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古埃及文明:绵延持久

与两河流域毗邻的另一大河流域——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文明的摇篮。发源于东非高原的尼罗河阿斯旺进入埃及,并自南向北贯穿埃及全境,在流经了1350公里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在埃及境内变得平稳下来,形成一个平底河谷,在注入地中海前,呈扇形展开,形成三角洲。这样,尼罗河把埃及天然地分成南北两大部分:被称为上埃及的南部河谷地带和被叫做下埃及的北部三角洲。南部河谷的两侧山峦起伏,由石灰石和花岗石构成峭壁,山峦之外是浩瀚无垠的沙漠。北部三角洲为沼泽地带,冲积土层厚达15—23米,是尼罗河流域最肥沃的土壤。埃及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就是三角洲地区每年也仅有30来天的雨季。然而,水量充沛的尼罗河以及每年有规则的定期泛滥则弥补了雨水不足之憾,尼罗河河水不仅养育着两岸的居民,而且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古埃及文明。希腊哲学家希罗多德据此把埃及形容为是“尼罗河的馈赠”。

由于埃及人民的生存和繁荣都与尼罗河息息相关(埃及人口的95%集中生活在占埃及国土面积不足5%的尼罗河沿岸),尼罗河不仅成为埃及人心目中的神圣之物,而且主宰和规范了埃及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尼罗河有规则的定期泛滥和为来年可能带来的丰收期盼,给予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一种稳定和乐观感。加上尼罗河的特殊地理环境:东西两侧一面是杳无人烟的利比亚沙漠,另一面是难以逾越的红海和阿拉伯沙漠,这使得埃及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不易遭受外族的侵扰,埃及人社会和生活由此呈现出安宁、稳定和同一的特征。较之两河流域文明的动荡和紧张,埃及文明更多的是以恒久和宁静著称。

历史

埃及历史源远流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古埃及文明几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同时出现、齐头并进的一种文明。埃及人约在公元前3100年前后走出史前历史的阴影,步入文明阶段。生活在上埃及的美尼斯首先崛起,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开创了以法老 为君主的专制制度。数百年的发展,上下埃及逐渐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此后,尽管朝代不断更迭,以法老为君主的国家形态却以不变的方式进行着卓有成效的统治。埃及所处的与外界隔绝和不受外族侵扰的自然环境,不仅为生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而且也为政治的稳定创造了条件。古埃及的历史由此呈单一稳定状,建立的王朝按序列世代相传,很少间断。作为一个国家,古埃及在国家形态出现后约2500年的漫长时期中始终保持着国家的大一统。这在古代诸文明中实为仅见。

古埃及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早王朝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和后王朝时代,前后共建立过31个王朝。古王国时代,埃及进入了约500年的和平和相对繁荣时期。政治走向成熟,文学活动开始出现,金字塔的建造进入鼎盛时期。众多屹立在尼罗河畔的巨形金字塔从一个方面见证着它的兴旺发达。公元前1750年,埃及受到外族喜克索斯人的入侵。但约在200年的时间内,入侵者被全部赶出埃及。在随后建立起的第18王朝,埃及人利用从入侵者那里学来的使用马拉的战车和弓箭袋的方法,开始大规模对外征战,其势力达及迦南、叙利亚等地,成为近东地区的一个强大帝国(史称埃及帝国),埃及历史最繁荣昌盛的时代终于到来。然而,由于王权与僧侣之间的争斗,埃及人建立起的帝国在第20王朝结束时瓦解,埃及的帝国地位开始受到挑战。从后王朝时代的第27王朝开始,埃及先后受到利比亚人、亚述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的征服,埃及人逐渐丧失其独立和固有的文化特征,到公元4世纪中叶,埃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上主要的基督教国家,古埃及历史宣告结束。公元639年,随着伊斯兰教的出现和阿拉伯人对埃及的征服,埃及逐渐成为伊斯兰教文化圈的成员,古老的埃及文明被彻底埋葬,成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失落”文明。

埃及金字塔(公元前2500年前后)

文明成就

古埃及人开创的文明以其久远的历史成为一种“一下子站到了人类文明前沿”的文明。作为一种古老文明,古埃及在其存在的3000多年历史中所取得的文明成就是无与伦比和光辉灿烂的。它在文字、文学、宗教、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文明成就完全可以与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一样比肩而立,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文字和文学

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开始有了文字。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字一样,埃及文字是由图画发展起来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100年前后,埃及文字发展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字体系,不仅有了完整的表意符号,而且创造出了表音方式。这样,埃及象形文字便具有两种基本特征:既表意又表音,符号可用于写同音异义词。该文字在形成初期仅有少数符号,后逐步发展,到公元前500年时增至数千个。由于埃及文字最早起源于绘画,文字的具像特征十分明显,文字大多由人、走兽、飞禽、植物和各种物品的具体形象组成,呈绚丽多彩状。埃及文字保存下来的多为雕刻在石头、金属上的碑文和铭文,以及书写在墙壁、麻布和纸草上的文献。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前创造出了由24个子音符号构成的单音节符号,这些符号后来成为拼音文字的先声。

埃及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在出现后一直为埃及人所使用,其历史长达近3000年。只是到了公元前4世纪,由于希腊人和罗马人对埃及的统治和文化入侵,希腊文成为通用语言,埃及的象形文字才逐渐遭到淘汰,最终沦为一种无人知晓的“死的”文字 。不过,新的考古发现证明埃及的象形文字直到公元4世纪仍被人们使用,在菲莱岛上发现的写于公元394年的铭文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塞达石碑

除了象形文字外,古埃及人还使用另外两种文字。它们分别是主要由祭司阶层使用的僧侣文和世俗生活中使用的世俗文。尽管它们都源于象形文字,但在书写上只能从右到左,而不像象形文字那样既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

埃及人早期的书写工具主要是刻刀和石头,有关文书被刻写在神庙和宫殿的墙壁上或墓葬的墙上,这对文献的保存极为有利。

文字的出现和广泛运用极大地推动了文学的发展。古代埃及文学在文字出现后由口头文学向书面文学发展,体裁繁多、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影响深远是古埃及文学的重要特征。其神话文学包含了宇宙的创造、人类的起源等丰富内容。传记文学、教谕文学开创了这类文学体裁的先河。智慧文学显示了埃及人的智慧和人生哲学。诗歌创作内容多样,抒情诗多与日常生活有关,而赞美诗则主要为歌颂神灵和法老而作。《太阳神颂歌》和《尼罗河颂歌》是保存较为完整的赞美诗。古埃及文学的价值首先在于为人们了解和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宝贵资料,其次还在于对希伯来文学、古希腊文学和阿拉伯文学产生了直接影响,再次它还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学遗产的优秀样本。

宗教

埃及的宗教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与两河流域一样,宗教在古代埃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无论是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宗教紧密相连。从自然崇拜到多神体系是埃及宗教信仰的基本发展历程。古埃及有名有姓的神多达几千个,而且有性别之分。最早的神多具有动物形象,以鸟兽和爬虫来代表,如鹰、豺、鳄鱼等。稍后,自然现象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王朝时代埃及的神由动物形象过渡为拟人阶段,人身兽头或人身鸟头形象十分流行。埃及宗教中的神碦没有固定的神谱体系,其地位高低与政治有关,与统治者的偏爱有关,不同地区人当政,其地区的保护神的地位就相对得到提升。鉴于古埃及人对太阳的崇拜,太阳神受到全埃及人的崇拜,被奉为全国最高神。但是,由于复杂的神碦关系和不同时期的不同解释,埃及宗教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完整的体系。

法老阿蒙霍捷普四世在位时,埃及曾进行过一次宗教改革的尝试,传统神碦的名字被统统从公共纪念物上铲除,一个以太阳神为寓意的“阿吞”神被奉为仅存的神。根据这一思想,“阿吞神”不再具有人或动物的形态,而是被想象成能赋予生命、温暖的太阳光束,被视为是万物的缔造者,全宇宙的神,而不仅仅是埃及的神。这无疑是一神思想的最初提出。但是,由于埃及社会传统势力的巨大影响,这一宗教改革注定是短命的昙花一现。当法老阿蒙霍捷普四世一寿终正寝,他所提出的一神思想随即遭到抛弃,埃及的宗教崇拜一切照旧。

埃及宗教观主要包括:

1.相信世界是由神创造的,尽管对创世的解释多种多样。

2.相信代表神的意志的“玛阿特”的存在和法老就是玛阿特的化身。玛阿特作为神的意志,代表着“秩序”、“真理”、“公正”和“正义”,人必须按玛阿特行事。而把法老看成是玛阿特化身的观念使得法老成为人神一体的君主。反对法老就是违反玛阿特,也就是违背神的意志,这使得法老的地位不可动摇。

3.相信神对社会的保护作用,保护神的观念十分流行,不同地区、人群往往都有自己的保护神。

4.信仰来世,相信人死后生命继续存在的观念十分流行,死亡被看成是生命从一个世界转移到另一个世界。出于死后永生的信念,墓葬和对遗体的处理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务,厚葬成为习俗,特别是对于法老和贵族而言。金字塔是这一习俗的集中体现。为了使灵魂能够同肉体会合和防止肉体被毁,埃及人精心发明了制作木乃伊的方法,并使之成为葬礼的最重要部分。人的遗体因而得到完美的处理和保存。

5.相信死者要经过冥世之主奥西里斯的法庭审判,后期的埃及宗教在这一观念影响下朝着越来越讲究礼仪和相信魔力的方向发展,迷信和魔法大行其道。为了能顺利通过冥主奥西里斯法庭的审判和获得拥有永恒来世的判决,符咒、表白书一类的东西成为人们追逐的宗教用品。

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有个人和官方之分。官方的宗教崇拜以祭祀为主,按规定每天在神庙中进行。尽管所有神庙的最高祭司都是法老本人担任,但每日的祭祀主要由祭司进行。只有在主要宗教节日到时,法老才会亲自主持祭祀仪式。官方宗教的祭祀特点和众多神庙的存在造就了一个庞大的祭司阶层。掌管神庙的祭司因其神庙的地位具有相应的地位和权力。普通民众对官方的宗教崇拜很少参与。个人宗教崇拜主要由民众自己进行,多与其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有关。由于文献对此记载较少,具体情况恕不详述。

科学

在埃及人的一系列科学成就中,对世界文明影响最为杰出的无疑是它的天文学和几何学成就。早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根据尼罗河定期泛滥和天狼星的运行周期制定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历。根据埃及人发明的太阳历,一年被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为了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差距,在年末增加5天作为节日。埃及人发明的记日系统是人类所知的以365日为一年的第一个历法。尽管这一记日系统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实际用时存在一定的误差(1/4天),然而这是古代最佳的历法。公元前1世纪,埃及的太阳历传入罗马,经过罗马人改进,成为西方社会的通用历法(儒略历)。尽管当今世界上通用的公历源于158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确定的体系,若追其源头仍然是埃及人所制定的太阳历。

埃及人根据实际生活需要最早发展出了几何学,用于对土地面积的测量和计算。他们还找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和金字塔、圆柱体、半球体体积的方法,最早把圆分成360度,并首先注意到所有圆的圆周率都一样,以及推算出圆周率的值为3.1605。

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使用纸草作为书写材料。纸草的发明是当时书写材料的一大创新,它与传统书写材料(如石头、泥版、黏土、骨头、皮革等)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轻、便宜、易造、可折叠、便于运输和携带等。在它出现后的4000年中,一直是最受欢迎的书写材料。纸草保存的文献多达几十万份,涉及文字十几种,成为人们了解古代文明,特别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文献来源。

木乃伊的制作和独树一帜的埃及医学表明古埃及人对人体和疾病的了解,流传下的医学纸草文献成为埃及医学和药学对人类医学宝库的一份珍贵遗产,无论是古希腊还是西欧,乃至阿拉伯医学都直接受到它的影响。

埃及第18王朝图坦卡蒙法老的金棺,内装木乃伊

此外,玻璃和陶器上釉都是古埃及人的发明。它的制陶术影响了地中海各地的陶器风格,直到今天仍为人所仿效。埃及人远在希腊人之前就使用了柱廊,在罗马人之前发明了拱门。

艺术

古埃及人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造型艺术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埃及艺术是一种以永恒为目的的艺术。它的一切创作都有一个以崇拜死者为核心的宗教目的。在众多艺术门类中,最为著名的是它的建筑艺术,而以用作古埃及统治者陵墓的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艺术则是人类艺术史上的瑰宝。建于4500年前的胡夫金字塔占地面积达52906平方米,塔高146.5米,底面呈正方形,塔身由大小不一的230万块石头叠成,平均每块石头重达2.5吨,最重的竟重达160吨。希腊人在列举世界七大奇迹时毫不犹豫把它放在了首位。神庙则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又一光辉体现。在众多神庙中,位于底比斯古城北部的卡尔纳克神庙最为庄严宏伟。其主殿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由134根圆柱所支撑。其中最高的12根高达21米,直径为3.6米,需六七人才能合抱。柱头呈盛开纸草花状,可供百人站立,柱身则布满象形文字和各种浮雕。其庄严宏伟感令人叹为观止。这一建筑风格对后来的古希腊建筑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人像

古埃及的雕刻艺术主要集中在雕像方面。不少雕像体积巨大,采用千吨以上的石块作为原料十分普遍,充分显示出艺术家处理巨形石块的惊人能力。在塑像的制作方面,无论是人像,还是动物、神像都有一定的程式和造型法则。如,人像造型严格遵循头侧身正的表现手法:立像一脚向,双手紧握,双臂下垂。坐像皆取正襟危坐式,上身端正,两腿并拢,两手按膝,或一手按胸,或交叉在胸前。神情端庄,呈静止状态,充满理想化和神化气息。

在第18王朝法老图坦卡蒙陵墓中出土的大批精美艺术品是古埃及艺术的一种集中体现,在总共3000余件艺术品中,几乎每一件都令人叹为观止。

与对待生活一样,埃及人艺术追求的是“宁静”与“恒定”,把丰富多彩的内容限定在有限的规则与模式之中,保持艺术的“一以贯之”性,实现“永恒”是埃及艺术的基本要求。鉴于此,古埃及的艺术风格自第一王朝的美尼斯时期定下的格局,在随后的几千年中几乎很少有过变化,具体体现了古埃及人对“恒在美”的永恒追求。

古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最古老和最伟大的文明之一,其历史的悠久和连续性是任何其他文明都无法比拟的。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很少能像埃及文化那样完整无缺地维系3000年之久。崇尚稳健,注重传统,不思巨变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特征。尽管最先是由于希腊—罗马人的入侵和文化浸润,最终由于伊斯兰教在7世纪的兴起和影响,古老而悠久的埃及文明遭到彻底的抛弃 ,它的存在被岁月湮没,为世人长期遗忘,但是它的光辉成就和具有特色的文明样式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它对古典文明,特别是对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KDVLLo1KF3lwHiLZ+4ZsNBPKqNritNvjXkqgQ10hcKLK3PPpfbtiY+iSkvtSu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