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影视音乐的传播和艺术功能

音乐传播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的精神文化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科技、文化的发展,音乐传播走过了自然传播、乐谱传播、唱片传播、无线电传播、影视传播等阶段,并通过这些传播活动,积淀和传承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实现着音乐艺术独特的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而随着影视等传播媒介的出现,音乐与影视联姻形成了新的传播形态,其传播价值和艺术功能又有了更多的拓展。这一节,我们就在全面了解影视音乐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讨论影视音乐的传播和传播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艺术功能。

一、影视音乐的传播特征

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电影和电视的普及又让音乐传播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影视音乐传播成为当前大众音乐传播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从音乐传播的角度来认识影视音乐的特征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即将影视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研究它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传播有哪些区别,又呈现出哪些新的传播特征。

(一)影视音乐传播与一般音乐传播

自从乔托·卡努多提出艺术形态学,划分出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七大艺术以后,音乐作为一种以时间流动性呈现的听觉艺术而独立出来。而音乐通过和画面结合产生影视音乐以后,就不再是单纯的听觉艺术了,具备了一般音乐和视听音乐的综合特点。具体来说,两者有以下一些区别。

1.艺术形态的区别

影视音乐和一般意义上的音乐具有不同的艺术形态。从艺术独立性的角度来说,音乐是一门不依赖于任何视觉形象而独立存在的听觉艺术,一般意义上的音乐通过声音作为物质媒介来塑造动态的艺术形象,具有时间性、过程性、表现性、描写性、戏剧性等特点,并具有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特定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艺术家通过这些手段组织乐音在时间中流动,来传达思想感情,表现内心感受,然后在表演或传播的过程中调动欣赏者的感受力去想象与体验,唤起一定的情感意象,完成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的塑造,而影视音乐必须与视觉形象相结合才能完整地发挥其艺术功能。影视音乐指的是作曲家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的音乐和歌曲,以抒情性、气氛性、戏剧性为主要特点,在创作和欣赏各个环节都需要结合影视作品的内容、情感和风格,视听结合的要求让影视音乐具有了与独立音乐不同的艺术形态,就如同哲学家苏珊·朗格所说:“每一种艺术品,都只能属于某一特定种类的艺术,不同种类的艺术品又并不容易简单地就能混为一体。然而,一旦不同种类的艺术品结合为一体之后,除了其中的某些个别元素之外,艺术品的其余都会失去原有的独立性,不再同于原来的样子。” 影视音乐这种艺术形态的基本功能就是与画面有机结合而产生出新的音乐形象,它的作用也不再仅仅是表情达意,还在影视作品中起到表达主题、交代环境、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刻画形象、抒发感情、转换时空、推动剧情等多重功能。

2.创作方式的区别

对于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通过自身的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情感等思维过程,按照个人的创作构思进行自由创作,而影视音乐则不能以作曲家的个人意志为主,而是要围绕影视作品的表现内容和主题思想来创作,并达到音乐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国传媒大学何晓兵教授认为:“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构思的一部分,它有着自身的构成规律以及特殊的好、坏价值评判标准。既然是影视构思,那么其创作就已经归属为一个复合的写作领域,所以,真正会写影视音乐的人,远比会写交响乐的作曲家要少之又少。” 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也是在这个前提下实现的,正如有研究者指出:“影视作曲家的努力不是要脱离影视艺术去过分强调和突出自己的音乐,而是要根据导演及其统领的那个特定艺术创作群体的总的艺术风格去构思营造自己的音乐,并通过自己的音乐进一步强化影片的这一特定风格。它或许概括了影视作品的主旨,或许揭示了影视作品的意蕴,或许构成了影视作品的总体情调。优秀的影视音乐家正是在完成这些使命的过程中来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3.欣赏方式的区别

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是音乐传播的两种表现形式,对于影视音乐也是一样,但是不同的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欣赏,由于欣赏者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情绪状态的不同,可以通过自己不同的审美经验、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对作品进行不同的感觉、体验、想象和理解,并得到不同的结果。而影视音乐则要根据影视主题的不同要求,确定相应的音乐风格和音乐主题,需要融合影视作品的题材、主题、内容、风格、人物等进行整体的艺术构思,并从影视艺术表达的需要出发,对画面进行延伸、阐释和渲染,来实现特定的艺术功能,进而感染观众,使观众产生审美感受的。当然,影视音乐在传播和欣赏上还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电影歌曲在这一点上表现得更为鲜明,诚如一位电影研究者所说:“电影的主题歌和插曲最能体现电影音乐的独立性。许多歌曲,本来只是电影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相当于对影片的一种注解,后来却脱离了电影的母体,成了脍炙人口的流行曲目。” 还有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主题曲、插曲及广告歌曲也是一样,大量事实证明,虽然影视音乐的欣赏离不开影视作品这一艺术整体,但是与其他构成元素相比,影视音乐已经独立地进入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当中,并且由于人们在独立欣赏这些音乐作品时,不免唤起其所属影视作品的特定情感和体验,更加增添了影视音乐的艺术魅力。

(二)影视音乐传播呈现出的新特征

对于音乐传播来讲,“每一个时代都会产生反映该时代社会发展水平的传播方式,同时,它又体现出该时代音乐生活的特点。传播方式就是媒介以及依次而形成起来的一套音乐创作表演和接受程序。研究音乐传播就必须从音乐的媒介入手去探索音乐传播的诸方面,以及媒介的演变所引起的对社会文化相关领域的影响”。 当影视成为音乐的传播媒介时,由于音乐自身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在影视剧中的特殊作用,得以使它在影视传播、音乐创作、文化普及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

1.影视音乐传播的视听性和综合性

视听有机结合和语言传播的综合性是影视音乐传播的首要特性,在影视作品中,音乐和画面共同作用,并综合剧作、表演、灯光、色彩等艺术元素,发挥着构筑画面空间、塑造艺术形象、推动叙事发展的功能,好的影视音乐作品应该作为影视语言的构成元素,为影视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的塑造和发展服务,对画面进行补充、深化和渲染,引发观众的共鸣。按照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的说法:“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恐怖、壮丽、欢乐或悲惨、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衬托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电影音乐仅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纽带,它包含一切,将一切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的体验。” 电视音乐也是一样,可以起到弥补画面语言的不足、表达人物内心世界、填补谈话中的间隙、进行音乐蒙太奇的专场、完成开头结尾和场面的过渡等作用。以一部电影作品为例,1993年徐克导演的影片《青蛇》,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描写了白蛇与青蛇修炼成人后巧遇许仙发生的情感纠葛。引人入胜的情节伴随着优美的画面和跌宕起伏的音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画面中青蛇与白蛇在屋顶缠绕嬉戏,雨滴像水晶一样从天空落下来,斑驳的灯光映上屋檐,妖冶的舞蹈和像蛇扭动的腰肢交相辉映,画面流光飞舞,一曲《莫呼洛迦》“莫叹息,色即空”的音乐震人心魄。

2.影视音乐传播的民族性和文化性

所谓民族,指的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民族性则是指某一事物具有特定民族的文化特征。而关于文化,《易经》记载的“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指的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人类文明成果及蕴涵其中的深厚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力量。“音乐作为人类所创造的一种文化,从远古至今,它完成了从口语传播方式向电子传播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意味着它完成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这一转变显示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传达人类情感的具有无穷魅力的精神活动,它同时还是一种复杂的受商业意识形态控制的、能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文化工业。” 而且,“在音乐的发展中,每一种新生的媒介产生,就必然导致音乐的传播方式、生产方式、传承方式及社会音乐分工、社会活动、音乐机构、音乐审美心理等各方面的变化,从而最终影响音乐文化的变迁。” 影视是没有国界的艺术,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音乐艺术和影视艺术所表现的精神和情感都是人类共通的,但由于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的差异,也给影视音乐带来了鲜明的民族性和文化性特征。同时,在影视音乐创作中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表达,也能够展示民族文化特有的心灵境界和精神内涵,带动观众对民族文化的接受和认同。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影片《红高粱》便十分注重民族性和文化性的音乐表达。作曲家赵季平选择了河南民歌《抬花轿》作为素材,创作了《颠轿歌》,表现出北方农村姑娘出嫁时的独特风情和人物身上的鲜明个性,《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更是吸收了民族乐器的特殊音色,渲染了人物火热的性情,充满了浓郁的西北风情。赵季平的另外一部电视剧音乐作品也同样巧妙地运用了民族音乐素材,即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中的主题曲《好汉歌》,这首作品吸收了陕西民歌《锔大缸》的音调,歌曲风格粗犷豪迈,表现出梁山好汉豪爽的个性。

3.影视音乐传播的地域性和时代性

我国影视音乐传播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从影视音乐发展的初期开始,充满地域特色的音乐就成为我国影视音乐创作中的突出特点。各具地域特色的影视音乐作品不仅生趣盎然,更通过对本地区音乐特色的传播完成了区域文化向更大地域和范围的扩展。同时,影视音乐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作出大量时代气息浓郁的作品,撞击着时代的最强音。以香港20世纪90年代电影音乐为例,由于香港这一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了香港电影音乐特有的适应性与包容性。电影音乐以真挚的情感、优美的词汇、完整的音乐结构实现着与画面意境、影片主题和时代情绪的高度交融,1994年王家卫导演的影片《东邪西毒》,讲述了黄药师、欧阳锋、几个女子及一些刀客的恩怨情仇。这部经典作品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音乐奖提名,陈勋奇作曲的片头曲《天地孤影任我行》,简单的电子合成乐加上鼓声,与画面意境相交融,传达出如泣如歌的悲凉意境,深刻诠释了影片的侠义精神。再如电视连续剧《篱笆·女人和狗》的主题歌《篱笆墙的影子》、电视连续剧《刘老根》的主题曲《只求无愧过百年》、电视连续剧《乡村爱情故事》的主题曲《咱们屯里的人》,歌曲旋律以东北民间音乐为素材,充满了朴实幽默的乡村气息,朴实无华的歌词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反映了以东北地区为代表的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之声。

4.影视音乐传播的大众性和流行性

影视音乐传播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特征,即它的大众性和流行性。早在1980年第1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李凌就曾经指出:“音乐是人类社会的产物,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是具有社会功能的。” 影视音乐的每一步发展都引领着社会音乐文化的进程,对大众音乐文化和流行音乐文化起着鲜明的导向作用。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最适于表达人物的感情和内心微妙的情绪波动,高度概括地表现人类最内在的心理体验,微妙丰富的感情状态,因而音乐很容易在大众当中流行起来。特别是影视音乐中同时具备了音乐作品和电影作品双重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这是任何其他艺术所不能比的。全国青年歌曲电视大奖赛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大赛首次明确了“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分类,各个声乐类别都通过这次大赛得到了提升,由于电视媒体传播的权威性,整个内地乐坛都得到了激活,更让不少歌手从这个大赛中脱颖而出。电影音乐中也不乏引领大众文化的作品。例如,影片《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我心永恒》,席琳·迪翁天籁般的歌声把影片所讲述的爱情故事渲染得荡气回肠。歌曲与影片的情节、人物、场景、情绪、音响、台词有机结合,形成了普通音乐作品所不具备的张力和震撼力,成为了全世界的流行经典。还有一些优秀的电影音乐,往往会在影片上映很多年之后,即使脱离电影也会因为它动人的旋律、精练的歌词、鲜明的思想被人们传唱下去,如一篇文章中说道:“著名词作家乔羽在为故事片《上甘岭》的插曲创作歌词时,曾问导演有什么要求,导演沙蒙说:‘没什么,只希望将来片子没人看了,而歌曲还能流行。’而这首歌曲《我的祖国》在影片公映半年前即已经与广大听众见面,并在社会上广为流行。” 事实正是如此,1956年的影片《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在影片上映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依然是人们记忆中的音乐经典。

二、影视音乐的艺术功能

尽管在影视作品中,音乐或是完整、或是片段、或是歌曲、或是配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但是它始终没有脱离与影视画面和内容的关系,从这个角度上说,影视音乐的艺术功能体现在与画面相结合的艺术效果中。

(一)影视音乐的艺术功能

影视是综合性的造型艺术,需要各种艺术元素在其中发挥功能,而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研究者所说:“影视音乐是影视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在特定的节奏下通过一定的调式、句段具体形成其独特的旋律线,从而帮助影视作品深化为自己的主题思想,更完美地表达出影视作品的感情倾向,成为了电影艺术表现手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音乐的出现,不仅能弥补画面语言的不足,更由于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承担着叙事、抒情、渲染、描绘等多种艺术功能。

1.影视音乐的叙事功能

美国作曲家、音乐学家爱德华·T.科恩教授在他的《作曲家的人格声音》一书中曾明确指出,音乐这种语言有自己的语法、修辞甚至语义,能够“讲述”任何事情,这在影视作品里表现得更为突出。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着鲜明的叙事功能。影视音乐的叙事功能,指的是在影视作品中用音乐来叙述故事、交代环境、推动情节发展及揭示人物性格的功能。具体有两种参与叙事的方式,一是通过影视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演唱和画面内发声体所演奏的音乐,即有声源的画内音乐来发挥叙事功能;二是影视音乐作曲家在影视作品创作者的要求下,通过主观意识创作出来的音乐,即无声源的画外音乐来发挥功能。例如,影片《城南旧事》中,综合运用了影视音乐叙事的两种方式,选择歌曲《送别》作为影片的主题音乐,既作为画内音乐在剧情中出现,又作为画外音乐贯穿全篇,配合剧情的发展,叙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北京城南的几段往事,烘托出了独特的离愁别绪。影片《柳堡的故事》的插曲《九九艳阳天》通过清新优美的音乐旋律和几段朴实真挚的歌词,叙述了革命战士李进和房东二妹子淳朴的感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象征了革命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古装言情电视剧《穆桂英挂帅》的音乐设计也发挥了鲜明的叙事功能,通过生动形象、帅气爽朗的主题曲《大姐大》,喜感十足、轻松诙谐的场景音乐,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背景,更让观众加深了对穆桂英机智勇敢、纯真善良、敢爱敢恨的形象的认识。

2.影视音乐的抒情功能

音乐本身就有抒情性,借音乐来抒发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更是影视音乐的一项重要功能。这一功能具体表现在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人物情绪和心理变化的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强化等方面,音乐所抒发的感情和电影主题保持着高度一致。特别是当语言无法表达时,音乐便发挥了它的功能,将人物内心情感作出最细腻和直接的抒发,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强烈冲击。影视音乐的抒情功能通过两个方面得以发挥,一方面以音乐为主体,观众结合对画面的理解来感受音乐中抒发的情感,另一方面以画面为主体,观众结合对音乐的体验来强化画面的抒情效果,画面和声音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增强影视作品的抒情效果。我们通过三部作品来加以说明。影片《勇敢的心》,威廉参加完父亲的葬礼,正当孤独落寞的时候,一个小女孩送给他一朵紫色蓟花,威廉看着小女孩,内心涌出无限的伤感,正当他的感受无以表达的时候,深情婉转的音乐响起,将人物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年老的露丝又一次站在船舷上,脑海中浮现出她与杰克年轻时的往事,露丝将项链扔进大海,希望它永远陪伴长眠海底的杰克,内心中汹涌澎湃,此时主题曲《我心永恒》悠扬唱起,观众和露丝一起陷入了音乐所抒发出的深沉情感当中。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的音乐也是经典的抒情之作,特别是作曲家王立平“由心去写,含泪去吟”的一曲《葬花吟》,情景交融,如泣如诉,让观众在体验剧中人物悲欢离合的同时,也抒发和释怀了自己的情感。

3.影视音乐的渲染功能

影视音乐的渲染功能指的是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环境气氛的营造和渲染,丰富和补充画面的表现力,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对观众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这种环境的渲染包括空间环境、地理环境,还包括时代环境和某些特定影片中营造的虚拟环境,音乐在其中引人入胜地渲染了幽默、诡异或是温情等环境气氛。影片《勇敢的心》中,苏格兰风笛演奏的背景音乐就鲜明地表现出故事所发生的时代和地域环境,真实地渲染了画面中的环境气氛。香港影片《甜蜜蜜》中,由于一首歌曲《甜蜜蜜》让男女主人公怦然心动,两人在历经沧桑后又一次在他乡听到这首歌,不经意间相遇的那一刻,歌曲再一次响起,将重逢的恍如隔世、百感交集的浓情渲染出来。电视连续剧《渴望》中,以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作为主题音乐,不仅表达着主人公内心的强烈情感,更将改革开放初期人们人性复苏、渴望真情的时代环境作了充分的渲染。

4.影视音乐的描绘功能

描绘功能是电影音乐的另一种基本功能,这类电影音乐也称为解说性音乐,而且这种功能自无声电影时期就开始发挥作用了,无声电影时期放映电影时乐队的即兴伴奏发挥的就是音乐的描绘功能,在影视艺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音乐的描述功能得到更大的施展,在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纪录片中都有着广泛运用,通过听觉形象的塑造起到环境、气氛、情绪的描绘作用。法国影片《白鬃野马》,讲述一个农村儿童和一匹野马的友谊,在水墨画般辽阔悠远的镜头里,舒展悠扬的音乐描绘了田园牧歌般的电影场景。纪录片《西藏的诱惑》的主题歌《朝圣的路》,“我向你走来,捧着一颗真心,我向你走来,捧着一路尘土,芸芸众生芸芸心,人人心中有真神,不是真神不显灵,只是半心半意人……”分别用在开头和结尾处,描绘了朝圣路上的信仰,配合画面中四位藏民背着行李跋涉千里,一步一叩头直到圣地拉萨,再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带给人强烈的震撼和心灵的涤荡。在一些热播的青春言情电视剧中,也经常见到具有描绘功能的音乐和插曲。例如,曾经的热播琼瑶剧《还珠格格》的插曲《当》,“让我们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轰轰烈烈,把握青春年华……”用轻快悠扬的旋律描绘了剧中几位年轻人对自由和爱情的追求和向往,让人闻之倾心,贴切地表达出了电视剧作品的浪漫情怀。

(二)影视音乐的语言作用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洛秦在一篇访谈录中指出:“我们常把音乐比喻成一种语言,这是因为音乐像语言那样有词汇、句法、结构等。但是,在我看来,说音乐类似于语言并非完全是因为它们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主要是由于音乐和语言一样具有表达的功能,表达情感、思想甚至文化的功能。” 音乐语言和影视语言都是人类文化符号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影视音乐的形式在作品中实现了互相渗透、互相阐释,共同打造了完整的视听空间。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影视音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揭示主题

作为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音乐在刻画影视作品风格与内涵、揭示和深化主题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影视作品中的主题歌或主题曲,通过概括作品情绪或刻画主人公性格的歌曲或音乐,来体现并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电视连续剧《大宅门》讲述了在历史更替中,医药世家白家经历的风雨浮沉,反映了这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的发展的家族历史,赞颂了普通百姓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电视剧片尾曲《百年风雨大宅门》,运用京剧散板的旋律和京剧中锣鼓等乐器,结合民间音乐的曲调,加上酣畅醇厚的京味儿演唱,生动准确地传达了剧作的内容和风格,以浓厚的艺术感染力深化了电视剧的主题思想。

2.塑造人物

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往往能够通过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心理过程来强化人物的情感体验。直接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帮助观众加深对剧中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理解,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对整个影视作品产生认同。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讲述“文革”时期的北京一群生活在部队大院里孩子的青春故事,以主人公马小军的青春,反映了每一代青年人都要面对的困惑、青春期人性的迷惘和解放。片中多次出现了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林歌剧的《乡村骑士》间奏曲,特别是马小军在房顶上面唱歌的场景中,用这首扣人心弦的优美旋律刻画出马小军沉浸在初恋里的内心状态,表达了强烈的主观色彩,鲜明地刻画出马小军细腻敏感的内心,发挥了塑造人物的作用。

3.展现环境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还可以起到展现环境的作用,选择合适的音乐或者歌曲往往比画面语言和台词更能简明生动地点明时代环境和空间环境。例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出现的《毛主席,革命的战士敬祝你万寿无疆》《想念毛主席》《友谊的花开万里香》《颂歌献给毛主席》《喀秋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极富时代特征的歌曲,便鲜明体现了影片所描述的时代背景。再如影片《英雄儿女》中的主题歌《风烟滚滚唱英雄》,歌词与旋律浑然一体,在战士们当中深情唱起,通过声画对位的运用展示了炮火硝烟的战争环境。影视作品中还常使用声画对立来展现环境,如影片《长征》选择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十送红军》作为插曲,用来展现战斗场面,哀婉抒情的音乐风格和惨烈的肉搏场面形成巨大反差,展示出环境的艰辛和军民的鱼水深情,表达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4.烘托气氛

影视音乐主要通过音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和气氛,加强艺术表现力,推动情节的展开,其中包括时代气氛、环境气氛、战争气氛、恐怖气氛、梦幻气氛等。例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与兄弟们为羊搞报仇,在胡同火拼的一场戏,用激昂高亢的《国际歌》作为背景,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烘托出年轻人打群架时躁动的气氛。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银环不慎暴露了接头地点,当她意识到叛徒的出卖后,在暴雨中狂奔到接头地点时,看到战友杨晓冬已经被特务逮捕上车,节奏激烈、紧促的音乐一阵强过一阵,二胡咿咿呀呀如泣如诉,将银环内心的自责、沉痛和气氛的紧张、焦灼烘托得淋漓尽致。电视栏目中也常用音乐来烘托气氛,如“艺术人生”栏目选用钢琴音乐构建起谈话过程的情绪空间,恰如其分地烘托着现场的气氛。再如“非诚勿扰”栏目选用观众熟悉的流行歌曲贯穿全场,特别是女嘉宾出场和牵手成功的环节,音乐的使用将全场气氛烘托到了高峰。

5.抒发情感

正如法国作曲家卡米尔·圣-桑所说:“在言辞穷尽的时候便有了音乐,音乐能够说出那种无法说出的东西,它促使我们在自己内心中去寻找前所未知的深处;它能表达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的情绪和‘心态’。” 音乐能够表达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描述的情感,特别是在影视作品中人物情感和故事情节给观众带来的强烈冲击中,音乐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影片《滚滚红尘》描述了一对青年知识分子从相识到离别所经历的感情磨难,影片中有一段经典场景,林青霞光脚踩在秦汉的鞋上在阳台上相拥而舞,红色披肩将两人裹在一起,悠扬隽永的歌曲《滚滚红尘》响起,唱出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回忆、对分别的感慨及对未来的惆怅,在歌曲的旋律中流露出只愿在你怀中片刻共舞别无所求的眷恋和深情。影片《秋之白华》讲述了瞿秋白第二任妻子杨之华考入上海大学,结识瞿秋白,突破束缚,与丧偶的瞿秋白携手走上革命道路,直至瞿秋白走到人生终点的一段传奇历史。影片中多处运用音乐表达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在瞿秋白英勇就义的一场戏的画面中,瞿秋白面带微笑信步迈赴刑场,脑海中浮现着向警予、张太雷、恽代英、蔡和森、邓中夏那些先一步而去的战友,高唱《国际歌》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了终点。在通往所有被压迫阶级美好未来的征途上,歌曲将革命者对战友、对革命的情怀作了最深刻的抒发。

影视的发展给音乐创作带来了观念上的拓展,表现力的丰富,也培养出不少优秀创作者,诞生出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同时这些作品也镌刻着时代变革的烙印。从这个角度上说,影视音乐的表达是属于创作者个人的,也是属于受众群体的,更是属于每个时代的。影视音乐担负着个人、社会和时代的多重使命,已经上升为一种音乐文化现象,并从某种意义上引领了社会精神文化的走向。无论是了解影视音乐的产生与分期,熟悉影视音乐的特征与功能,还是研究影视音乐的传播和受众,我们的目的都是在此基础上对这一艺术形态有更多的理解和把握,并指导我们学会解读、鉴赏甚至是创作影视音乐作品,使其激发出更多的活力。 9VmxrQqeJucS6BlV6GhIm01PhApF9667J8OTiDcfuc7Uu8reRS2z6b/akWZEeGh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