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需要跟大家说说结构关系多重性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结构关系的多重性”具体包含以下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凡是由实词与实词组成的句法结构里,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和语义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关系是指诸如主语与谓语的关系、述语与宾语的关系、定语与中心语的关系等等。语义结构关系是指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联系,诸如施事与动作的关系、动作与受事的关系、事物与性质的关系等等。
相同的语法结构关系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相同的语义结构关系可以由不同的语法结构关系来表示。请看:
上面的实例显示,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结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这里更需注意的是,词语之间的句法结构关系,直接受词序的影响,“富士山高高的”与“高高的富士山”,包含的词语完全相同,由于词序不同,二者的句法结构关系也就完全不同——“富士山高高的”是主谓关系,“高高的富士山”则是“定-中”偏正关系。而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是无序的,从语义结构关系上来说,“富士山高高的”也好,“高高的富士山”也好,“富士山”和“高高的”之间都是“事物—性状”关系(“高高的”都是用来说明“富士山”的性状的),只是前者采用的是陈述性说明,后者采用的是修饰性说明。
第二层意思,相同词语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例如:
(1)咬死了猎人的狗
例(1)的歧义可以从下面不同的答话中看出:
(2)a.“那老虎咬死了谁的狗?”“咬死了 ∨ 猎人的狗。”
b.“你说的是哪一条狗?”“(那条)咬死了猎人的 ∨ 狗。”
例(2)a答话里的“咬死了猎人的狗”是述宾关系。例(2)b答话里的“咬死了猎人的狗”是“定-中”偏正关系。二者句法结构关系不同,不过它们首先是构造层次不同。下面的例子是另一种情况:
(3)进口钢材
例(3)的歧义可以从下面不同的答话中看出:
(4)a.“他们需要进口些什么?”“(需要)进口钢材。”
b.“他们急需什么钢材?”“(急需)进口钢材。”
例(4)a答话里的“进口钢材”是述宾关系。例(4)b答话里的“进口钢材”是“定-中”偏正关系。二者句法结构关系不同,跟构造层次无关。
我们更需重视例(3)那样的相同词语之间所形成的不同的句法结构关系的现象。类似的例子如:
(5)出租汽车
(6)他写的散文
(7)我们三班
例(5)与例(3)类同。例(6)既可以分析为“定-中”偏正结构,如在例(8)里:
(8)我想看看他写的散文。
也可以分析为主谓结构,如在例(9)里:
(9) 他写的散文 ,我写的是诗歌。
例(7)既可以分析为“定-中”偏正结构,如在例(10)里:
(10)二排排长说:“ 我们三班 也不差呀!”
也可以分析为同位结构,如在例(11)里:
(11)三班班长表态说:“ 我们三班 保证完成任务!”
还可以分析为主谓结构,如在例(12)里:
(12)“请问同学,你们是几班?”“ 我们三班 。”
第三层意思,相同词语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例如下面的歧义句子:
(13)反对的是他。
例(13)动词“反对”和“他”之间,就既可以分析为“动作-受事”的语义关系,如在下面的句子里:
(14)我可不是反对你,我呀, 反对的是他 。
也可以分析为“动作-施事”的语义关系,如在下面的句子里:
(15)“反对这房改方案的是谁呀?”“ 反对的是他 。”
现代汉语语法学里的经典歧义例子“鸡不吃了”,过去人们已经注意到的歧义实例“母亲的回忆”(“母亲”既可以理解为“回忆”的施事,也可以理解为“回忆”的对象,即受事),就都属于相同词语之间存在不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例子。
词与词之间还存在一种二维关系,即词的组合关系和词的聚合关系。不过这不属于不同的结构关系,这是词在不同维度上所呈现的关系。(具体见本书第一节1.3小节)
为什么还需要跟大家说说结构关系多重性问题?因为认识结构关系的多重性有助于深化对语法的认识,有助于推进语法研究。对于上述第一层结构关系的多重性和第二层结构关系的多重性,汉语语法学界已都注意到了,但对于第三层结构关系的多重性,即相同词语之间可以存在不同的语义结构关系,这在过去虽注意到了,但无论是国内语法学界还是国外语法学界,都还缺乏理论上的论述。而这种结构关系的多重性更需给予足够的重视。建立“词语之间结构关系的多重性”的观念,特别是重视并注意研究分析语言中“词语之间语义结构关系的多重性”问题,将会引导我们去发现更多的有价值的隐性的语言事实与语言现象,将有助于深化对语言事实的认识,将有助于语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这对中文信息处理和汉语教学也将有直接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