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言

1525年3月3日至14日,德国帝国城市、帝国议会的所在地纽伦堡(Nürnberg)的市政委员会在市长大厅召开著名的“纽伦堡宗教会谈”(Nürnberger Religionsgespräch), [1] 旨在通过这次会议决定纽伦堡的信仰问题。这次会议始源于1524年的一个事件。复活节当天,数千名纽伦堡市民公开集会,他们批评僧侣,特别是多明我会(Dominicans)的修道士,还到处散发一些讽刺教皇和教皇使节的漫画。在市政委员会的会议上,奥西安德尔(AndreasOsiander)和他的同伴提议进一步推广路德教义。 [2] 随后在1525年初,市政委员会的几位长老成为加尔都西修道院(Carthusian)的赞助者,来自这个修道院的僧侣开始声称有人在信仰异端,要求举行公开辩论。结果,在同年2月,市政委员会召集了城市里所有的僧侣,包括天主教和路德的信徒,要求他们列出基督教的要旨。

从这些僧侣递交的要旨中,市政委员会总结出12条议题,并且决定在3月就这些议题举行一场公开辩论,要求新教和天主教分别派出代表参加。代表们需要在所有纽伦堡的市政委员、神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见证下进行论战,一般民众可以透过会议厅的窗户观看旁听。天主教的主代表是方济各神甫里恩哈德·埃尼尔(LienhardEbner),新教的代表是奥西安德尔。奥西安德尔在市政委员会里负责宗教事务,同时还是纽伦堡最重要的教堂圣罗伦斯教堂的驻堂神甫。由此可以看到市政委员会对新教阵营的偏向。由于得到市政委员会的支持,加上奥西安德尔渊博的神学知识和雄辩的口才,辩论的情势明显倒向新教。

在六场辩论里,天主教阵营节节败退,至最后一天进行关键性的辩论演讲时,天主教神甫埃尼尔居然缺席辩论,奥西安德尔独自一人代表新教阵营作了长达两小时的演说。他在演说中促使市政委员会尽快采取行动,解决纽伦堡的信仰问题,选择新教作为城市的唯一宗教。宗教会谈结束后,市政委员会正式决定接受新教教义,宣布纽伦堡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第一个新教城市。随后,市政委员会从班贝格主教(BishopofBamberg)手里取过纽伦堡所有宗教事务的管辖权,而支持宗教改革的修道院,如奥古斯丁修道院(Augustinians) [3] 、本督修道院(Benedictines)和加尔都西修道院也逐渐把财产交予市政委员会,逐步被市政委员会接受。 [4] 一些拒绝改信新教的修道院如方济会(Franciscans),多明我会和圣衣修道院(Carmelites)则被勒令停止招收新的见习修道士,让它们自然“关闭”,同时自愿离开这些修道院的僧侣们将会获得市政委员会发放的一笔退休金。 [5] 与此同时,纽伦堡的教堂发出公告,要求纽伦堡的传教士团结起来,传播新教福音。 [6] 市政府则发布法令,管治市内传教士的行为举止,要求他们必须行为端正。 [7]

纽伦堡宗教改革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引起了连锁反应:大部分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都步纽伦堡的后尘,接受新教,转变成为新教城市。纽伦堡在最危急的时刻支援了路德,致使路德的宗教改革避免了又一次的灭顶之灾。纽伦堡宗教改革还直接鼓励农民革命,1525年的起义者视纽伦堡为战胜教皇和皇帝的英雄之城。由是,纽伦堡通过反抗教皇和皇帝的专横,重申了人可以支配自己命运的信念。在政治衰微、社会剧变的时候,纽伦堡的这场宗教改革无疑是一声春雷,预示着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高潮即将出现。

事发之前的平静

纽伦堡转向新教引起强烈震撼,不仅因为纽伦堡乃是帝国会议的所在地,相当于帝国的首都,而且还在于此事事前并无显著征兆、是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突发事件。纽伦堡一向对德皇查理五世效忠,长久以来一直依靠德皇的庇护以维持城市边界和平与商业的稳定。纽伦堡在城市外围拥有大片土地,这些土地和林产为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邻近的霍亨索伦家族的勃兰登堡—安斯巴赫侯爵(MangraveofBran-denburg-Ansbach)长久以来企图侵占这片土地,并曾多次发动战争。 [8]

当1524年1月14日帝国会议在纽伦堡召开时, [9] 一切显得十分平静。斐迪南大公起草了帝国摄政委员会(Reichsreigiment)关于议会的议事日程,高度评价重建帝国摄政委员会和帝国高等法院(Reichskammergericht)的意义,并许诺为上述两个机构提供财政支持。然而,令包括斐迪南大公在内的所有纽伦堡人不曾料到的是,一个突发事件改变了一切。有个名为杰恩·哈纳特(JeanHannart)的秘使从西班牙赶来,带来了皇帝密令,查理五世要求立即检查《沃尔姆斯敕令》(EdictofWorms)的执行状况,务必要彻底清除路德教义,务必不能让它任意传播。这封信激起轩然大波,人们尤其难忘查理五世密令中很不客气的措辞:“每个统治者务必使其臣民按照皇帝陛下的敕令行事。” [10]

查理五世的倒行逆施行为迅速激化了矛盾,几乎所有的代表都愤怒了,帝国城市的反应尤其强烈。1523年3月中旬至4月19日,教皇克莱门特七世(PopeClementVIII)派遣其驻德国的总代表枢机主教劳伦佐·卡佩基奥(Cardinai Campeggio)至城市议会,更是激起了人们心中怒火——因为正是此人,三番五次唆使查理五世下达密令,挑起了重申镇压路德的《沃尔姆斯敕令》的事端。纽伦堡、斯特拉斯堡和乌尔姆等倾向新教的帝国城市立即行动起来,在纽伦堡的代表斯宾格勒(LazarusSpen-gler)和斯特拉斯堡的代表汉斯·博克(HansBock)领导下,以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的名义向大会提交抗议书,其文曰:

鉴于各地的普通人(TheCommonMan)对上帝之言和福音如饥似渴的倾慕、上帝之言和福音空前传播的状况,如果我们接受、赞同和允许对传播上帝之言设置哪怕是最轻微障碍的话,那么,光荣的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不仅不会执行这样的法令,而且毫无疑问地会导致大范围动荡、反叛、凶杀、血流成河,整体性毁灭和产生各种罪恶。……光荣的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这样的发展将导致最为严重的危害、损害、毁灭,必须避免和保护这些城市及其人民遭受如此的灭顶之灾。 [11]

值得重视的是,这份抗议书中并没有提到城市究竟选择天主教或者新教为自己的信仰,却强调来自倾向于新教的普通人的压力——他们正在传播福音,倘若要限制他们,必然带来普通人的革命,随之就把所有自由城市和帝国城市推向毁灭。斯宾格勒情绪激动,在帝国议会城市议院的会议上他这样说道:“现在正是考验我们的市民是不是基督徒的时刻。如何令他们迅速行动起来——基督将起来捍卫自己,因为我坚信:基督总是能够战胜他的仇敌的。正因为此,我们的力量无限。反之,尽管敌人看上去强大,他们的力量总是大不过上帝。” [12]

然而,尽管纽伦堡对皇帝的态度有所抗议,却谁也没有料到在一年之后,纽伦堡居然会大张旗鼓地接纳新教,使自己直接站到了皇帝的对立面上。况且,这一发生在帝国会议所在地的事件,居然是由该市的市政委员会出面所导演,公开挑战帝国的最高权威,这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大惑不解。人们无论如何也难以预料到在纽伦堡会出现如此剧烈的变化。这一事件自然引发了时人对纽伦堡当局动机的猜想,难道仅仅是皇帝的一封密信,就足以让纽伦堡倒戈、与帝国为敌吗?此外,为什么是纽伦堡而不是其他城市呢?无论是皇帝还是其他的旁观者对此的第一反应都是惊讶。纽伦堡的巨变堪称是一个事件,为什么帝国城市纽伦堡会率先接纳新教成为一大谜团,不仅让同时代的人大惑不解,也让其后的历史学者百思不解,难以定论。


[1] Günter Vogler, Nürnberg , 1524 1525 : Studien zur Geschichte der Reformatorischenund sozialenBewegunginderReichstadt (Berlin:VEB Deut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1982),pp.46—63;Georg Ludewig, Die Politik Nürnbergs im Zeitalter der Reformation von1520 1534 )(Göttingen:Vandenhoeck&Ruprecht,1893),pp.36—47.

[2] 奥西安德尔是路德忠实的支持者,毕业自英格尔斯塔特大学(Ingolstadt Universität),于1520年来到纽伦堡,在1522年出任圣罗伦斯教堂驻堂神甫。他精通希伯来语,并撰写了多篇文章传播新教和路德的思想。1533年的《勃兰登堡—纽伦堡教堂规章》就是出自他的笔下。他还积极参与市政委员会的工作,在后来的新教司法改造中与市政委员会发生分歧。关于他的研究著作参见Claus Bachmann, Die Selbstherrlichkeit Gottes , Studien zur Theologie des Nürnberger Reformators Andreas Osiander (Neukirchen-Vluyn:Neukirchener Verlag,1996);Gunter Zimmermann, Prediger der Greiheit , Andreas Osiander und der NürnbergerRat1522 1548 (Mannheim:Palatium-Verl.1999)。

[3] 奥古斯丁修道院是纽伦堡第一所自愿关闭的修道院,他们在1524年12月13日去信市政府,要求关闭修道院。参见“13.Dezember 1524, Nürnberg, Nürnberger Ratsverlässe,Auszüge,Pfeiffer,S.31,Nr.225”in Ruth Kastner(Hrsg.), QuellenzurReformation1517 1555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p.320.

[4] Michael Truckenbrot, Nachrichten zur Geschichte der Stadt Nürnberg (Nürnberg:Im Verlag der Stiebnerischen Buchdruckerei,1785—1786),pp.411—412.

[5] Harold J.Grimm, Lazarus Spengler : ALay Leader ofthe Reformation (Columbus:Ohio University Press,1978),pp.52—54.

[6] Nürnberg,Geistliche,“Artikel,aus evangelischer Schrift gezogen,der sich die Prediger zu Nürnberg vereinigen sollen”,in Hans-Jochim Köhler, BibliographiederFlugschriftendes16.Jahrhunderts , Teil I Das frühe 16.Jahrhundert 1501 1530 ), Band 3 DruckbeschreibungenM-S (Tübingen:Bibliotheca Academica,1996),3509.

[7] Nürnberg,Rat,“Handlung eines ehrsamen,weisen Rats zu Nürnberg mit ihren Prädikanten”,in Hans-Jochim Köhler, Bibliographie der Flugschriften des 16.Jahrhunderts , Teil I Das frühe 16.Jahrhundert 1501 1530 ), Band3 Druckbeschreibungen MS ,3511.

[8] Thomas A.Brady,Jr., Turning Swiss : Cities and Empire , 1450 1550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p.15;C.Scott Dixon, TheReformationandRuralSociety : The Parishes of Brandenburg-Ansbach-Kulmbach , 1528 1603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Anton Schindling, DieTerritoriendesReichsimZeialter der Reformation und Konfessionalisierung , Land und Konfession 1500 1650 , der Südosten (Münster:Druckhaus Aschendorff,1992)。

[9] 1524年在纽伦堡举办的帝国会议有意识地对1523年的施佩耶尔城市议会进行回应,以期在信仰问题上取得和解。关于这两场会议请见Armin Kohnle, Reichstag und Reformation , Kaiserliche und ständische Religionspolitik von den Anmfängen der Causa Lutheri biszumNürnbergerReligionsfrieden (Heidelberg:Gütersloher Verlagshaus,2001),pp.204—227;Otto Reinhard Redlich, DerReichstagvonNürnberg1522 23 (Leipzig:Gustav Fock,1887);Arwed Richter, DerReichstagzuNürnberg1524 (Leipzig:Gustav Fock,1888)。

[10] Thomas A.Brady,Jr., Tuning Swiss : Cities and Empire 1450 1550 ,pp.167—168.

[11] Deutsche Reichstagsakten,jungere Reihe,4:506—8,no.113,here at 507,lines 27—37,and 508,line 1—6.Here quoted from Thomas A.Brady,Jr., TuningSwissCitiesandEmpire1450 1550 ,pp.168—169,note 80.

[12] Thomas A.Brady,Jr.,“The Reformation of the Common Man,”in C.Scott Dixon,ed., TheGermanReformation (Massachusetts: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99),p.111. T3nw88ku95dVPYvG4+SfBhNFelLY3gurVPfSS5pvM6XlzaPoQgLEP5W1J9+G+dO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