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强,从自立开始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这个幼小的生命就融入了我们的世界。从此,孩子便成为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生之始,都是由父母代劳的,给他穿衣,喂他吃饭,教他走路、说话。孩子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有其自然的成长规律,违背了规律结果只能背道而驰。到了该自己吃饭穿衣的年龄,就必须让孩子独自完成自己的事情。可当下出了很多能干的家长,出于爱子之心,恨不得为孩子做一切事情,他们处处照顾孩子,时时保护孩子。由于家长搞“大包干”,以至于剥夺了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所以,在“勤快”“能干”的父母身边,大多是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和自强精神的孩子。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懒惰、不上进、怕吃苦、自理能力差。

那么,是这些孩子一开始就不愿意自己做事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尝试自己做事的愿望,但家长往往在这时会不遗余力地把这种自立的思想萌芽给扼杀掉。而且有种种理由:“孩子还小,自己哪能做好,自己吃饭弄得到处都是,做家务我还得返工,反而麻烦。”“正长身体,累坏咋办,咱有条件犯不着吃苦,有保姆不用还闲着啊。”“自己小时候就什么都干,怎么忍心让孩子受委屈,咱能做的就替他做了吧。”……

上面是东子在和家长沟通过程中,听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说法。如此糊涂的家长,真的让人痛心,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自己做事情既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又能让孩子体会劳动带来的喜悦。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支持才对。

案例

“妈妈,我的红领巾呢?”“妈妈,我的书包装好了吗?”“妈妈……”每天早上,10岁的小宇都要这样叫妈妈很多遍,以至于每天早上上学前,妈妈都要围着他转。

小宇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平时在学校,老师都夸他表现好,可是在家里,就显得有些懒惰。早上起床,从来不叠被子。晚上回家以后,写完作业就玩儿,连书包都要妈妈帮忙整理。

小宇上三年级时,劳动技能课老师留了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自己洗一双袜子。小宇犯难了,他可是从未洗过袜子呀。他把事情和妈妈说了之后,妈妈帮他倒好水,把肥皂放在水盆边上,准备好了让他洗,可是他肥皂也不会打,搓也不会搓,妈妈看着十分着急,索性还是帮他洗了。

第二天上学,老师问到大家完成作业的情况,小宇的脸红红的。后来,老师又布置了一些回家做的作业。每次小宇都不能完成,因为总是做不好,所以每次都是妈妈代劳。后来小宇想,反正老师也不知道,不如干脆不做了。

有一次,小宇要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可是他的钉鞋开胶了。妈妈正忙着单位里的事情,没有时间,就叫小宇自己去鞋铺修一下。小宇却缠着妈妈说自己去不了,还是让妈妈帮他去修。妈妈对他说,其实很简单的,就是把鞋给修鞋的老爷爷,然后把钱给他,等修好了再把鞋拿回来。不管妈妈怎么说,小宇就是不干,说自己没做过担心做不好。

妈妈无奈地看着小宇,嘟囔道:“都十岁的男孩子了,怎么连去修鞋这点小事也不能做呢?”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 不要总为孩子代劳

了解东子教育理念的读者,可能知道我是用自己独创的“三三教育”引领孩子成长的,我的“三三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三强”——自理能力强、自立意识强、心理素质强。所以,从我的孩子听得懂成人的话那天起,我就对她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因此,我培养了一个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孩子的健康成长,佐证了我的理论。

对于刚来到这世界的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未知的,就是通过一点点积累,一点点实践,才学会去做事的。孩子在幼儿时期,我们应该有意识地锻炼他,不能什么事情都为他代劳,要让他有参与意识。其实,很多事情,孩子并不是没有能力去做。

无论是吃饭、穿衣还是叠被子,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由他自己去做。在此之前,家长可以先帮助他完成,然后是协助他完成,最后放手让孩子自己来完成,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初学时,孩子肯定做不好,从不会到会总是要有个过程的,尽管有时做得不尽如人意,但家长要及时给孩子肯定和鼓励,纠正不足,孩子会慢慢学会的。

如果家长一直代劳,当孩子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看到别的小朋友能够自理,而自己却什么都不会,就会产生一种不自信的心理和不进取的思想,甚至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天生就该如此,家长为他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孩子会变得没有自强精神,觉得自己就算试了也没用,最后不可能会成功,到时候遇到问题,不如直接求爸爸妈妈,省得自己白费力气。

就像案例中的小宇,文中所谈的事情本来应该他自己去做,而且也能够做好,可就是不去做。如果家长不妥协,孩子也就做了。就说修鞋的事,又不是让他自己修鞋子,只是把鞋子送到修鞋铺修补,这并不是一件难事。我女儿依依(范姜国一)六岁多就能拿鞋到楼下市场门口去修。六七岁女孩子都能做的事,十岁的男孩子咋就办不到呢?所以,这位妈妈应该做的是拒绝孩子。并直截了当地告诉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失去了父母的帮助,孩子就会想尽办法把事情做了,而不是遇到一点挫折就想要请父母帮忙。慢慢地,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其中会体会到一种成就感,他会觉得这样做很开心,自然也就不再依赖父母了。

而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本身就是一种自强的表现。孩子小的时候,具备了自强的精神,长大以后,也会拥有这样的品格。遇到什么事情,首先是尽心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试着把事情做好。

2. 给孩子动手的机会

没有哪个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作为父母,不能因为疼爱孩子,就包办代替一切;也不能因为认为孩子小,不用着急,长大了自然就会了,就不给孩子尝试的机会;更不要怕孩子做事太慢或者做不好,因为不耐烦而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

要知道,孩子在幼儿期就有了自己做事的愿望。他们什么都想试试,有时候要做的事情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可还是很有兴致。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忽略了这一点,错过了这个时期,孩子就会渐渐形成依赖心理。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各种动手的机会。平时孩子要端饭,只要烫不到他,就让孩子端;孩子要刷碗,哪怕把碗打碎了,也要继续鼓励他;孩子要扫地,就把扫帚给他准备好……总之,要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机会,解放孩子的手脚,让他们大胆去做。没有动手的机会,何谈锻炼和提高?

无论怎样,当孩子要求做事的时候,如果确定孩子自己能做到,那就满足他并告诉他: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慷慨陈词:“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应该让我们警醒:我们该为国家培养怎样的一代年轻人?你的儿子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生命中有不能承受之轻。我们的男孩子也一样,太轻松优越的生活、太多的宠爱会让他们患上“软骨病”。自古英雄多磨难。他们需要社会的历练,需要风雨的吹打,这些能让他们变得更坚强,更勇敢。

什么是爱孩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真正的爱是注重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品格,让孩子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己去创造人生价值和财富。

“儿子,因为我非常爱你,所以我决定:你自己的事情必须自己去做!”这才是理性爱子的最好诠释。 0kJ3K/K5qGUgMrT+DrlxOr2TFuiFbmGt1SrUukOmRnBynCUKYns3ir2erDJS2Fv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