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DNA取代RNA成为遗传物质

RNA用密码子来储存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信息,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步。它不但能够用这个信息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而且由于RNA能够复制自己,还可以把这些信息传给下一代的细胞,也就是作为遗传物质。但是RNA作为储存信息的分子也有缺点,就是它在水中不是很稳定的,会逐渐分解为组成它的核苷酸。而作为储存信息和遗传物质的分子,应该有高度的稳定性。所以RNA分子需要改进,这就需要知道为什么RNA分子在水中不是很稳定的。

每种核苷酸都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碱基、核糖和磷酸。4种核苷酸的核糖和磷酸部分都是一样的,差别只是在碱基部分,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尿嘧啶。碱基和核糖连成的分子叫核苷(nucleoside),核苷再连上磷酸叫核苷酸(nucleotide)(参看图1-11)。影响RNA分子稳定的,主要是核糖上的自由羟基。

核糖(ribose)是5碳糖,骨架由5个碳原子线性相连组成,可以形成环状结构。在5个碳原子中,1、2、3、5位的碳原子上连有羟基。在这4个羟基中,1位的羟基在和碱基相连时被用掉,3位和5位的两个羟基分别通过磷酸和上下两个核苷酸的核糖相连,这样就只剩下2位的羟基。这个自由的、还未使用的羟基就是核苷酸的“武器”,为RNA分子的催化能力所必需(图2-12左)(参看图1-13)。

图2-12 RNA分子中核糖2位上的羟基

但是正是因为它能够活跃地参与化学反应,它也能够攻击RNA自己,破坏把核苷酸连起来的磷酸二酯键,使核苷酸之间的联系断开(水解)。这是RNA分子在水中不是很稳定的根本原因。如果这个自由羟基能够被除掉,就相当于敲掉了RNA分子催化化学反应的“牙齿”,RNA分子就稳定了。

在生物演化的过程中,为RNA分子“敲牙齿”的酶出现了,它就是核糖核苷酸还原酶(ribonucleotide reductase)。它可以把核苷酸中核糖上2位的羟基去掉,换为氢原子。这相当于核糖失去了一个氧原子,由于这个原因,这个羟基被氢原子置换了的核糖就叫做脱氧核糖(deoxyribose,deoxy- 就是脱氧的意思)(见图2-12右),含有脱氧核糖的核苷酸叫脱氧核苷酸(deoxynucleotide)。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核酸就叫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简称DNA),DNA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所以“脱氧”核糖核酸这个名称并不是说DNA分子里面没有氧原子,而是指里面每个核苷酸的核糖少了一个氧原子。细胞在合成DNA时,不是首先合成DNA的组成成分脱氧核苷酸,而是先合成RNA的组成成分核苷酸,再通过核苷酸还原酶把核苷酸变成脱氧核苷酸。这也支持RNA分子在先,DNA是由RNA演化而来的想法。RNA变为DNA时,不仅核糖上的那个羟基被去掉了,核苷酸中的尿苷酸里的尿嘧啶也被胸腺嘧啶(thymine,用字母T代表)取代,所以脱氧胸苷酸取代了尿苷酸,成为DNA的组成成分。

DNA分子不但稳定,也失去了催化的能力,只能“老老实实”地做储存信息的分子。DNA分子有多稳定,可以从下面的例子看出来。人类有一个近亲,叫做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以最初发现他们化石的德国地名Neaderthal命名),大约在3万年前灭绝。从一个13万年前尼安德特人留下来的脚趾的趾骨,科学家提取了DNA样品,并且从这个样品测定了尼安德特人的全部DNA序列。这说明经过13万年的时间,尼安德特人的DNA分子仍然基本完整!

DNA分子的稳定除了是由于核糖上的羟基被去除掉以外,还和DNA双螺旋(DNA double helix)结构有关。RNA分子要执行各种生理功能,是以单链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它通过分子内部碱基的配对(A和U彼此结合,C和G彼此结合)形成各种三维结构(见图1-12和图2-11)。DNA的作用只是储存信息,就没有必要再形成只有单链分子才能形成的各种三维结构。在原核生物演化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种酶,叫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它可以用单链DNA为模板,合成另一条DNA链。这条新DNA链中的碱基和原来那条DNA链对应位置上的碱基是互补的:原来是碱基A的地方,新链是碱基T,原来是C的地方,新链是G。新的DNA单链被合成后,并不像新合成的RNA分子那样和模板分子分开,而是通过A-T和C-G碱基配对而和模板DNA链结合在一起,彼此缠绕成为DNA双螺旋(图2-13)。

图2-13 DNA双螺旋。中间为DNA分子中的碱基配对,将两根DNA单链结合到一起。左图为DNA双螺旋中碱基配对图示。右图为DNA双螺旋的分子模型

从第一章第四节可以知道,碱基配对在RNA分子中就出现了,功能是使RNA分子形成各种三维结构。DNA只是继承了RNA分子的这个特性,改用来形成双螺旋,所以碱基配对并不是DNA分子的发明,也不是DNA分子出现后才出现的。

双螺旋的形状就像一根长长的麻花, 所有的碱基配对都发生在两条链之间,即“麻花”的中心部位。由于核苷酸里面的碱基的形状都是平面的,而且在性质上是亲脂的,DNA形成双螺旋还有一个后果,就是这些碱基可以像薄片一样彼此叠在一起,通过色散力结合,进一步增加了DNA双螺旋的稳定性。而在RNA分子中,由于单链的RNA会在分子的不同区段之间进行碱基配对,形成各种三维结构,这样的碱基重叠就不容易发生。有了这些原因,在水溶液中的DNA双螺旋就是非常稳定的结构,要加热到90℃以上才能把两条链分开,所以非常有利于作为储存信息的分子。DNA的双螺旋结构是英国科学家华生(James D. Watson)和克里克(Francis Crick)于1953年发现的,他们也因此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不过这样的DNA双螺旋也有一个问题,就是DNA的末端。像由多股线编成的绳子一样,在末端这两股链容易分开。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的,无始无终,也就没有末端的问题。

DNA链的方向性

在DNA的双螺旋中,两条DNA链的方向是相反的。DNA单链是由脱氧核苷酸线性相连组成的,方向性是怎么来的呢?原来DNA链中的磷酸根,是分别与两个脱氧核糖分子上面第5位和第3位的羟基相连的。在图2-13中图的左下,第一个脱氧核糖是用它的5位羟基和磷酸根相连,所以它第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没有被使用,是完整的。左上的核糖只用了它第3位碳原子上的羟基和链中的磷酸根相连,成为DNA链的末端,而它5位羟基相连的磷酸根不再与脱氧核糖相连,是“自由”的。这样,由脱氧核苷酸组成的DNA链就有了方向性。具有第3位自由羟基的那一端就叫做3′端(3′terminal),而含有自由磷酸根的那一端就是5′端(5′terminal)。

其实DNA单链的方向源自RNA分子。核苷酸在彼此相连成为RNA的线性分子时,就是5位羟基上的磷酸和另一个核苷酸上3位的羟基相连,所以就已经有5′端和3′端。DNA中单链分子的方向,是从RNA分子那里继承过来的。

在合成DNA单链时,是新的脱氧核苷酸上的磷酸与DNA链3′端的自由羟基相连,所以DNA的合成是向3′方向延长。DNA的双螺旋中,如果从同一头看起,一条DNA链的方向是从5′到3′,另一条DNA链的方向则是从3′到5′。DNA在复制自己时,用作模板的DNA链是从3′到5′方向被复制,而新合成的DNA则按从5′到3′的方向被延长(图2-14上)。

图2-14 新DNA链(上)mRNA链(下)的合成。DNA聚合酶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新的互补链DNA,新链延长的方向是从5′端到3′端。RNA聚合酶以负链DNA为模板,合成mRNA分子,mRNA分子延长的方向也是从5′端到3′端。由于DNA分子是以双螺旋形式存在的,在合成新的DNA链或者mRNA链之前,两条DNA链必须分开

原核生物上的细胞在分裂前,DNA的两条链分开,各自作为模板,合成新的DNA链。新合成的DNA链和作为模板的DNA链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两份DNA双螺旋,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这样,DNA不仅可以作为储存信息的分子,还可以通过复制把信息传给下一代,因而也可以作为遗传物质。生物的遗传信息,是通过DNA传给后代的。

DNA分子中的信息如何转移回RNA呢?这就要靠一种叫做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的蛋白质。它以单链DNA为模板,合成RNA分子,类似于DNA复制时的情形。新RNA链的合成也是从5′端开始,向3′的方向延长(图2-14下)。DNA中的两条链中,含有为蛋白质编码序列的链叫做“正链”,和正链互补的那条链叫“负链”。在合成RNA分子时,是以负链为模板,这样合成出来的RNA才有和正链相同的核苷酸序列。这样,DNA分子中为蛋白质编码的信息就被转移到RNA分子上,用来在核糖体中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就是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经典的DNA—RNA—蛋白质信息传递链。其实在DNA出现之前,为蛋白质编码的RNA分子就已经存在了,而且直接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分子,所以它本来是DNA的“祖宗”,现在不过是信息在DNA那里转了一圈,又回到RNA分子而已。

用蛋白质取代RNA的大部分催化功能,用DNA取代RNA储存信息的功能,DNA、RNA和蛋白质这三种分子之间的分工合作,形成了完美的信息储存、传递和执行系统。这是原核生物的功劳,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人类自己,都一直在使用这个系统。 2DAeavv0FYjdtKKNZ7WDrFh63cxzPXkHtIPulLQgs0+SEGePsNZh8AT3agkFsQi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