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十力对其体用思想的论述中,以下几个命题值得特别注意。
1.实体是大用的自身
熊十力强调,“实体是大用的自身,譬如大海水是众沤的自身” 。又说:“实体是万有的自身,譬如大海水是众沤的自身,学人了悟到此,则绝对相对本来不二。” 他反复申明他“深悟、深信万有之实体即是万有自身” 。按照这个说法,功用(众沤)是实体(大海)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实体是现象功用的本来存在。
2.实体变成功用
熊十力在比较他自己的体用不二说和佛教真如为万法实体说法之同异时强调:“余玩空宗经论,空宗可以说真如即是万法之实性,而绝不许说真如变成万法。此二种语势不同,其关系极重大。” 这就是说,大乘空宗虽然也讲现象(万法)有实体(实性),但空宗“真如是万法实性”的说法,如同程朱“体用一源”一样,只承认真如是万法的实体,而不能承认万法是真如变成的。熊十力强调,他的体用不二说,关键就在于强调实体变成功用,他说:“实体变动而成功用。” 又说:“惟大《易》创明体用不二,所以肯定功用,而不许于功用以外求实体,实体已变成功用故。肯定现象,而不许现象之外寻根,根源已变成现象故。” 这表明他主张的用外无体是以功用由实体变成的观点为基础的。
照熊十力的这个说法,功用是由实体变成的,即功用是实体的变形或转化形态。但在这里要注意,第一,不存在没有变成功用的实体,不能说宇宙曾有一个实体尚未变成功用的时期。“实体无有不变动时,即无有不成为功用或现象之时。” 实体任何时候都是以功用的形态存在的。第二,实体变成功用不是如母生子。他说:“不是由实体变动,又别造出一种世界,名为现象也。” 又说,不能“以为由实体自身变起一种向外动作的功用”, “如此,则实体如造物主,而不即是功用也”。 就是说,不是实体变出功用,而是实体自身变成功用。因此,第三,实体变成功用,是实体自身完完全全地变成为功用,他说:“须知实体是完完全全的变成了万有不齐的大用,即大用流行之外无有实体。” 又说:“实体确是将他的自身全变成万物或现象。万物之外,没有独存的实体。譬如大海水,确是将他的自身全变成了众沤。众沤以外,没有独存的大海水。” 他特别指出他所用“变成”二字确有深意。“成字,则明示实体起变,便将他自身完完全全的变成了翕辟的功用。譬如大海水起变,便将他自身完全变成了翻腾的众沤。这成字,才见体用不二。” 照这个说法,实体变成功用,好像水变成了冰,不能说冰以外还有水,因为水自身已完全变成为冰,所以,正是由于功用是实体变成,故说实体是功用的“自身”,如同水是冰的自身一样。
3.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在上面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就不难进一步探原熊十力所谓即体即用之义。在熊十力哲学中,“体用不二”又叫作“即体即用(即用即体)”,理解即体即用,是把握熊十力哲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熊十力说:“当知体用可分,而实不可分。可分者,体无差别(譬如大海水,是浑然的),用乃万殊(譬如众沤,现作各别的)。实不可分者,即体即用(譬如大海水全成为众沤),即用即体(譬如众沤之外,无有大海水)。用以体成(喻如无量众沤相却是大海水所成),体待用存(喻如大海水,非超越无量沤相而独在)。王阳明有言:‘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此乃证真之谈。” 他又说:“譬如众沤,各各以大海水为其自身。甲沤的自身是大海水,乙沤的自身亦是大海水,乃至无量数的沤皆然,由此可悟即用即体之理。即用即体者,谓功用即是实体,如众沤自身即是大海水也。”“实体变成生生不息的无量功用,譬如大海变成腾跃的众沤,于此可悟即体即用之理。” 从这些论述来看,大抵说来,在熊十力哲学中,“即体即用”指实体变成功用(在此意义上说实体是功用)。“即用即体”指功用的自身就是实体(在此意义上说功用即是实体)。前者重言其体,后者重言其用。
“即甲即乙”的论述方式在唐代以后的宗教与哲学文献中颇为常见,但其用法意义不一。熊十力所用“即体即用”之说亦须加以具体分析。即体即用的前一个“即”,是指“就……而言”,也就是王阳明所谓“即……而言”。后一个“即”虽然在笼统的意义上可作“即是”解,但这个“即”并非绝对等同如“孔丘即是仲尼”之意。如熊十力一方面讲“若依我说体用不二,则实体即是现象(譬如大海水即是众沤),现象即是实体(譬如众沤之外无有大海水)” ,批评那种“以实体不即是功用,实体不即是流行”的见解。而另一方面,他又说:“所谓功用,本是精神、质力混然为一之大流,实体不即是功用(易言之,实体不即是精神、质力混然之大流)。譬如大海水不即是众沤(大海水以喻实体,众沤以喻功用或精神质力混然之流)。然功用或精神、质力混然之流以外无有实体。譬如众沤之外无有大海水。” 这表明在熊十力思想中,实体和功用并不是异名同指,否则就不必于万有之外更肯定实体的存在了。因此,实体即功用,是就实体变成为功用而言,故实体又不即是功用。功用即是实体,是就功用以外无实体而言,故功用又不即是实体。
要把握究竟何谓“即体即用、即用即体”,和究竟何谓“实体是万有自身”,首先必须确定:熊十力是否认为实体即指宇宙万有的总体?用熊十力常用的佛家名相来说,必先辨明,熊十力哲学中的实体,究竟是指万法(现象)的总相(总体),还是指万法的法性(本体)?很明显,在熊十力哲学中,“实体”不是宇宙万有的总相,而是指宇宙万有的法性。熊十力每每指明他的哲学中“实体”一词与大乘宗空的“法性”一名(而不是总相)相当。所以,如果以为熊十力所讲的“实体即是万有自身”是指实体是宇宙万有的现象总体,那就离开了熊氏的本意。
要了解熊十力的思想,还须讨论在熊十力论述中反复运用的譬喻。在《体用论》等书,他每每以大海与众沤的关系来比喻他所主张的实体和现象(功用)的关系。他说:“体用不二,以大海水与众沤之喻为恰当。” 又说:“万有之实体即是万有自身,譬如大海水即是众沤的自身,此譬最切,否则很难说明此理。” 不过,实际上海沤之喻对熊氏哲学来说也不尽恰切。就大海表面来说,固然都是众沤;但就整个大海水言,深层海水并非以众沤形式存在。众沤只是海水表面的一层,只是大海水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就无法显示出“实体完全变成功用”的理论。但对熊十力来说,这个比喻还是有优于别的比喻的地方,所以他优先采用这一比喻。
依我管见,仅就为理解熊氏即体即用思想而言,应重视被熊氏作为海沤之喻补充的冰水之喻。熊十力在谈到哲学方法的摄用归体(由现象深入到实体)时说:“摄,摄入。譬如睹冰而不存冰相,直会入水,即唯是水而已。今在宇宙论中说摄用归体,即是观心物诸行而直会入其本体。” 这就是说,哲学认识要像由冰而识水那样,透过心物现象体认本体。显然,在熊氏哲学中,水和冰的关系也适合于他所理解的实体与现象的关系。在谈到功用是本体发现,但毕竟不是本体时他指出:“譬如说冰自水成,而冰却不是水。” 在强调功用的性质即是实体的性质时他也说:“譬如冰从水现,而冰毕竟不失水之湿性,是即用即体。”
由此可见,在熊十力哲学中,并不是仅仅肯定宇宙万有的存在。《体用论》的基本前提就是,他首先肯定有宇宙本体的存在。对熊十力来说,宇宙本体与宇宙万有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如水和冰的关系一样,只有从水是冰的自身、水是冰的真实自身,水变成冰、冰由水成,水即是冰、冰即是水,离水无冰、离冰无水这样的相互关系上,才能理解熊十力哲学“即体即用”的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才能理解“体用不二”与“体用一源”的区别,才能理解“真如变成万法”和“真如是万法实性”的区别。
如上所述,在说明即体即用、即用即体上,冰水之喻与海沤之喻的功能与作用是一致的。但在总体上说,熊氏之所以强调海沤之喻,是因为海沤之喻能够表示功用是由于实体自身的变动而成(海水变动才有众沤),和现象的变动无常(浮沤刹那生灭)。但是必须注意,绝不能由于熊十力采用了大海众沤和水冰之喻,便以为熊氏所理解的实体是一种物质实体,下面我们还会谈到这一点。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看出,熊十力哲学的“实体”范畴,实际上就是旧形而上学(Metaphysics)的实体或本体观念。他所说的体用关系,实际上是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范畴讨论旧形而上学本体和现象的关系问题。在这里,他显然受到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旧形而上学认为,一切万有有一个绝对实体作为终极的根源和基础。万有只是实体或本体的表现形态,实体并不是感性的直接存在。照熊十力理解,这种本体或实体不在万有之外,也不是隐藏于万有之中,而是实体自身变现为万有,正如水变成为冰,实体是心物万象的基体或基质。
在万有之外,还肯定有一种非感性存在的实体,这本来是旧形而上学的抽象玄思,熊十力则认为:“学人厌闻实体之说,此是大谬。宇宙无根源,人生无根源,断无此理。孔子作《周易》,肯定有实体,然以实体是万物之真实自体,不可逞空想或幻想,以为实体是在万有各自的自体之外。” 他还说:“许多哲学家承认宇宙万象是客观存在,但不承认有实体,甚至厌闻本体论,此与印度古代无因论者同为浅见。余以为宇宙自有真源,万有非忽然而起。如只承认宇宙万象为实在,而不承认有本体,便如孩儿临海岸,只认众沤为实有,而不知由大海水变成一一沤。” 他认为,心物万象不是凭空出现的,如果不承认有实体,则一切现象将归为无中生有。不承认实体,则万有现象就没有了内在的运动根源。
可见,熊十力的“即体即用”说,首要前提是肯定宇宙本体的存在。没有这一前提,就无所谓即体即用。
以上说明了什么叫做“实体是万有的自身”,这里的“自身”又称“自体”。《乾坤衍》多次强调实体是万有“真实自体”,如说:“实体者,本是现象之真实的自身。” 实体又称为一元,“一元者,即是宇宙万象之真实自体。” 又说:“孔子既主张体用不二,即是以实体为现象之真实自体。” 真实自体也就是“如”,指宇宙万象本来的、统一的存在。从“真实自体”这一概念我们可以更进一步地了解熊十力关于实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