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方俊明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国家重点课题《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研究》的首席专家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特殊教育工作推动力度最大,取得成绩最为显著的五年。通过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2010—2020)》,执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以及国家特殊教育实验区的建设,我国特殊教育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一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提高了对发展特殊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逐步落实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指标,出台优惠政策与增加财政投入,使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二是通过国家37个特教深化改革实验区的建设,全方位推进区域性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的构建,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三是通过研制《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促进了特殊教育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面临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我国许多特殊学校和特教单位都在聚焦于内涵发展,通过总结经验,制订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迎接新的挑战,由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黄建行校长与华中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主任雷江华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特殊教育学校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丛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问世的研究成果。

这套“特殊学校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丛书”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特区深圳市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验和理论思考,结合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等多方面的实践,深入地探讨了有关特殊儿童,尤其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学校教育、身心康复、职业训练以及终身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特殊学校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丛书”由六本专著构成。

《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用8章27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办学人员、办学环境、办学特色与办学模式的革新。该书总结了深圳市这所规模大、设备好,师资力量雄厚的特殊学校,如何在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下,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需要,不断革新办学范式。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用6章30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根据国家提出的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等三级课程体系的构想,结合学生实际和地方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该书在系统地梳理我国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国内外背景、发展历程、课程开发的理念、流程和体系的基础上,以案例的形式说明康复类校本课程开发、职业训练类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施原则与结构体系,深入地讨论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多种支持策略。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康复与训练》,用9章45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所面对智力障碍、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自闭谱系障碍、脑瘫等五类特殊儿童的综合性特殊学校,如何通过“医教结合”,对发展障碍儿童进行康复与训练的经验。作者强调康复与训练是帮助特殊儿童恢复和补偿功能,提高生存质量与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是特殊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十年来,学校在“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一体化”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已经从建校初期的只是针对某一类特殊儿童单一的康复模式(如最初的聋童的语言康复、脑瘫儿童的肢体康复),发展到包括教育康复、医疗康复、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等综合康复与全面康复的模式。该书的前四章介绍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康复的理论基础、支持体系,后五章分别探讨了五类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的原理、方法与过程。

《智障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用8章25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职业教育的理念、发展目标、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教学与实训、质量评估与教师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思考。元平学校深刻地认识到,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智障儿童进行有效的职业技术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是解决他们的就业与生存问题的重要举措。从2003年以来,学校遵循“以生为本,育残成才”的办学宗旨,提出了“立交桥”式的职业教育模式,尤其是在生态取向、以生为本、职特融通、就业导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用6章26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实践与经验。学校很早就认识到21世纪是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把培养学生获得与应用信息的能力,促进沟通与交流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从1991年建校开始,学校就不断地将信息技术与管理、教学与服务结合起来,积极创建信息化的校园,为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环境。本书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概况,还采用案例形式说明了信息技术在视障、听障、智障、自闭症与脑瘫等五类障碍儿童教学、管理与服务过程中的运用策略与成效。

《特殊教育学校特奥运动项目建设》,用9章26万字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国家特奥培训基地和深圳市残疾人运动训练基地开展特奥运动项目训练的实践与经验。从1991年以来,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经过起步、发展、领跑三个阶段的发展,在特奥基地建设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培育出一批有本校特色并在全国乃至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奥游泳、特奥保龄球、特奥滚球等优势项目。学生通过参加特奥项目的学习、训练和竞赛,不仅提高了体能与健康水平,还增加了自信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自强不息、奋力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从结构上看,该书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前3章分别阐述了国内外特殊教育学校特奥运动项目建设的背景、项目的体系与项目开发过程。第4—8章,分别介绍了特奥游泳、特奥保龄球、特奥滚球、特奥滑轮以及其他特奥运动项目的发展、特色与实施过程;最后一章讨论了开展特奥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育人的整体水平、赢得社会的赞誉等方面的多重意义和取得的效益。

截至2015年,我国有特殊教育学校2053所,在特殊学校就读残疾学生共20.25万人,特殊学校教职工共5.9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5.03万人。这就意味着全国每个特殊学校平均学生数不到100人,教职工人数不到30人,专任教师人数不到25人。但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现有五类特殊学生人数是870人,设79个教学班,教职工和专任教师的人数分别是385人和224人,相当于10个中等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通过书稿的阅读和实地的参观考察,我深切地感到,这所规模大、设备好,师资力量雄厚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经验,特别是他们创造的“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一体化”的元平模式,在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有很大的借鉴和推广价值。为了适应当代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在普特融合、普职融合、家校结合、社会办学、终身教育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深信,在未来的融合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中国教育科学院特殊教育实验基地”“广东省特殊教育基地”“中国特奥培训基地”的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也一定能更好地与时俱进,充分地利用学校专业优势,成为一个有引领和指导能力的特殊教育资源和指导中心。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特殊学校教育·康复·职业训练丛书”作为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合作研究的成果,它凝结了两地师生多年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的心血,展示了我国特殊教育界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相互支撑,共命运、同呼吸的发展历程,证实了专业性的支持,尤其是青年教师教书育人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特殊内涵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工作与生活环境是每一所学校和教育机构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教育界一位老兵,我衷心地祝愿我们的特殊儿童、我们的青年教师,能伴随着学校的发展,特教事业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共同成长。

本套丛书自2011年陆续出版以来,受到业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好评,值此丛书修订重印之际,特作序。


2016年5月13日于深圳 Lopb9R2vLP3uOmqs6A2lD1fHzzTmHUNqCcsLq9SELF8yXst+f2fRtJpJXntcwNJ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