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 (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 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 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 (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浅解】

本诗选自《杜工部集》。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今湖北襄阳市),生于河南巩县,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曾官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杜甫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三朝,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亲身经历者。他饱尝了那个时代的苦难,以儒家的入世精神和诗歌的艺术形式,书写了唐诗辉煌壮丽的杰出篇章。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忧国忧民,境界高尚,形成了以沉郁顿挫为主的艺术风格,其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诗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无与伦比的深远影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寓居成都时。上元元年(760)春,在亲友的帮助下,杜甫盖起了一座茅屋,权且栖身。谁知第二年秋天,一场狂风暴雨破坏了原本就简陋不堪的茅屋,让诗人的生活无比困窘。他因此而感慨万端,夜不能寐。但是诗人并没有简单地沉湎于自己的痛苦,而是推己及人,由自己眼前的不幸遭遇,想到了普天下和自己一样的“寒士”,最终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人呼吁,表达了诗人时穷位卑仍忧天下、宁苦己以利人的高尚情怀。传统儒家历来强调“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杜甫却能在穷时渴望着兼济天下,这是一种更为难得的利他主义精神。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先生所言:“杜甫圣就圣在,总是从自己的不幸想到他人的不幸。越是想到他人的不幸,越是忘记了自己的不幸。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千载而下,诵读这样杰出的诗篇,领略这样伟大的精神,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为之恻然动容? Upe4GBAHV9miWHZ1hsvvFfLwzTsCtbh+vXEjXR+a3unZcDyOksm048XAyYjfvx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