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节
智力异常儿童的感知觉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特点

虽然很多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器官、听觉器官以及触觉器官等是属于正常范围,但一般来说,他们感觉的感受性比较低。例如,林仲贤等的研究结论是:智力缺陷无论是对人的低级心理和高级心理都会产生一些明显的负面影响。 皮亚杰把儿童心理或思维发展分成四个阶段:① 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 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③ 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④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智力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亦可以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加以说明,不过其发展的速率一般比普通儿童迟缓,且其发展所能达到的最高阶段也比普通儿童低。 与正常儿童相比,智力障碍儿童的感知觉有以下一系列特点。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特点

虽然有关弱智儿童各种感觉阈限未见有确切的报道,但是弱智儿童的各种感觉一般比较迟钝,尤其差别感受性普遍地明显低于同龄的智力正常儿童。

1. 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

轻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视觉感受性比较低,一般都很难或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的微小差异,如他们不能区分颜色的不同浓度,分不清深红、浅红、粉红与紫红的差别。 林仲贤等通过对比实验对不同智商水平的弱智儿童的视觉图形辨认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智商在30~51,平均智商为41.6、平均年龄为11.7的弱智儿童,在图形以0.05秒速度呈现的条件下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21.4%,智商在55~75,平均智商为62、平均年龄为10.2的弱智儿童,图形以0.05秒呈现时,平均辨认正确率为45.0%。 这表明,智力障碍儿童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无论在哪一种呈现速度条件下,对图形辨认正确率均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2. 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

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比较迟钝,往往不能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上课的时候对教师所讲的东西不理不睬,这些表现一方面是注意力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听觉感受性比较低。智力障碍儿童的听觉分辨力差,表现在学习汉语拼音时难以区分四声的变化等。

3. 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痛觉和温度觉

这三种感觉都属于肤觉,一般来说,智力障碍儿童没有正常儿童敏感。例如有的智力障碍儿童分不清硬、软、粗等质地。严重的智力障碍儿童在暴晒、冰冻或严重自伤时无明显的痛感。

李新旺等以开封市两所培智学校35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组,35名正常儿童作为参照组,采用恒定刺激法,在完全排除视觉参与的情况下依靠触觉对标准刺激和变异刺激的长度进行比较、判断。结果发现:智力障碍儿童触觉长度知觉能力非常显著地低于正常儿童,在触觉长度知觉方面,他们的左右手功能分化程度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

(二)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特点

1. 知觉速度缓慢,容量小

知觉速度是指对客观刺激感知的快慢,表现为从刺激物出现到认出该刺激物所需要的时间。可以用反应时来测试。苏联心理学家维列索茨卡亚做过一个试验,对智力障碍儿童、正常儿童和成人同时呈现一些熟悉的物品的图片,如桌子、苹果、铅笔等,当这些物体以22微秒和42微秒呈现时,成人、正常儿童以及智力障碍儿童的正确率见表2-3。

表2-3 成人、正常儿童以及智力障碍儿童知觉物体的正确率比较

由表2-3可以看出,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反应是缓慢的。

在感知觉容量方面,有人用速示器呈现不连续、无意义的单词或符号,时距1/10秒,正常儿童可感知7±2个,最多的可达到15个,而智力障碍儿童仅能感知3~4个。万翼的双耳分听测试对照实验的结果也显示,智力障碍儿童双耳辨别成绩低于正常儿童,且差异十分显著,这都说明智力障碍儿童的知觉的容量远远落后于正常儿童。

2. 知觉分化不够,区分能力弱

人们的感官每一瞬间都在接受大量的刺激,这些刺激信息经过大脑的复杂分析综合后,才能将被感知的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这种区分的功能就是知觉的分化。

颜色视觉的发展,是视知觉分化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正常儿童的颜色视觉发展很快,4个月时婴儿就具有对颜色分化的反应;3岁时,儿童能正确辨别红、蓝、黄、绿等基本颜色,并开始在生活中慢慢学会对各种混合色的认知;到4岁时,逐渐发展起来能精细地区分各种色调、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并能把各种基本颜色和其名称巩固地联系起来;5—7岁儿童已能对光谱中全部颜色和名称牢固地联系起来。 高晓彩(1999)、张增慧(2000)、林仲贤(2001)等通过实验表明:6—14岁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在红、黄、绿等基本的色谱差别明显的颜色配对中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说明他们颜色视觉的辨别能力基本正常,和智力正常儿童没有差别。其差别可能在更为精细的视觉感受性和视知觉分化程度方面。

3. 缺少知觉积极性

智力障碍儿童缺乏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兴趣与好奇心。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显得漠不关心,很少主动提出“为什么”这类问题。

4. 知觉恒常性差

知觉恒常性(perceptual constancy)是指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的特性。大量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的知觉恒常性水平是比较差的,他们缺乏知觉的稳定性。例如,同样一个字,当教师写在黑板上时能认识,但写到本子上就不认识了;或者是一个物体平放着的时候认识,竖起来的时候就不认识了。

5. 空间知觉发展落后,方位定向能力差

很多中、重度智力障碍儿童到七八岁时还理解不了宽窄、长短、大小、高矮等的含义,到十岁还弄不清楚自身和空间的定向,如对正常儿童来说比较简单的前后、左右等。

“心理旋转”是人们进行空间定向活动的重要操作。林仲贤等人通过实验探讨一组9~12岁、平均年龄10.1岁、平均智商为53.8的中度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弱智儿童的视觉图形空间定向能力与正常儿童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即弱智儿童的心理旋转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儿童,这种情况说明,智力缺陷对完成视觉图形空间定向的心理旋转操作有着明显影响。

6.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SI)是指人脑将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处理,并作出正确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埃瑞斯(Ayres)认为,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运作,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由于各种原因使感觉刺激信息不能在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使整个机体不能和谐有效地运作称为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ve dysfunction,SID)。感觉统合失调主要涉及前庭平衡障碍、触觉防御障碍、身体运动协调障碍、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听觉语言障碍等方面的发展障碍。

于素红采用台湾郑信雄、李月卿编制的《儿童感觉发展检核表》作为测试工具,对上海市9所辅读学校7—13岁智力障碍儿童221人,其中男生124人(轻度66人、中度58人),女生97人(轻度56人,中度41人)进行了测试研究,得出如下主要的结论:① 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大大高于正常儿童,智力障碍程度越重,感觉统合失调率越高。② 不同年龄组的智力障碍儿童在感觉统合失调方面无显著差异,即智力障碍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自动有所改进。③ 智力障碍儿童的触觉障碍明显低于其他障碍。这一方面说明智力障碍儿童在触觉障碍方面的问题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同样是感觉统合失调的智力障碍儿童各个子项的失调情况是不均衡的。④ 男女生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无显著差异。

二、超常儿童的感知特点

人们对超常儿童的研究多集中在深层的认知,如记忆、思维、元认知等方面,感知觉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超常儿童的感知觉主要表现为感知觉较正常儿童敏锐。

在超常婴幼儿早期成长情况的调查中,许多家长报告了其子女感知敏锐的事例。例如:有的超常儿童,在一岁时就能区别上下、前后等方位;两岁能辨别小轿车与大汽车声音上的差别;还有的超常儿童在三岁时能识别大小、高矮,能辨别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在感知观察力实验中,也表明超常儿童的视觉、知觉、辨别能力比较突出。有实验显示90%以上的超常儿童成绩优于比其大三四岁的常态儿童的平均成绩。敏锐的感知觉使超常儿童能更有效地接受外界环境的刺激,善于觉察到为一般儿童所不易发现或容易被忽略的东西。超常儿童在感知方面的主要特点是:知觉具有明确的目的,有计划性和系统性;观察能力强,善于抓住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透过现象看本质。 v/+0hTHIwgYfUrRMuypfiTSvoi2ReehjQBclM3GReKqpg7sQOThXQXk2xoN9Z6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