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在某些电视剧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节:家里的长者动用家法惩治儿子或孙子,先要把家法读出来,然后再附上惩罚的方法。每当此时,我就会想,为什么明明很了解家法却还要去触犯呢?是不把家长放在眼里?还是这个“家法”根本就是霸王条约,儿孙们心中根本不服呢?

细细想来,制定家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责罚触犯它的人,而是为了约束家里的人。了解到家规的真正意义,制定家规的时候,就要考虑什么样的家规才可以约束孩子的行为,怎样才能让家里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家规。做到了这一点,家规才真正可以约束不良行为,才能达到原本的目的。惩罚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让受惩罚的人明白一些道理,以免再犯同样的错误。特别说明,这里约束的绝不仅仅是孩子,而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在“国学热”的今天,对于清代学者朱伯庐先生的《朱子治家格言》,许多家长并不陌生,有人还能背诵其中的重要文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治家格言》出自封建时代的封建文人笔下,肯定有时代的局限性,但不乏可借鉴之处。特别是这种“家有家规”的意识,在今天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个家庭的行为规范,一般是一个家族所留传下来的用来约束后代子孙行为的准则,也叫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家”是指家庭,“规”指的是规矩,就是说做任何事都要讲规矩。

家规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全家人的,是家庭“公约”,人人都应该遵守,朱伯庐的《朱子治家格言》就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针对孩子的,家长用守则的形式来约束儿女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针对孩子的家规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成人化。对任何家庭来说,这种家规都是需要的。没有“公约”式的家规,针对孩子的家规就难以执行,因为孩子会觉得不公平。

中国的家庭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对长幼尊卑的秩序很看重,往往都是以家长的话为基准,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更是很少考虑他们的感受。相比较而言,国外的家庭环境则要相对民主一些,家长和孩子经常可以作为独立的个体进行平等对话,更有利于家庭关系的融洽和孩子身心的健康。

现在一些年轻的家长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缺少家规意识,在家庭生活中,明显缺少规矩的约束,这不但对家庭建设不利,对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

案例

小希是个聪明乖巧的小男孩,刚上小学二年级。小希的爸爸妈妈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两个人都在私企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只为了让自己的家更加舒适。小希平时也很听话,家长会上老师把小希当成正面例子,表扬他做作业认真。

可是小希的妈妈却对儿子很不满意,因为每当她下班回到家的时候,总是发现儿子在看动画片,书包放在一旁,作业也根本没做。妈妈不止一次地跟小希说,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可是小希却“屡教不改”,甚至体罚也不能让他“长记性”。

这天,小希妈准时下班了,当时正下着大雨,她又没拿伞。淋了雨回到家里的妈妈本来心情就不好,看见正在看电视的儿子顿时发起火来。

“你这孩子,根本不把我的话当回事是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妈妈对小希一顿教训。最后,把小希拖到卧室里,让他马上学习。

晚上九点了,按规定这个时间小希应该上床睡觉了,可是妈妈发现儿子还在写作业。作业有这么多?三个小时还没写完。妈妈询问儿子为什么作业写了这么长时间,小希说,因为之前生妈妈的气,所以没心情写。

“我早就跟你说过,写完作业才可以看电视,你犯了错我说你,难道不对?”妈妈叉着腰说道。“等写完作业动画片都演完了,还看什么呀!”小希委屈得快要哭了……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1. 制定合理的家规

生活中有很多像小希家这样的情况,孩子做作业和玩耍的时间总是冲突,结果不但作业完不成,而且玩得也不尽兴。这就是家长缺乏家规意识的表现。如果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家规,规定好孩子玩与学的时间,孩子开心了,家长也就会轻松了。所以,家长要善于科学地制定家规。

制定家规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重视全面素质的提高,不要只针对学习。不论是针对全家的,还是针对孩子的,都应全面考虑;第二,对学龄期的孩子,要突出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品德和习惯是孩子全面发展的导向和动力,是成才的基础和保证;第三,家规要合乎情理,要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度”上。

制定家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主要原则是从实际出发,简明扼要,持之以恒。针对孩子的家规,不能多年一贯制,要随孩子的成长增减内容。有了家规,家长就要带头遵守。共同遵守家规会形成好的家风,对全家人的发展都有利。

家规不是父母制定、孩子遵守的规则,而是要全家人共同制定并予以实践的。各项家规要在孩子能够理解、实践的范围内合理制定。父母可以提出意见,但是不能强求。对于认为无理的条目可以随时提出异议,也可以通过家庭会议对于需要强化和完善的条目定期进行检验和更新。

另外,最好制定适当的赏罚条目,这将有助于引导家庭成员之间的善意竞争。通过制定家规,可以简单、有趣地教育孩子,让他知晓共同生活所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制定好家规后,要让孩子明确每一条家规的意思,要让孩子知道,家规是约束家里每个人的行为的准则。有了这个准则,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有了一把可做参考的“尺子”,便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既然是家规,除了约束孩子,家长也应该遵守,只有全家人都做到了,家规才有价值。

家规的制定,一定要合理化,要兼顾到家长与孩子。家规是用来约束全家人的规定,并不是压制某个人,针对某个人的,所以一定要禁止“霸王条款”的出现。不要出现“孩子不准讲脏话”“孩子不可以碰电脑”之类的语句。禁止孩子讲脏话可以写成“不准讲脏话”,孩子不可以讲,大人也不能讲,这才是真正的家规、合理的家规。

2016年,东子应河北电视台《成长》栏目的邀请,在演播室与“中国狼爸”萧百佑对话,在节目中他谈到他为孩子立的家规,首先我肯定了他的这种做法,但是不赞成他的家规内容,因为他只规定了孩子应该怎么做,而对于自己却没有任何约束,这样的家规显然有失公允。只有合理的家规,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所以,家长在制定家规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合理性。

合理地制定家规,并让孩子能够很好地执行,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孩子小的时候就养成了遵守纪律、自我约束的习惯,长大后一定也会时刻知道约束自己,不管是人前还是人后,都懂得遵守相关的公共秩序,强化自律意识。

2.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

最初制定家规时,由于孩子尚小(婴幼儿期),不必征求孩子的意见,可根据家庭实际状况及孩子的身心特点,由家长制定并执行。孩子大一些(5岁以后)了,制定或是修改的家规必须征得孩子的同意,尤其是涉及孩子的条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

和孩子一起制定家规,不仅表示家长对孩子的尊重,而且可以有效地鼓励和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可谓一举两得。做家长的这些年,我就是遵循以上原则制定家规的,女儿日渐长大之后,很多内容的制定和修改都是我们共同完成的。

孩子的想法、观念常常和大人们有很大的出入,这就是所谓的代沟。有代沟是正常的,可是代沟并不能成为制定不合理家规的理由。既然知道自己与孩子之间有代沟,不能完全了解孩子的想法,家长更应该主动找孩子沟通。

所以,想要制定出让全家人都满意的家规,就要让所有人都参与制定的过程。

孩子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可塑性强,家规对他的影响比对大人们的影响更大。因此,让孩子参与家规的制定是很有必要的。

参与的过程也是让孩子熟知的过程,孩子可以很好地了解家规的每一条内容,家长可以在制定的过程中举一些正面或反面的例子。孩子也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些意见十分有参考价值。就像案例中的小希,如果他参与了家规的制定,那么观看电视的时间,在制定家规的时候就合理化了,也就不会出现妈妈觉得孩子不听话的现象了。

再则,经过孩子参与制定的家规,更能约束孩子的行为。因为家规是他自己参与制定的,心里的认同感也会更大,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按照规定执行。 aZ2XFRvH6AJ70cw6lT2eohOpeCvcXtI7bonFoP/AtRUC/B4OuZwEEGbGegnEyua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