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学礼的保障及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又不可或缺精神自由的理想信念,人们需要道德伦理及多元文化完善日常生活,这样才能给人类的心灵世界带来真正的自由体验和充盈的生命感悟,否则会迷失于对资源的不断掠取和占有中,以至麻木和匮乏。

1.3.1 修身先修心

1. 读书是学礼的必需

读书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学校上学,就是念书的意思;二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就是单纯的阅读之意。很多人因为“学海无涯苦作舟”而更愿意接受读书的第一层含义,它意味着离开学校则不用再读书。下面谈到的读书不仅取的是第二层含义,而且指的是终生相伴的读书。这部分共涉及三个问题:一是读书为什么是人生必需?二是读什么书?三是书应该怎么读?

1)读书为什么是人生必需

人类是有思想的血肉之躯,并非机器,我们的任何行为都必须用大脑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的方式方法及过程决定着结果,读书则决定着大脑处理系统的先进与否。英国思想家培根在《随笔录·论读书》中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我国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也在《论读书》中说过,自由地看书、读书能够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第一,读书可以长智广思。书是前人于生活经历,学习思考中习得的精华,读书使我们在汲取学养的同时,与前人思想发生碰撞共鸣,以深化自身思想,增进我们的智慧。独立思考才不会迷失自我,也才会真正懂得人生的意义,而读书有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第二,读书可以解惑除鄙。读书的最大魅力是在长期阅读和思考之后而产生的刹那间的直觉,它帮助我们解决人生中诸多疑问难题,这会让人如沐春风般愉悦。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是说,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西汉大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极易受俗世影响而变得蛮鄙短视而顽腐,时时读书可以防止陋习俗念侵染我们心灵,使我们保有洁身前行的宝贵空间。

第三,读书可以豁达明理。书读得越多越会感到自己的无知和渺小,知识的广博使人心胸开阔、目光高远,与人与事因为增进了理解而变得包容、宽怀。

第四,读书可以怡情益德。自由自在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尤其是当读者与作者心声共鸣之时,会有思想心性升华之美。人在专注读书时可以自成世界,也是最纯净、安静的人生之享受和体验。借用著名华裔建筑师林璎的话:每一本书(原文:每一件作品)都源自一个简单的愿望,那就是,使人们意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不仅是物质世界,而且是我们所栖居的心理世界。读书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审美品位,通过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激发丰富的生活情感,以提升生活品质。

第五,读书可以思进自律。因为知识的广袤,我们会越发感到时间和生命的宝贵。为了更有意义的人生,读书使我们积极找寻各种方式方法延展我们的有限生命,就是通过自律进取提高每分每秒的效率效益。

第六,读书可以守信养生。这里的守信不是指保持诚信,而是坚守信念之意。进入社会之前,很多人已经树立了人生目标或是信念,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很多人生理想被所谓的世俗现实击溃,消失得无影无踪。读书可以使我们头脑冷静理性,可以时刻提醒我们坚守信念,而非迷失自我。读书人心中常易保有一份可爱童趣,正所谓人之天性,而非读书人的这份天性多半在俗世“历练”中消耗殆尽。

2)读什么书

读报纸杂志不能作为严格意义上的读书,读书就是要读能够系统介绍某种科学或者是某种概念的大部头的对人生有帮助、有意义的书。所读的内容不能单一化,要多方面多元化。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慧,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只有广泛涉猎,才能开阔眼界,真正形成我们全面看问题的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良好的文化学识修养为教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扬和展示平台,既有教养又有学识的人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现代人达礼必先知书,因为有知识的人才能示范出礼仪的精髓,所以读书是通礼仪的必需。

3)书应该怎么读

自觉、自愿、自由的读书习惯才能开卷有益,读书是强迫不得的。兴趣爱好本就因人而异,价值取向更是见仁见智,即便是同一本书,不同人读来的收获也是大为不同的,所以读书只能是自由自在的行为。林语堂先生说:“世上会读书的人,都是书拿起来自己会读。不会读书的人,亦不会因为指导而变为会读。”有些书只需走马观花,也就是泛读;有些书需要收藏,随用随读;有些书需要记笔记,也就是精读;有些书需要批注,因为思考总结;有些书需要讨论,因为质疑研究;有些书需要背诵,因为心灵共鸣;无论怎样,读书时候切记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只有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读书是一种兴趣爱好,更是一种行为习惯,人在则读书在。

2. 拓展是学礼的关键

经济学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人的贪欲是无限的,要想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人们需要通过权衡取舍挖掘自身潜力,接受挑战,以开阔眼界和提升创造力,这就是拓展。拓展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提高艺术修养、协助他人、参加社会活动、旅游、加入公益事业等多元化生活来实现。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拓展意为行万里路,而且是多元的路,大千世界,众生百态,所谓见多才能识广,才能不孤陋寡闻,才易胸怀坦荡,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任何事物,不计较,不嫉妒,不炫耀,不浮夸,平心智,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能真心为礼。

钱学森说过:“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孟子说:“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梁启超在给梁思成的信中也说过:“所学太专门易把生活也弄成太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艺术修养不是艺术家的专利,在我们今天的社会,艺术已经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在世界各地,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甚或舒适的购物区、公共图书馆、得到良好维护的居民小区,艺术早已无孔不入地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有些艺术品不仅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享受,而且具有实用功能,比如建筑。艺术修养是指一个人的艺术知识和技能的状况及水平。我们可以通过日常阅读、视听等方式(如看展览)多方面接触音乐、诗歌、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的艺术鉴赏力。艺术修养不仅可以加强我们的鉴赏能力,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关键的是它可以激发我们内心的情感,让我们保有对人生积极喜悦的态度以及对人文的关怀心。

世间大众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见仁见智,人们的行为和习惯因地域而异,生活模式没有一定之规,大到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习俗甚至千差万别,小到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导致每个个体都相对独立,只有切身经历才能真正了解和理解对方的思想行为所为何来。有包容理解之心者才能真心对他人以礼相待,这需要丰富多元的生活阅历所历练,所以拓展是行礼仪的关键。

案例1.5

美丽的陋室

1937年9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踏上战争逃亡之路,因为战事所迫,他们转移到了云南龙头村,在那里他们第一次为自己设计建造了三间房屋。他们的孩子曾提到:“妈妈和爹爹为此拿出了全部积蓄,连外婆的一些首饰也搭上了。妈妈对房子进行了简单的装修,铺了粗木地板,在靠窗的墙上做了一个简单的小书架,下面的木凳上铺上一些饰布,妈妈常在家里陶质土罐中插大把的野花。”梁再冰后来又回忆说:“当时我就感觉那个房子非常温馨,舒服极了。我觉得我妈真神,怎么一下子就把这么一个破房子搞得这么舒服、这么可爱。”林徽因就在这个温馨的陋室中,在油灯下教孩子读了很多李白、杜甫的诗,而且经常带孩子去邻近的瓦窑村看老师傅在转盘上用窑泥制各种陶盆瓦罐,她对师傅手下瞬间出现的美妙造型总是赞不绝口。

3. 用心是学礼的根本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话近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但究竟“对”与“好”有多大差别呢?认真只能使做事结果达到要求,而用心做事的结果是超出预期,超乎想象的好,也就是注重细节。礼仪正是要求注重细节的行为规范,也就是只“知其然”不够,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样的礼仪行为发出时才能让对方体味到真心诚意,否则很容易演绎成尴尬的忸怩作态。比如“问候”和“微笑”,要让对方感觉到发自内心的舒服的亲切善意,绝非是露几颗牙齿那么简单,需要加入个人的思考、感受与判断,要因人而异。

“做对”的礼仪是死记硬背、做作的模仿,“做好”的礼仪是化入骨血的心之承载与舒达。短期集训出来的礼仪是商品化了的廉价摆设,既对企业文化提升没有任何助益,更对改善社会人文环境没有任何裨益,甚至有虚假作秀之嫌,反而助长社会不良风气。用心的礼仪不是短期效用,它是文明社会的常态,是改善人际关系、提升民众文明素养及社会文明层次的有效渠道,它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首要条件。用心做礼仪是需要家庭、学校及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教育,人只有在走入社会前养成的良好行为习惯才可能在走入社会后保有这些习惯并将其传递给他人,之后慢慢扩展成为民众共识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文化。礼仪会逐渐成为如社会公德般自动检验和衡量人们行为的标尺,只有用心做才能有好的结果。

案例1.6

一个电话价值百万

这个案例是余世维先生在《职业经理人常犯的11种错误》中提到的,当时还没有手机和呼机,他在一家公司做主任,正好接听了客户找他手下一个业务代表的电话,业务代表没在,余先生先是记下了客户的姓名、电话等信息留了条子放到那个业务代表的桌上,但是直到当天下班业务代表也没回来。余先生接下来马上又联系了之前打电话的客户,告知他情况,但是客户坚持联络业务代表并留下了宅电,余先生答应帮助继续联络。直到晚上八点,余先生终于找到了那个业务代表,并叮嘱她马上联络客户。但是余先生并没有因此结束事情,而是当晚又致电给客户以确认联络成功。让余先生没有料想到的是,就在这个电话事件的第二天,那个客户将一笔价值150万元的订单送到他的手中,客户说正是因为他用心接听电话获得了完全的信任,这就是管理学中的“首问责任制”。

1.3.2 礼仪的作用

1. 学礼有助于增强个人自信心

自信心是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起的一个概念,而在心理学中,与自信心最接近的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推断。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关心的不是某人具有什么技能,而是个体用其拥有的技能能够做些什么。自信简言之就是充分地相信自己,自信的人通常乐观向上,且热情谦和。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是该民族对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这种信心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

礼仪使我们习得得体的穿着配饰、言谈举止及行为习惯;礼仪让我们懂得品味生活细节,感悟生活中的艺术;礼仪会改善人际关系,改观民众文明素养。这些皆有助于减轻人们生活工作压力,能够降低每个人的社会生活内耗,增长个人、民族以及国家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学礼目的是提升内在修为,使人的内心世界更为平时朴素和豁达美好,而拥有丰富而温暖的精神家园正是我们的幸福所在。

2. 学礼有助于优化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相对于自然环境而言的,是因为人类活动而逐渐形成的环绕在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习俗、观念、态度、信仰、认知等人为因素的总和。它是所在区域内的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和反映,具体包括家庭环境、工作环境、教育环境以及社会公众环境。学礼在提升个人素养的同时,有助于塑造人们积极、乐观的行为取向以及对事物的正向评价态度,软化各种人际关系,有利于减少复杂的家庭矛盾、调解纷乱的同事关系、缓和冷漠的公众情绪,从而获得更为安全、有序、和谐、舒适、自在而温暖的生活工作环境。

3. 学礼有助于构建诚信社会

社会的诚信既包含个人诚信,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认可的道德和运行规则。社会诚信缺失是妨害人际正常往来的关键因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变得异常困难,导致人们疏于相互关爱和帮助,以至增大社会运行成本。长久的诚信缺失会助推社会冷漠风气而造成人性的淡漠,从而扭曲正常的社会运行秩序,加剧社会的不公并影响社会的安定。礼仪的核心是仁德,仁德是诚信的根本,它决定着我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观念。正所谓“礼者,理也”,学礼并懂礼者会按照道德规范做事,学礼会使人们重拾正向的荣辱观和是非观,逐渐矫正社会的不良现象,重建社会的诚信秩序,从而降低每个人的生活成本,使我们的生活更好。

4. 学礼有助于增强公共意识

公共意识是由公共规范意识、公共利益意识、公共环境意识以及公共参与意识共同构筑的,“公共性”在每个人身上折射出的现代素养显示出了一个民族迈向现代化的文明高度。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是说不学礼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因为每个人既是相对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又同时必须“依存”于他人,也就是具有社会性。学礼让我们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从而不只有自尊,还要尊重他人。公共空间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对每个人都是如影随形,独处易于自在,而与他人共处时必须“以礼相待”才得自在。礼仪是陌生人之间心灵上温暖的无声对白,是公共空间得以存在的必要保障。学礼可以使人具有明确的公共意识,从而自然而然地以道德规范为言行约束,确保自己和他人在公共生活中的权益。

5. 学礼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心

民族自信心是一个民族的肯定的、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上的,对自己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信心,是对自身对于全人类发展的崇高价值的认知。当有违道德,甚至有违法律的无良、低劣行为和事件频繁曝光于世时,民族自信心便会被践踏和损伤,这不仅会挫伤民众积极正向的价值取向,同时严重损害其国际声誉,成为国际交流的屏障。礼仪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曾经内化于民众心、外化于民众形,使我们这个疆土广、民族多的大国极具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今日学礼重在心德修为,以提升民众素养,增强民族自觉和自信,有助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改观中国人的国际形象。

案例1.7

“致歉卡”

2015年春节,杭州“80后”方女士一家要去伦敦旅行,他们的行囊中有一件特别的行李——为避免18个月大的女儿在飞机上哭闹影响其他乘客而准备的向邻近旅客发放的手绘“致歉卡”。为体现中国的春节习俗,方女士专门准备了红包,在边角打孔,用红线串上吉祥符,再放入“致歉卡”和2颗巧克力。

旅程未启,文明先思。听闻杭州这对“80后”夫妇独出心裁的“旅游攻略”,网络之上点赞纷起。虽说其手绘“致歉卡”的创意,来自夫妻俩曾在微博上看到,有带小孩的外国乘客以送巧克力、糖果的方式,向飞机上被孩子哭闹打扰的乘客致歉,于是“拿来”借鉴一下;但这种尊重他人、和谐互动的“有备而行”,显然让人真切感受到了“重游更重德”的素质内化和提升。 zWqcJoitLs3gFvldYnBXTCv9AFaGL/8rj65o3VDCFdj4BHa/FOLi9qfKhZfAQ9g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