索福戎(Sophron)将军的埃及舰队一部被击败,安提柯二世重获对基克拉底群岛的控制。不过,尽管能够在正面交战中获得一些胜利,但马其顿海军的实力仍然远不如埃及海军。托勒密王朝的影响力依然可以通过海军,辐射到黑海和东地中海的许多地区。在公元前3世纪余下的时间里,安提柯王朝的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希腊半岛的陆地上,因此不再像安提柯二世统治时期那样,两个海权竞争者进行激烈角逐。东地中海的海上战争一度告一段落,巨型战舰的服役史也暂时终止。

这一时期,海上战争的主舞台,转移到了西地中海。 RX2uWmQC90DczTg/rAhXX4KM9WmGwgWQWZC0CH0cpDDcNHSB0nwntDeKtcXtQzx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