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通过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国家。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曾经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中国依然是世界上考试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每年仅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接近一千万。

然而,无论在考试技术、命题水平,还是测试效果和考试研究等方面,中国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校招生问题上,多年来我们习惯于通过单一的笔试成绩排序来选拔学生,这种方式固然有利于维护公平,但不可避免地丧失了许多对于人才选拔和培养而言至为宝贵的信息。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这是大学的历史使命和时代重任。本科人才培养,更是世界顶尖大学重点关注的核心。一所大学的质量和声誉,主要建立在她所培养的本科人才质量及其在全球人才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更加重视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并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尤其在亚洲,一些新兴大学,通过组建新型的本科住宿学院,正在推动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相比而言,多年来,我国重视科研甚于教学,强调研究生教育多于本科生教育,使得本科教育水平相对薄弱,对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以及实现方式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

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第一步是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高水平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必有赖于第一流的生源质量。高质量的生源,不一定完全通过高考脱颖而出。更重要的因素在于,学生是否与大学的文化和传统相匹配、相适应,学生是否具备成为优秀人才所必备的价值观和潜质等等。对于北京大学而言,就是要选对“好苗子”,通过培育合适的土壤,为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和自由的氛围,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又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既有高尚的信念追求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又具备建立在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之上的远见卓识,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有浓厚兴趣和广泛涉猎的领军人才。

人才培养是世界上最艰巨最复杂的事业。这一挑战首先在于成效时间长。对于科研工作而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是能够做到的,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的效应至少要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短视眼光,沉下心来、脚踏实地,通过日积月累的言传身教和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真正立足于人的成长成才去开展扎扎实实的工作。第二个原因是面临复杂的不可测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而言,科学家的成就来自于对思维和实验的控制,尽管实验结果常常难以预料,但总是可以通过调整方案和计划不断尝试。而教育的效果必须通过受教育者本身来体现,培养成效的变化和结果极大地受到教育者的影响,这就使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因此,要把一个人真正培养成为杰出的优秀人才,不仅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自身的努力,还取决于其他一些外部因素。第三个原因是教育不允许失败。科学研究是允许和容忍失败的,所有科学研究上的伟大成就无不建立在无数次的失败之上。教育则不同,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不能像做科研那样进行实验,也无法容忍失败。因为失败的后果会直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进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保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态度,可以大胆地想象,但在具体实施时一定要谨小慎微,看准了再做,稳步推进,最大可能地降低失败的几率。

2013年5月,北京大学专门成立了考试研究院,致力于推动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探索研究,并按照中央要求,对推进高校招生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提供相应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支持。学校特别聘请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秦春华先生出任院长。考试研究院十分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提出要出版一套“北大招生考试研究丛书”,特别是要先翻译一批国外顶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有影响的著作。我认为这是很有价值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填补国内这方面研究的空白。我也希望,他们一方面能以此为基础做好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还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不同类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录取途径,探索完善多元录取的招考机制。这是更重要,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是为序。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前校长 王恩哥
2015年5月 iLYS44i1Kxt7k8pRwCPwdEkQgXM2zEvD4VVRo6h5YdbVWe7yHy2mW2clEEmFAZL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