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部分
基本线索

一、外交本质

在分析中国外交之前,先说说一般性的概念:什么是“外交”?看似不成问题的这个问题,其实需要探讨一下,因为现在我们常常把它和别的东西搞混。

政府的外交、军事、商务三个主要部门,构成国家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它们互相支持,也有内在联系,但彼此的方向和功能有大的区分。笔者认为,外交最重要的内涵,是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争端;外交的主题词应该是“斡旋”(mediation),即通过智慧的方式(通常是非武力的、非强制的形态)化解争端,至少是缓和危局。这使得它与军事(以武力或武力威慑实现安全和大的战略目标)和商务(主要依靠市场、货币和资源获取经济收益)的功能区别开来,后两者对应的主题词分别是“威慑”(deterrence)和“逐利”(profit)。

当然,这仅是比较简单的说法。细究起来,外交工作其实还有许多不同的任务,它们均有其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比如,使领馆收集和梳理当事国的各种信息,为国家高层有关决策提供不可或缺的依据;外交部须统筹协调本国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工作,为国内各部门加入多边机构确定总体目标;不管一般人感受如何、成效显著与否,外交人员承担了大量默默无闻的国际谈判和调解工作(通常在官方照会和最终缔约之前),他们的工作代表着一个国家对外沟通的正式而权威的渠道。广义的外交政策,是一个国家处理对外关系、进行外交活动、表达本国诉求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也可以说,外交是主权国家存在的象征,是各种国际活动的中心部分。

“外交”范畴的讨论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一般而言,狭义的“外交”(diplomacy),指的是外交部门代表国家对外行使职责的方式及内容,如建交或断交、照会或派遣特使、宣布领导人的出访来访、安排国家间的谈判和交涉、参加只有主权国家能够参加的国际会议,等等;它表达的是民族国家的整体意志和要求,只有职业外交人员才能执行其使命任务(对其专业外语、法律知识和组织纪律通常都有严格要求),也自然构成所谓“总体外交”或“大外交”的核心部分。“外交”有时也有广义的解释,而且现在各国都有更多使用广义“外交”的趋势;这种解释所讲的“外交”(英语有多种译法,如“foreign affairs”“international relations”“foreign relations”等),具有“对外关系”“涉外事务”“国际联系”的含义,在适当加上传统狭义外交的某些职能与性质之后,它们构成了“国家对外关系”的广义范畴。这方面之所以有越来越多应用的势头,是因为广义的外交概念有利于国家在不同层面的对外交往与合作,尤其当核心外交遇到障碍、无法沟通时,典型提法有“体育外交”“教育外交”“文化外交”“商务外交”“军事外交”“人民外交”“公众外交”“公共外交”“非中央外交”“次区域外交”等。笔者比较赞成“大外交”或“总体外交”的做法及提法,研究工作保持开放包容性,既有对核心外交层次的透视,主要涉及外交、商务、军事三大部门近年的案例,着眼外交部门的办案思路与技巧,分析职业外交官主导的“创造性介入”,提示外交的新取向,也有宽泛的讨论,即针对社会政治层面影响外交的因素做出探讨,把国际关系与国内变迁挂钩,把对外的工作与内部的改革相结合。

我们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会仔细讨论上述所有方面,此处笔者想强调的是,虽然外交职能多种多样,但外交的第一要务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争取和平,是利用互谅互让、合作共赢的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或维护本国的根本利益,是在坚守原则和核心要求的前提下展现充分的灵活性、高度的可塑性。与军人的典型形象(孔武有力、严肃刚毅)和商人的通常追求(看重市场份额和利润回报)不同,“外交脸”应该是微笑式的,“外交人”就意味着有柔软的身段,有严谨却不失魅力的表述方式,有再困难也愿意探究回旋可能性的职业精神。简言之,外交是一种复杂的艺术,能够表现想象力与包容性。成熟的外交是先进民族特性的组成部分,是国内体制机制的一种对外折射。

把握住这个点,有利于我们理解后面对中国新外交的讨论。 rttbv+aqwzfq3B25nqEeU/dPudJY9tAyNGAfvFDucA8NWfQkVfHcsDzwwqSJgA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