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划分汉语词类,要依据词的语法功能。这个原则就目前的认识说还是正确的。但是,按这个原则具体给汉语里的词分起类来(或者说归起类来),则还不是那么容易。就几家有影响的汉语语法著作和《现代汉语》教材来看,汉语里的词划分为多少类,意见并不一致。

中国第一部讲汉语语法的专著《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借鉴西方语法学,把汉语的词类分为以下9类:名字、代字、动字、静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1924)是我国第一部有影响的系统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著作,该书把现代汉语词类分为9类: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其基本类别与《马氏文通》相同,只是名称略有改变。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42,1944)分为7类:名词、动词、形容词、限制词(副词)、指称词(称代词)、关系词(包括后来一般所说的介词、连词和部分助词“之、的、所”等)、语气词(包括后来一般所说的语气词、语气副词和感叹词)。而到《汉语语法分析问题》(1979)将汉语的词分为10类:名词、方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1943,1944)将汉语的词分为9类:名词、数词、形容词、动词、副词、代词、系词、联结词、语气词。另加“记号”,包括现在一般说的词缀和助词中的“所”“的”。王力先生分出了数词和语气词。

丁声树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52—1953)将汉语的词分为10类: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语助词、象声词。《讲话》将量词从名词中独立了出来。

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将汉语的词分为17类:名词、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感叹词。朱德熙先生除了将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从名词中分出来之外,还将区别词从形容词中分出来独立成类。

由张志公先生主持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1956)把汉语的词分为11类:名词、量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1984年重新修订为《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增加拟声词一类,语文教育领域大多沿用这个12类的词类体系。

在教学领域里有很大影响的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将汉语的词分为13类:名词、动词、助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将汉语的词分为14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拟声词。

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教研室编《现代汉语》(1993)把状态形容词独立为状态词,但仍把处所词、方位词、时间词归回名词,共计15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感叹词、拟声词。北大版《现代汉语》将状态词从形容词中分出来独立成类。2012年的增订本照旧是15类,只是将“感叹词”改为“叹词”。

张斌主编的电大教材《现代汉语》(1996)将汉语的词分为13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

马真的《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1997年一版,2015年二版) 将汉语的词分为15类:名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叹词、象声词。

郭锐的《现代汉语词类研究》(2002/2018)将汉语的词归为20类:动词、形容词、状态词、量词、方位词、时间词、处所词、名词、区别词、数词、数量词、指示词、拟声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助词、叹词、代词。与众不同的是,单列了“数量词”一类。

为什么各家划分所得的词类数目不一样呢?除了各家划分词类的具体标准不一致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词类系统实际是个层级系统,划分所得到的各个词类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我们知道,一种事物,如果只需划分一次就可以满足研究要求了,那么这种分类就很简单。譬如我们需要从性别的角度来研究人体构造的话,只需按性别,将人一次性分为男人和女人就行了。然而在科学研究中,多数情况一次性分类很难满足研究的需要;常常是需要将事物分为好几类,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而分类,都采取二分法,即都根据有无某个属性或特征为标准先将事物一分为二,然后再将分出的类按另外的标准再一分为二,按此分下去,直至满足分类要求为止。 jqCB/PLyEMcmR/5aD/JXjJdHYt0v3DzudiYG9IiZPbmaOO28uJ/TxC0etBR0Qr+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