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淼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文化改革纳入到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体制机制创新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是指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行动纲领。本届论坛以“文化市场与改革的红利”为主体,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进行研讨交流,体现了各位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关切,对深化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厉主席、阎局长、周院长,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对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我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想结合北京市工作的实际情况,向各位朋友汇报北京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北京文化产业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2012年按照国家产业局统计的标准,北京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1474.9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居于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首位。2013年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文创产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同比增长7.3%,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简单分析,前些年,我们文化产业的统计口径实际上是一个行标的统计口径,而北京市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口径,这是一个大的口径。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对我们整个文化产业进行了国标的统计口径。也是在前些年,在去年的8月份公布了2012年的国标统计的一个口径,我们在大口径自己的行标统一口径中是连续6年,即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应该说都突破了12%,2012年是12.3%,增加值突破了千亿,我们的总收入突破了万亿。按照新的国标的统计,我们的增加值是1474亿元,占GDP比重是8.2%。我们知道,作为基础产业,达到5%就成为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北京这几年,无论按行标还是按国标,应该说整体增长态势还非常明显。
随着我们北京市文化创新、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战略实施,以及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文化产业对于推动首都产业体系的优化升级、提升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文化产业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首都文化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增效的特征日益明显,我们在政策引导和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新兴业态的培育引导,坚持从产业发展中要质量、要效益,坚持走融合性、内涵性、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
这个我做一点简单的说明,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发展文化产业应该说是北京文化中心的重要领域,但是发展文化产业我们也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北京市的土地资源,包括我们现在的环境、人口、交通诸多方面的压力,需要我们文化产业引领也向枢纽型、平台型、带动型方向进行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是粗放型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需要我们对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有新的行动。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激发首都文化创造活力与中心环节,聚焦深化文化改革,深化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要素市场的培育,深化人才体系的建设,发挥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示范作用,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着力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借助今天我们这个主题“文化的力量”,我们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应该说一个重点就是政策的力量。政策的力量就像刚才谈到的,我们的文化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政策的引导,我们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需要政策的引导。在培育发展的初期,我们的政策可能是在探索阶段,到今天有这么一个基础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的政策应该更聚焦,更应该像刚才周文彰部长谈到的,政府该管的地方要管,该放的要放,我们的政策引导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两层作用科学地规范。
在总结政策的基础上,研判产业的新趋势、新特点、新业态。昨天我和一个老总进行工作交流,我认为非常解渴,为什么?现在一讲新媒体、全媒体、大媒体,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大家无论在探索,还是在规划,还是在实际的运行方面,都有很多的提法,但是我们要看到,新媒体的发展首先是由技术进步带动的,新媒体的发展有很多的要素是我们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我们传统媒体的很多作为,即内涵式的传统媒体的阐释,新媒体也不具备。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两个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第一,就是产品的形态,第二,就是盈利模式或者叫商业模式。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产品形态,就形成不了一个产业,也形成不了一个好的产业要素市场的底蕴,也不会有一个很好的市场。
但是也应看到,更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认识到新媒体要有内容、要有渠道、要有技术、要有人才、要有资本,却忽略了我们运营管理的能力。做内容的人未必了解做管理的人,做管理的人未必对我们的内容,特别是我们强调内容管理的体制科技的创新有所了解。为什么?这就是媒体担当的社会责任,这就是需要我们进行探索的。
北京市是在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出台了一个发挥1+X的文件,就是加快国家的示范作用,加快创新体系工作。这个文件相对来讲是一个长远的政策,这个政策核心的要点就是两大战略,一个是思想导引战略,一个是文化创新、科技创新驱动战略,X的科技体系,也是我们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的政策也在释放改革的红利,我们的工商注册登记门槛在降低,在适应我们文化领域的一系列的企业发展。我们出台了金融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25条政策,我们相关的委办局都按照中央的精神,按照我们市委进行配套体系完善,梳理我市重点的文化产业细分门类,研究各门类的发展基础、发展前景、税收贡献、资源消耗、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制定适合北京市情的文化优势产业目录和文化产业的配套政策。
二、着力推进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中关村文化科技示范园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CBD定福庄传媒走廊、新媒体出版产业园、天桥产业区等这些领域要重点推进。
三、着力建设文化要素市场。我们将充分利用首都的文化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化要素市场,营造良好的政策市场环境,促进产权、版权、技术信息、人才和文化生产要素的流动,探索建立无形资产评价体系,继续用好国家级交易平台,办好北京文博会、北京电影节和北京摄影周等重要的展会,积极促进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建设。
四、着力培育合格的市场主体。重点培育扶持竞争力、影响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
五、着力筛选储备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扶持一批复合型、创新型、辐射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项目。
六、着力提高文化的开放水平。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我们将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的优势,创造出符合世界水准的产品服务,加快培育一批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和对外文化机构,规划文化保税区,充分发挥保税区综合服务平台和政策的优势,发挥对于文化贸易区和示范区的作用。
北京的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非常欢迎大家畅所欲言,奉献真知灼见,为首都的文化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共同促进首都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长,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