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5 关于语法单位

前面已经说了,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有大有小,为了语法研究的需要,我们有必要根据大小不等的语言成分的不同性质,设立若干单位。语法研究中所使用的单位就叫“语法单位”,任何一种语法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我们学习语法,就需要知道这些语法单位。

一般把语法单位分为四种:语素、词、词组、句子。下面分别介绍。

一、语素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的特点是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有学者为了彰显汉语、汉字的特点,主张汉语语法的最小单位不用“语素”来表示,改用“字”来表示。 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须知,这只是术语的改变,即只是换了个术语,并无本质差别,因为我们要给“字”下定义的话,还得说:“‘字’是汉语中最小的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铁路”不是语素,因为它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铁”和“路”。

“姐”是语素,因为它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了。注意,“姐”,单纯从语音上来看,它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单位,譬如说:

单纯从意义上看,也还可被分割为更小的语义成分,譬如说:

姐→[+事物,+具体事物,+有生命,+动物,+人类,+女性,+同辈中年龄大的,……]

箭头后面方括号内带加号的任何一项,都可以看作“姐”这个语素所含有的语义成分,这种语义成分,一般称为“义素”。但是,从音义结合体的角度看,“姐”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了,所以“姐”是语素。

“垃圾”,从表面看,它跟“铁路”很相似,也是包含两个音节,写出来也是两个汉字。但是,它跟“铁路”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那就是它不能像“铁路”那样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因为“垃”和“圾”虽分别是一个音节,但都没有意义,因此“垃”和“圾”都不是音义结合体。“垃”和“圾”合成“垃圾”后,才既有声音,又有意义,才能被看作音义结合体;而这个音义结合体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音义结合体,所以“垃圾”是一个语素。前面我们曾说到“几乎每个汉字都有意义”(0.2小节),这意味着某些汉字不表示意义,像“垃”和“圾”就是不表示意义的汉字,类似的如“箜”“篌”“徘”“徊”“琵”“琶”等。不过这类汉字数量很少很少,不反映汉字的本质。

语素的功用有两个:

第一个功用是用来构成词。可以自身直接成为一个词,例如“一个组五个人”,其中的“一”“个”“组”“五”和“人”就是分别由语素“一”“个”“组”“五”和“人”直接构成的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一般称为“单纯词”。但更常见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在一起按一定的构词规则构成词。例如“人民”“人口”“人缘”和“工人”“仙人”“凡人”,以及“人来疯”“人生观”“辩护人”“人面兽心”等,就是由语素“人”跟别的语素组合成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成的词,一般称为“合成词”。现代汉语中,绝大部分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合成词。

第二个功用是构成包含在词内部的“语素组”。例如上面举过的“形声字”(0.3小节)里的“形声”,再如“林荫道”里的“林荫”,“切割机”里的“切割”,“姑息养奸”里的“姑息”和“养奸”,以及“研究生”里的“研究”等,都属于语素组。在上面所举的例子里,“切割机”里的“切割”,“姑息养奸”里的“姑息”,“研究生”里的“研究”,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词,但在这里它们不是以词的身份出现的,它们只是作为词的一个组成成分的身份出现的;而“形声字”里的“形声”,“林荫道”里的“林荫”,压根儿就不能成词。不管本身能否单独成词,只要是包含在词里边的、作为词的构成成分的那种语素的组合,都称为“语素组”。所以,语素组是包含在词内部的、作为词的组成成分的一种语素的组合。

注意:“语素组”不等于“语素的组合”。“语素的组合”可能是词,也可能是语素组。同一个“语素的组合”,在有的场合可能是词,在有的场合可能是语素组。如“研究 1 生就应该搞研究 2 ”这句话里的“研究 1 ”和“研究 2 ”都是“语素的组合”,但“研究 1 ”不是词,只是“语素组”,“研究 2 ”则是词,不是“语素组”。

从上可知,语素是词的“建筑材料”。

二、词

词是语言中最小的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它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词的特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特点,一定是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所谓“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是说这种音义结合体可以独立自主地跟其他词或比词大的音义结合体相组合。词的这一特点,使词区别于语素。譬如“丽”,它有意义,能表示“好看”的意思,但“丽”不是词,因为它不能独立运用,我们不说:

(1)*风景很丽。

(2)*多丽的风光!

由“丽”与别的语素组合而成的“美丽”“壮丽”“秀丽”“风和日丽”才是一个词。例(1)、(2)得说成:

(3)风景很美丽。

(4)多秀丽的风光!

第二个特点,这个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本身不能再被分割为更小的一定是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词的这一特点,使词区别于词组。试比较“白药”和“白马”,从表面看,它们好像是一样的,它们中的“白”意义一样,都能独立运用,“药”和“马”也都能独立运用。但事实上,二者有本质的区别:“白马”里的“白”和“马”结合得比较松,中间可以插入别的词,譬如可以说成“白的马”“很白的马”。这就是说,“白马”可以再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而“白药”里的“白”和“药”则结合得很紧,不能随意拆开,即不能再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单位,在任何场合中间都不能插入别的词,譬如不能把“白药”拆开说成“白的药”“很白的药”。常识也告诉我们,了解了“白”和“马”的意思,就能推知“白马”的意思;但是了解了“白”和“药”的意思,并不能推知“白药”的意思。这也足见“白药”不同于“白马”。从语法上说,“白马”是一个词组,其中的“白”和“马”是以词的身份出现的;而“白药”是一个词,其中的“白”和“药”是以语素的身份出现的。

汉语里的词,有两个功用:一是构成词组,这好理解,这里不再解释。二是有时能独立成为句子,例如:

(5)“你想吃什么?”“馒头。”

上面对话里作为答话的“馒头。”就是由一个词独立形成的句子。

词构成词组也好,独立形成句子也好,最终都是构成句子。因此我们可以说词是句子的“建筑材料”。

三、词组

词组是由词和词按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而成的、比词大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如“木头桌子”“喝咖啡”“洗干净”“妈妈好”“刷牙洗脸”“刚来”等,就都是词组。

词组的特点是一定能被分割为更小的能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这无需解释,因为词组都是由词组合成的。

词组也有两个功用:一是构成更复杂的词组,即成为另一个复杂词组的组成成分。如“姐姐买衣服”和“木头桌子”这两个词组都可以分别用来组成诸如“ 姐姐买衣服 总是挑来挑去的”“ 姐姐买衣服 的时候我在她身边”“我以为 姐姐买衣服 ”和“一张 木头桌子 ”“买 木头桌子 ”“ 木头桌子 便宜”等复杂词组,“姐姐买衣服”和“木头桌子”在这些复杂词组里是作为一个组成成分出现的。二是单独成为句子,仍然以“木头桌子”为例,在下面的对话里它就单独实现为句子:

(6)“你想买什么桌子?”“木头桌子。”

汉语中绝大部分的句子都是由词组直接加上一定的句调实现的。所以,词组也可以看作句子的“建筑材料”。

在汉语里,词组从长度上说,一般都比词大;从功用上说,跟词基本是一样的。所以在汉语里,词组跟词是属于同一级别的语法单位。

四、句子

句子是语言中前后有较大停顿、伴有一定句调、表示相对完整意义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大的语法单位。一句话完了,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来表示。例如:

(7)他们都去广州。

(8)你想吃点儿什么?

(9)狼来啦!

句子的特点是,第一,一定伴有句调,前后停顿可看作是一个完整句调的起点和终点。第二,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在交际中能成为一个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的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句子跟语素、词、词组这些语法单位有很重要的区别。一般认为这种区别可以概括为:语素、词、词组是静态语法单位,句子是动态语法单位。

有人主张将句群看作一级语法单位,理由是不少词、词组乃至句子,其确切含义只有在一个句群里,换句话说,只有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里才能加以确定。这说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我们还是采取吕叔湘先生的意见,语法只研究到句子为止。吕先生下面这段话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

比句子大的单位是段、大段、全篇(或章、节)。一般讲语法只讲到句子为止,篇章段落的分析是作文法的范围。事实上句和句之间的联系,往往也应用语法手段(主要是虚词);但是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等等;还常常只依靠意义上的连贯,没有形式标志。因此,篇章段落的分析方法和句子内部的分析方法有较大的差别,语法分析基本上到句子为止,还是有点理由的。

在汉语里,四种语法单位可分为三个级别:语素是一个级别;词和词组是一个级别;句子是一个级别。具体如下:

句子 ——最大一级语法单位

词、词组 ——居于句子和语素中间的一级语法单位

语素 ——最小一级语法单位

这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表示如下:

【横箭头→表示组成关系,竖箭头↓表示实现关系】 lFXYF4NEGP7mMd8TiOlJttKSEgqrcRUbMxyjJrvBdNgS3Jaac3dErCz7iO1Smy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