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总指挥的价值准则要素

航天型号总指挥作为航天人的一员,首先遵循航天人的群体价值准则,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地践行航天精神。但总指挥又与一般航天人不同,其工作内容特殊,担负责任重大,更需要强调如下几个方面的价值准则要素(见图2-1)。

图2-1 航天型号总指挥的价值准则要素

忠诚无悔。航天事业是国家道路、国家力量、国家意志、国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象征,是当今社会科技竞争的重中之重。航天型号总指挥在航天事业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必须确保其对国家的绝对忠诚,心系祖国,热爱祖国,时刻将国家以及人民的利益放在优先位置,对航天事业抱有充分的政治责任感,对工作时刻保持一颗事业心,将个人利益与祖国命运、民族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勇敢追求,不畏艰难,忠诚无悔,全身心投入到航天事业中,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而拼搏奉献。

无私奉献。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艰难,彼时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极其落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工作条件十分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正是依靠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精神,一代代航天创业者们走过荆棘,越过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人间奇迹。在新世纪,中国航天事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确保航天事业更上一层楼,航天总指挥依然需要发扬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精神,以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重,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不为名利,不计得失,无私奉献,必要时勇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

确保成功。高深的航天科技战场,每一位总指挥都会面临大大小小的各种困难,当困难来临时,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后退,有的人选择三思而后行,而作为总指挥,肩上挑着千万重担,身后跟着自己的队伍,无从选择,只能迎难而上,选择不屈服、不放弃,要做到不畏艰难,不惧困苦,艰苦奋斗,迎难而上,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努力突破技术难关,实现型号任务的成功,夺取航天事业的胜利。

大力协同。航天工程具有规模宏大、高集成度的特点,它涉及的科学领域广泛,参与的单位和人员众多,需要航天总指挥发扬团结协同、同舟共济的精神,集中每一个人的智慧把工作做好。在这个过程中,航天型号总指挥必须谦虚谨慎,顾全大局,发扬风格,勇挑重担,让所有参与型号研制工作的人都能够主动配合、密切协作、相互支持、大力协同,最终确保型号研制任务的成功。

以人为本。人是航天工程最重要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是型号研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其他因素不同,人的因素无法替代,如何充分利用人的知识、智力、经验等宝贵资源,充分发挥所有人的优势,构建高度默契的团队对于型号研制至关重要。因此,航天总指挥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在型号研制中充分发扬人本关怀,激励、鼓舞、凝聚更多的航天人为航天事业奉献终身。

一、忠诚无悔,以国为重

航天事业自诞生之日起就密切关系着国家的利益与民族的命运。祖国的需要高于一切,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这是中国航天人心中永远高扬的旗帜。航天人始终谨记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时刻以国家和事业为重。航天人把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化作为国争光的雄心壮志,化作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一批批杰出科学家在祖国需要的时候,自愿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投身中国航天事业;一代代航天工作者始终把中国航天事业视为强盛民族、提升国威的崇高事业,把强国强军视为神圣的使命,将一切无悔地奉献给航天事业。一任任总指挥始终坚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与祖国的荣辱兴衰、人民的幸福安宁紧密相连,为此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殚精竭虑、忘我工作、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心血。

钱学森在1935年以公费留学生的身份赴美国学习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他曾在“二战”期间与其导师冯·卡门参与了绝密的“曼哈顿工程”,也曾担任过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声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是当时世界一流的火箭专家。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际,钱学森怀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萌发了回归祖国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得知此消息后,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放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还说:“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这个家伙离开美国!”这样,钱学森被迫回到了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还遭到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拘留,虽然后来被保释了出来,但此后钱学森持续受到移民局的迫害,行动处处受到移民局的限制。面对重重困难,钱学森没有放弃回国的想法,坚持斗争,不断地向移民局提出回国的要求。在此期间,钱学森并未停止科学研究,而是选择“工程控制论”作为研究方向以消除回国障碍。最终,在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的积极活动下,钱学森接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踏上了回国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从美国回到广州时,钱学森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说了一句万分感慨的话:“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忠诚无悔,以国为重,钱老把祖国的需要作为自己的追求,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中央领导人曾指出:“广大航天工作者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以报效祖国为神圣职责,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艰难险阻,不坠报国之志;任重道远,不变报国之心。他们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贡献了力量,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是航天工作者可歌可泣、光耀千秋的热爱祖国和报效祖国的奋斗史、奉献史。在钱老的带领下,航天建设者们在发展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以国为重、无私奉献、不断进取。老一辈航天专家自愿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历经险阻,冲破藩篱回归祖国,为航天事业奉献其一生。正如我国“两弹一星”功臣之一的姚桐斌从海外回来时说:“我回来不是为了地位和金钱,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建设,我愿意同大家一起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航天人怀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面对名利和生死的考验,最终都选择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一批又一批航天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离开繁华的都市,来到深山丛林、荒郊野岭,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建设起新的航天基地,为航天事业而奉献终身。像罗健夫、杨敏达拼搏奉献、积劳成疾,最后“像春蚕一样吐尽银丝,像红烛一样燃尽自身,为祖国的事业奋斗一生,贡献了一切”;像宋长河等同志那样,坚持在三线的岗位上,在特大洪水面前,组织抢救实验设备,不幸以身殉职;像魏文举等同志那样,在试验中、在发射中参加排障抢险战斗而光荣牺牲。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忠诚无悔、以国为重的壮丽篇章。

老一代航天人的高尚品质给每一位航天型号总指挥树立了标杆。如何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重托,如何让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继续焕发勃勃生机,是摆在航天型号总指挥面前的严峻考验。面对考验,我们别无选择:忠诚无悔,以国为重,心系航天,报效祖国,是总指挥们应有的精神追求。

二、无私奉献,顽强忍耐

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航天人正是在一座又一座的科研山峰中勇敢前行,才取得了诸多艰巨项目的最终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航天型号总指挥队伍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不懈追求。

航天科技是举世公认的技术密集度高、尖端科技聚集的高科技事业,难度大、风险大。中国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与一代代航天人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拼搏精神密不可分。航天型号总指挥们面对科技高峰不畏难,面对尖端技术敢攻关,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奉献自己,铸造一流,追求卓越,带领队伍奋力占领航天科技的制高点。

中国的航天事业是在国家经济、技术极其落后的基础上艰难起步的,物质条件极不丰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老一辈航天工作者不怕困难,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奉献和忍耐的精神伴随着航天创业者们一路走来,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一个又一个辉煌。江泽民同志在“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说:“‘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者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在茫茫无际的戈壁荒原,在人烟稀少的深山峡谷,风餐露宿,不辞辛苦,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奋发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

艰难岁月,越干越热爱。某型号总指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当时的国防部某研究院工作。该院刚刚建立,一穷二白,处于“边建边干”的阶段。艰苦的条件没有削减他的热情,用他的话说:“越干越热爱”。他开始感觉到学校所学的东西是远远不够的。白天工作,晚上就捧起厚厚的书本如饥似渴地补充知识。他贡献出了聪明才智,工作也回报他以丰硕成果。第一代防空导弹研制中,他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在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成果被后续的型号广泛应用。在中低空防空导弹的早期研制中,他又最先倡导采用新体制,开辟了制导新途径。1966年,“文化大革命”来了,正常的科研生产秩序被打乱,他作为领导也难逃此劫,被戴上“资产阶级小权威”“修正主义苗子”等一大串帽子,被戴高帽游街。挨完批斗,他照样扑在工作上,满心想的都是他的型号,怎样利用一切可能将工作向前推进。1970年到1979年近十年间,在他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型号在很多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并经4次飞行试验考核验证。3项成果荣获1979年的全国科学大会奖,成果斐然。

在新的历史时期,航天工作者的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精神绝不能丢。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在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历程中,广大航天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种种难关面前敢于胜利,奋力攀登载人航天的科学高峰。实践告诉我们,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无私奉献、顽强忍耐体现了航天型号总指挥为了国防现代化事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不懈奋斗、勇于创新的英雄气概。他们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攀登过程中拼搏进取,不断创新;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知难而进,攻坚克难,锲而不舍;面对失败和挫折,他们百折不挠,从不气馁;面对成功和胜利,他们不骄不躁,再接再厉。一项项关键技术的突破,一道道科学难题的破解,一个个辉煌成就的取得,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有人曾说过,发达国家搞航天,靠的是强大的经济后盾,而中国搞航天最强大的后盾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无私奉献的精神和顽强坚定的意志。一任任总指挥们怀着对航天事业无比的热爱,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献出了青春年华,献出了聪明才智,献出了热血汗水,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甘当无名英雄,表现出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高尚品质。这种献身事业的高尚品质,是航天“三大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和重要内容。它融入了中国航天人的生命,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培育出了许许多多可敬可爱的时代英雄。

案例2-1

顽强忍耐是胜利的代名词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型号总指挥要坚持顽强忍耐的作风,因为它是一种下决心要取得成功的精神,是型号胜利的代名词。某型号总指挥秉承着“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精神,将队伍练就成为一支“永不言败、永不放弃”的铁军。型号研制队伍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前赴后继,艰苦的环境练就了他们顽强忍耐的意志。“十三载集智攻关风霜雨雪披荆斩棘,三度浴火重生矢志不渝气冲霄汉”正是这支强大队伍的真实写照。

面对困难,该型号总指挥咬定青山不放松,用顽强的精神克服挑战,带领队伍埋头苦干、集智攻关,积极协同高校、研究所等全国优势力量对关键问题召开研讨,成功攻克了以某关键技术为代表的多项技术难关,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法国之后第四个掌握某关键技术的国家。

遭遇挫折,该型号总指挥凭借顽强的毅力带领型号队伍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在经历重大飞行试验失败后,丢掉失利的思想包袱,抓住主要矛盾,全面落实工作,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故障分析、继续前进的工作中,加强学习兄弟型号的管理经验,改进作风,树立忧患意识,敢于剖析研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矢志不渝,立下移山志,誓死也要拿下这一型产品。

面对荣耀,总指挥能够不忘初心,带领队伍默默无闻、埋头奉献。由于任务的特殊性,这支队伍的先进事迹鲜为人知。十几年如一日,十几年磨一剑,型号队伍放弃了陪伴家人的时间,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研制工作中。没有各路媒体闪光灯的闪烁,没有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再大的荣耀也抵不过型号成功那一刻的喜悦。

面对考验,总指挥坚定信心,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克服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在SARS阴云给靶场试验队造成巨大困扰的时候,在满心期待成功却一次次惨遭失败的时候,在失败过后各方开始质疑的时候……始终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做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满腔的热血、辛勤的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在严峻的挑战和压力下,最终研制出经得起考验的产品。

中国航天的宏伟目标,要求总指挥队伍必须具备更加宽阔的胸怀和更加高远的志向。个人的名利得失比之于壮丽的中国航天事业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贤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中国航天的总指挥更应有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精神境界,这不仅仅是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而且也是中国国情、中国航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继承和发扬无私奉献、顽强忍耐的高尚品质,永葆伟大的献身精神,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新挑战,创造中国航天新的辉煌,促进伟大事业的跨越发展,是历史赋予新一代航天型号总指挥的崇高使命。

三、不懈进取,确保成功

中国的航天事业起步于一穷二白的零基础,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发展起来,实现航天事业发展的目标,牢牢掌握航天事业发展的主动权,航天事业60多年发展的历史可谓是一部不懈进取、确保成功的历史。

进取意识是中国航天事业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航天事业在进取中谋发展,在进取中求突破,不断实现创新发展和跨越发展,使中国的航天技术水平在世界高科技领域的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在短短的60余年间,中国航天依靠进取的精神,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令国人自豪、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导弹武器装备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能力;运载火箭和卫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力地带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载人航天技术进入世界前列,有力地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航天技术应用不断达到新的水平,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确保成功,是航天型号工作和总指挥的首要任务。长征火箭大家族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队伍就是保成功的典范。该火箭型号二十余载栉风沐雨,以“极端负责、挑战自我、小中见大、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断超越前行,出成果、出模式、出经验、出人才,量化和精细化水平日臻完善,成功率达100%,成为保型号成功的最强音。对于航天事业而言,保成功是航天领域的第一要务。当前,航天型号研制面临着在飞型号的超高密度发射和大量技术状态适应性改进,多个系列多个新型号的高强度研制,若干重大项目论证及立项推动,多项重大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新技术领域拓展等多项繁重任务并行推进,同时还存在设计人员工程经验不足,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融合、交叠,高速发展与体系保障支撑不足等问题。面对新的形势,型号研制中暴露出许多新的特色矛盾——快速发展与人力资源能力的矛盾;健康发展与超常规状态的矛盾;和谐发展与超负荷工作的矛盾;长远发展与文化沉淀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不仅要靠机制体制上的创新和改变,也需要总指挥带着队伍积极进取、不畏艰险、埋头苦干、迎难而上,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不懈进取、敢于挑战极限,勇于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夺取型号研制的成功。

然而,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失败就像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总是悬在每一个航天人的头上。对于总指挥来说,成功和失败也就毫厘之差。航天事业在光辉的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失败,在辉煌与挫折的峰谷跌宕之后,总指挥要摆正心态,成功时不能骄傲,失败时更不能气馁,畏惧失败永远不会成功,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经历一次次失败的基础上最终取得的。总指挥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面对失败,总指挥要迅速总结失败的经验,吸取教训及时调整方向,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总指挥要把对成功和失败的认识转变为型号队伍和自己的精神财富,要探索成功的规律,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势,力争永保成功。

案例2-2

积极进取,确保成功

只有进取,才有出路,才能成功。某型号总指挥一股子敢闯敢干的进取劲头在型号队伍中是出了名的。在担任总指挥时,他经过充分论证,带领一班人提出新的方案。从来没有过先例的方案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说:“从来没见过这种路子,出了问题你们担得起吗?! ”该总指挥没有退缩,他坚信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开始多方搜集资料来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他没有放过任何有力的证据,又对可行性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补充、完善,最终通过了评审。队伍组建了起来,又开始为经费发愁。他们向院里借了几百万,又向当时的航天部借了几百万,开始了研制工作。队伍内部思想不统一,再加上技术难度大和经费不足,几乎使研制工作停顿。加上型号第一次试验没有成功,更是雪上加霜,一度使他们的研制工作进行不下去。很多人劝他别冒这个险了,否则连借来的经费都还不上。可是他依然顶着巨大的压力,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工作思路,组织人员对试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心血改进、优化设计。终于,在该型号的一个标志性试验中,产品沿着既定轨迹精确击中目标,爆出的美丽火焰,让型号队伍们心花怒放。他带领队伍过五关斩六将,越打越漂亮,不断进取,不断取得更多更大的成功。

确保成功是总指挥事业生涯中永恒的追求。某型号队伍在研制期间进行了两次演示验证飞行,向用户展示新型号的前景。试验圆满达到了预期目标,这项前沿技术有望成为通用技术,用户满意,团队踌躇满志。然而,风险就在这里埋下了,太过轻易的成功,让研制团队低估了技术难度,毕竟他们挑战的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技术,前路漫漫,从未有人涉足。两年后,第一次成果展示,失败。下一年,从高原到戈壁,连续几次试验,成败参半。“噩梦在这时开始了。”型号人员回忆,“成功也不知道为什么成功,失败也不知道为什么失败。”那之后的3年时间,整个团队就陷在这样的僵局之中。穷尽所有可能之后,型号总指挥带领试验队伍再一次自信满满地上了试验场,然而却被失败再次击倒。这是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整个团队陷入了空前绝后的迷茫,甚至自我怀疑。一股失落的情绪在团队里蔓延开来。就在这灰色时期,型号总指挥宽慰大家:这不是大家的责任,请大家专心干下去。然后和总师一起带着团队开始了撒网式大检查,复查设计、比对数据、开展仿真,甚至溯源到最初的设计文件,还找来其他型号的专家重新复核。这段痛苦时期整整持续了3个月,最后终于在细节的地方沿着蛛丝马迹找到问题所在,在最后一次试验中取得了成功。型号总指挥在成功—失败—多次失败—成功的曲折道路上也对“确保成功”有了更深的感悟。

你在什么时候感觉自己获得了成功?这个普通人并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型号总指挥可以立刻给出答案。成功的感觉应该是总指挥这份职业感触最深的。没有认识到研制的复杂性,僭越了航天型号的研制规律,就会遭到现实的打击,而成功是对他们经历的无尽艰辛的报偿。

积极进取,确保成功,是航天运载型号研制的永恒目标和主题。长期以来,不论是总体单位还是分系统单位,都在持之以恒地探索并实践着“保成功、促发展”的各项举措,不断完善型号设计与研制这一巨大系统工程框架下的质量管控体系。当前,航天领域的型号研制面临新的特点,对型号总指挥在航天型号工作中积极进取、确保成功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大力协同,勇于担当

大力协同,勇于担当是指为了实现航天事业的发展,所有从事这项事业的单位和个人要胸怀全局、顾全大局、服从整体、互相支持、勇于担当、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神圣的使命。

案例2-3

大力协同,勇于担当

航天型号研制属于系统工程的范畴,不是一家单位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任何成功的型号都离不开工作相关单位间的协同,而总指挥在这里面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某型号总指挥在型号产品试验期间,积极沟通,与试验基地负责人、用户密切联系,不断增加彼此间的默契,逐渐形成了“三人核心小组”的沟通机制。在靶场工作期间,依靠这种高效的沟通机制,产品、试验基地和用户之间实现了步调一致、高度协同的理想局面。在一次试验中,产品在临发射前出现了一个小故障。面对突然出现的情况,三人核心小组在现场碰头后很快做出决定:按照商讨过的预案处理。于是,险情在十几秒的时间内就被解决掉了。这种方式高效简洁,体现出大力协同的优越性。后来,型号队伍在试验中遭遇失利,做完故障检查和质量归零等工作后,型号总指挥充分认识到型号工作需要得到各个系统的支持。经过思考,他牵头建立了大系统间的“两总”协调机制,即在型号研制的重大问题或节点上,各个大系统的老总们聚在一起研究讨论,做到充分沟通。面对问题,各个大系统的负责人一起研究,达成共识以后,分头部署和落实,工作效率极高。这种协同机制不仅使各个单位间的默契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增进了各单位之间的关系。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型号研制需要来自不同单位的人一起配合,共同完成发射任务,这对系统的协调性和匹配性都有着更高一层的要求。为了建立和培养大家的大总体意识,总指挥带领试验队组织了技术交流活动。活动中,来自不同系统的专家纷纷向大家介绍自己所负责系统的工作内容、原理、技术等,还虚心听讲,主动提问,交流活动的收效很好,使工作中少了歧义,多了理解,为之后的协调、沟通提供了方便。无论型号研制期间碰到什么问题,大家都主动让一步,彼此间积极配合,而不是僵在那里,十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总指挥也要具备勇于担当的素质。在接连遭受几次飞行试验失败后,某型号总指挥意识到,型号遇到了一个技术方面的大难题。在限制使用条件的前提下,如果继续沿用原有技术方案,可以减轻型号攻关压力和难度,使型号尽快定型,但原有技术方案的很多规律并没有完全摸透,继续走下去会不会是一条死胡同?而如果采用新技术方案,理论上虽然能解决前面出现的问题,但工程上仍需要技术攻关,技术风险和进度风险较大,总师系统要面临大量新的工作。而此时型号研制工作已经进行了数年,更改大方案意味着队伍多年的风霜雨雪、日夜兼程顷刻间化作乌有,意味着型号研制一夜间回到原点,如果攻关不下来,进度上则无法保证,对队伍的埋怨和质疑的声音有可能会把这支久经考验的队伍压垮。在这两难间,在型号命运的关键时刻,该总指挥经过慎重分析研究,义无反顾、大胆拍板采用新技术方案,最终带领型号队伍走出了低谷,迎来了胜利。

大力协同的大局观念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具体国情,也体现了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的客观要求。一方面,航天技术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作为后盾。而中国航天事业在初创时期却面临着工业水平低、科技人员少、科研机构不健全、科研力量分散的困境,这就决定要在现实与需求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走独立自主的创新之路。另一方面,航天工程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航天人很早就将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中国的技术创新和工程实践,并通过实施系统管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可以说航天是集成创新的成功典范。系统工程管理要求航天工程的各大系统、子系统密切合作、相互衔接,缺一不可。这也决定了从事航天工作的各单位、各部门乃至每一个航天工作者都必须胸怀全局、大力协同、同舟共济。每一个大型航天工程都是通过系统工程的方法,有机地集成各大系统、分系统和子系统的结果。

早在航天事业创建初期,聂荣臻元帅和国防部五院的主要领导都带头作表率,带领各级领导亲自疏通协作渠道,深入现场检查外协人员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要求大家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克服“尖端特殊”、高人一等、骄傲自大的不良作风,养成谦虚谨慎、善于协作共事的良好作风。各级组织把大力协同、勇于担当的大局观念列为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进行“国家为我们开绿灯,我们的同志怎么办?”的教育。通过长期的教育熏陶,大力协同的大局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并成为每个航天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专家黄纬禄院士曾提出过“四个共同”的原则,即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有余量共同掌握,有风险共同承担。这正是对大力协同精神的一种诠释。航天型号研制任务中,有些特殊的任务采取的是总体院抓总、全国大协作的体制,尤其是在研制初期,经验不多,把握不大,研制工作的组织实施和调度协调复杂而困难。各个系统都希望“把自己的余量留得多一些、困难留得少点”,因此,在工作中,容易出现不同意见的各方情绪激动、对峙尖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当时的黄纬禄以“两总”的身份首次公开提出并倡导了“四个共同”的原则,并逐渐形成了大协作精神:在研究院内,大家顾全大局,为了整个系统的综合性能,贡献出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弥补其他部分的不足;对外协单位,在进行指标分配时,坚持将难度较低的分配给院外单位,这种将方便让于他人的高风亮节,使得复杂技术协调中的尖锐矛盾,被浓浓的兄弟般的情谊所包容,并有所化解。“四个共同”原则越来越广泛地被人们所接受、所运用,并在实践中成效显著。渐渐地,它成为航天科研战线解决难题、协调问题的“金科玉律”,并对整个国防科研战线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总指挥个人而言,也要学习“四个共同”的精神,牢固树立大力协同的大局观,将其深刻融入自身价值观之中,融入航天事业每一个人的价值观之中,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和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佳组合,形成统一的决心、统一的意志、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行动。在型号研制每一个重大转折关头,讲大局、讲原则、讲风格、讲团结,努力做到互谅互让、主动支援、主动承担责任,牢固树立整体观念、全局观念和“一盘棋”思想,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和小团体主义弱点,有问题共同商量,有困难共同克服,凝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强大合力,再创中国航天新的辉煌。

航天工程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大系统,由几十万个零部件组成,成千上万的科技人员参与,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航天工程的总指挥就要特别注重任务的分工与协同。在“两弹一星”精神里专门有一句叫“大力协同”。没有大力协同,就没有航天精神,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功。举例说,我们看到的卫星、火箭、雷达,分别由航天或者电子单位研制设计,实物的背后有一支大的研制生产方面军。而没看到的呢,还有轻、纺、建设、化、机、冶、科、教、电等一整套体系,他们提供的是原材料、元器件。比如,总重量200多吨的火箭,90%的推进剂是化工部门做的,壳是冶金部门做的,元器件是电子部门做的,很多设施是全国大配套生产的。在工程研制过程中,大家共同努力,完成一个任务。所以说,型号研制需要大量的配套设施生产单位参与,大力协同是我们的好传统,是航天活动的必然要求,是完成每项航天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品格。

敢于担当,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总指挥在工作中不仅需要发扬协同精神,也需要在关键时刻勇于承担责任,做出决策。抗元救国的文天祥,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修筑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抗日英雄杨靖宇……英雄因为担当而伟大,君子因为担当而崇高。担当,是勇挑重担、敢担责任。敢于担当的总指挥,才能赢得型号人员的认同和敬重,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就会有多大成就。

在型号技术难题面前,在型号危急紧要关头,总指挥勇敢地站出来,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英勇无畏、当机立断、将帅果敢的担当精神。担当的背后是责任,是勇气,是能力。作为型号总指挥,要怎样才能做到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呢?答案是四个“敢”。

一要敢于承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型号工作是一项责任重、风险高、进度紧、压力大的工作,一旦成为型号总指挥,意味着你将肩负起巨大的责任和特殊的使命。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该负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担当首先要担责,敢于担当需要强化责任意识,通过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敬业精神、培养积极心态来做到提升自我品格、钻研专业知识、养成良好习惯,将责任植根于内心。

二要敢于挑战困难、挑战危机。担当就是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想别人不敢想,敢为别人不敢为”的精神;担当就是有知难而上不言难、迎难而上不怕难、攻坚克难不畏难的魄力;担当就是有破解难题的智慧和解决问题的技术本领。型号发展道路上有许多难以预见的困难和问题,成在敢于担当,败因没人担当、不敢担当、不善担当,困难面前总指挥要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努力创造型号辉煌。

三要敢于承认工作中的失误。总指挥工作中的失误,对自身、对型号存在影响,有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和国家。面对失误,敢承认、敢负责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担当。在失误面前,总指挥要勇于承认错误,恢复领导者人格魅力,重新凝聚团队力量;在失误面前,总指挥要勇于承担责任,总结反思,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失误面前,总指挥要采取行动,积极主动加以弥补和调整。

四要敢于跟不正之风做斗争。敢担当,就要有与不正之风做斗争的勇气,一方面要加强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动远离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要严肃纲纪、敢抓敢管、敢动真格,对一切不正之风敢于亮剑,通过实际行动,净化型号作风,营造型号队伍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五、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人的历史。人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具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改造自身。航天事业的建立,虽然依托国家的各种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信息、各类原材料等,但终归要依靠人来完成各项具体的工作,包括将各类资源整合处理、加以利用,将其转化成真正的生产力,实现航天科技领域的真实成果。

以人为本,在航天型号工作中可以分解为三个层面的内容,分别是型号成功、锤炼队伍和凝聚精神。具体来讲,作为一个优秀的航天型号总指挥,最基本的任务就是带领大家努力工作,确保型号任务成功。在做好这些的同时,还应该有更高层面的目标。如果把做好型号工作看作是第一层目标的话,那么,培养人才就是第二层目标,即以型号工作为抓手,培养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团结向上的人才队伍。型号工作的最高境界则是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凝练一种队伍特有的精神或文化,使型号队伍中的人,无论离开还是新加入的同志,都能受到一种无形的氛围或影响力的熏陶和改造,能够更快地适应型号工作。

案例2-4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

某型号总指挥在工作中注重开展型号管理、人才培养、精神凝练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方面下大力气抓型号管理,确保型号任务成功,另一方面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发展,并逐渐打造出型号特有的精神文化。

该型号任务实施过程中,总指挥始终坚信人才是推动型号工作顺利开展的原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总指挥注重以工程为抓手,培养人才、锻炼人才、造就人才,型号队伍中的年轻优秀人才不断脱颖而出,在各项任务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并且为后续型号的发展储备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航天事业自创建以来有过多种型号,该型号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个在生死的考验中不断前进、不断跨越的型号。每次试验任务都存在很大的危险性,因而总指挥在每次执行任务前都要召开专门的座谈会,为试验人员送行,政工队伍也会准备好鲜花迎接试验人员安全顺利地归来。在这一“送”一“接”之间,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不言而喻。但正是在这种生死考验中,一批堪当重任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型人才逐渐成长并成熟起来。型号成立初期,某重点专业最初只有两名技术人员,经过型号任务的艰难磨砺,很快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专业设计室,队伍发展到几十人,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人才的成长和成熟不仅成就了型号研制艰难的辉煌,也成为该型号工程最大的一笔财富,为航天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该型号总指挥注重打造型号队伍特有的精神文化。十几年艰难的探索吸引着一批人越挫越勇,始终坚持不懈,这也许是挑战的魅力和责任意识使然,但更重要的是型号队伍“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精神文化散发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型号研制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不断挑战着型号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水平。面对这种困境,该型号总指挥从不轻言放弃,带领大家硬是把一块块硬骨头啃了下来,尤其是在缺少前期研制攻关经验的情况下,他带领型号人员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寻求突破,久而久之,队伍中就逐渐形成了一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每个型号队员在工作最危急的时刻都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特别是型号阶段试验连续失利急需攻关的时候,所有型号人员和曾参与过型号研制的人员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每个参与过该型号研制工作的人都对型号有着深深的感情,即使经历失败,仍然无怨无悔。一位型号管理人员曾感言:“我觉得我是幸运的,能够参与这个有挑战意义的型号。每个人的人生活法都不一样,能干成一件大事很不容易。我们有幸来到航天,从一开始工作就从事航天国防事业,有幸能干这么一件事,又最终把它做好,在有限的时间里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的型号人员,都会凝聚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型号遇到挫折时遭遇到了外界的不理解和质疑,型号队伍的能力也被深深怀疑,但捍卫尊严和荣誉的型号队伍紧紧凝聚在一起,不拿下这一型产品誓不罢休!外界的议论也好、不同的意见也罢,都成了型号队伍“从头再来”“就地崛起”的推动力量,每个人心里都默默立下誓言,要用自身的努力去换回属于型号人的尊严。试验成功的那一刻,“顽强、毅力、忍耐、坚定”的精神化作他们久违的欢笑和泪水,回应了质疑,回报了组织,同时赢回了自己的尊严。

所有的工作都要依靠人。在航天事业初期,型号研制的基础薄弱、技术储备严重不足,新成立的队伍承担着大量未知领域的研究工作,直接面临着专业人才的严重缺失。因此,研制工作中会被迫启用大量的年轻设计人员,很多骨干技术人员都没有型号工作经验,甚至关键技术相关专业缺失。不管是领导者还是普通研制人员,对这项事业认识的程度和深度都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在几乎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开展工程实践和技术攻关,人才短缺是首当其冲的一项巨大困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航天人才情况已经和当初大不相同,我们的型号队伍中有技术过硬的学霸型人才,有经验丰富的实践型人才,有运筹帷幄的管理型人才,人员的基本素质也有明显的提高。然而人才多了也出现相应的问题,型号研制过程中,怎样依靠人、培养人,怎样发挥人的能力、注重人的发展,怎样带出一支有力的队伍、凝练一种优秀的文化逐渐成为摆在总指挥面前的新课题。

当前型号总指挥比以往更加注重队伍精神和型号文化的建立和凝练,而且这项工作还表现出百花齐放的特点,每个型号队伍根据自己型号产品的特点和工作风格的不同,凝练了各具特点的文化或精神,如某工程研制队伍发扬“鹰击长空、雁行有序”的鹰雁团队精神,提炼出了“存鹰之鸿志而高远,呈鹰之胆魄以搏击”的特色文化,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航天人的至高精神追求。

实践证明,在型号研制涉及的各种资源中,人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尤其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人的因素无法替代,知识、智力、经验等与人有密切关系的资源无比宝贵,高素质的个体和高度默契的团队对于型号的成功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航天型号工作中总指挥应该坚守的价值准则之一。 9QDmbOZ2Fg1TyC+dM5glz+arPlyN+dFecPs2Lkndo14q14oANgg2aihzGBrF5s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