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通过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

冯颐

【摘要】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学科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副科”,处于不被学生重视的地位。21世纪人类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环境、气候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的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公民地理素养。本文主要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在遵循新课程改革的同时,改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看法,培养具备地理素养和能力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素养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整体性改革。这场改革的深度、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创新。关于学习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提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从而激起学生在当今时代求生存、求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关注并能够影响学生的生命历程。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初中地理教材的设计尽可能让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教师既可以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顺序,又可以更换教材中的活动、材料等,从而为促进教学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提供了条件。

21世纪以来,由于全球性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目前面临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植被破坏、资源匮乏、人口问题、地区经济差异等,都与地理学有很大的关系。同时,可以看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提高国民的地理科学素养,这赋予了地理教师新的使命。但初中地理学科在大部分地区处于学校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学生不重视的地位。这就对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在此条件下提高学生地理素养提出了挑战。

基于以上背景,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地理教学,引导大众正确认识地理学科。

一、地理课程的价值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和作用的科学。地理学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上至大气圈,下至岩石圈,从整体反映人类生存的客观世界,在社会生产实践、科学研究和工作中都十分重要。

地理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内容。自然科学知识有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及地球的运动规律,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国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科学知识有人口、民族、宗教、产业布局以及全球资源与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文化知识。缺乏地理知识将无法与世界潮流相适应,无法科学合理地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地理课程的设置为国民科学文化知识素养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土整治、经济开发、旅游、货物与信息流通等,几乎每种行为都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理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初中地理课程的最终目标是“对学生生活有用”“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这就决定了地理课程在培养公民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地位。

二、地理教育的任务

地理课程探讨的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地理教育更是培养21世纪公民不可缺少的一环。对一线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而言,能够重新思考地理教育的意义,同时积极转变人们对地理课程的轻视观念,也会为地理教育价值的体现提供契机。

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于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教会学生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上面提到人类社会面临许多新问题都有很强的地理成分。正如《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提出的:“深信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意识到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地理教育在学生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地理教育虽不能完全解决,但应结合这些实际问题,给人以思考、认识、判断、处理问题的意识、方法与能力,使地理教育切实有用。

目前教师已经转化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注意力应更多地集中于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应注意知识的提炼;应负责设计、编排各种教学活动,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特别是通过新教材给教师提供的灵活处理教学的空间,来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中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三、地理课堂与生活结合的案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学习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才不是负担,而是享受。五彩缤纷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历,多种多样的生活现象和问题,会引起他们的好奇感和探究心理,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

案例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一节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公路、铁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几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后,设置情境让学生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并说出理由。例1. 北京—乌鲁木齐A. 探亲B. 开会,第二天必须到C. 沿途旅游观光访问。分别需要怎样选择交通工具?例2. 武汉—重庆A. 运10吨钢材B. 开会,当天必须到C. 沿途观赏长江风景。分别需要怎样选择交通工具?还可以适时给学生补充运用列车时刻表的知识,设置情境让学生学会使用,提高生活能力。学生对交通工具并不陌生,所以学生便会从自己的所见所闻中,说出自己的看法,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这就使原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生活化”。学生初步获得要从地理的角度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地理课程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理念。如果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仍然只重视“教”,单纯向学生讲授知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地理实质的认识,不能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使知识与应用相互孤立,学生不明白学习地理课的目的,因此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又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认为学不学地理学科都无所谓。这样谈不上素质教育,培养不出面向21世纪具有地理素养的人才。

案例2: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一节的教学中学习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时,给学生提供“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条件下景观图片,让学生设计在该气候条件下聚落的建筑外貌并说出设计的依据,还可以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看谁的设计更合理、更美观。增强学生参与意识,让学生体会人类如何适应自然环境。课程进行到让学生理解通过“聚落”的外貌,可以判断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的教学环节时,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特色民居的景观图片,如陕西窑洞、因纽特人冰屋、客家土楼、贵州石板房等,引导学生思考: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理解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必要性。教学中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地理的学习内容,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充分适应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索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地理,从中体验学习地理的成功乐趣,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

案例3:“地图的基本要素”的教学可以在进行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到校园去绘制校园的平面图。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地图绘制的知识,绘制会很困难,会遇到很多问题。回到教室把学生遇到的问题汇总,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自然就生成了,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方法。学习完地图三要素之后让学生再去完成校园的平面图,自然就会较原来容易很多。此项活动的设计贴近生活、服务生活,学生不仅学会了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合作、思考、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案例4:在“水资源”一节的教学中,关于节约水资源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做一道计算题:如果我们每个人每天节约1000克水,班级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那么学校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千克水?全国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这样不仅可以突出地理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而且还可以从惊人的数字中让学生体会到,从我做起,节约用水的重要性,使其受到环境保护的教育。了解我国水资源现状后让学生说出生活节水方法,并以家庭为单位做调查报告。使学生了解节水前后家庭用水量的变化,教给学生可以实际操作的环保方法,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能够让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习地理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从而对地理学习建立一种需求感。同时也给教学内容的分析组织以及教学设计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要求,愿每一位地理教育工作者都能准确把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内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积极研究探索,为培养21世纪具有地理素养的优秀人才而尽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试验稿)解读[S].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宫作民.地理教育要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5:11.

(本文获2013年中国教育学会举办的“中国教育实践与研究论坛”征文评比一等奖) z0tZ7e+zFJ2301xcHQUutvJBfSonD/dMrkvQrMxw7SddhX6OYF7HyRNErCPqth+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