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什么是新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考为发现人才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使得万千学子的教育晋升通道变得透明、社会晋升机会变得平等。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发布,标志着恢复高考以来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一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启动,这次改革被人们称为“新高考”。其目的是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的方案,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完善规范高校自主招生,探索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而解决一考定终身带来的问题。

第一节
现行高考制度

一、现行考试方案:“3+X”

现行考试方案“3+X”中的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两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其总分为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具体考试时间:

6月7日09:00—11:30 语文;15:00—17:00 数学(分文科数学和理科数学)。

6月8日09:00—11:30 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17:00 外语。

二、现行录取方案

(一)录取批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从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兼顾考生利益的角度出发,一般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批次进行招生。

本科提前批:具有特殊要求的高校和专业。一般是指军事院校、武警院校、公安院校(含政法类院校的公安类专业)、体育院校(含综合性大学的体育专业)、艺术类院校或专业,以及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外交学院等部分高校。有些高校的小语种专业也放在提前批进行招生。

本科第一批:为教育部直属高校、“211工程”高校、部省共建的原部委所属重点高校、经批准参加本批录取的高校(专业)。

本科第二批:一般为省属的非重点本科院校。

本科第三批:为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高校等。

专科提前批:一般为有特殊要求的专科(高职)专业。

专科普通批: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科院校以及本科院校的专科专业。

此外,还可能单独设置特殊类型招生志愿、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批次等。

(二)投档方式

投档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平行志愿,另一种是顺序志愿。

(1)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模式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平行志愿按照科类对本批次录取分数线上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排在队伍前面的考生拥有优先投档的机会,位次在后的考生必须等位次靠前的考生检索投档结束后才能检索。

关于平行志愿,考生在理解上通常会陷入四大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平行志愿可以一档多投。

实际上,平行志愿是一档一投。考生选择了N所院校作为某一批次的平行志愿,录取时档案会被投至填报顺序排在前面且达到了投档条件的那所院校,而不是投向N所院校中所有达到条件的院校,更不是向这N所院校逐个投档。

第二个误区是平行志愿可以多次投档。

实际上,在某一批次的录取过程中,考生投档后如果因专业志愿填报过高或其他原因被院校退档,都不会被再次投档,而是需要参加征集志愿或进入下一批次的投档。

第三个误区是平行志愿没有先后顺序。

实际上,对考生而言,虽然N个院校为平行志愿均视为考生在本批次的第一志愿,但它们还是有先后顺序的。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应该将最想上、预计“门槛高”的院校放在前面,而将录取概率大的院校放在后面。因为,对某一考生来说,投档时是按其平行志愿中N个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投档的。如果符合其中一个,档案即投出,考生就不再有机会投档至排在该院校后面的院校。所以,考生仍需有顺序地填报志愿。

第四个误区是实行平行志愿后就没有退档风险了。

平行志愿可以大大降低考生填报志愿被退档的风险,但不可能完全消除这种风险。考生仍将面对“平行志愿投档比例大于100%”“专业志愿填报过高”“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等所带来的退档风险。为此,填报平行志愿时务必要将N个院校间的志愿拉开梯度。

高考志愿梯度是指在高考录取各批次中,院校志愿及专业志愿按预估录取分数从高到低拉开间距所形成的阶梯,包括第一个志愿院校与第二个志愿院校之间的分数差,或者是同一个志愿院校不同专业之间的分数差,或者是批次与批次之间的分数差。

院校梯度是指同一批次院校中,由于院校各方面的差异,使得同一批院校录取分数有高有低,自然形成了录取分数高低差异。考生需按这种差异合理安排院校的先后顺序。因此,考生在同一批次所填的院校志愿之间要参考拟报院校最近3~5年录取的平均分、平均位次和录取分数段,使所报院校志愿之间预估录取分数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梯度。就整体而言,院校志愿之间的分数梯度控制在5~8分是较为合理的。

专业梯度指的是同一所院校中拟报的几个专业之间也要有梯度。如果填报的所有专业预估录取分数都集中在同一水平线上,一旦一个专业未被录取,很可能所有专业都不能被录取。如果又未填服从专业调剂,就只能被院校退档。因为专业录取方案由院校自主设定,每所院校的专业分配规则不尽相同,所以,要设计好专业梯度,关键是要认真研究拟报院校招生章程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填报专业志愿时,各专业之间要有足够的分数梯度,并按预估录取分数降阶排列。

(2)顺序志愿

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模式是“志愿优先,依照分数”。它是以招生院校为单位,对报考的考生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招生部门先把第一志愿报考这些院校的考生分别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队,然后按照院校招生计划数的120%以内投档比例计算出投档数,按投档数向院校投档。如果一些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再依次按志愿顺序和考生的成绩进行补充投档,补充投档时按照“不同志愿,志愿优先;相同志愿,分数优先”的原则进行投档。

“顺序志愿”实际上就是按“志愿+分数”投档,规则明确,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程序公平,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强化了志愿的作用,因为是先按志愿分别排队,考生能否被所报院校录取,不完全取决于考试成绩,实际上是取决于与自己分数大体相当的其他考生的志愿。如考生志愿一旦扎堆,院校提档线会大幅提高,转而次年又可能大幅下降,使得考生填报志愿,尤其是第一志愿的填报有一定的偶然性。

其次是如果考生未被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当填报的第二志愿院校已经录满其他第一志愿的考生时,该生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使他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

填报“顺序志愿”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第一志愿最关键。从“技术和分数”的角度看,如果考生未能被填报的第一志愿院校录取,则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比较遗憾。

其次,第二志愿应是“保底”志愿。按照“顺序志愿”的投档办法,考生填报的第二志愿院校必须是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第二志愿填报要在可能被录取的院校中慎重选择。一旦前两个志愿未能录取,尽管分数高出批次线不少,录取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最后的录取结果可能会不尽如人意。

最后,要注意志愿间及批次间的填报策略。在一个批次内,如果可选报的第一志愿院校,从前两年实际录取分数看,只有50%~60%的把握,则一定要报好第二志愿。选择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并且是自己可以接受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才有可能被录取,也才有可能得以“保底”。如果找不到很合适自己的第二志愿院校,则不如第一志愿就选择有70%~80%录取把握的院校。至于批次间的填报策略,主要针对分数超过前一个批次线不多的考生,填报前一批次院校可以适当“高报”,选择只有50%把握的院校作为第一甚至第二志愿,如不能录取,则放弃前一批次(不服从调剂,甚至不填满前一批次志愿),用相对较高的分数到后一批次中选择自己理想的院校作为第一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位次法”。所谓位次就是指文科类或者理科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在全省该科类考生中属于哪个位置。其排序标准是:文科类考生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按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的科目顺序逐个对分数进行排序。然后根据考生在全省的位次,选择往年的同位次院校专业进行志愿填报。

(三)录取方式

(1)“分数清”方式

院校将进档考生按考分高低排队,然后依次逐个安排专业。先看进档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如果符合要求,该专业又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其安排在他的第一专业志愿。若不符合其第一专业志愿要求或该专业已完成招生计划,则看是否满足其第二个专业志愿的要求,若符合则安排他进入第二个专业志愿,若不符合或该专业已完成招生计划,则安排其进入第三个专业志愿,其余依此类推。这个考生专业安排完毕后,接着安排考分仅次于他的考生的专业。

这种方式可以类比于院校志愿中的平行志愿模式。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这种方式总是照顾高分考生,前一名考生未安排专业前不考虑后一名考生。因此,对于一名考生,首先看其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专业志愿还未完成招生计划,则将其安排在该专业;如该专业已完成招生计划,则看其下一个专业志愿,直至处理完该考生的所有专业志愿。如果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录取,再看其是否服从调剂。

报考建议:在分数优先方式下,首先照顾的是分数较高的考生,容易被退档的是分数较低的考生。考生可以采取“第一专业冲一冲,第二专业保一保,第三专业稳一稳,还有机会垫一垫”的策略。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名考生来说,在专业录取时,会按照第一专业志愿、第二专业志愿、第三专业志愿等的顺序来进行。也就是说,如果考生把录取分数低的专业报在前面、分数高的专业报在后面,即使成绩达到了高分专业的录取分数,也会被报在前面的低分专业录取。

(2)“专业清”方式

院校对已经调档的考生,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如院校按考生第一专业志愿完成招生计划,则该专业录取结束。如第一专业志愿未完成招生计划,则按考生第二专业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排序,由招生院校审核,在剩余专业计划内择优录取,依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招生计划。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考生按所报第一专业志愿分类,在各专业中按成绩排队,将超过专业计划数的考生筛选出来。第一专业志愿处理完后,将所有未定专业的考生按其第二专业志愿分类,并将第二专业志愿考生在各专业中按成绩排队,将超过计划数的考生筛选出来(注意,只有第一专业志愿未录满的专业,才参加第二专业志愿的录取)。依此类推,直至处理完所有专业。最后,将服从专业调剂且还未确定专业的考生按成绩由高到低调剂到有缺额的专业中。如果考生所报专业志愿都不能被录取,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会被退档。

报考建议:这种方式可以类比院校志愿中的顺序志愿模式。在这种方式下,如果某一专业报考人数较多,在第一专业志愿录取时就已完成招生计划,那么该专业就不考虑将该专业填在第二(及其他)专业志愿的考生。因此,如果考生报考的院校实行这种方式,那么第一专业志愿就特别重要,一定要选择比较有把握且自己喜欢的专业。第二专业志愿的重要性次之,其他专业志愿更次之。各专业志愿之间要拉开合理的梯度。

(3)“专业级差”方式

“专业级差”是指院校在安排考生录取专业时,按招生章程中公布的一个或几个分数值来确定选报不同专业志愿考生的录取专业,这种分数值就是“专业级差”。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按第二专业志愿将其考试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第一专业志愿为该专业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

在这种方式下,所有考生按成绩排队,所有专业同时录取。首先,考虑队列中前一名考生的第一专业志愿。如其第一专业志愿还有名额则将该考生录取到该专业,完成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开始录取队列中下一名考生;如其第一专业志愿已经完成招生计划,则将该考生成绩减去预先设置的相应级差并将其插入考生队列的相应位置,完成本次对该考生的处理,并开始考虑队列中下一名考生。依此类推,直至所有考生专业志愿均已处理完毕。如果这时仍有考生没有安排专业,则考虑其是否服从调剂,如服从专业调剂将其调剂到还有计划余额的专业中去;如果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则退档处理。

报考建议:可以看出,专业级差的方式既考虑了考生的成绩,又考虑了考生的专业志愿。在这种方式下,所有专业同时录取,将第一专业志愿和第二专业志愿(第一专业志愿落选者)减去分数级差者同时排序录取。例如,某校对第一、二专业志愿的专业级差规定为3分,某考生580分第一专业志愿落选,第二专业志愿为心理学专业,则将其成绩减去3分相当于577分排序在第一专业志愿为心理学某考生(例如,某位分数为578分的考生)之后等待录取。在这种方式下,分数相对较高的考生选报第一专业志愿时可稍稍冒险,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要注意专业级差分;分数相对较低的考生则要根据规则,在第一专业志愿(及前几个专业志愿)填报较为稳妥的专业,同时设置专业之间的梯度时也要注意专业级差分。

一般情况下,一所高校在某一批次录取时,只能采取上述三种方式之一。具体采用哪一种方式由高校自行决定,并在招生章程中对社会公布。 CyNpoyU1lrKz9S2L0IRW2YI0E9jtX7ILVcoSnJwJOAmGUE4KSIQb4ed50LDt+MR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