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言的新认识

关于语言,一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它:

一、从语言的本体性质上来认识它。 从语言的本体性质上来说,所有语言都是有声语言,所有语言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在有文字之前,或者不借助于文字的时候,一个人要向他人表情达意,就从口中发出一连串的声音;听的人就根据这一连串的声音来理解、体会对方的意思和情感。人有目的地发出的、并能让他人从中理解、体会其意的一连串声音,实际是一种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所以,从语言的本体性质上来说, 语言是一个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

对于语言我们还需认识这样一点:语言不仅是一个符号系统, 语言还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系统,而且是一个变动的结构系统。 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作为一个结构,一定具备三种性质,那就是整体性、可分割性和内含规则性。 这意思是说,作为一个结构,一定是一个有规则的整体,在这个整体里一定包含若干个成分,这若干个成分一定受到一套规则的支配而互相层层组合形成种种关系。所以,“整体”“成分”“关系(或者说规则)”是结构的三大要素;其中成分与关系是整体结构的两大支柱。按上面的理解来衡量语言,那么语言显然是一个结构,而且是一个很有规则的结构。另外,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现在看古文之所以会感到吃力难懂,就因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了差异,而且差异还不小。所以说,语言又是一个变动的结构系统。

到上个世纪后半叶,人们对语言又逐渐有了新的认识。随着心理学、认知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首先应该将语言看作是存在于人脑心智中的“自然客体”(natural object),是人的认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因遗传而生来具有的信息“编码-解码”“表达-接收”系统。根据上面的认识,语言应该有“内在语言”(internal language,简称I-language)和“外在语言” (external language,简称E-language)之分。 [1] “内在语言”,是存在于人脑心智中的自然客体,是人类千万年来遗传形成的信息“编码-解码”“表达-接收”系统,其重要性类似于人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外在语言”,是内在语言的外部表现形式,也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对于外在语言,人们早就认识了。是否有内在语言?这在目前也还是一种假设。到底是否有内在语言,这将关系到今后研究的走向,也将关系到整个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所以值得深入研究求证,以便获得对语言和语言研究更为科学、合理的认识。譬如,为什么思维必须凭借语言这一物质外壳才得以进行?聋哑人何以有很好的思维活动?儿童为何一岁多点儿就能哇啦哇啦地与大人对话?这些问题的解决跟求证是否存在内在语言有没有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思考研究的。

二、从语言的功用上来认识它。 从语言的功用上来说,大家可能都会背诵那“老三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认识成果和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主要载体。这“老三句”说得不错,然而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语言何以能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何以能成为“人类赖以思维的工具”?何以能成为“人类认识成果和民族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的主要载体”?现在大家更深刻地认识到, 语言最本质的功用是传递信息。 那“老三句”所说的功用是语言“传递信息”这最本质的功用的延伸。

自20世纪末开始,特别是进入21世纪,人们又进一步认识到,语言除了具有工具性之外,还具有资源性和情感性。语言的资源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言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源,也已成为人生的一大资源。因此,语言关涉到国家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从国家层面来说,语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从个人来说,语言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与他人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对应聘人员都首先考核他的语文素养和全面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外语能力。

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语言意识”教育,以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民众的语言意识,上下都重视语言问题。

三、从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来认识它。 从语言的表现形式上来说, 语言主要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

口语是指有声语言,也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交际时通过嘴巴所说出的话。所有语言都有这种表现形式,所以口语是语言最根本的表现形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都是用口语表达。可是口语表达要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为克服这种时空的限制,人便创造了用来记录有声语言的符号——文字,从而出现了书面语言。

书面语是指用文字将口语记录下来并经过一定的提炼、加工形成的一种表现形式,从某个角度说可以认为是口语的代用品。为什么说书面语言是由口语经过一定的提炼、加工而成的一种表现形式呢?一个人口语表达时,常常会说得比较啰嗦,不一定有条理,不一定说得很清楚,甚至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但是这没关系,因为是当面说话,听话人如果不明白可以当场问,反复问,直到双方了解了彼此所说的意思,达到了满意的交际目的为止。书面上可不能这样。如果书面上只是照录口语里说的话,出现条理不清、意思不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语句,那么在远方的读者、在后代的读者,就没法读懂了,也不便于甚至不可能再去问说话的人,这就起不到利用文字进行交际的目的了。所以,书面语必须在口语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提炼、加工。目前世界上一些主要的语言都已经有了书面语;但相当多的语言,目前还只有口语而没有书面语。除非作特殊说明,在一般情况下,语言就是指口语,即指有声语言。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这样一点,我们为什么要将孩子送进学校?我们把孩子送进学校首要的任务是要让他识字,学文化,学习掌握好母语书面语。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不断地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才能用娴熟的书面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成长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让孩子学习掌握好汉语书面语,这个任务主要落在小学、中学的语文课程身上。

综合上面对语言的认识,我们大致可以这样来给语言下个定义: 语言是人类藉以互相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具体说是人类藉以思维、藉以互相交际、藉以保存和传承人类认识成果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层级性的、复杂的声音和意义相结合的符号系统,也是一个变动的音义结合的结构体。

最后,需要附带指出,语言不是文化的产物,虽然语言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类特别是民族的文化信息。此外,必须认识到,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人获得语言(指母语)不是靠学习(learning),而是靠习得(acquiring);人类语言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创造性——能够将基本的语言单位组合成无限多合适的句子,而其中大部分是以前从未说过或者听过的新句子。正是这种植根于人脑的基于生物机制的本能,成为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之一。 [2]

[1] 参看Chomsky,N. Language and Mind .New York:Harcourt,Brace&World,1968.和Chomsky,N. Knowledge of Language:Its Nature,Origin and Use .New York:Praeger,1986.

[2] 参看维多利亚·弗罗姆金(Victoria Fromkin)、罗伯特·罗德曼(Robert Rodman)、妮娜·海姆斯(Nina Hyams)《语言引论》(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第八版)中译本第一编第一章“8.小结”,王大惟、朱晓农、周晓康、陈敏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C2uIC/nD9QoMcvC1rwpDDosX0PGbceN6VdManZv6Tg4kDo0jQSAI8mxW+2Ymut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